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保护技术 基础知识.doc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33552017 上传时间:2020-05-28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2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植物保护技术 基础知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植物保护技术 基础知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植物保护技术 基础知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植物保护技术 基础知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植物保护技术 基础知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植物保护技术 基础知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物保护技术 基础知识.doc(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植物保护技术本章提要 本章重点介绍农业昆虫、植物病害、农药应用基本知识,水稻、小麦、玉米、棉花、油料等作物常见病虫害识别和防治技术。培训目标 掌握农业昆虫、植物病害、农药应用基本知识,能正确识别常见作物主要病虫害,熟练掌握农作物病虫害的测报和防治技术。第一节 农业昆虫基本知识危害农作物的害虫绝大多数属于节肢动物门的类群,其中以昆虫纲最为重要,占害虫种类的95%以上,其次是蛛形纲蜱螨目类动物。一、昆虫的外部形态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3个体段;头部生有口器、触角、复眼和单眼;胸部由3节组成,生有3对足和2对翅;腹部一般由911节组成,末端生有外生殖器和尾须。(一)昆虫的头部 头部外壳坚硬,上面生

2、有口器、触角和眼(单眼和复眼)。1触角触角着生于两复眼之间,起感觉和嗅觉的作用。触角由3节构成,最基部的一节称为柄节,第二节为梗节,梗节以后所有节统称为鞭节。触角变化很大,其变化主要发生在鞭节上。触角的形状在不同昆虫中是不同的,可用以区别昆虫的种类。在不同昆虫的不同性别中,也常会有很大的差别,一般雄性昆虫触角大于雌性,说明雄性嗅觉发达,由此可区别昆虫性别。 触角的类型很多,常见的有丝状或线状,如蝗虫、蟋蟀。双栉状或羽毛状,如多数雄性蛾类。锯齿状,如某些甲虫。膝状或肘状,如蜜蜂和胡蜂等。棒状或球杆状,如蝶类。锤状,如瓢虫。刚毛状,如叶蝉、飞虱等。鳃叶状,如金龟子类。具芒状,如蝇类。2口器 昆虫由

3、于食性和取食方式不同,口器构造也发生相应的变化,形成各种类型口器。危害农作物的昆虫大多为咀嚼式和刺吸式口器。咀嚼式口器能把作物咬成缺刻、孔洞或咬断吃光,如蝗虫、粘虫等,有的可钻入植物内部,如稻螟、玉米螟等,这类口器给作物造成机械损伤,危害很大。刺吸式口器的危害特点是刺吸植物汁液,被害植物一般没有显著的破损,但受害部位出现各种褪色斑点或形成萎蔫、卷曲、黄化、皱缩或畸形等,如蚜虫、叶蝉、飞虱、蝽象等,还可传播植物病毒病。对咀嚼式口器的害虫可使用胃毒剂,害虫取食带毒的植物就可中毒死亡。对刺吸式口器的害虫,应使用内吸剂、触杀剂或熏蒸剂,胃毒剂一般无效。昆虫的口器,还有蓟马的锉吸式口器、蛾蝶类成虫的虹吸

4、式口器、蝇类成虫的舐吸式口器、幼虫(蛆)的刮吸式口器、蜂类的嚼吸式口器等。3眼 昆虫头部的两侧一般有1对复眼,两复眼间还有13个单眼。复眼由许多小眼组成,是昆虫的主要视觉器官,一般小眼的数量愈多,复眼的视力就越强。复眼对光的反应比较敏感, 对光的强度、波长、颜色等都有较强的分辨能力,在昆虫取食、觅偶、群集、避敌等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有些昆虫的成虫, 除有1 对复眼外, 还生有23 个单眼,单眼没有调节光度的能力, 只能辨别光线强弱。(二)昆虫的胸部胸部位于头部之后,由三节组成,分别称为前胸、中胸和后胸。各胸节分别着生一对足,依次称前足、中足和后足。中胸和后胸各长有一对翅,中胸上的翅称为前翅,后

5、胸上的翅叫后翅。1胸足的构造和类型 胸足由五节组成,依次为基节、转节、腿节、胫节、跗节和前跗节,前跗节包括一对爪和中垫。由于不同昆虫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不一样,它们足的形状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形成各种类型的足。如步行足(甲虫)、跳跃足(蝗虫)、捕捉足(螳螂)、开掘足(蝼蛄),游泳足(龙虱)、携粉足(蜜蜂)等。 了解昆虫胸足的类型,对于识别害虫种类、判断昆虫的栖息场所和生活习性,以及在害虫防治和保护益虫上都有实际意义。2翅的构造和变异 昆虫的翅,一般呈三角形,翅的前边叫前缘,后边叫后缘或内缘,外边的叫外缘。前缘和后缘形成的角叫肩角,前缘和外缘形成的角叫顶角也叫翅尖,外缘和后缘形成的角叫臀角。翅一

