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地理 第4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2讲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件 必修1

上传人:876****10 文档编号:133536977 上传时间:2020-05-28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2.8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高考地理 第4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2讲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件 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2018年高考地理 第4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2讲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件 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2018年高考地理 第4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2讲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件 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2018年高考地理 第4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2讲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件 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2018年高考地理 第4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2讲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件 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高考地理 第4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2讲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件 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高考地理 第4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2讲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件 必修1(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 必修一 第二讲山地的形成和河流地貌的发育 考点突破 知识梳理 1 褶皱山 断块山与火山 1 褶皱山 褶皱概念 岩层在强大的 作用下 发生塑性变形 产生一系列的 基本单位 褶曲 考点一山地的形成 挤压 波状弯曲 较老 较新 谷地 较新 较老 山岭 六大板块 张裂 海洋 高大褶皱 2 断块山 断层 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 超过岩石的承受能力时 岩体发生破裂 并沿 发生明显的位移 断层的位移类型 压力和张力 断裂面 谷地或低地 山岭或高地 中央喷出口 火山口 2 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公路 铁路 山间盆地 迂回 公路 铁路 点拨 山区修建公路的一般原则 1 修筑公路要充分利用有利的

2、自然条件 避开地形 地质 水文条件复杂的地段 如沼泽地 陡崖 地质灾害多发区等 2 山区公路受地形影响很大 一般沿等高线修筑 呈 之 字形 避开陡崖 陡坡 3 平原地区的公路要处理好与耕地 村镇 水利设施的关系 4 公路选线应尽量在交通量最大 线路最短 工程量最小 占用耕地最少之间寻求平衡 核心研析 1 褶皱和断层的判断方法及构造地貌 2 研究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地质构造在工程选址 找水 找矿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可通过下图进行理解 3 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规律技巧 1 褶皱的判断方法由于地壳运动的复杂性 仅从形态上判断背斜和向斜是不准确的 而岩层的新老关系才是判断背斜和向斜的科学依据 例

3、如 在下面的4幅图中 只画出了背斜或向斜的地面以下的部分 若单纯凭借岩层形态判断背斜 向斜 往往会得出错误结论 我们只有借助岩层的新老关系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A 背斜 B 向斜 C 背斜 D 向斜 2 断层的判断方法判断某一构造是不是断层 一是看岩体是不是受力产生破裂 二是看沿断裂面两侧岩块是否有明显的错动 位移 如右图 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的才是断层 若只有破裂但无位移则不是断层而仅为断裂 针对训练1 对河谷处的地质构造类型两侧地壳抬升幅度的判断 正确的是 A 向斜东侧大B 背斜东侧小C 向斜西侧大D 背斜西侧小 解析 依据材料可知 地层年代由 到 变老 即从谷底向两侧山地岩层由新到老 说明

4、是向斜 据图可知 西侧阶地坡度较大 说明西侧地壳抬升幅度较大 C 知识梳理 1 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 考点二河流地貌的发育 源头 深而窄 V 河谷两岸 弯曲 拓宽 槽 点拨 凹岸冲刷坡度陡 凸岸堆积坡度缓 较弯曲的河流 由于河水运动的惯性 河流对凹岸冲刷严重 凹岸坡度较陡 凸岸流速慢 泥沙堆积 坡度较缓 特别注意曲流处不能用地转偏向力来解释 另外 凹凸岸的判断必须站在河中来看 2 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1 河流对聚落形成的作用 提供充足的 方便对外联系和 提供丰富的 3 河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平原低地区 聚落一般 分布 山区河谷中 聚落一般分布在 向 过渡的地带 生产 生活用水 运输 农

5、副产品 相对较小 规模大 沿河成线 冲积平原 山坡 核心研析 1 河流侵蚀地貌河谷发育的不同阶段 河流侵蚀作用的主要方式及其对河谷形态的影响有明显差异 如下表 2 河流堆积地貌被河流搬运的物质 在河流搬运能力减弱的情况下 会沉积下来 形成堆积地貌 冲积平原是比较典型的河流堆积地貌 由洪积平原 河漫滩平原和三角洲平原三部分组成 如下表所示 名师感悟 1 不同外力作用的空间分布规律及相应的地貌表现 1 不同区域的主导性外力作用不同 干旱 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 多风力侵蚀地貌和风力沉积地貌 湿润 半湿润地区流水作用显著 多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沉积地貌 高山地区多冰川作用 多角峰 冰斗 U 型谷 冰

6、碛丘陵等地貌 沿海地区多海浪作用 常见海蚀柱 海蚀崖和沙滩等地貌 2 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不同的地貌 流水作用 上游侵蚀 中游搬运 下游沉积 因此 上游为高山峡谷 中游河道变宽 下游为冲积平原 河口三角洲 冲积岛等 如下图所示 冰川作用 高山上部侵蚀 冰斗 角峰等 山下堆积 冰碛丘陵 冰碛湖等 风力作用 在风的源地附近 以侵蚀作用为主 形成风蚀蘑菇 风蚀城堡等 在风力搬运途中 风力减弱会形成沙丘 黄土堆积地貌等 2 利用河流地貌的发育巧判河流各河段 1 利用堆积地貌类型判断河段 如下图所示 2 利用堆积地貌形态景观图判断河段 如下图所示 3 利用河水水量及流速判断河段 一般情况下 水量

