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著名社会学家介绍.doc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33558832 上传时间:2020-05-28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58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外著名社会学家介绍.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中外著名社会学家介绍.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中外著名社会学家介绍.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中外著名社会学家介绍.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中外著名社会学家介绍.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外著名社会学家介绍.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外著名社会学家介绍.doc(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外著名社会学家介绍一、西方著名社会学家1.孔德孔德,(Auguste Comte,17981857)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社会学家。生平与著作 1798年 1月19日生于法国南部蒙彼利埃城。16岁进入巴黎综合技术学校学习。1817年成为空想社会主义者C.H.de圣西门的秘书和合作者。后因观点相左,两人分道扬镳。1826年设馆讲授实证哲学。1857年9月5日在巴黎逝世。主要著作有:实证哲学教程(6卷,18301842)、实证政治体系(4卷,18511854)、主观的综合(1856)等。社会学思想的基点 孔德从秩序、进步的原则出发提出他的社会学构想。他的思想深受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关于“意见支配

2、世界”的影响,并以法国大革命时期社会理论家A.de孔多塞和圣西门的思想为其理论来源。但孔德的社会学思想与其前驱者有所不同,他认为秩序是一切进步的基础或前提,在社会观上主张渐进的改良主义。在他看来,中世纪神学是封建主反对民众革命的“倒退学说”;18世纪启蒙思想家包括空想社会主义者在内的形而上学是一种“否定的学说”,目的在于破坏旧世界,并没有告诉人们在破坏之余如何建立新的秩序;19世纪当务之急是要建立新的,以建设为目的“积极的”亦即“肯定的”新学说,这就是“实证主义”。他反对一切空想的、批判的学说,把重整法国革命后社会动荡的希望寄托在工业社会自身的秩序上,最终以建立一种普遍人性的新宗教视为他的社会

3、学任务。人类理智发展的三阶段说 孔德认为,在整个世界发展中,群体、社会、科学甚至个人思想,都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神学阶段(约1300年以前),又名虚构阶段。在这个历史时期中,对超自然力量和神的信仰是一切事物存在的根据,社会和自然界都被看成是神创的。神学阶段又可分为拜物教信仰时期、多神教信仰时期和一神教信仰时期。形而上学阶段(约13001800),又名抽象阶段。特征是崇拜抽象力并以抽象的本质如“自然界”为现存事物的终极原因,而不以人格化的神来解释现实事物。这个阶段是过渡性的,它可分为两个时期,即批判的或破坏的时期和有机的或建设的时期。科学阶段(1800年以后),又名实证阶段。以科学信仰为其特征。

4、人们开始放弃以神祇自然界为现存事物的本质原因的探求,致力于观察现象和探讨支配自然和社会的规律。孔德认为,他所处的时代,神学思想已属过去,支配现代人的将是科学思想;封建君主制度也正在消亡,取而代之的是以科学思想为指引的工业社会;人类理智的性质和发展阶段决定着社会秩序的组成和社会进步的类型;与人类理智发展的神学、形而上学和实证科学三阶段相对应的社会组织形式,分别是军事社会、法律社会和工业社会,相应的政权组织形式分别为神权政体、王权政体和共和政体。这样,孔德就把人类社会历史完全归结为人类的理智发展史,因而与理智发展最高阶段相匹配的社会组织形式工业社会,就具有了普遍的、全人类的品格。科学的分类 孔德认

5、为,科学的任务在于发现一切事实和现象间的规律,有了科学知识便可预见未来。对科学分类只是主观地为了说明上的方便。对科学分类的原则应当先从简单的、普遍的和孤立的研究对象开始,扩展到复杂的、特殊的和有联系的研究对象,并依其次序加以排列。研究无机物的学科包括天体物理学、地球物理学和化学;研究有机物的学科包括生理学(植物学和动物学)和社会物理学(即社会学),加上作为所有科学之基础的数理科学,这 6类科学构成了实证科学的总体系。在后期著作实证政治体系中,孔德把伦理学从社会学中划分出来,列为其体系中的第七类科学,并认为它是位于一切科学之上的最高的科学。其目的在于用基于伦理道德之上的精神秩序,去制衡建立在自由

