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试议资本主义政治史

上传人:tang****xu4 文档编号:133458044 上传时间:2020-05-2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试议资本主义政治史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精编》试议资本主义政治史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精编》试议资本主义政治史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精编》试议资本主义政治史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精编》试议资本主义政治史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试议资本主义政治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试议资本主义政治史(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资本主义政治史一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1、17世纪19世纪早期资产阶级革命:英美法 生产力发展水平:工场手工业时期;对象:封建专制制度、民族压迫;任务:为工商业资本主义和农业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道路; 特点:过程曲折、程度激烈; 主要原因:经济结构:它们发生在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时期。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经济有一定发展,但不十分充分;阶级结构:资产阶级的力量不十分强大,具有软弱性和保守性;他们反封建不彻底,也没有建立完善的资本主义制度;根本原因:落后的封建制度或殖民制度严重阻碍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途径:革命(议会斗争、武装斗争、立法手段)、改革;领导:工商业资产阶级,农业资产阶级;结果:英美法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2、,开辟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影响:它推翻了英法美等国的旧制度,使这些国家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并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若干原则和规范;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19世纪中期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国家法国美国俄国日本德意志意大利事件1848年二月革命18611865年南北内战1861年改革1868年明治维新18641871年德国统一18591870年意大利统一背景七月王朝统治阻碍了工业资本主义发展。1、南北两种经济形式矛盾尖锐(市场、劳动力、原料);2、领土扩张加剧了这种矛盾;3、导火线:废奴运动高涨。1封建农奴制阻碍俄资本主义发展,影响其对外扩张和争夺霸权;农民

3、起义不断;2、导火线:克里米亚战争失败。1幕府统治危机重重:人民反抗;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形成并发展;新地主、高利贷商人和中下级武士不满现实;民族危机;2有识之士汲取中国教训,要推翻幕府改革日本现状。1封建分裂局面影响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对外竞争与扩张;2普鲁士具备领导统一的条件(经济、军事、决心、决策)1封建分裂、异族统治阻碍其资本主义发展2撒丁王国具备领导统一条件;3自下而上完成统一的武装起义受挫。过程或内容1848年2月巴黎人民起义开始:南方挑起战争;转折:宅地法、解、葛底司堡战役。政治上:农奴法律上有人生自由;经济上:农奴高价赎买份地地。1倒幕派组织明治政府,武装倒幕推翻幕府统治;2明治天

4、皇进行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改革。普鲁士三次王朝战争(普奥对丹麦、普奥战争、普法战争)撒丁王国的王朝战争;人民起义;借助外力。结果推翻七月王朝,建立第二共和国,工业资产阶级掌权。南方投降,北方胜利;工业资产阶级单独掌权。废除了封建农奴制,俄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但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改革成功,明治政权得到巩固,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建立近代化国家。完成统一,得意志统一。赢得了民族独立,完成了国家统一,建立意大利王国。意义巩固资本主义制度,为工业资本主义发展创造条件。1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2维护了国家统一;3废除奴隶制度;4为工业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道路;5、未消除种族歧视。1是一次自上

5、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2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加快了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3保留大量封建残余。1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2改变了封建落后状况,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3摆脱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4保留封建残余,推行军国主义。1结束封建分裂,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促进资本主义发展2改变欧洲格局;3继承军国主义传统,成为富有侵略性国家。1结束了异族统治和封建分裂,意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资本主义发展2封建残余顽固,自然资源缺乏,经济发展困难重重。项目英国法国俄国美国德意志意大利日本共 同 点特 征事件属于自由主义运动。1范围广泛,涉及到欧亚美三洲,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确立;2从背景和目的看它们都是工业

6、革命深入发展在政治上的反映;3从社会变革的对象、领导、方式等方面看它具有多样性;4从社会变革的过程和内容看它具有丰富性;5从结果和影响上看它具有进步性。背景1都是工业革命推动了本国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而旧的上层建筑严重阻碍了它的发展;21848年欧洲革命使自由主义和民族主义思潮广泛传播,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进行。目的推翻旧的上层建筑(封建制度、封建割据局面、民族压迫、工场手工业时期的上层建筑),为工业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斗争矛头旧的上层建筑(封建制度、封建割据局面、民族压迫、工场手工业时期的上层建筑)领导以工业资产阶级为主,也有封建势力。主力有一定的群众基础,无产阶级发挥了重要作用。性

7、质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重要人物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过程或内容其过程和内容具有丰富性。如美国内战既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又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还解决了土地问题。德国既完成了统一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又成为欧洲的霸主;日本的明治维新涉及政、经、军、文等多方面变革。这些变革的途径具有多样性:革命、改革、王朝战争等。结果主要欧美亚国家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工业资产阶级取得对世界的统治权,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确立,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意义1都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本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2其社会变革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不彻底性;3这些变革奠定了当前的政治、经济格局。如现在发达的国

