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关于苏州博物馆生存现状的调查

上传人:tang****xu3 文档编号:133551385 上传时间:2020-05-2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关于苏州博物馆生存现状的调查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精编》关于苏州博物馆生存现状的调查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精编》关于苏州博物馆生存现状的调查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精编》关于苏州博物馆生存现状的调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关于苏州博物馆生存现状的调查(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州市文物局的徐苏君正与人合作进行省级课题江苏省民办博物馆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她表示,民办博物馆的生存困境已经引起各级主管部门的重视。她所进行的课题正是为江苏省出台相应的民办博物馆管理办法草案提供智力支持的。而苏州市也在酝酿一定的对民办博物馆扶持的具体措施。“这些政策法规和扶持措施都是针对注册登记的民办博物馆的,相信在出台后会激发民办博物馆的注册热情,也更加有利于民办博物馆的生存和发展”。徐苏君如是说。 问题二:老宅与博物馆有机结合,可否推广?博物馆资源整合,期待形成合力 孟强的砖雕博物馆与老宅风貌相得益彰,这让不少前去参观的人印象深刻。既然苏州大多民办博物馆都面临场地难寻的困境,可否复制砖雕

2、博物馆的模式?对此,李红认为,文管部门也比较认同开在老宅之中的砖雕博物馆。在苏州的老街小巷之中有着不少历史久远的宅子,有的成为景点、有的则是民居。但这些老宅往往产权结构复杂,要为民办博物馆所用并非易事。李红同时表示,博物馆对消防安全有一定的要求,并非所有的老宅都适合成为开办博物馆的场所。 说起江南农耕文化,在不少中年人的童年自然是普遍存在的,正因为此,没有人会觉得这是一种需要被保护的文化。然而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江南一带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开始随之改变,当时再普通不过的点点滴滴,如今也只能成为一些零零星星的展览馆才能见到的稀罕物。 在位于张家港永联村的“苏州江南农耕文化园”农耕历史区里

3、,20多组雕塑生动展示出土地耕作方式、土地产权制度、农业赋税制度等的演变过程,众多石刻“书籍”则雕刻了天工开物等中国古代主要农耕著作的一些经典内容;农户设施区内,一户典型的农家小院里展示着收割、脱粒、储存等农耕器具,而院外则种植长豆、青椒等蔬菜,令人仿佛回到江南农家昔日的生产、生活中。而在吴中区的灵湖、甪直等地也都存在着这样的农耕展览馆,展示着祖先们成熟的审美意识。 不少市民表示,这种“怀旧”对于如今的孩子们来说显得新鲜好奇,变成了难得的启蒙教育。市民张先生说:“苏州作为文化底蕴深厚的古城,更应建立具有本土特色、体现传统文化的博物馆,就拿江南农耕文化来说,是不是可以统一建立一个集标志性和影响力

4、于一体的大型博物馆,将所有相关的元素集齐一堂,整合资源岂不是更好? ” 问题三:藏品究竟能不能该不该买卖 观点一:存在买卖行为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博物馆 张欣(苏州博物馆馆长、苏州博物馆行业协会会长) 从政府的层面上来说,建立民办博物馆是近几年大力提倡和鼓励的,但是相当一部分民办博物馆限于人力、物力、经费,以及开办者理念等原因,并没能将博物馆很好地经营起来。为了做好规范工作,促进行业的发展,目前相关部门正在建立准入机制。办博物馆不是开展览会,需要有一系列必备条件:应该有展览、有馆藏,要对公众开放,同时应具备登记、保护、编目、归档等一系列有效的管理措施。而另一方面,博物馆的藏品应该是馆内最重要的东

5、西,只能进不能出,存在任何买卖行为都不能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博物馆。 观点二:不排斥提供文化产品 马建庭 (苏州工艺美术博物馆馆长) 在我们的固有观念中,博物馆,通常直接与公益性事业,非盈利性机构等名词相连,但并不排斥通过多种服务、提供多种文化产品,以及开设其他经营实体,获得一定经济回报,以弥补各项经费的不足。因此,博物馆要体现出文化生产力,首先必须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势,创新发展理念。结合自身特点,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就成为博物馆发展文化产业的最佳切入点。最近几年,工艺美术精品收藏热逐步加温,行情看涨,我们通过积极研究开发多种适销对路的工艺礼品,逐步形成了工艺美术博物馆监制的品牌,促进了中高端工艺礼品的销售,取得了一定成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