2019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二 中国古代史 第7讲 改革开放前的现代中国(1949-1978年)课件

上传人:876****10 文档编号:133567501 上传时间:2020-05-28 格式:PPTX 页数:54 大小:3.2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二 中国古代史 第7讲 改革开放前的现代中国(1949-1978年)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2019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二 中国古代史 第7讲 改革开放前的现代中国(1949-1978年)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2019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二 中国古代史 第7讲 改革开放前的现代中国(1949-1978年)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2019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二 中国古代史 第7讲 改革开放前的现代中国(1949-1978年)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2019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二 中国古代史 第7讲 改革开放前的现代中国(1949-1978年)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二 中国古代史 第7讲 改革开放前的现代中国(1949-1978年)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二 中国古代史 第7讲 改革开放前的现代中国(1949-1978年)课件(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7讲改革开放前的现代中国 1949 1978年 专题二中国近现代史 内容索引 通史知识整合 高频考向突破 压轴大题导练 通史知识整合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 1949 1978年 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时期 有成就 也有教训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时空坐标 主干知识 时段特征政治上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 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系 文化大革命 时期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遭到破坏 外交上 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经济上 通过三大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为大规模 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做准备 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 受 左 倾思想影响

2、脱离了国情 给经济建设带来负面影响 科教文化上 社会主义性质的教育 文艺发展起来 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益补充 科技建设反映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巩固政权的需要 高频考向突破 考情分析 全国卷考题对本讲内容的考查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 考向一改革开放前中国的政治建设 外交和科教文化 1 1949 1956年新中国在向社会主义过渡过程中的创造性举措及依据 1 政治方面 举措 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发展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实行与民主党派 长期共存 互相监督 的方针 依据 三大改造完成后 国内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民族资产阶级成为社会主义劳动者 民主党派在历史上与中国共产党有合作关系

3、 认知深化 2 经济方面 举措 采用和平方式成功地完成了三大改造 实现了生产资料从私有制到公有制的过渡 依据 个体农民和小手工业者是落后生产方式的代表 民族资本主义具有剥削性 但它是先进的经济成分 并且民族资产阶级拥护社会主义 愿意同共产党合作 3 民族关系方面 举措 实行民族平等 民族团结 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依据 中国是多民族国家 解放前实行民族压迫 民族歧视政策 少数民族地区落后 4 外交政策方面 举措 提出同邻近国家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实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依据 美国推行 冷战 政策遏制共产主义 苏联推行大国沙文主义 新兴民族国家独立 中国为打破外交孤立 寻求和平

4、发展环境 2 国际格局的演变对中国外交战略的影响 1 新中国成立初期 鉴于美苏冷战加剧 中国采取了 一边倒 的外交方针 2 20世纪70年代随着国际格局的变化 美苏争霸的态势互换 中国调整对外政策 先后同美国 日本建立起正常的友好关系 3 随着两极格局的结束 中国出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采取 全方位 不结盟的无敌国外交政策 3 中 俄 苏 关系的发展演变 1 从新中国成立初到50年代末 友好合作阶段 新中国成立后 苏联第一个和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1950年 签订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给予中国大量的经济 技术上的援助 有力地支持了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中国采取 一边倒 的外交政策 在国

5、际事务中 坚决地站在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走苏联模式 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 2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至80年代中期 对抗和僵持阶段 为与美国争霸 赫鲁晓夫提出要在中国建立长波电台和联合舰队的建议 遭到中国拒绝 中苏关系开始恶化 1960年 苏联撕毁全部经济技术合作的协议 中苏边境甚至发生武装冲突 从北面构成对中国的威胁 3 从80年代末到现在 开始恢复正常化 1985年 戈尔巴乔夫上台后 由于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劣势 苏联的对外政策从扩张转向收缩 因此 开始同中国关系实现正常化 苏联解体后 中俄关系稳定发展 形成了一种以 不结盟 不对抗 不针对第三国 为主要原

