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复习提纲(5.28).pptx

上传人:xiang****la438 文档编号:133559042 上传时间:2020-05-28 格式:PPTX 页数:9 大小:102.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复习提纲(5.28).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复习提纲(5.28).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复习提纲(5.28).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复习提纲(5.28).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复习提纲(5.28).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复习提纲(5.28).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复习提纲(5.28).pptx(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书山有路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复习提纲第一章人口的变化1 1人口的数量变化1 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 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2 人口增长的历史阶段 1 3 20世纪以来特别过去100多年人口增长迅速的原因 过去100多年 伴随着生产工具和社会生产力等方面的进步 人类对自然环境开发利用和改造的范围不断扩大 对各种灾害和疾病的防御能力也不断提高 使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和适应性不断增强 死亡率进一步降低 4 某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或新增人口数量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基数大小共同影响 5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变化比较 6 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原始型向传统型 继而向现代型

2、转变 转变的因素 生产力水平 国家政策 社会福利 自然环境 文化观念7 大部分发达国家 欧洲 北美为代表 为现代型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为传统型 中国 巴西 韩国为现代型 世界为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 1 2人口的空间变化1 人口迁移 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人口迁移的判断 是否发生了地域上的移动 行政区位的改变 是否有居住地的改变 时间的改变 通常为一年 2 二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的比较 书山有路3 中国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人口迁移 2 4 人口迁移的意义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 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 促进经济发展和缩小地区差异 5 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对人口迁出地

3、积极影响 减少迁出地人口密度 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 加强了与外界的交流 促进了本地区经济的发展 负面影响 人才 劳动力的流失对人口迁入地 积极影响 人才的流入和提供廉价劳动力 有利于经济发展 负面影响 人口密度增加 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增加6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差异或变化 2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 经济因素往往起重要作用 1 3人口的合理容量1 环境承载力环境承载力是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是就是环境人口数量 2 环境人口容量概念及制约因素环境人口容量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可预见的时期内 利用本地区资源及其他资源 智力和技

4、术等条件 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 该国货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 制约因素 资源 成正比 科技发展水平 成正比 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 成反比 对外开放程度 3 合理人口容量概念 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 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 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 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4 保持合理人口容量的紧迫性表现 日益严峻的人口过快增长问题 人口城市化问题 城市人口老龄化问题5 保持合理人口容量的措施 1国际社会倡导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规模内 2建立公平秩序保证大多数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平等权利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2 1城市内部空间

5、结构1 城市形态的概念 城市占据一定的空间 有着特定的外部轮廓形态 2 城市形态的类型 书山有路3 城市土地利用的集聚效应同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对用地空间和位置需求往往是相同的 这会导致同一种活动在城市空间上的集聚 4 功能区之间并无明确的界线 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 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的用地 5 功能区比较6 城市地域结构模式 同心圆模式 多核心模式 扇形模式7 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 体现在各种活动的付租能力 影响付租能力高低的因素主要有 交通的便捷程度 距离市中心的距离 8 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9 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其他因素 收入的高低 导致住

6、宅区的分化 历史文化或经济方面的声 誉种族或宗教团体 唐人街等 10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随城市发展而逐渐形成 早期土地的利用方式影响和变化 早期 功能区分异不明显 市中心以市场 交通等优势吸引工业聚集一定规模后 由于用地紧张 交通拥挤 环境污染等问题 工厂企业向外搬迁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发生变化 2 2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1 城市等级划分及依据 我国的划分 特大城市 100万以上 大城市 50 100万 中等城市 20 50万 小城市 20万以下 以下为县城 建制镇等依据 城市人口规模2 城市等级与服务范围的关系城市等级低 服务种类少 服务范围比较小 城市等级高 服务种类多 服务范围比较大 3

7、上海城市等级和服务范围变化的影响因素上海位于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点以及长江的出海口上海市有发达的铁路网 使得上海有充足的原材料 劳动力 农产品以及巨大的市场上海位于长江三角洲 地形平坦开阔 4 城市等级体系 城市的服务种类 服务档次 服务范围是与城市的等级相对应的 在同一个区域中 城市的空间分布也与城市的等级密切相关 这些不同级别的城市空间组合 构成了一个地区的城市等级系统 5 城市等级与城市数目 相互距离的关系等级较高的城市数目较少 相距较远 等级较低的城市数目较多 相距较近 德国南部为例 6 中心地理论前提 环境几乎一样的平原地区 人口分布均匀 区域的运输条件一致 城市服务范围层层嵌套 3

8、书山有路 2 3城市化1 城市化的含义2 人口向城市迁移的动力 机械化 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4 推力 人口增长快对土地压力大 自然灾害 收入低 社会服务短缺 动力 就业机会多 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 文化设施全 交通便利 3 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标志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4 城市化的意义 1城市市区域发展的经济中心 能够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而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又促进城市的发展 2促使聚落形态 生产方式 生活方式 价值观念等的变化 5 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6 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城市化特征比较发展中国家 起步晚 发展快 水平低 发展不合理 出现畸形发展 处于初期和中期阶段发达国家 起步早 水平高 出现逆

9、城市化现象 处于后期阶段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对气候的影响 热岛效应 雨岛效应 城郊热力环流 大气污染严重对水文的影响 对地下水 下渗量减少 地下水漏斗区范围和深度增大 对河流水 坡面流水的流速加快 河流汇水时间缩短 更易形成洪峰 对水质 城市工业废水 生活污水造成城市水源的污染 3 对生物的影响 草坪和人工林品种单一 破坏生物栖息地 生物的多样性减少 7 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 生态城市 建立卫星城 开发新区 分散城市职能 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环境 扩宽主干道 建环城公路 建高架公路 地铁 轻轨交通 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 大力加强绿化建设 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3 1农业的区位选择1 农业区位的

