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和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21讲 改革开放的新局面 考点2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上传人:012****78 文档编号:133552821 上传时间:2020-05-28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1,0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和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21讲 改革开放的新局面 考点2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2017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和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21讲 改革开放的新局面 考点2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2017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和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21讲 改革开放的新局面 考点2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2017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和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21讲 改革开放的新局面 考点2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2017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和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21讲 改革开放的新局面 考点2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和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21讲 改革开放的新局面 考点2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和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21讲 改革开放的新局面 考点2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走向高考 历史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版 高考总复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和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必修二 第四单元 第21讲改革开放的新局面考点二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第四单元 主干梳理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1 创办经济特区 1 创办 1980年 国家正式划定深圳 汕头 厦门为我国第一批经济特区 1988年 中国设立 划出海南岛设置海南经济特区 珠海 海南省 2 特点 以吸收和利用 为主 实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导的多元化经济所有制形式 经济活动以 调节为主 对外商投资给予优惠和方便 3 意义 在发展 经济方面 成为全国排头兵 对沿海地区实行外向型经济战略 具有探索和 作用

2、为全国提供了宝贵经验 外资 市场 外向型 示范 2 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1 沿海港口城市 1984年开放天津 福州 广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2 沿海经济开放区 1985年以后 将长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 闽东南地区和 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到1992年 形成了沿海经济开放地带 上海 环渤海 3 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 1 特点 汇集了优秀人才和先进技术 具有 的特点 2 意义 是学习先进管理经验 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场所 是了解国际行情的重要窗口 知识密集 4 开发和开放浦东 1990 长江三角洲 社会文化 产业 高科技产业 90 5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1 表现 形成 沿海开放城市 沿海开

3、放港口城市 沿边开放城镇 内地省会城市的开放体系 2 特点 全方位 宽领域 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区 多层次 概念阐释 经济特区 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 经济建设过程中享受特殊经济政策 灵活措施和特殊的经济管理体制的地区 是中国实行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如深圳 珠海 汕头 厦门 海南 特区的开放为全国的开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沿海经济开放区 1985年1月 中央决定把长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和闽东南等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随后又扩大到山东 辽东两个半岛 形成了一个沿海开放地带 开放区的目的是吸收国外资金和技术 借鉴 吸收国外现代化的经营管理经验 推动地区的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 轻巧记忆 对外开放可归纳

4、为 一 二 三 四 一个特征 渐进性 两个趋势 从封闭到开放 从 引进来 到 走出去 三个特点 开放格局 全方位 多层次 宽领域 四个步骤 打开窗口 建立经济特区 连点成线 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建立外向型开发区 全面开放 开放内地城市 融入世界 加入WTO 史论要旨 1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 开始了从 以阶级斗争为纲 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 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折 2 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 中国的对外开放已经形成了从经济特区到沿海开放城市 再到内陆城市 从东部到中西部全方位 多层次的新格局 3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发展深化 寻找

5、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史料一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 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 建国以后 人家封锁我们 总之 三十几年的经验是 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 发展不起来 新时期对外开放的必要性 史料二长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 作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同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城市一样 是我国对外经济联系的桥梁 进出口的重要基地 它要把国外的先进技术 设备引进来 加以吸收 消化 创新 向内地转移 推动科技进步 要筛选 移植国外符合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的经营管理方式 为全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摸索经验 要把沿海生产的 洋货 向内地销售 繁荣国内市场 满

6、足人民需要 尤为重要的是 必须面向世界 发展出口贸易 开拓国际市场 为增加我国的外汇收入多做贡献 长江 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座谈会纪要 1985年1月31日 问题 依据所给史料分析中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原因 史料导读 1 史料一说明中国吸取了历史上闭关锁国导致日益落后的教训实行对外开放 2 史料二说明实行对外开放是为了提高社会主义生产力水平 提高经济发展水平 加快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 史论总结 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的原因 1 从历史角度而言 是吸取历史经验教训的结果 关闭国门一定会脱离世界发展的大势 通过对外开放 利用和吸收外国资金 技术和管理经验以加快我国的发展 2 从世界角度而言 对外开

