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高中语文《一单元林黛玉》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33487588 上传时间:2020-05-2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高中语文《一单元林黛玉》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河北省高中语文《一单元林黛玉》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河北省高中语文《一单元林黛玉》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河北省高中语文《一单元林黛玉》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河北省高中语文《一单元林黛玉》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省高中语文《一单元林黛玉》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高中语文《一单元林黛玉》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林黛玉进贾府教学目标: 1.了解红楼梦的主要内容及其在中国古典文学史中的地位。 2.体会本文人物出场的特点和重要人物的性格特征,掌握初步鉴赏古代小说的方法,提高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3.了解中国古代小说的一般特点及其发展演变的过程。教学重难点: 1.鉴赏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三个主要人物形象,把握他们的性格特征。 教学方法:1.自学、点拨、讨论相结合。2.读、赏、写相结合。教学时数: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任务: 1.解决阅读障碍。 2.介绍前五回,了解红楼梦的主要内容及其在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地位。 3.理清课文涉及的任务关系。【自主学习独立思考】1.作者简介及红楼梦的创作作者曹雪芹

2、,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大约生于1715年,卒于1763年。他祖先原是汉人,但很早成了正白旗内务府的“包衣”(满语奴隶之意),入了满籍。从他曾祖曹玺开始,三代世龚江宁织造的官职。祖父曹寅做过康熙的“侍读”,两个女儿都被选为王妃。在康熙时,曹家是非常显赫的贵族世家。雍正即位后,曹雪芹的父亲因与皇家派别斗争有牵连,以及在江宁织造任期内财款亏空等原因,被罢官,抄家,家道从此衰落。作者的一生恰好经历了曹家由盛而衰的过程,由“锦衣纨裤”的贵公子,降为落魄的“寒士”。当他著书时,已过着“蓬牖茅椽,绳床瓦灶”和“举家食粥酒常赊”的贫困生活。这种天壤之别的生活变化,促使他对过去的经历作一番深刻而痛苦的回忆。这

3、就为他能对社会上种种黑暗抱有不满和批判的态度,写出反映封建统治阶级、封建制度没落衰败的红楼梦,准备了良好基础。 曹雪芹写作红楼梦的具体年月已无从知晓,我们只能根据第一回中知道他“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据专家考证,红楼梦共110回,前80 回在曹雪芹去世前10年左右就已经传抄问世,后30回作者已基本上完成,只是由于某种原因未能传抄于世,后来终于失落,这是不可挽回的损失。到了18世纪末,高鹗续写了后40回,补成了现行的120回本。 红楼梦是我国18世纪中期出现的一部古典小说。它高度的艺术性,在我国及世界文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所反映的生活内容极为丰富,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和高度的艺术成

4、就,在我国及世界文学发展史上占有显著的地位。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着重描写贾家荣、宁二府由盛到衰的过程,揭露地主阶级贵族集团的荒淫腐败、互相倾轧,暴露出他们残酷剥削压迫劳动人民的罪恶,歌颂地主阶级中具有叛逆精神的青年和某些奴仆的反抗行为,广泛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对封建礼教等地主阶级传统思想进行了批判。但也反映了作者为封建制度“补天”的幻想和某些虚无主义思想。作品在写作艺术上,语言洗练、自然、优美生动,描写人物血肉饱满,个个鲜明,塑造了许多富有典型性格的艺术形象。写作规模宏大,结构谨严。该书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卓越的艺术成就,是我国古

5、代长篇小说中现实主义的高峰。2、着重介绍红楼梦课文内容和前五回的内容。 标题点出了中心事件,题眼是“贾府”全书的典型环境。 本文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是全书序幕的一个组成部分。红楼梦前五回的内容和在小说中的作用:红楼梦的序幕由前五回构成,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为全书情节的展开作了必要的交代。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各有侧重。 因此,为了学习林黛玉进贾府,有必要对前五回的内容做一概要的了解。第一回,开篇。用“女娲补天”“木石前盟”两个神话故事作楔子,为塑造贾宝玉的性格和描写林黛玉的恋爱故事,染上一层浪漫主义色彩。 “女娲补天”:作者描写一块“无材补天,幻形入世”的顽石, 这便是随宝玉一起降生,又为宝玉随身

