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人员保密警示教育

上传人:冰*** 文档编号:133545979 上传时间:2020-05-28 格式:PPTX 页数:42 大小:16.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关人员保密警示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机关人员保密警示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机关人员保密警示教育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机关人员保密警示教育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机关人员保密警示教育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机关人员保密警示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关人员保密警示教育(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录 CONTENTS PART01 保密工作基本知识 PART02 机关工作人员保密须知 PART03 法律责任 PART01 保密工作基本知识 一 保密工作基本知识 涉密载体 国家秘密 工作秘密 失泄密 国家秘密保密期限 秘密 保密工作 保密工作体制 商业秘密 个人隐私 国家秘密等级 一 保密工作基本知识 保密 构成秘密的基本要素 一是隐蔽性 二是莫测性 三是时间性 秘密是与公开相对而言的 是个人或集团在一定的时间和范围内 为保护自身的安全和利益 需要加以隐蔽 保护 限制 不让外界客体知悉的事项的总称 秘密都是暂时的 相对的和有条件的 现代意义上 根据涉及内容的不同 秘密可分为 国家秘密

2、工作秘密 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四类 一 保密工作基本知识 国家 年 月 日实施 1 国家事务重大决策中的秘密事项 2 国防建设和武装力量活动中的秘密事项 3 外交和外事活动中的秘密事项以及对外承担保密义务的秘密事项 4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秘密事项 5 科学技术中的秘密事项 6 维护国家安全活动和追查刑事犯罪中的秘密事项 7 经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确定的其他秘密事项 国家秘密是关系国家的安全和利益 依照法定程序确定 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悉的事项 国家秘密的范围 一 保密工作基本知识 工作保密 工作秘密是在国家公务活动中产生的 不属于国家秘密而又不宜于对外公开的秘密事项 工作秘密的特

3、征 工作秘密是各级国家机关产生的事项 工作秘密是涉及国家机关的公务活动和内部管理的事项 工作秘密是不属于国家秘密 又不宜公开的事项 一 保密工作基本知识 商业保密 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的 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 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商业秘密在一定情况下也属国家秘密 许多商定秘密 特别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核心商业秘密 也直接关系国家经济安全和利益 一 保密工作基本知识 个人隐私 个人隐私是指公民个人生活中不愿为他人知悉或公开的信息 如个人日记 相册 通信 交往范围 家庭关系 生活习惯 身体缺陷 病患情况等 都属于个人隐私范围 特定情况下 特定自然人的个人隐

4、私将纳入国家秘密范围 如国家面临政治动荡 国家间出现战争冲突等情况下 一国领导人的身体疾患等情况就会成为国家秘密 一 保密工作基本知识 涉密载体 涉密载体是指以文字 数据 符号 图形 图像 视频和音频等方式记载国家秘密信息的纸介质 磁介质 光盘以及半导体介质等各类物品 失密 是指遗失或丢失涉密载体 长时间未被找到 且不知去向 按泄密论处 泄密 即将国家秘密故意或过失泄漏给不应知悉的人员 擅自扩大国家秘密知悉范围 或因管理不善造成国家秘密被窃取 一 保密工作基本知识 失泄密 涉密信息上互联网或其他公共网络 无论是否造成危害 一律以泄密论处 国家秘密的密级分为 绝密 机密 秘密 三级 绝密 是最重

5、要的国家秘密 泄露会使国家的安全和利益遭受特别严重的损害 机密 是重要的国家秘密 泄露会使国家的安全和利益遭受严重的损害 秘密 是一般的国家秘密 泄露会使国家的安全和利益遭受损害 国家保密局会同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制定的国家秘密及其密级具体范围的规定 则是确定各类国家秘密事项密级的具体标准 一 保密工作基本知识 国家秘密等级 解密期 30年 解密期 20年 解密期 10年 一 保密工作基本知识 国家秘密保密期限 保密工作 是为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 将国家秘密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和时间内 防止泄露或被非法利用 使其自身价值得到充分有效地实现所采取的一切必要的手段和措施 简言之 是指与国家的安全和利益密切