6、般是膜质透明的,其中有纵横交错的翅脉,翅脉的分布形式是昆虫分类上的主要依据之一。 昆虫的翅有多种类型,如膜翅:翅膜质而透明,翅脉明显可见,如蜂、蝇类的翅。鞘翅:前翅骨化角质,翅脉消失,覆盖于膜质的后翅之上,如金龟子的前翅。覆翅:前翅较厚革质,但仍保留翅脉,如蝗虫的前翅。鳞翅:翅为膜质,但表面密布鳞片,如蛾、蝶的翅。缨翅:翅狭长膜质,边缘着生缨毛,如蓟马的翅。半翅:前翅的基半部较厚革质,端半部膜质,如蝽象的前翅。 (三)昆虫的腹部1腹部的基本构造 腹部是昆虫的第三体段,除末端数节常具有附肢转化来的尾须、外生殖器和肛门外,其它各节均无附肢。腹部一般由911节组成,每一腹节两侧各有一个气门。腹腔内包

7、含有消化系统、生殖系统等内部器官。2外生殖器 雌虫外生殖器称为产卵器,由3对产卵瓣组成,分别生在第八、九腹节上。生殖孔开在第八、九腹节间的腹面。雄虫的外生殖器称为交配器,构造比较复杂,主要包括阳具和抱握器。了解昆虫的外生殖器,不仅可以区别雌雄,还可以识别相近似昆虫 。(四)昆虫的体壁 1体壁的构造体壁由表皮层、皮细胞层和底膜三部分组成。底膜是体壁最里面的一层薄膜;皮细胞层又叫真皮层,是一层活细胞,虫体上的刚毛、鳞片、感觉毛及各种腺体都由皮细胞转化而来;表皮层是由皮细胞层向外分泌的物质形成的,由内向外又依次为内表皮、外表皮和上表皮。内表皮主要成分为几丁质和骨蛋白。由内表皮上层硬化而来,含有几丁质

8、和蛋白质。上表皮主要成分是蜡质、脂肪和蛋白质,具有亲脂拒水的特性。2体壁与药剂接触杀虫的关系 由于表皮层具有蜡质和其他酯类化合物,对药水无亲和性。在药剂中加入有机溶剂和油类以及在高温下施用,都可以提高杀虫效力。在仓库储粮害虫的防治中,在粮堆里加入硅粉等,使害虫行动时磨损其蜡质;应用电离辐射也是破坏虫体蜡层,使害虫脱水致死;近年来人工合成了一种破坏几丁质的灭幼脲类药剂,可使害虫体内几丁质的合成受阻碍,不能生出新表皮,因而使幼虫脱皮受阻而死。 二、昆虫的繁殖和变态(一)昆虫的繁殖方式1两性生殖 大多数昆虫以两性生殖繁殖后代,即通过雌雄交配、受精、产出受精卵,再发育成新个体。因绝大多数种类的两性生殖

9、为卵生,因此又称为卵生生殖。2单性生殖 又叫孤雌生殖,即雌虫不经过交配能单独产生后代,或未受精卵也能发育成后代的生殖方式。如一些蚜虫、介壳虫等。3多胚生殖 内寄生蜂类一般行多胚生殖繁衍后代,即由一个卵发展到2个或数百个个体的生殖方式。这种生殖方式是为了适应寻找寄主的困难而进行的生殖方式。如茧蜂类、小蜂类昆虫。4卵胎生 卵在母体内孵化后直接产出小幼体的生殖方式。如多种蚜虫。昆虫的繁殖力很强,如小地老虎,一头雌蛾一生可产卵8001000粒,最多可达2000余粒,蚜虫每个雌虫可产5070头若蚜。有些昆虫虽然繁殖力不强,但由于繁殖周期短,一年可发生十几代到几十代,在环境条件适宜时,短期即可大发生,造成

10、严重危害。(二)昆虫的变态类型 昆虫的个体发育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卵内发育,称胚胎发育;第二阶段是从卵孵化开始至成虫性成熟为止,称胚后发育。昆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等方面发生一系列的变化,从而形成几个不同的发育期,这种现象称为变态。昆虫变态常见的是不完全变态和完全变态两大基本类型。 1不完全变态 个体发育过程中,只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虫态。这种变态的昆虫,其若虫和成虫之间没有蛹的阶段 ,如叶蝉、飞虱、蝗虫等均为这种变态。 2完全变态 整个发育过程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虫态。具有这种变态的昆虫,其幼虫和成虫在形态、生活习性和取食上很不相同,而且幼虫发育成成虫要经

11、过一个不食不动叫做蛹的阶段,蜕皮后羽化为成虫。如玉米螟、棉铃虫、粘虫等。 (三)昆虫的发育和习性 1昆虫的发育过程 (1)卵期 一般说来,昆虫个体的生命活动是从受精卵开始。幼虫或若虫,破卵壳而出,这个现象叫孵化。受精卵(或单性卵)从母体产出到孵化成幼虫(若虫),所经历的天数叫卵期。(2)幼虫期(若虫) 幼虫从卵孵化出来后要经过多次蜕皮,以增长身体。昆虫蜕皮的次数,因昆虫种类而异,一般蜕皮45次。从卵刚孵出的幼虫称为一龄虫;蜕第一次皮后的幼虫称为二龄幼虫。前后两次蜕皮之间的时间叫龄期,从幼虫孵出到化蛹所经过的时间叫幼虫期。一般低龄幼虫体小幼嫩,食量小,抗药力差,容易死亡。高龄幼虫食量大,危害重,

