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X线摄影检查技术

上传人:资****亨 文档编号:133559509 上传时间:2020-05-28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3.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X线摄影检查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普通X线摄影检查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普通X线摄影检查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普通X线摄影检查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普通X线摄影检查技术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普通X线摄影检查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X线摄影检查技术(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三章普通X线摄影检查技术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影像教研室王雪梅 第一节X线摄影基础知识 一 X线摄影专用术语 摄影位置 被照肢体 X线中心线方向 X线胶片三者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 摄影体位 为达到摄影目的 而使被检查者身体所形成的空间位置 摄影方向 X线摄影时中心线穿过被检肢体的方向 X线管长轴 X线管阳极端至阴极端的中心轴线 遮线器 安装在X线管窗口下方 以控制铅板活动而调节照射野大小的机械装置 中心线 X线束中心轴线上的X线 斜射线 X线束中 中心线以外的X线称为斜射线 摄影床中线 摄影床上 下端中点的连线 阳极效应 X线管阳极端有效焦点面积小 射线量分布少 X线管阴极端有效焦点面积大

2、 射线量分布大 X线机安全状态 摄影完毕后 将X线管放至床面上并固定 控制台各调节旋钮调至最低位置 关机并关闭外电源总开关 胶片采用透明薄片作支持体 片基 涂上卤化银乳剂而制成的感光材料 照片记录有被照体影像信息 并经暗室化学处理后的胶片 胶片分格摄影将一张胶片用铅板遮盖不曝光部分 分别拍摄两张或两张以上的方法 屏 片组合根据不同的摄影要求 选用不同感色域胶片时应于相应的增感屏匹配使用 整体片照片范围包括肢体或器官中某一重点观察部分的X线照片 功能片能显示关节活动情况及器官生理功能情况的X线照片 点片在透视下用胶片记录所发现的具有诊断价值的病变部位影像的过程 二 解剖学姿势及基准轴线 面 人体

3、直立两眼向正前方平视双下足并拢 足尖向前双上肢下垂于躯干两侧掌心向前 解剖学姿势 标准姿势 基准轴线与面 基准轴线 体轴 人体位于标准姿势时的轴线 垂直轴 上至头顶 下至尾端并垂直于地平面的轴线 矢状轴 腹背轴 自腹侧面到达背侧面 与垂直轴线呈直角交叉 与地面平行 冠状轴 人体两侧同高点之间的连线 与地平面平行 并与垂直轴 矢状轴之间呈直角相互交叉 垂直轴 冠状轴 矢状轴 矢状面 水平面 冠状面 垂直轴 标准平面 矢状面 于前后方向将人体纵段为左右两部分的切面 与矢状轴平行 冠状面 额状面 于左右方向将躯体纵断分为前后两部分的断面 与冠状轴平行 水平面 将人体横断为上下两部分的断面 与腹背轴平

4、行 一 一般方向和位置 1 上下 近头者为上 近足者为下2 前后 腹侧和背侧3 内侧 外侧 正中矢状面4 近侧 远侧 心脏5 浅深 体表 人体各部位的方向和位置 二 四肢的方向和位置 1 尺侧 桡侧2 胫侧 腓侧3 手掌侧 手背侧4 足背 足底 体位一 基本体位 1 立位2 坐位3 仰卧位4 俯卧位5 侧卧位6 右前斜位7 左前斜位8 右后斜位9 左后斜位 二 四肢体位 1 屈 伸位2 内旋 外旋位3 内收 外展位 一 一般摄影方向 矢状方向冠状方向斜方向水平方向轴方向 摄影方向 矢状方向 X线束从被检者身体的前 后方向射入 中心线并与矢状面平行 腹背方向 ventrodorsal V D 前

5、后方向 anteroposterior A P 背腹方向 dorsoventral D V 后前方向 posteroanterior P A 冠状方向 X线束从被检者身体的左 右方向射入 中心线并与冠状面平行 右 左方向 rightleft R L 左 右方向 leftright L R 斜方向 1 X线束从被检者的矢状面和冠状面之间射入背腹第一斜位背腹第二斜位腹背第一斜位腹背第二斜位 线束向头侧 足侧倾斜 水平方向 轴方向 水平方向 线束与地平面呈水平面平行呈水平方向射入被检体时 摄影方向称为水平方向 轴方向 线束与被检者的组织 器官长轴平行或近似平行的摄影方向 二 四肢摄影方向 上肢 桡尺

