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浅谈生物标志物监测的质量保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浅谈生物标志物监测的质量保证(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生物材料中有害物质 生物标志物监测的质量保证 Qualityassurancefordetectingbiomakerinthebiomaterials 中南大学湘雅公共卫生学院熊敏如 概述 一 可供职业卫生研究和实际工作的生物材料 尿液 血液 呼出气 毛发 指甲 汗液唾液及各种生物组织等 最常用的是 尿液血液呼出气 二 生物标志物及其分类 能反映生物体与环境因素 理化生社心等 相互作用所致的一切生理 病理生理学和病理学改变 称为 生物标志物 biomaker 接触生物标志物 biomakerofexposure 效应生物标志物 biomakerofeffect 易感生物标志物 biomak
2、erofsusceptibility 概述 1 接触生物标志物 biomakerofexposure 生物材料中含有的化学物或其代谢产物 内剂量 与靶细胞 靶组织结合的外源性化学物 生物有效剂量 靶剂量 血铅 尿汞 尿酚等 DNA 加合物 蛋白质 加合物等 概述 2 效应生物标志物 biomakerofeffect 外源性有害因素与机体相互作用所致的生理 生化 免疫 遗传学等改变而形成的物质 各种生理病理学指标的改变酶活性的改变DNA突变染色体畸变等 概述 3 易感生物标志物 biomakerofsusceptibility 反映机体先天具有或后天获得的对外源性有害因素较敏感的生物学指标 G6
3、PD缺陷者对溶血性毒物敏感 携有ALAD2等位基因个体铅中毒高危人群 携带XQ01c 609T T基因型而又同时吸烟或饮酒的个体对苯中毒易感 1 抗胰蛋白酶缺乏者 接触呼吸道刺激物易致肺水肿 红细胞卟啉代谢酶缺陷者接触铅 六氯苯等易致贫血 概述 职业环境监测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接触评定及危险度评定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作业场所空气中化学物质接触限值的制定职业病鉴定 病因学研究 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可比性和公证性才能准确识别和评价有害因素的危害性质和程度 有效地控制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危害 三 生物材料中有害物质的监测是识别 评价和控制职业性有害因素的重要基础工作 概述 生物监
4、测过程 四 生物监测的质量控制 样品采集样品预处理分析测定数据处理 概述 生物监测的质量控制 使监测质量达到预期的最佳水平 误差极小 要求 生物监测全过程必需采取的措施 基本的质量控制措施 一 样品的代表性 1 监测群体和个体的代表性 2 样品种类和采样时机的代表性 尽可能反应不同群体或个体实际接触水平 浓度 时间 依据有害物质的吸收 分布 蓄积 作用机制和排泄途径选定 例如 尿铅反映人体接触铅的水平 但不能代表体内铅的负荷量 驱铅后尿铅 尿汞排泄不规律 一次尿汞测定结果难以代表接触水平 血样分全血 血清 血浆和血细胞 血铅测定常采集全血样品 非全血样品血铅不能代表体铅负荷状况 接触挥发性有机
5、毒物的评价宜采集终末呼出气 混合呼出气中毒物浓度受接触状况影响较大 不能反映接触水平 基本的质量控制措施 基本的质量控制措施 二 防止样品的污染和损失 1 采样 测试分析用试剂 玻璃器皿等应清洗干净或经特殊处理 驱铅 驱汞 汞易被玻璃器皿吸附 采样和储存汞样品时宜用塑料器皿 以防止或减少采样器皿对被测物的吸附 样品不能及时分析测定时 应冷藏 避光 保存或经脱水 灰化等预处理 严防渗漏 变质和污染 2 测试分析过程中 萃取 离心操作 反应条件 pH 温度等 等的严格控制 基本的质量控制措施 三 样品的保存 样品应及时分析 否则应选择最佳的保存条件 容器 温度 避光等 并在待测组分的稳定期内测定完
6、毕 避免样品的分解而造成待测物量的降低 特别是血清酶样品 尿样一般置于4 冰箱或冷冻保存 必要时需添加稳定剂 如甲苯等 血样要求更严 基本的质量控制措施 四 记录和计算 监测全过程必须有准确详细记录 温浴 显色 反应等起始时间等 吸收液的用量 取样量和稀释倍数等 基本的质量控制措施 五 执行规范 血中锌原卟啉测定WS T92 1996尿中汞的双硫腙萃取分光光度测定方法WS T24 1996尿中马尿酸的分光光度测定方法WS T52 1996呼出气中甲苯的气相色谱测定法WS T110 1999尿中 氨基乙酸丙酸的测定WS T23 1996 尿样和血样监测质控 一 尿样的监测质控 1 根据毒物在体内
7、的半减期确定尿样采样时间 机 迅速排出的毒物 班末尿 尿酚 排泄较稳定的毒物 排泄无规律的毒物 晨尿 尿汞 2 肌酐校正 尿比重校正 避免尿液稀释 浓缩影响测定结果 一次尿 尿铅 尿样和血样监测质控 二 血样的监测质控 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液碳氧血红蛋白 取末梢血 肝素抗凝 置冰箱冰盒内 8 保存 一周内分析完毕 1 根据监测目的采集全血 血浆 血清或血细胞 ChE 血铅等常采集全血 血常规zpp等常用末梢血 2 采样应正确选择抗凝剂 肝素 EDTA等 防止溶血和组织液的稀释 采集指血 3 样品应及时分析 否则应选择冷藏或低温冰箱保存 特别是一些血清酶样品 并在规定时间内分析 例如 参考文献 1 生物材料测定梁友信主编全国教材第四版P377 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