7、放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国际化 全球化的必然趋势 是世界各国发展经济的基础战略 3 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改革目标看 只有对外开放才能跟踪世界先进水平 推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 完成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 解析 本题考查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 开放浦东是对外开放的步骤 对外开放主要是引进技术和资金 与材料信息不符 故A项错误 包产到户反映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体现的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 与材料信息不符 故B项错误 简政放权反映的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与材料信息不符 故C项错误 加入世贸 市场的规模扩大 符合材料信息 故D项正确 答案 D 解析 本题意在考查对外开放格局的初

8、步形成 一带一路 国家战略 一带一路 的战略有助于促进该地区国家之间的联系 符合全球化的潮流 故 正确 一带一路 的战略有助于推动我国与该地区国家经贸往来 有利于扩大对外开放 故 正确 一带一路 的建设能加强该地区国家联系 从而提升区域国家的合作与交流 故 正确 一带一路 是国家战略 尚未形成机制和组织体系 故 错误 选择A项符合题意 答案 A 史料一特区是个窗口 是技术的窗口 管理的窗口 知识的窗口 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 从特区可以引进技术 获得知识 学到管理 管理也是知识 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 不仅在经济方面 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 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 邓小平文选 办好经济特区 增加

9、对外开放城市 1984年2月24日 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 史料二今日浦东 不断吸引着世界一流竞技选手 7家国家级要素市场 130多家中外金融机构 4000多家贸易公司 30多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 80多家跨国公司研发中心的聚集 每年上百次国际性会展 使浦东初步展示出国际金融中心 物流中心 研发中心 营运管理中心和会展中心的风采 邬鸣飞等 伟大构想变成瑰丽现实 今日浦东走笔 2002年 问题 据史料一分析指出经济特区 特 的本质含义是什么 史料二主要说明了浦东开放有何重要意义 史料导读 1 史料一表明开办经济特区其 特 是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 实行国家规定的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特殊的经济管理体制

10、以吸收和利用外资为主 引进技术和人才 发展中国的经济 2 史料二表明开发 开放浦东使浦东成为真正的国际化开放区 浦东已成为上海现代化建设的缩影 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象征 世界经济的热点 史论总结 中国当今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1 全方位指对世界所有类型的国家开放 我们坚持在平等互利的原则的基础上 同世界上所有国家和地区发展多种形式的双边和多边的经贸合作关系 2 多层次指对外开放经历了由东到西 由点到线 由线到面 由沿海到内地逐步推进的过程 形成了全国性的由沿海开放地带 沿江开放地带 沿边开放地带和内陆省会城市为代表的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 3 宽领域指我国不仅在经济领域对外开放 也在科学 教育 文化等领

11、域开放 对外开放 与 对内开放 相互促进 两者都具有经济体制改革性质A B C D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 改革开放的目的是为了发展经济 并不是为了改善国际关系 故 错误 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都推动了经济发展 故 正确 对内的改革更有利于对外开放 而对外开放可以学习先进的理念 更有利于对内改革 因此二者相互促进 故 正确 对外开放 与 对内开放 都有利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 故 正确 选择D项符合题意 答案 D C 单搞不行 体现中央政府对上海浦东开发的高瞻远瞩D 摸出规律 希望搞好特区对全国发展有重要战略意义 解析 本题考查改革开放 意在考查解读材料获取信息与调动

12、运用知识的能力 本题用排除法 从题干时间 1980年10月 结合所学知识 几块地方 指的是深圳 珠海 汕头 厦门等四个经济特区 不包含1988年开放的海南岛 排除A项 经济特区没有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排除B项 上海浦东开发是20世纪90年代不符合材料中时间 排除C项 因此选D项 答案 D 近代中国对外开放与现代中国对外开放的区别 解析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于80年代 而天津自由贸易区则获批于2015年 故A项错误 材料涉及到的是对外开放而不是对内改革 故B项错误 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目的是为了引进外资 生产高新技术或出口产品 故C项正确 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辐射内地经济 故D项错误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改革开放 1980年 中国设立了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 在经济特区 国家给予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 实行以公有制为主导的多元化所有制形式 经济活动以市场调节为主 故应选C项 答案 C 解析 解答本题须理解经济特区是现代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为对外开放的试点 题干问的是主要原因 应从中国这个内因角度分析 是从外因角度分析 不符合题意 经济特区是对外开放的窗口与试点 从内因来看 符合题意 经济基础薄弱 说法错误 经济特区的设立是现代中国开始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 从思想这个内因来看 是主要原因之一 故 正确 正确选项为D项 A B C三项错误 答案 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