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柱最大最小配筋率 .pdf

上传人:zh****71 文档编号:133545458 上传时间:2020-05-28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219.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梁、柱最大最小配筋率 .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梁、柱最大最小配筋率 .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梁、柱最大最小配筋率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梁、柱最大最小配筋率 .pdf(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配筋率是指用钢筋的截面积除以梁或柱的截面积再乘以100 钢筋的截面积可以查钢筋手册 4 根螺纹 18 10 18 平方厘米 6 根螺纹 20 18 85 平方厘米 配筋率 10 18 18 85 40 80 0 009 配筋率 0 9 配筋率是钢筋混凝土构件中纵向受力 拉或压 钢筋的面积与构件的有效面积之比 轴心受压构件为全截面的面 积 受拉钢筋配筋率 受压钢筋配筋率分别计算 计算公式 A s bh 0 此处括号内实为角标 式中 A s 为受拉或受压区纵向钢筋的截面面积 b 为矩形截面的宽度 h 0 为截面的有效高度 配筋率是反映配筋数量的一个参数 配筋率是影响构件受力特征的一个参数 控制配筋

2、率可以控制结构构件的破坏形态 不发生超筋破坏和少筋破坏 配筋率又是反映经济效果的主要指标 梁 柱最大最小配筋率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 2002 第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 表 9 5 1 受力类型最小配筋百分率 受压构件 全部纵向钢筋0 6 一侧纵向钢筋0 2 受弯构件 偏心受拉 轴心受拉构件一侧的受拉钢筋0 2 和 45ft f y中的较大值 注 1 受压构件全部纵向钢筋最小配筋百分率 当采用HRB400 级 RRB400 级钢筋时 应按表中规定减小0 1 当混凝 土强度等级为C60 及以上时 应按表中规定增大0 1 2 偏心受拉构件中的受压钢筋 应按

3、受压构件一侧纵向钢筋考虑 3 受压构件的全部纵向钢筋和一侧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以及轴心受拉构件和小偏心受拉构件一侧受拉钢筋的配筋率应 按构件的 全截面面积 计算 受弯构件 大偏心受拉构件一侧受拉钢筋的配筋率应按全截面面积扣除受压翼缘面积 b f b h f后的截面面积计算 4 当钢筋沿构件截面周边布置时 一侧纵向钢筋 系指沿受力方向两个对边中的一边布置的纵向钢筋 第 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 对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 取 As bh0 对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 取 Ap As bh0 第当按单向板设计时 除沿受力方向布置受力钢筋外 尚应在垂直受力方向布置分布钢筋 单位长度上 分布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宜小于单位宽度

4、上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15 且不宜小于该方向板截面面积的0 15 分布钢筋的间距不宜大于250mm 直径不宜小于6mm 对集中荷载较大的情况 分布钢筋的截面面积应适当增 加 其间距不宜大于200mm 注 当有实践经验或可靠措施时 预制单向板的分布钢筋可不受本条限制 柱的配筋率 取全截面 根据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 2002 第 4 当柱中全部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率大于3 时 箍筋直径不应小于8mm 间距不应大于纵向受力钢筋最 小直径的 10 倍 且不应大于200mm 箍筋末端应做成135 弯钩且弯钩末端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10 倍 箍筋也可焊成封闭环式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

5、50011 2001 第 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 1 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大于2 5 且计入受压钢筋的梁端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和有效高度之比 一级不应大于0 25 二 三级不应大于0 35 2 梁端截面的底面和顶面纵向钢筋配筋量的比值 除按计算确定外 一级不应小于0 5 二 三级不应小 于 0 3 3 梁端箍筋加密区的长度 箍筋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应按表 当梁端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大于2 时 表 中箍筋最小直径数值应增大2mm 表 6 3 3 梁端箍筋加密区的长度 箍筋的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 抗震等级加密区长度 采用较大 值 mm 箍筋最大间距 采用最小 值 mm 箍筋最小直径 mm 一2hb 50

6、0 hb 4 6d 100 10 二1 5 h b 500 hb 4 8d 100 8 三1 5 h b 500 hb 4 8d 150 8 四1 5 h b 500 hb 4 8d 150 6 6 3 8 柱的钢筋配置 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 1 柱纵向钢筋的最小总配筋率应按表 同时每一侧配筋率不应小于0 2 对建造于 IV 类场地且较高 的高层建筑 表中的数值应增加0 1 注 采用 HRB400 级热轧钢筋时应允许减少0 1 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C60 时应增加 0 1 2 柱箍筋在规定的范围内应加密 加密区的箍筋间距和直径 应符合下列要求 1 一般情况下 箍筋的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 应按表 注

7、d 为柱纵筋最小直径 柱根指框架底层柱嵌固部位 2 二级框架柱的箍筋直径不小于10mm 且箍筋肢距不大于200mm 时 除柱根外最大间距应允许采用 150mm 三级框架柱的截面尺寸不大于400mm 时 箍筋最小直径应允许采用6mm 四级框架柱剪跨比不大于2 时 箍筋直径不应小于8mm 3 框支柱和剪跨比不大于2 的柱 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0mm 6 3 9 柱的纵向钢筋配置 尚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 1 宜对称配置 2 截面尺寸大于400mm 的柱 纵向钢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 3 柱总配筋率不应大于5 4 一级且剪跨比不大于2 的柱 每侧纵向钢筋配筋率不宜大于1 2 5 边柱 角柱 及抗震墙端

