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2020中考化学专题复习讲练 原子的构成(无答案)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3559332 上传时间:2020-05-28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8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2020中考化学专题复习讲练 原子的构成(无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新课标)2020中考化学专题复习讲练 原子的构成(无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新课标)2020中考化学专题复习讲练 原子的构成(无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新课标)2020中考化学专题复习讲练 原子的构成(无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新课标)2020中考化学专题复习讲练 原子的构成(无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标)2020中考化学专题复习讲练 原子的构成(无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2020中考化学专题复习讲练 原子的构成(无答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原子的构成【课标要求】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知道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互相转化,初步认识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学会科学表示原子质量大小的方法相对原子质量。【核心内容】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依此进行物质的可分性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原子的构成 知道核电荷数、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利用有关原子结构的科学史实使学生了解科学家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通过对问题探究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创新能力。能够认识原子结构示意图;知道离子的形成过程,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与元素性质的关系;原子中的电子 知道原子序数与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的

2、关系,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知道不同原子质量不同;知道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能说出原子的实际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的关系;相对原子质量 能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进行简单计算;掌握一种科学方法:相对原子质量法。【要点精讲】一、原子的构成:原子尽管很小,用化学方法不能再分,但用其它方法可以再分,因为原子也有一定的构成。原子结构如下: 质子(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 体积很小,约占原子体积的几千亿分之一 原子核(带正电) 中子 (不带电) 原子核外电子 (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 在核外一个相对很大的空间内做高速运动(1)原子中,因为中子不带电。1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荷,所以核电荷数

3、(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总数的简称)=核内质子数。(2)在原子中:原子核所带正电荷的总数(即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的总数相等,电量相等,电性相反,因而整个原子对外不显电性。可概括为: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3)原子中电子的质量很小,只有质子或中子质量的1/1836。故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4)每个原子只有一个原子核,原子的种类是由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决定的。 (5)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不一定等于质子数,如铁原子中质子数为26,中子数为30;同一种类的原子中,因中子数的多少不同,就形成了同一种类原子中的不同原子,如质子数为6的碳原子中,有中子数为6、7、8三种不同碳原

4、子。 并非所有原子中都存在中子。普通氢原子的原子核内只有1个质子,没有中子。二、原子中的电子电子对原子的性质有很大影响,不仅原子的体积是由电子决定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的表现也是由电子决定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图是一个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的小圈和圈内的数字表示原子核及核内质子数,“+”表示原子核带正电,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容纳的电子数。 +11821 电子层上的电子数电子层 核内质子数原子核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是由最外层电子数(用“n”表示)决定,一般来说:当n4时,该元素为金属元素,原子易失电子;当4n8时,该元素为非金属元素,原子易得电子;当n=8(或只有一个电子层时n=2

5、)时,该元素为稀有气体元素,原子既不易失电子,也不易得电子,化学性质稳定,我们把这样的原子结构称为相对稳定结构。离子:定义: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粒子。分类 阳离子:带正电的离子离子 阴离子:带负电的离子离子的形成:有的原子要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如多数金属原子;有的原子要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如许多非金属原子;有的原子既不易失去电子,也不易得到电子,如氦、氖、氩等稀有气体的原子。离子符号的意义: 表示每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2Mg2+表示两个镁离子离子符号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只表示离子的个数。离子符号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符号)的

6、右上角标明该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值在前,正、负号在后。离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或负电荷)时,电荷数“1”省略不写。如:Ca2+、Al3+、Cl-、O2-原子与离子的比较:原子离子阳离子阴离子结构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电性不显电性(电中性)带正电带负电表示方法元素符号:O、Na离子符号:Na+、Mg2+离子符号:S2-、Cl-相互转化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共有7个横行,18个纵行,每一个横行叫做一个周期,每一个纵行叫做一个族。在中性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三、相对原子质量: 定义:国际上以碳12原子(原子核内有6个质

7、子和6个中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用公式可表示为:由此可见,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国际单位制(SI)单位为1(一般不写出)。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大致相等,都约等于碳原子质量的1/12,电子的质量很小,仅相当于质子或中子质量的1/1836。因此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都约为1,电子的相对质量为1/1836。由于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所以,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原子的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的区别和联系:原子的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来源测定出来的比较出来的性质绝对的相对的数值非常小1,大多取整数单位kg单位是1以碳1

