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湖南省“十二五”长株潭城市群发展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湖南省“十二五”长株潭城市群发展规划(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南省“十二五”长株潭城市群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湖南省长株潭两型办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二一年十月目 录湖南省“十二五”长株潭城市群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长株潭“3+5”城市群,由长株潭三市以及周边的岳阳、益阳、常德、娄底和衡阳五市构成。其中,长株潭三市为“3+5”城市群的核心层,是湖南发展的核心增长极;岳益常娄衡五市为长株潭三市的辐射层,亦即“3+5”城市群的紧密层,是湖南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统筹规划长株潭“3+5”城市群的“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于加快形成城市群的协调发展和互动共赢局面,促进全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推进“两型社会”建设,进一步提升省域综合竞争力和长远竞争力,率先
2、实现在中部崛起具有重大意义。一 基础与环境(一)现实基础“十一五”期间,“3+5”城市群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建设的总体要求,创新体制机制,坚持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道路,实现了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1、经济实力稳步提升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总量迅速扩张。200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347.52亿元(注:数据来源于相关统计年鉴、统计公报及省市统计网),占全省总量的80.02%,对全省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5%,年均增长13.8%。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26122元,为“十一五”期末2005年的2.5倍。实现地方财政收入539.11亿元,年均增长22.62%。2、结
3、构调整步伐加快新型工业化加速推进,工程机械、轨道交通等优势产业实力壮大,电子信息、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迅速发展,农业产业化步伐更为稳健,现代生产服务业整体素质提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09年,三次产业结构为12.6:48.6:38.8,较2005年,第一产业所占的比重下降4.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提高6.2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273.53亿元,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9.12%,提高9.66个百分点。3、发展后劲不断增强2009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5660.51亿元,年均增长48.10%。2006至2009年四年累计投资15224.66亿元。城市群城际轨道、湘江流域综合治理以及装
4、备制造、汽车生产、新能源供给等一批包括“两型”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环境综合治理等重大项目全面启动、顺利推进、成功建设。新型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规模扩大、功能增强、品质提升,2009年城市化率为56.72%,平均每年提高5.65个百分点。对外开放水平稳步提高,2009年进出口总额96.78亿美元,年均增长14.47%。2006至2009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17.3亿美元。4、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十一五”前四年共取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2368项,专利申请受理量42906件,授权量22258件。教育发展迈出新步伐,教育公平取得新进展,教育结构进一步优化。文化体育事业出现
5、蓬勃生机,文化产业发展势头强劲。计划生育、城乡医疗等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全面加强,重大疾病预防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等应急机制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险覆盖面逐步扩大。5、“两型”建设加速推进根据“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总体要求,科学制定了改革方案和区域规划,精心编制了12个专项方案和16个专项规划。资源节约、生态补偿等体制机制改革和制度建设取得积极成效。“五区十八片”开发建设全面启动,“两型”产业、节能减排等示范引领工作有序进行,长沙高新区、株洲清水塘循环经济工业区获批国家试点,湘江流域综合治理初见成效,重金属治理列入国家专项。6、人民生活日益改善各级政府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注重创新
6、管理、提高效能,加快了城乡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步伐。长株潭被列为全国首批创建创业型城市。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557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885元,分别为2005年的1.58和1.62倍。民主法治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城乡社会稳定。(二)发展环境1、世界经济进入后金融危机时期,经济体系重组,产业结构升级,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世界的主题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各国发展战略取向有所调整,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但和平与发展仍是主题,经济全球化总体趋势没有改变,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有所加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备受人们关注,新能源、新材料技术将成为科技革命的主导,引领新
7、一轮世界产业革命,成为拉动世界经济走出危机、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的动力源。与此同时,围绕油气、矿石等资源的争夺更为激烈,国际资源战略将进一步强化,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形式更加趋于多样。2、中国迈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转方式调结构,强化区域功能,科技成为影响发展的重要动力中国工业化将进入战略转型期,城市化进入战略推进期,体制改革进入战略突破期,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国际化进程加快,消费结构升级,将为发展提供巨大的市场空间。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加快,统筹城乡,协调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建设和谐社会将取得实质性突破。同时,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对外开放战略向纵深推进,区域政策不断完善,中部地区