6、方向 尺桡方向 背掌方向 掌背方向 下肢1 胫腓方向2 腓胫方向3 背底方向4 底背方向 三 头颅摄影方向 颅骨矢状方向 1 前后方向2 后前方向颅底轴方向 颌顶方向 顶颌方向 切线方向 线束从组织 器官或病灶的边缘通过 与局部凹陷或突出部位呈切线方向 头部摄影用基准点 线 面 基准点 1 眉间 两侧眉弓的内侧端之间 2 鼻根 鼻骨与额骨相接处 3 外耳孔 耳屏对面的椭圆形孔 4 枕外隆凸 枕骨外面的中部隆起5 乳突尖 耳后颞骨乳突部向下呈乳头尖状 6 下颌角 下颌骨后缘与下缘相会处形成的钝角 基准线 1 瞳间线 为左右瞳孔的连线 在实际应用中常用在左 右外眦连线 亦称眼间线 2 听眉线 外耳

7、孔与眼眶上缘的连线 此线为解剖学上的颅骨基线 3 听眦线 外耳孔与同侧外眦的连线 此线为X线摄影学上的颅骨基底线 亦称X线摄影学基线 4 听眶线 外耳孔与眼眶下缘的连线 此线为解剖学上的颅骨基底线 亦称解剖学上的颅骨基线 或水平线 5 听鼻线 外耳孔与鼻中棘的连线 此线约与上齿咬合面平行 6 听口线 外耳孔与同侧口角的连线 基准面 1 正中矢状面 将头颅纵向分为左 右均等的两部分的切面 矢状面 虽不位于正中 但与正中矢状面平行的面 2 解剖学水平面 经颅骨听眶线 将头颅分成上下两部分的水平断面 称为解剖学水平面 3 耳垂额状面 沿外耳孔作解剖学水平面垂直线 将头颅分作前后两部分的冠状断面 称为

8、耳垂额状面 脊椎体表定位表3 1 1 X线摄影标记 一 标记内容X线照片标记的基本内容有X线片号 序号 摄片日期以及检查部位的方位等 除此之外 医疗机构的名称以及被检者的姓名 性别和年龄等也是X线照片的标记内容 1 X线片号及序号X线片号是按照被检者的就诊先后次序编排的数字号码 而序号则是同一被检者摄取2张以上以及在不同时间所摄取的X线片的数字号码 每一位被检者在同一个医疗机构只占一个X线号 同一日期内所摄不同位置的照片或不同日期所摄的照片 则用不同的序号标明 2 摄影日期每张X线照片上均需标明摄影日期 必要时标明摄影时间 3 被检肢体的方位用上 下 左 右 内 外等标记 表明所摄组织器官的部

9、位 4 医疗机构名称医疗机构名称使用全称或汉语拼英或英文缩写 5 其他标记X线检查时 有一些情况需要做特殊标记 如平片摄影时的功能状态标记 体内器官的体表标志 新生儿先天性肛门闭锁应标明肛门位置 造影检查时对比剂引入体内方式及注药后摄影时间的标记和特殊检查所采用的技术标记 如体层摄影中的体层深度 所选轨迹或角度 等 这些标记有助于X线影像的诊断 15 二 标记方法 1 铅字法铅字法是利用铅能阻挡X线的原理 将镂字的铅字贴于暗盒 摄片时经X线照射投影于胶片上 由于铅标记制作容易 放置简单 故为目前医疗单位常用的标记方法之一 常规X线照片铅字标记方法为 1 正位片前后位片 正放 后前位 反放 2

10、侧位片躯干部摄影标记一律 反放 方位标记以近片侧为准 即左侧靠片时放置 左 字 右侧靠片时放置 右 字 四肢摄影标记一般与正位片相同放置 铅字排成与肢体长轴平行 3 斜位片根据X线穿过方向而定 后前斜位时 反放 前后斜位时 正放 4 轴位片下上方向时 正放 上下方向时 反放 铅字应放置在距暗盒边缘1 5cm以内 2 键盘直接输入法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图像处理的数字X线摄影 如CR等 利用电子计算机键盘 将X线片号 被检者姓名 性别和年龄等照片标记内容输入到计算机内 经计算机处理后可清晰地显示在照片上 3 辅助法在进行X线摄影过程中 如果发生未做任何标记现象 应及时采取辅助法 用蓝 黑色墨水将X线

11、片号及摄影日期等基本标记内容书写在X线照片无银盐沉积的透明区 这种方法也可用于点片后的处理 X线机使用原则1 使用前要详细阅读X线机使用说明书 掌握机器的性能 规格和要求 2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正确操作使用 3 在保障机器安全的前提下 充分发挥机器的使用性能 4 养成良好的维护习惯 定期进行检查保养 X线机使用注意事项 1 检查电源电压 应符合机器使用要求 2 配有附属设备的X线机 开机时应先开附属设备 然后再开主机 关机时应先关主机 然后再关附属设备 开机后要观察控制台各仪表 指示灯是否正常 3 曝光前 先做暗盒装片 被检者体位摆设等工作 可使X线管有充分的预热时间 4 曝光前必须做好摄影技