8、家就是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确立或完善了资本主义制度,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象:封建专制制度、封建分裂局面、民族压迫、工场手工业时期的上层建筑;任务:为工业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道路; 途径:改革、王朝战争、革命;领导:工业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发挥重要作用;结果:工业资产阶级取得对世界的统治权;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根本动力:第一次工业革命。(注:最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在1832年的议会改革中,工业资产阶级取得了国家政权。)3、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共同点及个性特点:共同点: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这正是各国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得以爆发的必要社

9、会历史条件。 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都受到了严重阻碍和束缚,这正是各国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的深刻动因个性特点:(1)各国所受的阻碍和束缚表现出其特定历史阶段的强烈个性色彩:封建专制或封建残余势力的阻碍,如英法俄等国。 殖民主义的阻碍,如美国。 分裂割据势力的阻碍,如德意志、意大利。 黑人奴隶制度的阻碍,如美国内战前的矛盾。 殖民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阻碍,如日本(2)领导阶级也不完全相同,在看到资产阶级主要领导作用的同时,又应看到其存在的特性如北美独立战争是北方资产阶级和南方种植园奴隶主阶级联合领导的;日本明治维新是当时的封建势力的代表皇帝主持推行的;俄国1905年革命和1917年二月革命都是无产

10、阶级的布尔什维克党发动领导的例1比较17、18世纪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与19世纪中期资产阶级革命相同点:根本原因相同:都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发展的结果。革命的目的相同:都是为了扫除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障碍。革命性质相同: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不同点:经济基础不同:前者建立在手工工场的基础上;后者建立在工业革命的基础上。革命对象不尽相同:前者主要是封建势力;后者的革命对象除封建残余以外还有早期革命时期确立统治地位的大资产阶级,在一些受外族控制的国家还兼有民族独立的性质。革命的领导力量不同:早期革命的领导力量主要是商业金融资产阶级(大资产阶级);而19世纪中期革命的领导力量主要是工业资产阶级,有的

11、还有资产阶级化的贵族。革命的表现形式不同:早期革命主要是通过暴力革命;而19世纪中期革命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自下而上的革命,但更多的是自上而下的改革,有的还是以民族战争形式完成的。例219世纪六七十年代封建国家掀起的三大改革运动日本明治维新是在武装倒幕基础上实行的较全面、广泛地向西方资本主义学习的改革,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成为亚洲的强国;俄国1861年改革虽废除了农奴制,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但改革不彻底,农奴制残余势力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造成俄国落后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中国洋务运动是在没有对封建制度作任何触动的条件下,单纯引进和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它没有也不可能使中国走

12、上富强的道路。改革结局不同的根本原因在于对新旧制度所持的不同态度。4、19世纪初到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政治领域的深刻变化主要表现:资产阶级展开了一系列争取民主和政治权利的斗争,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风起云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各种政治思潮大量涌现。根本原因:工业革命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展,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日益强大,为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道路已成为时代发展的要求。5、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发展的阶段性政治是经济的反映,其发展也是由经济决定的。因此,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决定了政治发展的阶段性。 就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而言,手工工场时期因经济不发达,故只确立了一些基本的政治原则(自由、平等、法制

13、) 工业资本主义时代,工业革命加速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的民主法制建设也相应加快,逐渐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资本主义制度结构体系; 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后,随着资本主义经济模式的定型,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发展成熟,特别是到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已更加健全并建立起一整套自我调节机制。 资产阶级民主也是这样,它先后经历了: 部分资产阶级整个资产阶级资产阶级和部分其他阶级阶层的扩展。6、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发展的规律性政治发展不平衡性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永恒规律 政治取决于经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也就决定了政治发展的不平衡。 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现。例如,19世纪末20

14、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发展呈现出了两种不同的发展趋势,20世纪3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大危机影响下又走上了两种不同的发展道路等,都是这一规律的反映。造成不平衡的原因:主要是历史的原因和现实的差异如造成19世纪末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发展差异主要是历史的原因,英、法、美是经过资产阶级革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革命对旧的社会制度冲击大,改造也较为彻底,因而这些国家民主化程度较高;德、日、俄等国则是经过改革或王朝统一战争确立资本主义发展方向的,旧的社会残余大量存在,因而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势力较强,统治方式未发生根本变化,旧传统根深蒂固,垄断、专制、侵略三位一体。又如20世纪3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剧的原因,既有历史的因素也有现实的因素。从历史角度讲,英美法有民主传统而德意日则有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因而后者易于建立法西斯专政;从现实角度讲,德意日三国受经济危机打击重,摆脱危机困难;而美英法则相对容易些。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