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世界金融、经济危机与我国经济发展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33487677 上传时间:2020-05-27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1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世界金融、经济危机与我国经济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精编》世界金融、经济危机与我国经济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精编》世界金融、经济危机与我国经济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精编》世界金融、经济危机与我国经济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精编》世界金融、经济危机与我国经济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世界金融、经济危机与我国经济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世界金融、经济危机与我国经济发展(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世界金融和经济危机与中国经济发展 目录 当前世界金融和经济危机的严重性当前世界金融和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当前世界金融和经济危机的新特征当前世界金融和经济危机带来的挑战当前世界金融和经济危机提供的机遇中国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的原因经验教训和正确的对策 世界金融和经济危机的严重性 20世纪30年代以来最大危机 百年一遇 一 美国金融体系陷入困境两大房地产公司 房利美 房地美 大放次贷 亏损严重 面临破产 政府挽救 次贷危机引发金融危机 五大投行恶搞衍生产品 猛吹泡沫 名为创新 实为骗人 牟取暴利 转嫁风险结果三个破产 两个转型 全球最大的五家投行贝尔斯登 雷曼 美林 摩根斯坦利 高盛 前后仅半年时间倒掉

2、了三家 硕果仅存的最后二家华尔街投资银行高盛和摩根斯坦利 由美联储批准改为传统的商业银行控股公司 被纳入美国银行监理机构的监管范围 放弃了曾为他们带来丰厚利润投资银行的一些核心业务 到此 美国金融系统最引以为豪 原本意义上的五大投行已全军覆没了 世界金融和经济危机的严重性 一个全球最大的保险公司 美国国际集团 AIG 股价暴跌 创美国亏损的最高纪录 政府正式接管一条华尔街诚信缺失 金融诈骗猖獗 发生惊天大案纳斯达克前主席伯纳德 马多夫诈骗500亿美元 庞氏骗局 以高回报吸引投资者加入 用后期客户的投入向早期投资者如期返利 进而骗取更多投资者资金 四大会计事务所做假账 早已名誉扫地 安然 世通公

3、司丑闻 安达信倒闭 五大变四大 这次危机 毕马威遭到美国破产法庭起诉 世界金融和经济危机的严重性 三大评级机构 以诚信为职责 把隐藏巨大风险的次贷和衍生品90 评为3A最高级闭眼评级 为了金钱不惜搞假评级穆迪的高管都羞愧地承认 我们将灵魂出卖给了魔鬼 两大监管机构 以监管为职责 美联储 国会 放弃监管雷曼兄弟公司董事长兼CEO富尔德否认经营违规一个金融大师 格林斯潘反对监管 鼓励次贷 衍生品泛滥 世界金融和经济危机的严重性 构成美国金融框架的1 2 3 4 5都出了问题 虽然不能说是一蹶不起 不可救药 结果 美国金融体系困境 虚拟经济泡沫破灭房价下跌 股价下跌 金融资产贬值金融机构亏损 破产倒

4、闭导致严重金融危机 世界金融和经济危机的严重性 二 美国实体经济衰退金融危机 资金短缺 企业亏损 失业增加 收入下降 信心丧失 经济增长下滑美国实体经济的重要支柱 三大汽车公司面临破产三 发达国家普遍发生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股价 房价 油价下跌 金融机构亏损 破产失业 衰退 世界金融和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 现象 浅层次原因 新经济自由主义的产物宣告美国式的自由市场经济模式的失败房地产泡沫 次贷 超前消费 两极分化 消费信贷 双赤字 金融界的贪婪 金融衍生品创新过度虚拟经济膨胀 监管缺失 放弃国家干预 美元的霸权地位 国际金融体系的缺陷 世界金融和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 不完全正确的观点凯恩斯主义的产物

5、 政府错误干预的结果美国政府提供担保 支持房贷 鼓励住房消费刺激房地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实行错误的国家干预造成的恶果 美国政府的错误也不是不该干预 而是不该干预的干预了 该干预的没有干预 错误的看法中国等国家的 过度储蓄 助长超低利率导致美国过度消费而引起危机 世界金融和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 本质 深层次原因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资本主义私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微观生产组织的计划性与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社会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者有购买力的需求不足马克思的 资本论 在西方国家畅销三大派观点 新经济自由主义的产物凯恩斯主义的产物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产物 世界金融和经济危机的新特征 1 危机实质的新特点 新

6、型的双重生产过剩第三产业占主导地位条件下的服务产品过剩 金融产品过剩 虚拟经济膨胀 实体经济过剩 2 危机原因的新特点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的全球化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世界范围内表现为 经济的全球化与国际经济的无政府状态的矛盾世界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世界人民有购买力的需求不足的矛盾 世界金融和经济危机带来的挑战 不利影响1 出口增长下降 拉动经济增长作用减弱2 出口企业经营困难 破产增加 就业减少3 外资可能减少4 风险债券投资和持有的美国等国外次贷 衍生品 债券等金融资产贬值亏损5 加剧股价 房价下跌使得预期收入减少和消费需求难扩大影响有限 改变不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大趋势 世界金融和经济危机提供的