6、相关的保守国家秘密的一切活动 保密工作的内容和工作方式 包括预防和打击窃密泄密 保密宣传教育 法制建设 指导管理 技术防护和监督检查 一 保密工作基本知识 保密工作 保密工作领导体制 党对保密工作实行统一领导 通过党的各级保密委员会来实现 各级党委保密委员会办公室与各级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是 一个机构 两块牌子 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保密管理职能 保密工作管理体制 由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和保密工作机构组成 保密行政管理部门 国家 省 市 县保密局 保密工作机构 中央和国家机关 地方各级党政机关以及国有企业 事业单位保密委员会以及负责日常保密管理工作的内设工作部门 一 保密工作基本知识 保密工作体质 谁负责

7、 谁主管 PART02 机关工作人员保密须知 1 起草秘密文件 资料的过程稿 送审稿 讨论稿 修改稿 征求意见都要严格按照秘密文件 资料保密管理规定妥善保管 不能随意丢弃 2 秘密文件 资料定稿后 要严格履行定密程序 由承办人对照 国家秘密及其密级具体范围的规定 拟定密级 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 送定密审核人审查 然后报机关 单位主管领导审批 过程应结合办文流程处理 3 制作秘密文件 资料应注明发放范围 制作数量和编排顺序号 二 机关工作人员保密须知 涉密载体管理规定 制作 4 印制过程中的废页 废料 残页 残料 校对稿 胶片 胶版等 需要保存的 应当按照国家秘密载体保密管理规定妥善保管 不需要保

8、存的 应当按规定销毁 不能随意处置 不得作为废品出售给废旧物资回收单位和个人 5 使用磁 光 半导体等介质拷贝 刻录国家秘密信息 应当在本机关 单位内或定点单位进行 并在适当位置表明密级 不能托交其他社会单位或无关人员刻录 制作 6 严格按照批准的数量制作 承办人员及其他任何人都不能多制 私留涉密载体 二 机关工作人员保密须知 涉密载体管理规定 制作 1 阅读和使用涉密载体 应当在办公室或专门阅文室进行 2 阅读和使用涉密载体 应当办理登记 签收手续 3 涉密载体阅读 使用完毕后应及时归还保密室或机要室 不得横传 不得擅自扩大知悉范围 不得私自留存涉密载体 4 不得擅自复制 摘录 摘抄涉密文件

9、 资料内容 二 机关工作人员保密须知 涉密载体管理规定 阅读 1 复制本机关 单位产生的机密级 秘密级涉密载体 应当经主管领导批准 2 复制非本机关 单位产生的涉密载体 应当经制发机关 单位批准 未经批准不得复制 3 复制涉密载体不得改变其密级 保密期限或删除密级标志 4 复制涉密载体应当履行登记手续 加盖复制机关 单位的戳记 编制序号 复制件要采取与原件相同的保密措施 5 复制工作只能在本机关 单位内部进行 需要送外单位复制的 应交由定点单位复制 6 严禁复制绝密级涉密载体 确因工作需要复制的 属于本机关 单位产生的 必须经本机关 单位主要领导批准 非本机关 单位产生的 必须经原密级确定机关

10、 单位或其上级机关批准 二 机关工作人员保密须知 涉密载体管理规定 复制 1 一般不要携带涉密载体外出 确因工作需要携带外出的 须经主管领导批准 并采取严格保护措施 使载体始终处于本人有效监控之内 2 禁止携带绝密级涉密载体外出 确因工作需要携带的 须经本机关 单位主要领导批准 并严密封装 至少应有两人同行 3 禁止携带绝密级涉密载体参加涉外活动 确因工作需要携带机密级 秘密级涉密载体的 应当经本机关 单位主要领导批准 并采取严格保密措施 4 携带涉密载体外出 如遇紧急情况 涉密载体安全受到威胁时 应当立即就近请求保密 公安 安全部门或其他公安机关 单位帮助 并尽快与本机关 单位取得联系 二

11、机关工作人员保密须知 涉密载体管理规定 携带 机关 单位工作人员 因工作需要由个人暂时使用的涉密载体 在完成工作任务后 应及时交还机关 单位保密室保存 工作人员调离原工作单位 或因离休 退休 辞职等原因离开工作岗位 应将个人使用和管理的涉密载体全部清理退还原工作单位 参加涉密会议领取的涉密文件 资料或其他物品 会后应交机关 单位保密室保管 个人不得私自持有 个人不能私自销毁涉密载体 二 机关工作人员保密须知 涉密载体管理规定 个人注意事项 上互联网计算机处理涉密信息 涉密计算机联接互联网 涉密优盘交叉使用 三条高压线 二 机关工作人员保密须知 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管理规定 在连接互联网的计算机上