6、竞争之上的世俗的等级制度所导致的个人贪欲的过分膨胀,以调节市民社会由于财产和权力不平等所产生的社会危机。孔德赋予精神秩序以普遍人性的至高地位,最终以寻求一种关于人性的新宗教作为自己实证科学体系的终结。在他心目中,人类历史既是一部人类理智的发展史,也是人性自身的成长史。实证方法 孔德认为,研究社会现象,方法十分重要,不认真研究方法,在任何时候都难以求得真理。为了获得实证的知识,他提出了4种方法,即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和历史法。贯穿在这些具体方法之中的一个基本原则是坚持统一的科学观,即认为社会与自然界并无本质的不同,研究自然界的方法应该贯彻到研究社会中去,没有必要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作出区分

7、。孔德的这一思想,为后来的实证主义社会学奠定了方法论基础,也成为社会学开创伊始就一直有严重争议的问题之一。社会动力学和社会静力学 孔德按物理学的分类方法把社会学分为社会动力学和社会静力学。认为社会动力学是从社会变迁的连续阶段和相互关系的过程来研究社会发展和进步的规律。社会静力学旨在研究社会各个不同部分的结构关系以及彼此间持久不断的相互作用和反作用,也就是研究个人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几个不同层次的结构和相互关系的各个方面。其中家庭是社会静力学方面最基本的单位,是联系个人和社会不可缺少的中介;社会起源于人的社会本能,而社会本能和个人本能可以在家庭中相互调节和融合。孔德主张把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

8、学看成是密切联系的和相互补充的科学。认为进步如果不同秩序结合一起,进步就不能持久;秩序如果不与进步共存,真正的秩序也无法建立。影响和评价 孔德开启了社会学实证主义传统的先河,他的一些思想为后来的.迪尔凯姆等人从不同方面加以继承和发展,成为 100多年来西方社会学发展中的主流。由于阶级和历史条件的局限,他的思想中有许多不切实际的成分。例如,他试图把社会学建成一门系统表达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综合的社会科学的构想,已为当代科学知识的不断分化以及社会学知识的专门化发展趋势证明是行不通的;他看待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唯理智论倾向也为多维度的视角所取代;他关于实证科学的理想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也受到越来越多的诘难

9、。但是,孔德的实证科学理想激发了后来几代人为把社会学变成一门“科学”而辛勤努力,使这门相对较晚出现的学科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成为当代社会科学知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正因为如此,人们把他尊为社会学的创始人、奠基人,或认为是社会学的命名人。2.赫伯特斯宾塞赫伯特斯宾塞(Herbert Spencer,1820年4月27日1903年12月8日),英国社会学家。他为人所共知的就是“社会达尔文主义之父”,所提出一套的学说把进化理论适者生存应用在社会学上尤其是教育及阶级斗争。但是,他的著作对很多课题都有贡献,包括规范、形而上学、宗教、政治、修辞、生物和心理学等等。在斯宾塞的时代存在许多著名哲学家和科学家

10、,譬如约翰?斯图亚特?穆勒(John Stewart Mill)、汤马士?亨利?赫胥黎和查尔斯?达尔文都是当代知名的人物。 他是社会进化论和社会超级有机体论的代表人物。1820年4月27日出生于英国德比郡的教师家庭,1903年12月8日卒于苏塞克斯郡。幼时体弱辍学,由父亲施教,未受正规学校教育。18371848年担任铁路工程师。1848年任伦敦经济学家杂志助理编辑。1850年发表第一部著作社会静力学。1852年发表论文进化的假说,首次提出社会进化论思想。1853年他的教父去世给斯宾塞留下大笔遗产,从此潜心著书立说。3、涂尔干涂尔干,(Emile Durkheim,1858-1917),又有称为

11、迪尔凯姆,是法国学院社会学的创始人和古代或原始社会研究方面最有影响的早期理论家。生于法国的犹太人家庭,遵循一代实证主义的伟大共和派学者的教育和意识形态道路。受教于巴黎高等师范学校,获哲学教师学位和博士学位。在公立中等短期执教之后,赴德国一些大学执教一年,研究社会理论。回国后被任命为波尔多的一所法国大学的“社会科学及教育学”首任讲师(1887)。1912年转到巴黎大学文理学院,在该学院担任教职直到逝世。 主要著作有:社会分工论(1893)、社会学方法的规则(1895)、自杀论(1897)、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1912)等。4、卡尔马克思马克思(Karl Marx)是批判主义社会学传统的创始人。1