7、机遇 有危也有机 危机中找契机 商机 1 提供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的有利时机 优胜劣汰 2 加大转变发展方式的动力 压力变动力 3 石油 铁矿石等价格下跌有助于降低成本 增加储备4 有益于合理购买国外优良资产 引进人才5 有利于加快改革步伐 完善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 增强软实力 扩大中国模式的影响 中国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的原因 潜在的国内需求提供广阔空间市场需求是经济增长的的空间和动力中国国内需求潜力巨大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升级农村向万元级 洗衣机 电视机 冰箱 空调器 电脑 城市向十万元级 住房 汽车 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基础设施的建设7亿多农民的实际需求远远没有满足 中国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的原因 工

8、业化和城市化是巨大动力世界历史经验重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的时期必然是经济高速增长的时期中国正处于重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的时期从1999年开始在产值 投资 利润增长 比重上重工业都超过了轻工业 出现了重工业化的趋势城市化率 20世纪80年代年均提高0 7 90年代年均提高1 2001 2007年每年平均提高1 3 中国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的原因 工业化和城市化是巨大动力工业化的推进 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城市化进程的加速 城乡结构的演进会产生巨大的市场需求会形成强大的生产能力 中国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的原因 生产要素的供给提供必要条件 1 劳动力资源供给充足人口抚养负担较轻按联合国的预测中国劳动年龄人口2015

9、年达到9 29亿的高水平2025年才下降为9 14亿社会总抚养系数 含少儿抚养和老年人的赡养 2010年达到最低值48 1 2025年以后才急剧上升 中国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的原因 生产要素的供给提供必要条件20世纪90年代至2020年左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 人口视窗 时期可获得 人口红利 的黄金时期 劳动力充足 社会总抚养负担较轻 有利于积累和经济发展 中国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的原因 生产要素的供给提供必要条件 2 储蓄率高 资本比较充足世界上储蓄率和资本积累率最高的国家之一改革以来资本年积累率高达GDP的40 左右2004年储蓄率为43 2007年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17万亿人民币存贷差额高达1

10、1万亿人民币每年引进外资5 600亿美元外汇储备1 9万亿美元 中国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的原因 技术的持续进步是有利因素可继续发挥后发优势引进和利用国外先进技术水平提高高新技术难引进推动自主创新 技术创新的压力和动力 研究开发投入加大R D经费支出2007年增长22 大大超过经济增长速度 中国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的原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宏观调控政策的日趋完善是重要保证国有企业改革的难关将突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趋于成熟 完善政府宏观调控的能力增强 水平提高经济发展方针和政策正确不太可能出现大的失误造成剧烈波动 严重衰退 中国经济增长的制约因素 1 内需不足 扩大不易农民收入低无钱消费开支预期偏高

11、城镇居民有钱不敢消费收入预期偏底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穷人 富人消费需求均难增加 潜在需求变为现实需求困难 中国经济增长的制约因素 2 收入差距扩大农民和下岗职工收入增加困难基尼系数0 45社会稳定收入差距扩大的危害劳动积极性内需 经济增长动力 增加农产品产量农民收入增加困难提高农产品价格办乡镇企业进城务工经商 中国经济增长的制约因素 3 外贸依存度高 出口增加困难经济增长不能主要靠国外需求拉动中国的外贸依存度70 扣除重复计算 仍然较大 美国 日本不到30 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中外贸易摩擦不断出口很难大量增加 中国经济增长的制约因素 4 自然资源严重短缺和低效利用人均资源拥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生命

12、之源 人均淡水仅为世界的1 4财富之母 人均耕地不到世界的1 2煤炭 人均探明可采储量为世界人均62 石油 人均探明可采储量为世界人均7 中国经济增长的制约因素 资源能耗多 利用效率低下每吨能耗实现GDP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0 2004年 GDP占世界4 4 消耗占世界原油7 4 原煤31 铁矿石30 钢材27 氧化铝25 水泥40 中国经济增长的制约因素 5 高新技术难引进 自主创新难度大一般技术易引进高新技术难引进中国已经掌握一般技术需要高 新 精 尖技术发达国家严格限制出口到中国中国不得不致力于技术创新自主创新不易 经验教训和正确的对策 扩内需 增投入 保增长 调结构 转方式 降消耗 提效益 抓改革 增活力 重民生 促和谐 调整宏观经济政策目标顺序增加出口扩大内需投资 出口 就业 消费就业 消费 投资 出口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减税 改革税制 出口退税 提高个人所得税征收标准 减少行政收费等 加薪 增加退休和低保人员收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实施 劳动法 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增加农民的收入 经验教训和正确的对策 建社保加大社会保障 医疗卫生 教育投入增加低收入消费补贴 普发 购物卷 不可取 增加基本建设投资 重点推进城镇化降低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取消商业银行信贷规模限制合理扩大信贷规模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和创业 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