12、术选择和曝光条件选择 曝光时禁止调动各种调节器 旋转阳极全速运转后方可加高压 5 使用中应通过看 听 嗅观察机器有无异常现象 若发现异常要及时停机 进行检修 6 严格按X线管的规格要求使用 严禁过载使用 连续使用时要注意观察X线管热储量 一般管套表面温度不可超过50 以防靶面熔化 X线管损坏 7 高压电缆的弯曲度不能过小 过小易使绝缘橡胶产生裂纹 同时应避免接触油类物质 以免橡胶变质 容易造成击穿 8 移动X线管 荧光屏及床面时 要防止与障碍物发生碰撞 9 新安装 停用过久的X线机 正常使用前需对X线管进行训练 10 定期检查接地装置是否良好 新安装 搬移后的X线机要做好地线的有效连接 11

13、X线机使用完毕 应使机器处于安全状态 关闭机器总电源 12 机房要保持清洁干燥 要防止药物 尿液 有害气体等具有酸碱腐蚀性的物质对机器的侵蚀 13 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和交接班制度 对机器的使用 运行 故障及维修 必须有记录 X线摄影原则 1 大 小焦点的选择根据摄影的需要以及参照X线管的使用说明书要求进行选择 一般在X线管负荷允许的情况下 尽量选用小焦点进行摄影 以提高照片的锐利度 2 焦 片距及物 片距的选择 根据投影的原理 在X线摄影工作中 被检体应尽量贴近暗盒 而焦 片距从理论上讲 越远越好 但实际上要考虑机器的性能 X线管的负荷 聚焦式滤线栅的使用 物 片距的大小 被照体的厚度等因素

14、焦 片距的选择应以被照肢体影像放大 失真及模糊不影响诊断为宜 进行最优化选择 3 滤线设备的选择 1 滤过板滤过板的作用是吸收X线管产生的软射线 减少被照体皮肤的受照剂量 降低照片的灰雾 提高照片的质量 X线管窗口除固有过滤外 实际工作中还应根据不同的千伏值来选用附加滤过板 2 滤线器滤线器安置在被照体与暗盒之间 一般体厚超过15cm或用60kV以上管电压摄片均需加用滤线器 4 曝光条件的选择X线机特性 暗室技术 胶片特性 增感屏特性 滤线设备的使用及环境温度 被检者的年龄 性别 体厚 体质 病变性质及诊断要求等 都是曝光条件选择时要考虑的因素 5 中心线与斜射线的运用一般情况下中心线要垂直于

15、暗盒照射 使被照体的投影变形最小 但对于某些部位 为避开影像的重叠或满足于肢体的生理及病理弯曲 可将中心线倾斜或利用斜射线进行投照 当倾斜中心线照射时 要对暗盒位置做相应调整 6 X线管 肢体 暗盒的固定普通X线摄影中要获得清晰的影像 必须在曝光时使X线管 被照体 胶片三者固定 被检部位可用压迫带 沙袋 棉垫及泡沫砖等固定 并满足拍摄体位的要求及被检者的舒适 摄影位置摆设完毕 要锁紧X线管和片盒托盘固定钮 7 摄影体位的选择根据诊断要求 以常规位 概观片为主 特殊位 局部片为辅 特殊病例 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用 如点片 切线位片等 对危重患者尽量减少搬动 可用调整中心线及暗盒位置来满足拍摄要求

16、8 胶片尺寸的选择以能包括被检部位 并留有余地为原则 根据被检者身高 胖瘦 年龄及观察范围等灵活掌握 9 呼吸方式的运用 1 平静呼吸不屏气用于远离胸腹部的摄影部位 如手 前臂 肘 下肢等 2 吸气后屏气用于头颅 肩部 骶尾椎侧位等 屏气后使这些部位不受呼吸影响而产生动 吸气后屏气是为了使被检者不产生憋闷感 3 深吸气后屏气用于肺部 膈上肋及胸椎侧位等摄影 4 深呼气后屏气用于膈下肋 腰椎 腹部及骨盆等部位摄影 5 均匀连续呼吸摄胸骨后前斜位片时 由于胸骨紧贴暗盒 呼吸时胸骨不动 而肺和胸骨以外的胸廓运动 形成胸骨以外组织的模糊 从而将胸骨影像衬托清楚 10 对被检者的防护原则必须遵循正当化与最优化原则 充分利用时间 距离和屏蔽防护 提高X线影像记录系统的灵敏度 X线摄影步骤 1 阅读摄影申请单2 确定摄影位置3 胶片的准备4 照片标记的放置5 滤线设备的选择6 衣着及敷料的处理 7 被检部位体厚的测量8 摄影位置摆放9 呼吸动作的训练10 选定摄影条件11 曝光12 曝光后的处理 本节重点 难点 1 x线摄影专用术语 2 x线摄影体表定位标志 3 x线机使用注意事项 4 x线摄影原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