12、818年生于普鲁士的莱茵省特里尔城。17岁时进入波恩大学就读于法律系,之后转入柏林大学。1841年4月从耶拿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后来走向新闻界,不久在科隆的莱茵报当主编。然而他的激进革命观点给他造成了许多麻烦,致使他迁往巴黎,在那里与恩格斯会见;二人之间毕生保持着亲密的友谊关系。 5、马克斯韦伯马克斯韦伯(Max Weber, 1864年4月21日1920年6月14日)是德国的政治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他被公认是现代社会学和公共行政学最重要的创始人之一。韦伯最初在柏林大学开始教职生涯,并陆续于维也纳大学、慕尼黑大学等大学任教。他对于当时德国的政界影响极大,曾前往凡尔赛会议代表德国进行谈判,并且

13、参与了魏玛共和国宪法的起草设计。韦伯的主要著作围绕于社会学的宗教和政治研究领域上,但他也对经济学领域作出极大的贡献。他的知名著作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是他对宗教社会学最初的研究,韦伯在这本书中主张,宗教的影响是造成东西方文化发展差距的主要原因,并且强调新教伦理在资本主义、官僚制度、和法律权威的发展上所扮演的重要角色。韦伯并将国家定义为一个“拥有合法使用暴力的垄断地位”的实体,这个定义对于西方现代政治学的发展影响极大。他在各种学术上的重要贡献通常被通称为“韦伯命题”。6、米尔斯米尔斯(Charles Wright Mills ,19161962),美国社会学家,文化批判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生

14、于1916年8月28日,卒于1962年3月20日。曾在威斯康星大学师从H.格斯和H.贝克尔,1941年获博士学位。长期执教于哥伦比亚大学,直至逝世。主要译著和著作有:韦伯社会学文选(与格斯合译,1946)、性格与社会结构(与格斯合著,1953)、白领:美国中产阶级(1953)、权力精英(1956)和社会学的想象力(1959)等。米尔斯深受德国古典社会学理论和G.H.米德的实用主义社会学的影响,在政治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领域内颇有建树。米尔斯批判了5060年代在社会学领域占主导地位的以T.帕森斯为代表的结构功能主义“大理论”和以P.F.拉扎斯菲尔德为代表的“抽象的经验主义”,指出当代西方社会学正面

15、临着深刻的理论危机。为深入理解个人与社会结构之间的关系,为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批判,米尔斯倡导社会学的想象力,强调社会学要加强对历史的研究,加强对社会心理的研究。他继承了K.马克思和M.韦伯的传统,深刻分析了当时美国社会的阶级、政治和权力结构。他指出,美国社会的统治阶级是商业、军事和联邦政府的官僚组织的典型代表,广大民众的权力的丧失恰好体现出上层社会权力精英们的专横跋扈。米尔斯的社会学理论强调社会的冲突和矛盾,并具有浓厚的价值判断和人文主义色彩,对后来的冲突变迁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7、齐美尔齐美尔(Georg Simmel,(18581918),德国社会学家、哲学家。1858年3月1日生于柏林

16、。曾就学于柏林大学,1881年获博士学位,后在该校任副教授、编制外教授。1914年转任斯特拉斯堡大学教授,直到1918年9月26日去世。主要著作有:历史哲学问题(1892)、道德科学引论:伦理学基本概念的批判(18921893)、货币哲学(1900)、康德在柏林大学举行的十六次讲演(1903)、宗教(1906)、社会学:关于社会交往形式的探讨(1908)、社会学的根本问题:个人与社会(1917)。齐美尔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反实证主义社会学思潮的主要代表之一。他的社会学思想受到新康德主义和生命哲学的影响。他也是这两个派别在社会学领域内的主要代言人。他反对社会是脱离个体心灵的精神产物的看法,认为这是一种神秘主义和概念主义的观点;但社会并不是个人的总和,而是由互动结合在一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