8、柱 在地震作用组合产生小偏心受拉时 柱内纵筋总截面面积应比计算值增加 25 6 柱纵向钢筋的绑扎接头应避开柱端的箍筋加密区 1 7 配 筋 率 1 7 1 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率 不考虑地震的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率 1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构件的最小配筋率不应小于表1 75 及表 1 76 规定的数值 表 1 75 混凝土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率 min 序号受力类型 最小配筋百分率 min 1 受压构件 全部纵向钢筋0 6 2 一侧纵向钢筋0 2 3 受弯构件 偏心受拉 轴心受拉构件一侧的受拉钢筋 0 2 和 45 t f y f中较大者 注 1 轴心受压构件 偏心受压构件

9、全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以及各类构件一侧受压钢筋的配筋率应按构件的全截 面面积计算 轴心受拉构件及小偏心受拉构件一侧受拉钢筋的配筋率应按构件的全截面计算 受弯的梁类 构件 大偏心受拉构件一侧受拉钢筋的配筋率应按全截面面积扣除受压边缘面积 bb f f h后的截 面面积计算 当钢筋沿构件截面周边布置时 一侧的受压钢筋 或 一侧的受拉钢筋 系指沿受力方向 两个对边中的一边布置的纵向钢筋 2 当温度 收缩等因素对结构有较大影响时 构件的最小配筋率应按上述规定适当增加 3 受压构件全部纵向钢筋的最小配筋率 当采用HRB400 级 RRB400 级钢筋时 应按表中规定减少0 1 当混凝土强度为C60 及以上

10、时 应按表中规定增大0 1 4 偏心受拉构件中的受压钢筋 应按受压构件一侧纵向钢筋考虑 表 1 76 受弯构件 偏心受拉构件 轴心受拉构件一侧 受拉纵向钢筋最小配筋百分率 min 序号混凝土强度等级 HPB235 Q235 y f 210N mm 2 HRB335 y f 300N mm 2 HRB400 RRB400 y f 360N mm 2 1 C15 0 200 2 C20 0 236 0 200 0 200 3 C25 0 272 0 200 0 200 4 C30 0 306 0 215 0 200 5 C35 0 336 0 236 0 200 6 C40 0 366 0 257

11、 0 214 7 C45 0 386 0 270 0 225 第 1 页 续表 1 76 序号混凝土强度等级 HPB235 Q235 y f 210N mm 2 HRB335 y f 300N mm 2 HRB400 RRB400 y f 360N mm 2 8 C50 0 405 0 284 0 236 9 C55 0 420 0 294 0 245 10 C60 0 437 0 306 0 255 11 C65 0 448 0 314 0 261 12 C70 0 459 0 321 0 268 13 C75 0 467 0 327 0 273 14 C80 0 476 0 333 0 2

12、78 注 本表是1 75 序号 3 的具体化 2 对于卧置于地基上的混凝土板 板的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率可适当降低 但不应小于0 15 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框架梁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率 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框架梁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 min 如表 1 77 及表 1 78 所示 表 1 77 框架梁纵向受拉钢筋最小配筋率 序号抗震等级 梁中位置 支座跨中 1 一级 0 4 和 80 t f y f0 3 和 65 t f y f 2 二级 0 3 和 65 t f y f0 25 和 5 t f y f 3 三 四级 0 25 和 55 t f y f0 2 和 45 t f y f 表

13、1 78 y f 300N mm 2 y f 360N mm 2 框架梁纵向受拉钢筋最小配筋率 序号 混凝土 强度 等级 抗震等级 一级二级三 四级 梁中位置 支座跨中支座跨中支座跨中 1 C20 0 300 0 300 0 250 0 250 0 250 0 250 0 200 0 200 2 C25 0 300 0 300 0 250 0 250 0 250 0 250 0 200 0 200 第 2 页 续表 1 78 序号 混凝土 强度 等级 抗震等级 一级二级三 四级 梁中位置 支座跨中支座跨中支座跨中 3 C30 0 400 0 400 0 310 0 300 0 310 0 30

14、0 0 262 0 250 0 262 0 250 0 214 0 200 4 C35 0 419 0 400 0 340 0 300 0 340 0 300 0 288 0 250 0 288 0 250 0 236 0 200 5 C40 0 456 0 400 0 371 0 309 0 371 0 309 0 314 0 261 0 314 0 261 0 256 0 214 6 C45 0 480 0 400 0 390 0 325 0 390 0 325 0 330 0 275 0 330 0 275 0 270 0 225 7 C50 0 504 0 420 0 410 0 34

15、1 0 410 0 341 0 346 0 289 0 346 0 289 0 284 0 236 8 C55 0 523 0 436 0 425 0 354 0 425 0 354 0 359 0 299 0 359 0 299 0 294 0 245 9 C60 0 544 0 453 0 442 0 368 0 442 0 368 0 374 0 312 0 374 0 312 0 306 0 255 10 C65 0 557 0 464 0 453 0 377 0 453 0 377 0 383 0 319 0 383 0 319 0 314 0 261 11 C70 0 571 0

16、476 0 464 0 386 0 464 0 386 0 392 0 327 0 392 0 327 0 321 0 268 12 C75 0 581 0 484 0 472 0 394 0 472 0 394 0 400 0 333 0 400 0 333 0 327 0 272 13 C80 0 592 0 493 0 481 0 401 0 481 0 401 0 407 0 339 0 407 0 339 0 333 0 278 注 1 表中不带括号的数据为按HRB335 类钢筋 y f 300N mm 2 计算 表中带括号的数据为RRB400 类钢筋 y f 360N mm 2计算 2 本表是表 1 77 的具体化 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框架柱最小配筋率 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框架柱中全部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率按式 1 24 计算 具体数值不应小于表1 79 规 定的数值 同时 应满足每一侧配筋率不小于0 2 对 类场地上较高的高层建筑 应按表中数值增加0 10 min bh AA SS 1 24 第 3 页 表 1 79 框架柱全部纵向钢筋最小配筋百分率 序号柱类型 抗震等级 一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