12、抗药力强。掌握幼虫的虫龄和龄期,对害虫预测预报和防治有一定意义。(3)蛹期 完全变态昆虫的幼虫老熟后,停止取食,蜕去最后一次皮变成蛹,叫化蛹。从化蛹到羽化为成虫所需要的时间称蛹期。蛹在发育过程中,根据各时期的颜色及其外部特征的变化,将蛹分级,常可进行成虫发生期预测。(4)成虫期 完全变态昆虫的蛹蜕去蛹壳和不完全变态的若虫蜕去最后一次皮而变为成虫的过程叫羽化。成虫的主要机能是繁殖,有的昆虫在羽化后变为成虫时,性器官已成熟,不需要取食就能交尾、产卵,如蝗虫、稻螟虫等。有的完全变态昆虫在羽化后,性器官尚未成熟,需要取食一段时间,以补充足够的营养,才能使性器官成熟。如稻苞虫、粘虫等。 成虫由羽化到开始

13、产卵所经过的时间叫产卵前期。成虫开始产卵到卵全部产完所经过的天数叫产卵期。 2昆虫的习性 了解昆虫的习性可运用于防治,所谓找害虫的薄弱环节来消灭害虫就是利用昆虫习性中的弱点。 (1)趋性 趋性是昆虫对某种外部刺激所产生的一种反应,趋向刺激物的称为正趋性,避开刺激物的称为负趋性。按照外界刺激的性质,可分为趋光性、趋化性、趋温性、趋湿性等,其中在防治上广泛应用的是趋光性和趋化性。趋光性是通过昆虫的眼所产生的反应。昆虫对短光波很敏感,表现为趋向反应。根据这一习性,采用黑光灯诱集昆虫作为测报和防治的根据。趋化性是通过昆虫的触角而产生的反应。昆虫对某些化学气味有强烈的趋向性,如酸甜气味、性外激素等。根据

14、这一习性,常采用糖醋液、杨柳树枝以及合成雌性外激素来作为测报和防治害虫的工具。 (2)假死性 有些昆虫,当受到触动时,引起足、翅、触角等肌肉的突然收缩而坠地假死的状态。如许多金龟子、瓢虫、叶甲、象甲等的成虫和某些蛾类幼虫,如粘虫等。这是昆虫的一种自卫适应性。利用这种假死性,可以震落或设计震落捕虫机具进行器械防治。 (3)食性 根据昆虫所吃食物的性质,可分为植食性、肉食性和腐食性等几种类型。植食性以新鲜的植物为食,这类害虫是防治的对象。根据取食范围的宽窄,植食性又分为单食性(只取食一种植物的昆虫,如三化螟只取食水稻)、寡食性(只取食一个科或近缘科的植物,如菜粉蝶只取食十字花科的植物)、多食性(可

15、取食多科多种植物,如玉米螟,可取食40个科中的200多种植物)。肉食性以活的动物为食。大多数为益虫,如瓢虫、草蛉等。腐食性以死亡的动植物的腐烂物或动物粪便为食。如家蝇等。 三、常见农业昆虫主要类别昆虫的分类阶梯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种是分类基本的单位。亲缘关系相近的种归纳为属,相近的属归纳为科,相近的科归纳为目,相近的目归纳为纲,相近的纲归纳为门等。有时在目下设亚目,科上设总科,科下设亚科,种下设亚种等。昆虫纲共有34个目,分目主要根据变态、口器构造、翅的特征、触角的形状、跗节的节数等来区分。与农业生产有重大关系的主要有九个目。 (一)直翅目 体多为中至大型,咀嚼式口器,触角多为丝状,前胸背板发达,前翅为覆翅,后翅膜质纵折,后足跳跃式或前足开掘式。腹部有尾须,产卵器发达。为不完全变态,多为植食性,常见种类有东亚飞蝗、中华稻蝗、华北蝼蛄、东方蝼蛄、油葫芦等。 (二)半翅目 体小型至中型,体多扁平坚硬,刺吸式口器,触角丝状或棒状,复眼发达,单眼两个或缺,前胸背板发达,中胸盾片三角形,前翅基半部革质,端半部膜质,半翅即由此得名。多数种类胸部腹面具有臭腺,散放臭味,因此称其为“臭屁虫”、“臭蝽象”。 不完全变态,植食性或肉食性。植食性种类主要有稻绿蝽、斑须蝽、麦根蝽、绿盲蝽、三点盲蝽等,捕食性种类主要有猎蝽、小花蝽等。(三)同翅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