6、佩带的“通灵宝玉”,它对贾宝玉的叛逆性格有隐喻的作用:一方面暗示他无“补天”之材,是个不符合封建社会要求的“蠢物”,另一方面暗示他与封建主义相对立的思想性格,具有像从天而降的顽石一样的“顽劣”性,难以为世俗改变。 “木石前盟”:交代这块顽石与绛珠仙草的关系。这顽石投胎入世之前,曾变为神瑛侍者以甘露灌溉了一棵“绛珠仙草”,使其得以久延岁月,脱去草木之态,幻化人形,修成女体。所以顽石下凡,她为报灌溉之恩,也同走一遭,把一生的眼泪还他。这绛珠仙草就是林黛玉的前身。正因为这一段姻缘,他们初见时,林黛玉有“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的感觉,贾宝玉也觉得“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

7、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 第二回,交代贾府人物。通过“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简要介绍了贾府中的人物关系。详见课本第13页。 金陵十二钗: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史湘云、秦可卿、李纨、贾巧姐、妙玉第三回,介绍小说的典型环境。通过林黛玉耳闻目睹对贾府做了第一次直接描写。林黛玉进府的行踪, 是这一回介绍贾府人物,描写贾府环境的线索。第四回,展现小说更广阔的社会背景。 通过“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系。由薛蟠案件带出宝钗进贾府的情节。 第五回,全书总纲。 通过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利用画册、判词及歌曲的形式,隐喻含蓄地将红楼梦众多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

8、的发展和结局交代出来。红楼梦只流传下80回,遗失了结尾。因此,对红楼梦中人物的命运,基本上是依据这些隐喻揣摩出来的。 3、学生自读全文,正音,解释字词(1)给字正音:敕造( ) 阜盛( ) 绾着 ( ) 内帏( ) 盥沐)两靥( ) 忖度( ) 宫绦 ( ) 嗔视( ) 懵懂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 )可怜辜负好韶光( )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 ) 身量苗条,体格风骚( )行为偏僻性乖张( ) 因此他只说没有这个,不便自己夸张( )我带了外甥女过去,到也便宜( )莫效此儿形状( ) 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 )4、把握

9、故事情节结构(标记在书上) 以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为线索展开情节,大体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故事的开端,林黛玉来到荣国府。这部分着重描写环境。第二部分():故事情节的发展,通过林黛玉初进贾府的所见所闻,介绍贾府的环境和府中的众多人物。第段:写林黛玉拜见贾母与王夫人、邢夫人等。第段:写林黛玉见王熙凤。第段:写林黛玉见贾赦、贾政,王夫人介绍贾宝玉。第段:写写林黛玉初次见到贾宝玉。第三部分():故事的结尾,为林黛玉安排住处。四、作业 1.完成课后作业第三题。 第二课时教学任务:1. 分析林黛玉的人物形象。2. 分析贾宝玉的人物形象。教学步骤:讨论、分析人物形象(合作讲究) 1.林黛玉林黛玉母亲去

10、世后“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兄弟扶持,在外祖母一再致意下,才去都中投奔外祖母家,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姐妹”。过去在家“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他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况今至其家。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尽管外祖母“心肝儿肉”地疼她,宝贝儿似的待她,但总有寄人篱下之感,待人处事始终是“步步留心,时时在意”。 请找出文中关于林黛玉的描写,在书上画出来并摘录在下面,体会人物性格。例如:行动上。随时改正一些不适宜的对答上。 外貌、神情和风韵的描写:众人眼里的黛玉:王熙凤眼里的黛玉:宝玉眼里的黛玉:其他:你眼中的

11、林黛玉形象:2.贾宝玉 贾宝玉是封建贵族的叛逆者,具有反抗封建束缚,要求自由平等的思想。他蔑视世俗,卓然独立的种种表现,反映了他对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的反抗。 请找出文中关于贾宝玉的描写,在书上画出来并摘录在下面,体会人物性格。出场前别人的介绍:宝黛初会 (黛玉眼中的宝玉肖像描写,宝玉的反应 )两首西江月 怎样理解这两首西江月? 词中所展示的人物思想性格和形象。 思想性格:宝玉形象: 该词之作用。(实验班必做) 第三课时教学任务:分析王熙凤的人物形象。3.王熙凤 王熙凤是一个精明能干,惯于玩弄权术的人。为人刁钻狡黠,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由于对上善于阿谀奉承,因此博得贾母欢心,从而独揽了贾府的大权,成为贾府的实际统治者。 请找出文中关于王熙凤的描写,在书上画出来并摘录在下面,体会人物性格。 写出场:绘肖像: 见黛玉: 回王夫人: 二、课堂小结(老师点拨)三、作业 1.思考贾母、王熙凤、贾宝玉各不相同的出场。 2.完成课后作业第一、二题。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