10、含义 1农业生产的位置 2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联系2 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1 自然因素 气候 水源 地形 土壤 改造 温室农业 梯田 施肥 浇水 2 社会经济因素 市场 交通 地租 政策 劳动力 市场决定着农业的类型和规模 交通条件 特别是保鲜和冷藏技术 的发展 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扩展 3 技术因素 育种 机械 化肥 农药 培育良种 高产 耐旱 耐寒 耐储存等品种 有利于扩大种植面积 b c 书山有路 施用化肥 农药等 可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3 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 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4 对农业活动主导区位因素的判断水稻主要分布在季风区 气候因素 千烟洲立体农业 地形因素 改革开

11、放以来 我国亚热带沿海农业景观的变迁 市场和政策 茶叶宜在南方酸性红壤种植 土壤因素 大城市公路边的乳畜业 园艺业 交通因素 5 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自然因素比较稳定 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较快 利用科技改造自然因素例子 培育良种促进农业发展 袁隆平杂交水稻 橡胶树种植范围的扩大 改善局部自然条件发展农业 大棚农业生产反季节蔬菜 交通运输的发展和冷藏技术的进步使世界农业出现专业化和地域化6 农业地域的含义 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 在社会 经济 科技 文化和自然条件的综合作用下 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 农业地域的形成 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结果 7 影响农业地域类型的因素 1动植物的生长需

12、求 2自然条件 3社会经济条件8 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区位条件 记忆 自然区位条件 气候温和 降水适中 土壤肥沃 地形平坦 水源充足社会经济条件 市场广阔 世界主要小麦 畜产品产地 劳动力丰富 生产方式 技术先进10 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主要特征 记忆 生产结构 种植业与畜牧业结合的混合农业 小麦 牧羊 经营方式 家庭大农场科技应用 划区轮牧 种植优质牧草 轮作制农业专业化 地域化水平较高发展措施 东水西调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1 季风水田农业分布及作物 记忆 分布 亚洲的季风区 东亚 东南亚 南亚都有分布 作物 水稻为主 水稻的习性 好暖喜湿 2 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条件 记忆 1气候以季风为

13、主 高温多雨适合水稻生长 2地势平坦 适宜水田管理 3人口稠密 劳动力丰富 4人多地少 生活习惯导致粮食需求量大 5水稻生产的历史悠久 7000年历史 3 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 记忆 1小农经营 生产规模小 2单产高 商品率低 3机械化和科学水平低 4水利工程量大4 商品谷物农业分布及作物 记忆 分布 美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阿根廷 俄罗斯 乌克兰作物 小麦 玉米5 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 记忆 1自然条件优越 气候温和 地形平坦 土壤肥沃 2交通运输便利 3市场广阔 4地广人稀 5机械化程度高 6农业科技先进6 商品谷物农业的主要特点 记忆 生产规模大 商品率高 机械化和科技水平高以畜牧业

14、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1 大牧场放牧业分布及生产对象 记忆 分布 美国 澳大利亚 新西兰 阿根廷 南非 干旱 半干旱气候区 生产对象 牛 羊2 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区位条件 记忆 5 书山有路 1气候温暖 草类茂盛 2地广人稀 地价低 3距离海港近 交通便利3 大牧场放牧业特点 记忆 生产规模大 商品率高 专业化程度高4 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的发展措施 记忆 1围栏放牧 划区轮牧 种植饲料 开辟水源 2培育良种牛 加强对牛群病害研究5 乳畜业的分布及农产品 记忆 分布 北美洲五大湖地区 西欧 中欧 澳大利亚 新西兰农产品 牛奶及乳制品6 乳畜业的区位条件 记忆 1气候温凉 潮湿 适合多汁牧草的生长 2

15、城市化水平高 生活习惯影响 对乳畜产品需求量大7 乳畜业的主要特点 记忆 商品率高 机械化程度高 集约化程度高 多分布在大城市周围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一 经济效益从经济利益看工厂应选择在具有明显区位优势的地方 以花费最低的生产成本获得最高利润 二 环境效益读课本P61 污染严重的工业的区位选择图 分析污染严重的工业的区位应如何选择 分析过程 某工厂 污染类型 如何治理三 一个工厂的区位选择整体分析思路 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工业地域的形成一 工业联系 工业集聚 工业地域1 工业联系 1 投入 产出的联系第一种是甲企业的产出是乙企业的投入 如纺纱 织布 印染 服装

16、制造 同一工厂中不同工序之间的联系也属于这种联系方式 如生产流水线 2 非生产上的空间联系有些工厂相互之间并没有生产工序上的联系 却在地理空间上联系在一起 工厂之间这种空间联系有的为了共同利用基础设施 有的为了共同利用廉价劳动力等 如某些经济技术开发区中的不同工业企业 2 工业集聚在工业发展中 具有工业联系的一些工厂往往发生工业集聚现象 工业的集聚的优点 可以充分利用基础设施 加强彼此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 降低中间产品的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 等 最终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利润 获得规模效益 3 工业地域 A部门 B部门 C部门 D部门 D部 C部 B部 A部 基础设施和廉价劳动力 6 书山有路工业地域的概念工业集聚而形成的地域 我们称之为工业地域 工业地域的分类工业地域按照发育程度的不同 分为两类 发育程度较低的工业地域 如食品工业 以当地农副产品加工工业为主 工业联系简单 规模小 工厂少 发育程度较高的工业地域 如钢铁工业区 工业联系复杂 面积大 协作企业多 生产规模大 往往能够形成专业化很强的工业城市 我国和世界许多著名的 钢城 石油城 汽车城 二 工业分散与工业的地域联系近些年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