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会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答案].doc

上传人:【**** 文档编号:133550766 上传时间:2020-05-28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28.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赣州市会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江西省赣州市会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江西省赣州市会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江西省赣州市会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江西省赣州市会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赣州市会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赣州市会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答案].doc(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西省赣州市会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考试时长:100分钟一、单选题(共60分)1公元前323年,魏国将领公孙衍发起“五国相王”运动,即魏、韩、赵、燕、中山五国互相承认对方君主王位,并带动了中原各国国君纷纷称王。这一事件直接否认了当时的A禅让制 B君主制 C宗法制 D分封制2秦朝统一后在全国进行各项标准化建设,建立统一的度量衡体制、货币和文字,对各种农具实行规范化,使车轴长度标准化,以及监督公路和运河的建设等。这些措施的推行主要得益于A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 B嬴政本人的雄才大略C藩镇割据的管理模式 D分久必合的历史大势3以下四种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按出现的先后顺序

2、,排列正确的是A郡县制分封制行省制郡国并行制B分封制郡国并行制郡县制行省制C分封制郡县制郡国并行制行省制D行省制郡县制郡国并行制分封制4宋朝建立后,宋太祖于各州设“通判州军事”一至二员,简称通判,与知州同领本州,裁出兵民、钱谷、户口、赋税、狱讼审理等事,本州公文须经通判同意签押方可施行。这些举措A扩大了知州的行政权力 B控制了地方财政支出C提高了各州的行政效率 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控制5有研究发现,在唐代有案可稽的73名状元中,出身显赫家族的有56人,占76.71%;寒门出身的只有6人,占8.2%。这反映出当时A与察举制相比选官方式相同 B科举制消融了阶级差别C科举制录取名额受到限制 D出身上层

3、具有入仕优势6明朝朱元璋废丞相,权分六部之后,处理政事常常夜以继日,疲惫不堪。故设华盖殿等大学士,为皇帝顾问。明成祖建立起内阁,后来,内阁还出现了领头的首辅。从1402年到1664年共有96位首辅。这说明A皇帝还是离不开大臣的辅佐 B内阁首辅就是宰相C明朝皇帝专制达到顶峰 D首辅在名义和实际上都无权7下表为中日双方对1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的历史记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记述出处“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济远航海日志(中国)“7点52分,彼我相距约3000米之距离。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二十七八年海战史(日本)

4、A日本率先挑起战争 B济远舰参加了海战 C中国海军先发制人 D双方力量对比悬殊81943年1月11日中美政府、中英政府分别签署了中美关于取消美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处理有关问题之条约与换文、中英关于取消英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其有关特权条约等条约。这些条约的签定A调动了中国坚持抗日战争的积极性 B彻底废除了近代以来的不平等条约C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D是中国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9民国二十九年九月二十二日新蜀报的社论写到:“华北方面,我军采取英勇的攻势,所获战果,最为伟大,在三年抗战中,创造了敌后游击战争的少有的辉煌记录。”该社论评论的战役是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百团大战

5、D平津战役10马关条约中最能反映帝国主义侵略要求的条款是A割台湾、澎湖列岛及附属岛屿给日本 B赔款白银二亿两C增开通商口岸及内河新航线 D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11马克思曾指出:“推动了这次大爆炸(即太平天国运动) 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A没有英国的侵略就没有太平天国运动 B英国的侵略加速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C只看到现象而没有看到问题的本质 D马克思高度评价英国侵略对中国革命的作用12中国大地从南到北、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处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使“孙中山 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亊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 就”。这一“革命的火焰”

6、是指A国民革命运动 B工农武装割据 C红军长征 D解放战争13“起而革命者,代不乏人,然不过一朝一姓之变革而已。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下列最能印证此结论的是A辛亥革命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B辛亥革命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C辛亥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政体 D辛亥革命完成了中国的近代化14“1919年5月5日,天津大公报刊登“北京特约通讯”,标题为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昨日之游街大会/曹汝霖宅之焚烧/青岛问题之力争/章宗祥大受夷伤。从上述标题中能获得的信息是A北京学界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B学生爱国浪潮遍及全国C京津两地工人罢工游行 D北洋政府逮捕大批学生151948 年 10

7、月,中共东北局按照党中央的指示,决定成立以陈云同志为主任的沈阳特别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全权处理接管沈阳的工作。下列判断最恰当的是 ( )A是按中共七大精神来办的 B是三大战役胜利的结果C是按七届二中全会精神办事 D为七届二中全会提供了借鉴16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夕,发动群众宣传大会和营造会议气氛的标语口号可能有A“争取社会主义在我国的实现” B“为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而斗争”C“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D“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17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单纯地作为统一战线组织始于A1949年 B1953年 C1954年 D1956年18有学者认为:“八二宪法”是对

