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的类别及技法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133490425 上传时间:2020-05-2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8.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篆刻的类别及技法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篆刻的类别及技法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篆刻的类别及技法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篆刻的类别及技法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篆刻的类别及技法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篆刻的类别及技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篆刻的类别及技法(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作者:小黑胖子篆刻的类别及技法篆刻的表现形式离不开篆刻的方式和表现的技法,在传统篆刻中,篆刻的方法主要是阴刻和阳刻。阴刻与阳刻都是我国传统刻字的两种基本刻制方法,阴刻是将笔画显示平面物体之下的立体线条刻出。阴刻是将图案或文字刻成凹形。然而,当今现代刻字不论是阴刻还是阳刻,显然与传统的刻字有着本质的划分与区别。现代刻字对阴刻线条凹凿和对阳刻底部肌理的处理,都展示了刀与刀之间语言的沟通,以刀代笔,把一刀一刀的痕迹与木质结构纹理的质感,一目了然地体现在作品中。阳刻底部肌理的刀痕是冲破传统刻字的一个新的发展,是现代刻字的一个质的飞跃。现代刻字在逐步由传统到现代的转变过程中,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在固

2、定的篆刻形式之下,为了更好地表现阴刻和阳刻的艺术感觉,篆刻技法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选石、画稿、上石、刻稿到修稿五个过程,完成一方印章的创制,既是艺术力的挥洒,也是刻家渲染艺术情感的方式。一、篆刻类别我国传统篆刻主要分为阴刻和阳刻,阴刻印出来的称“白文”,阳刻印出来的称“朱文”。(一)阴刻阴刻即将图案或文字刻成凹形,印文称为“白文”,因此又叫白文印,对于印面而言,印文线条布满印面的叫满白文印;线条较细,印面空隙较多的叫细白文印。历代阴刻印章中,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是汉朝白文印。 汉满白文印“营军司马” 汉细白文印“校尉左千人”(二)阳刻阳刻是指将可知的内容表现为凸起形状,是将笔画显示平面物体之上的立

3、体线条。齐白石“人长寿”二、篆刻技法(一)写印稿写印稿是将在纸上临好的印稿根据印面的大小,直接在印在印面上,或者对照印稿借助镜子临画到印面上的过程。1.临稿(1)平印面平整印面至关重要,是一切工作的基础。根据印石的尺寸,设计印稿的幅面,并开始临字。临字之前需要平整印面,此时就要用到砂纸,右手把握印石,在砂纸上滴上水,顺时针方向贴合砂纸研磨印面数次;再反方向即逆时针方向研磨印面数次,直到印面光滑为止。(2)设计印稿取印纸一隅,根据印文内容,划分左右两栏,上下两行。以四字为例,从右至左,从上到下依次临画印文,初临时注重形似,再次修改时需要注意临习对象的神韵。如此反复修改直至满意为止。2.上石(1)

4、镜像上石法镜像上石法即运用镜子将印稿反写在印面上的方法。将临好的印稿平铺在桌子上,在印稿正前方放一面镜子,镜子中反射出来的印文就是反的,此时可以根据镜子中的印文形状直接在印面上临画。此方法对于初学者而言较难,因难以把握线条粗细。但对于大家而言,此方法是常用方法,因其快捷有效。(2)水印上石法水印上石发对于初学者而言,是较好临习古印的一种方式,能够较好的保留原稿的面貌。但是操作步骤不当的话也不易成功。将印面磨平,磨平后不可用手或其他物体擦拭印面,因为此时印面上的细灰刻帮助更好的吸收墨汁的墨色。将印稿的边线折出来,主要要折反面,折好后将其扣在印面上,轻轻地包裹住印石,此时用未蘸过墨汁的新笔轻轻将水

5、刷在印稿上,并覆盖一张空白的印纸在上面,用笔杆轻轻地在迎面上来回滚动,注意不可弄破印稿,如此反复几次将印文印在印面上即可。印文拓上后,如果有不清楚的地方,再用毛笔均匀地描以下。(三)刻稿刀法刻稿刀法即用刀法,简称刀法,是指用刻刀在印章上锲刻文字的技巧和方法。篆刻是书法与刀法相结合的艺术,刀法与书法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刀法不仅可以表现书法的笔意,并能充分表现出线条的“金石味”,比书法又多涵许多艺术内容,这是篆刻艺术的根本艺术价值所在。因此,刀法是篆刻技法中的主要内容。不论章法再巧妙,如果不通过刀法的配合,是不能创作出高水平的篆刻作品的。篆刻刀法包括执刀、运刀的各种技能和方法,有其特定的表现形式。在

6、完成章法之后,就要依靠刀法来完成篆刻作品的艺术创造,刀法是最后决定作品成败的关键因素。它可以充满意趣地表现篆法的结构美和书写美,也表现了刻刀在不同印材上锲刻时所产生的刀法美和个性美。它的重要性如同书法中的用笔。印章中篆法用笔的轻重、缓急、转折、方圆、肥瘦、藏露等艺术形式,都要通过刀法才能完成。所以,学习刀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执刀之法执刀之法有五指执刀法、捏拳执刀刀法和三指执刀法三种,与书法执笔相比,只有捏拳式执法有区别,其方向和角度是不同的。(1)五指执刀法五指竖式执刀法:用拇指、中指相对握定刀杆,无名指顶在刀后,小指辅于无名指之后。同于“五指执刀法”,故又称执笔法。不同的是刀杆应向前