6、则的新型的国家关系 为世界和平与安全作出了贡献 4 新中国成立以来影响科技文化教育发展的因素 1 有利因素 新中国成立后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我国科技文化教育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20世纪中期兴起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客观上有利于中国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党和人民政府的重视 支持 广大科技文化教育工作者的辛勤劳动 2 不利因素 左 倾错误思想对文化战线的长期干扰和破坏 使党对知识分子的政策出现了一些不应有的失误 历史上轻视文化的观念对人们心理的影响 中国革命胜利后 大批工农干部走上领导岗位 他们有重实践 轻知识的倾向 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国家缺乏对世界先进文化的了解

7、与学习 家国情怀 新中国成立初期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颁布了1954年宪法 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这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和建设社会主义的历程中逐渐形成的 核心素养感悟 1 命题点 新中国的扫盲教育与现实主义艺术 2017 课标全国 31 下图为1954年某画家创作的 婆媳上冬学 这一作品A 继承了传统文人画的特点B 受同期西方流行画派影响C 体现了现实主义绘画风格D 注重表现作者的艺术想象 真题导练 答案 找错

8、点 抓题眼 抓题眼 1954年 创作的 婆媳上冬学 是新中国初期的扫盲教育的体现 具有现实主义的特点 找错点 传统文人画 重写意 同期西方 画派流行现代主义 该画作重写实而非 想象 2 命题点 新中国20世纪50年代的民主法制建设 2018 课标全国 30 1956年 刘少奇在中共八大政治报告中指出 我们目前在国家工作中的迫切任务之一 是着手系统地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 健全我们国家的法制 这反映了当时A 法制建设开始迈向制度化B 法制工作围绕组建新政权展开C 法制建设与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密切相关D 政治体制改革推动了依法治国的全面实行 答案 找错点 抓题眼 抓题眼1956年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

9、阶段 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在此背景下 中共八大提出健全法制 找错点 制度化 在1956年之前就已经开始 新政权 建立于1949年 全面实行 是在改革开放之后 1 命题点 1972年 上海公报 的历史意义 2018 河南天一大联考高三上学期阶段测试三 15 1972年 中美两国发表的 上海公报 指出 任何一方都不应在亚太地区谋求霸权 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 中方声明 绝不做超级大国 并且反对任何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这一公报A 遏止了苏联的扩张行径B 说明两国结盟维护和平C 针对的是崛起中的日本D 显示中国国际地位提升 考向押题 答案 解析 解析材料中 任何一方 和

10、 中方声明 绝不做超级大国 反映了中国的综合国力在上升 有能力称霸而反对称霸 正体现了中国国际地位提升 故D项正确 2 命题点 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文化 左 倾现象某一时期 国家文化部召开文化行政会议 要求群众文化活动要做到 人人能读书 人人能写会算 人人看电影 人人能唱歌 人人能绘画 人人能舞蹈 人人能表演 人人能创作 这反映了A 休闲和娱乐成为人们的常态B 文化大革命 时文艺繁荣的状况C 文化领域出现 大跃进 倾向D 国人的文化素养大幅提高 答案 解析 解析据材料 人人能读书 人人能写会算 人人看电影 人人能唱歌 人人能绘画 人人能舞蹈 人人能表演 人人能创作 可知文化领域出现 大

11、跃进 倾向 故C项正确 1 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化道路的策略 特点及原因 1 策略 实行 一五 计划 优先发展重工业 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对农业 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借鉴苏联的经验 走不同于西方的工业化道路 2 特点 实行五年计划建设 优先发展重工业 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步进行 立足于中国国情 认知深化 考向二20世纪50 70年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3 原因 国内资金缺乏 只有集中人力 物力进行重工业与工业体系的建设 斯大林模式的影响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的 遏制和孤立 中国实行 一边倒 政策倒向苏联 中国具有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