7、小 流速快的河段多是上游河段 水量较大 水流较慢的河段多为中游河段 水量大 水流缓慢 河面展宽的多为下游河段 4 依据人类活动状况判断河段 一般情况下 河流的上游河段 人类的活动较少 河流的中下游河段 人类的活动密集 2015 北京 下图为华北某地局部示意图 读图 回答 1 2 题 针对训练2 1 图中 A 甲地陡峻 喀斯特地貌典型B 乙地低平 泥石流灾害频发C 丙村比丁村土层深厚D 丁村比丙村地下水埋藏浅 2 图示地区 A 地势西高东低 南高北低B 山前平原受外力侵蚀作用明显C 洪积扇面积差异取决于降水量D 渠水通过蒸发环节参与水循环 C D 解析 第 1 题 喀斯特地貌是在石灰岩等可溶性岩

8、石基础上形成的 图中没有石灰岩分布 不可能有喀斯特地貌 A项错 泥石流多发于山区 乙地位于山前平原 距离山口较远 地势低平开阔 难以发生泥石流现象 B项错 丁村位于山前沙砾石地带 丙村位于距山口较远 由粉沙组成的平原地带 因此丙村比丁村土层深厚 C项正确 丁村比丙村距离山口近 海拔高 地下水埋藏深 另外根据剖面图中的地下水位线也可知丁村比丙村地下水埋藏深 D项错 第 2 题 根据指向标 地形起伏和水流方向可知 该地地势西高东低 北高南低 A项错 山前平原地势低平 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 B项错 该地为华北局部地区图 降水差异较小 因此洪积扇的面积主要取决于来自山区松散堆积物的多少 C项错 图示渠水

9、分布区的地下水位很浅 渠水主要通过蒸发 径流等参与水循环 D项正确 图表精析 1 常见的地质构造图 地质构造图的判读 1 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壳变形 移位称为地质构造 它是研究地壳运动的性质和方式的依据 其基本类型有褶皱和断层 2 岩层因地壳水平挤压力的作用而发生的弯曲叫褶曲 褶曲按形态分为背斜和向斜两种基本形态 如发生一系列褶曲就形成褶皱 3 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或张力 超过了岩石所能承受的强度 岩层发生断裂 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错动 位移即形成断层 2 地质构造图的判读 1 三方面了解图中信息 看图名 图名可以告诉我们图幅所在的地理位置 一幅地质图一般是选择图面所包含地区中最大居民点或主要

10、河流 主要山岭等命名的 看图例 通过图例可以了解制图地区出露哪些地层及其新老顺序等 图例一般放在图框右侧 地层一般用颜色或符号表示 按自上而下由新到老的顺序排列 看比例尺 比例尺告诉我们缩小的程度和地质现象在图上能够表示出来的精确度 2 四角度分析应用应当按照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方法 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 从四个角度分析图内一般地质情况 分析图内的地质构造特征 分析图示是向斜还是背斜 分析地层有无缺失 分析各层是否含有化石 含有化石说明为沉积岩 再看含什么化石 化石是什么地质年代形成的 分析有无断层 断层部位在什么地方 分析有无侵入岩 是什么年代侵入的 地质构造与矿产分布有什么关系等 3 五步

11、骤探究岩层的形成在掌握全区地质轮廓的基础上 再对每一个局部构造进行探究 若地层呈水平状态 并且从下到上依次由老到新连续排列 说明在相应地质年代里 地壳稳定下沉 地理环境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 若地层出现倾斜甚至颠倒 说明地层形成后 因地壳水平运动使岩层发生褶皱 地层颠倒是因为地壳运动剧烈 岩层发生强烈褶皱所致 若地层出现缺失 形成原因可能有 一是在缺失地层所代表的年代 发生了地壳隆起 使当地地势抬高 终止了沉积过程 二是当时开始有沉积作用 地壳隆起后 原沉积物被剥蚀完毕 三是当时 当地气候变化 没有了沉积物来源 若上下两个岩层之间有明显的侵蚀面存在 说明是由下部岩层形成后 该地地壳平稳抬升或褶皱隆起上升 地层遭受外力侵蚀形成的 若侵蚀面上覆有新的岩层 说明是由该地壳下沉或相邻地壳上升形成的 若侵蚀面上部为风化壳 是由于地壳上升后一直遭受外力侵蚀所致 若地形中有侵入岩存在 说明周围岩石形成之后又发生了岩浆活动 岩浆活动晚于周围岩石形成的年代 针对训练3 该小组绘制的考察路线地质剖面示意图应为 C 解析 本题考查地质构造剖面图的判读 根据表格信息 各地层的两个观察点距离构造线最近的是S地层 其次是D地层 最远的是C地层 再结合地层新老关系C D S依次变老 可知该地地层中间老 两翼新 为背斜 又背斜的岩层形态一般向上拱起 因此本题C选项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