8、“五四宪法”甚至共纲领的一种结构性的回归正是在具有回归内涵的改革进程中改革才始终在相对保守的改良主义轨道上前进,而没有演变成一次的激进主义革、这说明“八二定法”A与共同纲领性质完全致 B将“依法治国”首次写入宪法C为改革与稳定提供了法律保障 D把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改革目标19美国中华会馆主席张自豪说:“1997年有30万港人移民出外,但在这十年间,回流香港的人潮又高达30万,即是说当年外流的港人在十年当中陆续回港。”出现这种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A中央政府的支持 B“一国两制”的保障C经济全球化的深入 D投资环境的好转201979年全国人大对原“选举法”进行了修订,取消了举手表决,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

9、;正式规定了差额选举的原则;规定全国人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乡村与城市人口数的比例为81,但这一比例在2010年修改为11。这表明A中国开始实践启蒙思想家思想 B无记名投票比举手表决更公平公正C新中国民主政治在不断的完善 D城乡平等是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根本21下列图片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两次历史性的巨变,对两次巨变共同点的认识正确的是成为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新起点 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改写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 推动了中国工业化的发展A B C D22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就实现人民民主政治的形式进行了不懈探索。对表中说法正确的是:时期制度名称国民革命时期农民协会和罢工工人代表大会制度土地革命时期苏

10、维埃代表会议制度抗日战争时期参议会制度和三三制解放战争时期各界(各级)人民代表会议新中国成立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建国以前就已经开始萌芽 B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制度探索都具有独创性C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制度都缺乏广泛代表性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性质23图为历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时间表,对此分析不正确的是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于1954年B“文革”期间人大制度遭到完全破坏C改革开放后民主政治得以拨乱反正D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历经曲折发展24美国前国务卿杜勒斯说,如果亚非国家养成一种在西方缺席的情况下经常开会的习惯,由于有众多的人口,印度和中国无疑将控制局面

11、,这可能最终形成一个反对西方的集团。他希望这次会议开不起来。杜勒斯针对的是A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中印会谈B和平解决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C以“求同存异”促进会议成功的万隆会议D通过“一边倒”方针同苏联等国建交251963年,毛泽东提出“两个中间地带”的战略,其中一个是亚、非、拉,第二个“中间地带”是指欧洲、加拿大澳洲、新西兰和日本。毛泽东提出“两个中间地带”的用意,是要团结和利用更多可以争取的力量。材料观点提出的背景是A中国与苏联关系的恶化B日本和西欧具有可以抗衡美国的实力C中日关系实现了正常化D美苏冷战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爆发26它是当代国际关系中的一次重要外交实践,丰富了由中俄两国始创的以

12、结伴而不结盟为核心的新型国家关系,提供了以大小国家共同倡导、安全先行、互利协作为特征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它”是指()A亚太经合组织 B上海合作组织 C联合国 D社会主义阵营27周恩来在一次国际会议中指出:“维护亚洲的持久和平和集体安全,需要亚洲国家共同努力。为了保卫亚洲及世界和平,中国人民极其希望印度支那的战争能够早日停止,印度支那的和平生活能够早日恢复。”这次国际会议A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B以世界大国的身份步入了国际外交舞台C迫使美国公开承认了新中国的合法地位 D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28新中国成立初期,提出了三大外交政策,其中“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一切卖国条约的继续存在”体现的是A

13、“另起炉灶”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一边倒” D独立自主和不结盟29新中国成立之初提出“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到50年代中期,又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一变化A说明中苏关系出现恶化 B争取到了更大外交空间C意在换取美国对华支持 D缓和了冷战的紧张气氛30著名外交家乔冠华曾总结说,中国外交是50年代“一边倒”,60年代“反两霸”,70年代“一条线”,80年代后“全方位”。其中“全方位”的含义是A奉行不结盟的多边外交B全面与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关系C联合美国抗衡苏联扩张D发展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二、材料分析题(共40分)3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王朝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材料二: 废丞相后与丞相地位近似官职的基本职权情况表材料三: 黄宗羲说:“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1) 当时也有人称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为宰相,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这种称呼是否有实质意义?为什么?(6分)(2) 你怎么解释材料三中黄宗羲的观点?(4分)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下表是2010年凤凰网关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