12、经历 2 新中国成立初期对苏联模式的借鉴与创新 3 20世纪50 70年代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1 1950 1957年 伴随着 一五 计划的顺利进行 大量农民进入城镇就业推动了中国城市化的进程 2 1958 1960年 由于 大跃进 的发动 全民大办工业 以钢为纲 大量农村劳动力流向城镇 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在脱离农业基础上超常规畸形发展 3 1961 1965年 国家进行工业调整 精简工业和城市人口 两千多万城市人口下放回乡 为国民经济调整时期的逆城市化时期 4 1966 1977年 由于 文化大革命 及经济工作指导思想的失误 大批干部和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城市化进程停滞不前 4 社会主义建设探索

13、中的 左 倾错误及其教训 唯物史观 一定时期的生产关系要与一定时期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人民公社化运动超越了当时的生产力水平 导致平均主义 无法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核心素养感悟 3 命题点 一五 计划的开展 2018 课标全国 31 下图是1953年的一幅漫画 描绘了资源勘探队员来到深山 手持 邀请函 叩响山洞大门的情景 这反映了当时我国A 已经初步改变工业落后局面B 开始进行对矿产资源的开采C 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D 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正在展开 真题导练 答案 找错点 抓题眼 抓题眼题干材料反映出1953年大规模经济建设背景下 矿产资源勘探工作的展开 找错点 初步改变 是在 一五 计划完成

14、后 开采 始于中国古代 调整 完成的时间是1965年 4 命题点 一五 计划的特点 2016 课标全国 31 一五 计划期间 我国住宅建设占基本建设投资额的比重不断减少 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也开始受到抑制 这表明我国A 致力于奠定工业化基础B 国民经济结构臻于平衡C 大力压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D 城市化的进程趋于缓慢 答案 找错点 抓题眼 抓题眼压缩住宅建设投资和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 是为当时的工业化建设积累资金 找错点当时中国的工业比重偏低 因而 国民经济结构 不 平衡 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不等于 基本建设投资 一五 计划期间 国家大力兴办工业 城市化进程 加快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1953年至

15、1957年是我国 一五 计划时期 经济总量的逐年增长正说明了 一五 计划这一国家战略决策富有成效 故C项正确 3 命题点 一五 计划的成效 2018 济宁高三期末 14 下图为1953年至195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示意图 图中的变化反映出我国A 人民生活已得到重大改善B 国民经济的比例趋于协调C 国家的战略决策富有成效D 综合国力已接近发达国家 考向押题 答案 解析 4 命题点 一五 计划的指导思想 2018 沈阳一模 8 阅读下表 表中数据主要体现了表 一五 计划主要轻工业产品产量指标 解析 答案 A 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特点B 重点建设 兼顾民生的指导思想C 已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D 农业

16、领域的社会主义改造已完成 解析根据材料可以得出与民生相关的轻工业在 一五 计划期间也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结合所学 一五 计划中除了轻工业发展 重工业也取得显著提升 故B项正确 压轴大题导练 全国卷大题命题分析 近七年来 全国卷高考在本讲内容一共命制了一道大题 新中国的矿业政策 17卷 41 本讲虽然不是大题分布的密集区 但很易与中国古代史或世界现代史内容相联系来考查 2019年备考需重点关注过渡时期的经济状况和经济建设 科技文化政策 外交与国内外形势及经济建设的关系等内容 2017 课标全国 41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雍正时期 各地奏请开矿 清廷经常以 开矿聚集亡命 为地方隐忧 为由 下达 严行封禁 永远封禁 等命令 对一批朝廷获利甚多的矿产 则由朝廷和地方官府严加控制 1872年 李鸿章在一份奏折中指出 上海各工厂 日需外洋煤铁 极多 可忧孰甚 他建议清政府 设法劝导官督商办 但借用洋器洋法 而不准洋人代办 于富国强兵之计殊有关系 清政府采纳李鸿章建议 决定先在部分地区试办 开采煤铁事宜 摘编自戴逸主编 简明清史 等 25分大题导练 材料二新中国 一五 计划指出 矿产资源的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