7、,并稍向右边倾斜。起刀时,须运全身之力聚于腕、指间。将前刀角按捺入石。运刀时,迎面向里徐徐进刀,取中锋侧笔之意。此种执刀法有运刀如笔的艺术效果。五指横式执刀法:这种执刀法与竖式基本相同,不同的是手向右外倾倒,使刀斜卧。用无名指抵住石章的右外侧,自右向左,取刀的外角入石奏刻线条,主要依靠拇指、食指、中指将刀握住。这种执刀法因有无名指抵住石章,有稳健之特点。(2)捏拳式执刀法用拇指与四指呈握拳式的执刀方法。要求五指紧聚作握拳状,将刻刀紧握手中,用大拇指侧按刀的尾部。运刀时,用外向里,刀柄略向外倾斜,运刀时主要是依靠腕力和肘部的力量,使刀在印面上运动。选择刻刀时宜用粗柄刻刀。这种执刀法的优点是易于着

8、力,宜刻硬质印章和巨印。缺点是印章印文线条的细微部分不能充分表现出来。(3)三指执刀法此法类似于五指执刀法。拇指、食指、中指自然伸直,相向握住刀杆,刀杆斜倒右边,伏在食指第三关节上,与印面约成三十五度交角,下刀角向身,接近三指执钢笔法。起刀用力将外刀角按捺入石。由右向左横冲镌刻,也可由内向外冲刻运刀,其优点是刻出的线条劲直雄健,宜刻白文印;缺点是锲刻宛转流畅的线条却很不容易。齐白石善用此种执刀之法,已到达出神入化的境地,线条斑驳,别具风貌。2.用刀法篆刻的刀法,有基本刀法和辅助刀法。基本刀法是冲刀法和切刀法(如图9-32所示),辅助刀法是帮助弥补冲切刀法的不足而使用的刀法,种类、名目较多,这里

9、不做详述。(1)冲刀法冲刀法的执刀方法可以用五指、三指、握拳式三种方法,其特点是刀刃在印石上以冲走运行的方式镌刻线条。在运刀过程中,要注意把握起刀、行刀和收刀的表现方法和要求。起刀:用刀角自右向左入石,刀柄与印面呈三十五度角状。角度太小,刀身会碰擦印面,手指易接触印框;角度太大,刀刃与印面垂直,也难以着石,运行不易。行刀:刻刀运行时,要控制好角入石的深度,运刀要保持运力平稳,不要太浅,太浅者刀迹浮滑,纤弱无力;太深会使刀角陷入石中,难以再运行。若不注意隐入石中,应提起重新调整角度,再行运刀。冲刀的速度也不宜过快、过猛,否则会导致线条破碎,而且难以收刀。运行时要用无名指抵住石章的右侧,以控制刻刀

10、的适度冲力,防止刻刀滑出。收刀:要适可而止。做到胸有成竹,及时收刀,不要使刀尖超了界限,锋芒毕露。同时,还要防止因用力过猛而使刻刀冲出限度,破坏其它线条,甚至刻伤左手。用力要稳健,保持及时能放能收,行则有力,停则立止。(2)切刀法切刀法就是在印石上用刀刃以起伏切刻的方式锲刻线条的技法。其执刀法亦同冲刀法,只是角度和方向不同而已。切刀法的起刀是先将刀刃的右角刻入印石,与印面呈四十五度角,刀柄略向右倾,刻入石面。如此反复进行,以点组成线,逐步完成印文笔画。其行刀方法,要求在注意点的基础上,将刀柄向左倾斜,使刀刃逐渐切下,使刀刃的左角贴近印石。这样,就可由点切刻连接成线条。切刀行刀时要防止切刻的点画

11、排列不要连接得太整齐,如算盘子状,要自然错落,以达到含蓄老辣,富有金石气,又能避免锯齿形的弊病。丁敬及浙派篆刻艺术作品,主要用切刀法。刀法(四)刻边款边款是指刻在印石的侧面或印石顶部上的文字,也是篆刻的一项重要内容,刻边款所用刀法和刻印一样。边款文字都是正着写的汉字,字体一般用行楷小字,或用隶书小字等。写印稿的方法,可以用毛笔直接写在印石上,注意不论在印章的哪一侧面写,都要从右面开始,结束于左面。行楷笔画的具体刻法要遵循这样的原则:1.刻 “点”刻 “点”的时候,将刀角插入石内,自下而上用力一按即可。2.刻 “横”刻 “横”的时候,先用刀角在石面上一按,刻出横画收笔的韵味,然后,自右向左横向行刀,至笔画终点,用右刀角向左略微弯曲一按即可。刻横折弯勾的时候,要分解成几部分完成。先刻横,再刻竖,再刻一横化,共同完成横折弯勾。3.刻“竖”刻“竖”的时候,先将右刀角锲入石面,自上而下向前行刀,至笔画终点便可。刻竖勾的时候,由上部入刀向下划,在最末处,刀尖想下按下。压出上勾的效果。4.刻“撇”笔画“撇”的刻法也是将右刀角入石,先重后轻向左一冲即可。行楷中很少有“捺”这个笔画,边款中的笔画“捺”多用长点代替。刻边款的时候,要注意发力适度,否则,会因用力过猛而刻“花”。按照这样的方法,依次把这些字都刻好,用牙刷刷掉石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艺术/历史 > 书画美术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