8、2原子为例1.99310-26 kg12联系原子质量越大,其相对质量也越大例题解析【例1】人们为揭示原子结构的奥秘,经历了漫长的探究过程。自1897年汤姆生发现电子并提出类似“西瓜”的原子模型,1911年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等人为探索原子的内部结构又进行了下面的实验。他们在用一束带正电的、质量比电子大得多的高速运动的粒子轰击金箔时,发现: 大多数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 一小部分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 有极少数粒子被弹了回来 请你根据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分析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 (1)现象一: ; (2)现象二: ; (3)现象三: 。【解析】该题灵活、新颖,考查对原子内部结构的微观

9、理解程度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图原子中原子核所占体积极小,其半径为原子半径的十万分之一,相对而言,原子中电子在很大的空间内运动,但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即原子核中正电荷密集、质量大、体积小。当用一束带正电的、质量比电子大得多的高速运动的粒子轰击正电荷、质量都很大的金原子时,粒子能顺利通过原子内相对较大的空间和原子间空隙,如撞击到原子核时,则被弹回。答案:(1)原子核很小,原子内部有很大空间 (2)原子核带正电,粒子途经金原子核附近时,受到斥力而改变了运动方向 (3)金原子核质量比粒子大很多,当粒子正碰到金原子核时被弹了回来。【例2】下面这幅卡通画形象地展现了钠与氯气反应形

10、成氯化钠的微观过程,在此过程中,钠原子变成了钠离子。 (钠原子和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分别为:Na Cl (1)钠元素处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 周期;(2)氯是非金属元素,它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一般比较容易 电子;(3)请你比较分析钠原子和钠离子的微粒结构的异同:相同之处: ;不同之处 。【解析】此题是考查原子与离子的区别与联系、离子的形成过程、原子序数与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的关系等有关知识的一道综合性题目。首先结合两种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题目,尤其是卡通中的信息认识到:钠原子的核外有三个电子层,因此钠原子处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元素的性质是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容易失去一个

11、电子形成相对稳定结构,成为带1个单位正电荷的钠离子,氯原子容易得到一个电子形成相对稳定的带负电荷的氯离子,钠离子和氯离子相互作用就形成了氯化钠。 答案:(1)三(或者:3) (2)得到(或者:获得)(3)核电荷数或者质子数相同,第一层和第二层电子数相同;核外电子数、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不同【例3】在元素周期表中,应用于计算机的硅元素如右图所示,下列有关硅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原子序数是14 B. 原子个数是14 C相对原子质量是14 D质子数是28.1【解析】本题考察的知识很综合,包括元素周期表的原子序数是与质子数相对应的,包括周期表中各个位置是死固定的:上左的位置是原子序数的,上右的

12、位置是元素符号,中间的位置是元素名称,下边的位置是相对原子质量。所以B、C、D是错的。答案:A【例4】甲原子与乙原子的质量比为a:b,而乙原子与C12原子的质量比为c:d,则甲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A. B. C. D. 【解析】法1.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计算。根据题意可知: 则:法2.由相对原子质量定义可知,原子的实际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成正比。设甲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x,乙原子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y,那么: 答案:D【例5】现有H、O、H+、O2、H2、O2、OH、H2O八种微粒,试用这些微粒的符号填写下列空白:(1)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2)氢气和氧气化合生成水的过程中

13、的最小微粒是 ;(3)水变成水蒸气时 没有变化;(4)电解水得到的产物是 ;(5)没有电子的微粒是 ;(6)质子数少于核外电子数的微粒是 ;(7)电子数相同的微粒是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分子、原子和离子的概念以及对有关化学用语和原子结构等基本知识的理解程度。这就要求在学习中要注意结合一些具体物质将有关知识进行系统总结和分析,以解决各种复杂问题。各项解答分述如下:(1)由于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而水又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所以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水分子(H2O);(2)氢气和氧气化合时,氢分子与氧分子先各自分成氢原子(H)和氧原子(O),然后两种原子再重新组合生成水分子。因此,氢气与氧气化合时的最小微粒是氢原子和氧原子。(3)水变成水蒸气只是水的状态改变,水的化学性质没变,因此,水分子本身没有变化;(4)由电解水的实验可知:电解水的产物是氢气和氧气,而氢气和氧气分别由氢分子(H2)和氧分子(O2)构成;(5)氢原子核外只有一个电子,失去后变成没有电子的氢离子(H+);(6)由于质子带正电荷,电子带负电荷,所以,质子数小于电子数的微粒应带有负电荷,即O2和OH;(7)经分析可知:OH、H2O、O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