8、经济发展目标明确、活力增强。国家对“两型社会”建设的支持力度将进一步加大。以城市群为核心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将成为发展的主流,区域战略的着力点。(三)机遇挑战“十二五”时期,“3+5”城市群将面临诸多发展机遇:一是落实国家决策部署,坚持“四化两型”引领,创新发展模式,进一步加速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与发展的机遇。二是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调整经济结构,激活潜能产业,做大优势产业,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与综合交通体系的机遇。三是广泛利用国内外资源,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机遇。四是统筹兼顾城乡,支持部分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加强社会建设,促进经济社会生态
9、协调发展,率先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机遇。五是进一步强化核心功能,促进一体化融合,提高城市群在我国区域经济格局中战略地位的机遇。发展中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传统发展方式积累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区域核心不够强大,辐射带动能力受限,整体优势尚未充分发挥,整合发展的行动与协调共进的愿望之间存在较大差距。二是城市之间交通、能源等重大基础设施还未形成有效的配套与衔接,促进要素合理流动的制度环境和市场体系有待完善。三是区域间竞争更为激烈,部分仍以传统方式进行生产经营的中小企业难以应对金融危机的影响和复杂多变的市场,低端产业转型升级压力加大。四是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公众对社会公平正
10、义、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强烈,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挑战。二 战略定位与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两型社会”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方向和目标,以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为基本途径,以结构调整、自主创新、节能环保、民生改善和制度建设为重要着力点,以深化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动力,兼顾城乡,以城带乡,以“3”促“5”,统筹发展,切实走出一条有别于传统模式的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新路,率先构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新机制,率先积累传统工业化成功转型的新经验,率先形成城市群发展的新模式,全面提升城市群
11、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带动实现富民强省、科学跨越,为推动全国的体制改革、科学发展积累经验、提供示范。(二)基本思路以“3”为核心区,增强长株潭三市辐射带动能力;以“5”为拓展面,拓展试验区发展空间,实现在更大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促进“3+5”各市规划共绘、基础共建、资源共享、产业共聚、生态共保、优势共创,加快构筑以统筹区域规划体系、统筹区域产业布局体系、统筹区域设施建设体系、统筹区域市场共建体系、统筹区域社会建设共享体系为主体的城市群共生发展经济体。1、构建区域统筹规划体系按照“两新”和“两型”要求,构筑高标准、全覆盖、深对接、法制化的城市群规划体系,统筹规划区域空间格局和目标定位,统一规划跨区域
12、的资源开发、产业布局、设施配套、市场体系,引领城市群协调发展。2、构建区域产业统筹布局体系按照“发挥优势、自主创新、有机融合”的思路,立足各市比较优势和现有基础,顺应产业转移、扩散规律,突出城市群产业分工,提高区域主导产业在城市群的本地化配套率,形成区域性的产业集群,打造区域性产业高地。3、构建区域设施统筹建设体系按照“统筹布局、资源共享、超前谋划”的思路,立足共建共享,高起点统筹、布局和建设城市群交通、能源、生态、环保、信息等综合基础设施,构建和完善适度超前、功能配套、安全高效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服务、引导和促进城市群经济社会发展。4、构建区域市场共建体系按照“大市场、大商贸、大流通”的思
13、路,专业与综合、集中与分散、有形与无形相结合,推进商品物流市场、产权交易市场、人力资源市场、知识产权交易等市场合作共建,发展多层次、多形式、多元化的区域市场,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区域市场体系,促进城市群生产要素快速流通。5、构建区域社会建设共享体系立足共享式和包容性发展,坚持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着力提高社会公共服务水平,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区域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提升城市群社会建设均等化水平,建设城市群全民共享的发展型社会福利体系,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三)主要原则 1、“两型”引领、“两新”主导立足“两型”促进“两新”,“两新”带动“两型”,把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落实到新型
14、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发展上。突出城市群生态保护建设,构建绿色相连、疏密相间、山水洲城相融、相向发展的生态格局,形成有序开发、集约开发的生态模式,充分发挥城市群山水、生态、文化优势,全方位展现城市群在“两型”特色上的示范性。2、全面统筹、联动发展统筹区域和城乡发展,实施优势优先,兼顾周边地区,加强长株潭与周边城市的经济联系,促进城市间功能互补,形成大中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格局,以“3”促“5”,带动“3+5”城市群的发展,辐射带动全省,实现城乡统筹、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共赢。3、改革创新、示范带动把观念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作为首要任务,以改革的大突破,促进发展的大跨越。加强改革试点,促进重大改革项目
15、化,按照先行先试、率先突破的要求,以改革为动力,有序推进五大示范区建设,形成改革创新新优势,建成湖南发展的“经济特区”、湖南新型工业化的先导区和湖南新型城市化的展示区,为“两型”社会改革建设发挥示范作用。4、以民为本、惠民和谐把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作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从扶贫济困向保障民生权利转变,从满足人民生存性需求向满足人民发展性需求转变,从重视解决老百姓切身利益问题向注重提升老百姓幸福指数转变,从政府主导向老百姓广泛参与、全社会共建共享转变,集中民智、汇聚民力、普惠民生,建设和谐城市群。(四)发展目标按照“发展、两型、创新、共赢”的思路,积极推进城市群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区域一体化和体制机制创新。到2015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资源与环境主要指标达到全国先进水平,“两型社会”建设示范和引领效应初步显现,成为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示范区,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