12、存储 处理涉密信息 就等于把涉密信息放在完全开放的环境里 随时都可能被人获取 频繁发生的网络窃密和泄密事件 防范网络窃密和泄密就成了倍受各国关注的世界性难题 上互联网计算机保密管理规定 二 机关工作人员保密须知 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管理规定 2001年白宫的网络邮件系统也被以色列情报机关攻破 导致美国总统所发出的电子邮件 都自动发往了该情报机关 备份 随着信息技术在我国的普及 曾在美国发生过的网络泄密事件 又在中国一幕幕重演 并成为对我威胁最大的窃密方式 网络已经成为当前失泄密的主要渠道 根据我国权威机关的统计 2004年 全国重大网络泄密事件已发生了47起 占全年泄密案总数的32 到了2005

13、年就增加到74起 而2006年又猛增到168起 短短两年中网上泄密事件就翻了3 6倍 2009年我国网上泄密已经超过了泄密案总数的90 上互联网计算机保密管理规定 二 机关工作人员保密须知 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管理规定 上互联网计算机保密管理规定 涉密机算机不上网上网计算机不涉密杀毒软件和防火墙要及时升级不能使用具有无线上网功能的笔记本电脑处理涉密信息 禁止私人计算机或移动存储介质存储处理涉密信息 二 机关工作人员保密须知 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管理规定 携带涉密笔记本电脑外出保密管理规定 第一 必须经机关 单位主管领导批准 第二 外出前 将不使用的涉密文件 资料复制到涉密移动存储介质中 并将存储介

14、质留在机关 单位保存 同时对携带的计算机中的涉密文件 资料使用符合保密标准的工具进行清除处理 外出途中 必须做到 机不离身 第三 将要使用的涉密文件 资料复制到涉密存储介质中 然后将电脑中的涉密文件 资料使用符合保密标准的工具进行清除处理 使笔记本电脑不带有任何涉密信息 外出途中做到 盘不离身 第四 外出途中使用电脑生成的涉密信息 要及时复制到随身携带的涉密移动存储介质中 并对笔记本电脑硬盘中的涉密信息及时做清理处理 二 机关工作人员保密须知 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管理规定 严禁存储介质在涉密计算机和非涉密计算机间交叉使用 二 机关工作人员保密须知 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管理规定 二 机关工作人员保密

15、须知 3 电信通信保密管理规定 有线无线通信都存在泄密隐患有线传输线路辐射泄密 网络串音泄密 无线传输泄密 通信设备电磁泄漏发射泄密 现代通信网广泛使用计算机控制的程控交换机 如果计算机被置入 木马 间谍程序 程控交换机就会将通信信息发送给窃密者 不能用普通电话谈论或发送国家秘密内容不能将手机或具有录音录像功能的设备带入涉密场所 二 机关工作人员保密须知 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管理规定 1 存储功能的泄密隐患 2 在办公自动化设备内安装窃密装置 办公自动化设备存在泄密隐患 严禁用普通传真机传送涉密文件资料 二 机关工作人员保密须知 办公自动化保密管理规定 机关工作人员承办机关 单位对外提供资料 应

16、当严格执行国家保密局 对外经济合作提供资料保密暂行规定 和国家科委 国家保密局 科学技术保密规定 严禁私自向境外新闻出版机构投寄涉及国家秘密和敏感问题的稿件 机关 单位向国内外新闻出版机构投寄稿件 不得引用涉及国家秘密的内容 二 机关工作人员保密须知 对外提供资料保密管理规定 二 机关工作人员保密须知 6 个人发表文章的保密管理规定 1 投寄的稿件和作品不得涉及国家秘密内容 也不得涉及机关 单位的工作秘密或商业秘密及他人隐私 2 稿件和作品凡是涉及本机关 单位以及本行业 本系统业务工作的 在投寄前 要对照 国家秘密及其密级具体范围的规定 进行保密审查 自己无法把握时 要请本机关 单位有关部门 主管领导或保密组织进行保密审查 3 不得擅自将涉及国家秘密的内容写入个人的著作内 二 机关工作人员保密须知 个人发表文章的保密管理规定 二 机关工作人员保密须知 7 政府信息公开保密管理规定 政府信息公开是一种组织行为 任何机关工作人员不能擅自对外公开政府或政府部门的信息 国家保密局分别会同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制定的 国家秘密及其密级具体范围的规定 是对拟公开信息进行保密审查的直接依据 二 机关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公共安全/评价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