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老QC七大手法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3452290 上传时间:2020-05-2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老QC七大手法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20老QC七大手法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20老QC七大手法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20老QC七大手法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20老QC七大手法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老QC七大手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老QC七大手法(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老QC七大手法QC七大手法1、检查表 2、散布图 3、层别法4、特性要因图(鱼骨图) 5、柏拉图6、直方图 7、控制图一、检查表、定义:使用简单易于了解的标准化表格或图形,填入规定的符 号,再加以统计汇整其数据,可提供量化分析或对比检查用,也称点检表或查核表。、检查表的分类(按用途分) 1、点检用检查表:用于确认、检查作业过程中的状况以防止作 业疏忽或遗漏。如:设备点检记录表;填写时只作是非或选 择的注记。 2、记录用检查表:用于收集计划资料,用于不良原因和不良项 目的记录;填写时需要将数据分类为各项目以符号、划记或 数字记录;如:检验记录表。、检查表的记录项目 1、标题:目的何在?

2、2、对象:目的:为何? 3、人员:由谁做? 4、方法:何种方法? 5、时间:何时?时间间隔多久? 6、过程别、检验站:在何地? 7、结果整理:合计、平均、统计 8、传达途径:谁需要了解? 分析要报告谁?、检查表的制作要点:没有特定的形式,可以配合需求目的而 作更改,但有以下注意点:1、并非一开始就要求完美,可参考他人的格式模仿出新表格,使用时如不理想,再行改善。2、越简单越好,易记录、看图,以最短的时间将现场的资料记录下来,3、一目了然,检查的事项应清楚陈述,使记录者在记录问题的同时,即能明了所登记的内容,4、以会议形式集思广益,不可遗漏重要项目,5、设计不会令使用者记录错误的检查表。、检查表

3、使用注意事项:1、数据收集完成后观察整体数据是否代表某些事物;2、数据是否集中在某些项目,各项目之间差异为何?3、某些事项是否随时间而变化?4、如有异常应立即查明原因,并采取必要的措施。5、检查的项目应随着作业的改善而改变。6、由使用的记录即能迅速判断,采取行动。7、检查责任者,明确指定谁做,并使其了解收集的目的和方法8、收集的数据应能获得层别的情报。9、数据收集后,若发现并非当初所设想的,应重新检讨再搜集只。10、检查的项目、计算单位等基准应一致以便进行统计分析。11、尽快呈报结果,并知汇相关人员。12、数据收集应注意抽样的随机性及代表性。14、检查表完成后可利用柏拉图加以整理,以便掌握重点

4、。二、散布图、定义:将因果关系所对应变化的数据分别点绘小x、y轴坐标 的象限上,以观察其中的相关性是否存在。、散布图的作用:1、能掌握原因与结果之间是否有相关及相关的程度如何。2、能检视离岛现象是否存在。3、原因与结果相关性高时,二者可互为替代变数,对于过程 特性或产品特性的控制,可从原因或结果中选择一较经济 性的变数予以监控,并可通过观察一参数的变化而知另一 参数的变化。、散布图的制作方法:1. 收集成对得数据(x1,y1),(x2,y2)整理成数据表。NO.XY1X1Y12X2Y22. 找出X,Y的最大值及最小值。3.以X,Y的最大值及最小值建立XY座标,并确定适当的刻度便于绘点。4、将数

5、据依次点于XY座标中,两组数据重复时以表示。5、必要时,可将相关资料注记于散布图上。、散布图的注意事项:1、是否有异常点:在异常原因未被掌握之前,不可任意删除异常点.2、是否需要层别:数据的获得常常因为作业人员、方法、材料、设备和时间不同而不同,从而使数据的相关性受到影响 。3、散布图是否与固有技术、经验相符:散布图若与固有技术、经验不相符,应追查原因与结果是否受到重大因素干扰。(五)、散布图的判读;1、完全正(负)相关,点散布在一条45直线上。2、高度正(负)相关:原因与结果的变化近于等比例。 3、中度正(负)相关:原因与结果的变化较近于等比例。4、中度正(负)相关:原因与结果的变化几乎不成

6、比例。 5、无相关:原因与结果的变化完全不成比例。6、曲线相关:结果随原因成曲线变化。(六)、相关系数计算:(X-X)(Y-Y) XY-XY/nr= = nxy X2-(X)2/n*Y2-(Y)2/n0.7 r 1 高度相关0.3 r 0.7 中度相关0 r 0.3 低度相关r=0 不相关 (七)、当原因与结果线性相关时。可计算回归直线方程以预测原因变化时结果的变化。y=a+bx 其中: xy-xy/n b=x2-(x)2/n a=y/n-b(x)/n 三、层别法、定义:通过各种分层收集数据以寻求不良原因之所 在或最佳条件,是改善品质之有利手段、层别的分类:1、部门别:生产、测试、维修、采购、

7、研究等;2、制程别:压铸、加工、烤漆、电镀等;3、作业员别:班别、线别|、操作法别、熟练程度别、年龄别、性别等;4、机器、设备别:机台、机型、制造厂、工具、新旧、速度等。5、作业条件别:温度、湿度、压力、天气、时间等。6、时间别:小时别、日期别、周别、上下午别等。7、原材料别:供应商别、批次别、材质别、产地别、 成分别、储存时间别等。8、测量之层别:测量人员别、测量方法别、测量设备别、测量环境别等9、检查之层别:检查方法、检查员、检查场所等。10、环境、气候之层别:气温别、湿度别、晴雨别、照明别等。11、地区别:海岸与内陆,国内、外,东、西区等12、制品的层别:新旧品别、标准品与特殊品等。13

8、、其它;良品与不良品别、包装别、运输方法别等。、层别法的实施步骤1、选定欲调查原因之对象;2、设计收集资料所使用之表单;3、设定资料之收集点并训练站别员工如何填制表单。4、记录及观察所得之数值。5、整理资料、分类绘制应有之图表。6、比较分析与最终推论。、层别法使用之注意事项:1、实施前,首先确定层别的目的;2、检查表应针对目的设计;3、数据之性质分类应清晰详细载明;4、依各种可能的原因加以层别,便于寻出真因所在。5、层别所得之情报,应与对策相连接,并付诸实际行动。四、直方图、定义:将质量特性的测量值分为几个相等的区间作横轴,并将测定值在各区间内所出现的次数累积而成的面积用柱子排起来的图形。、使

9、用直方图的目的:1、了解分配的型态。2、研究制程能力或测知制程能力。3、工程解析与管制。4、测知数据之真伪。5、计划产品之不良率。6、求分配之平均值与标准差。7、籍以订定规格界限。8、与规格或标准值比较。9、调查是否混入两个以上的不同群体。10、了解设计管制是否符合制程管制。、相关名词解释:1、次数分配:将许多复杂数据依其差异的幅度分成若干组,在各组内列入测定值出现的次数。2、相对次数:在各组出现的次数除以全部之次数。3、累积次数:自次数分配的测定值较小的一端将其次数累积计算。4、全距(R):在所有数据中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5、组距(h);全距/组数。6、算术平均数(x):数据的总和除以数据总

10、数。x=(x1+x2+x3+xn)/n=x/nx=x0+h(f)/n7、中位数():将数据从小到大依序排列,位居中央的数。(若遇偶数时取中央两数之平均值)8、组中值(xi):各组中点值。9、简化组中值():=(xi-x0)/h(x0=次数最多一组的组中值;xi=各组组中值)10、众数:次数分配中出现次数最多一组的值。11、标准差():=n=h2f-(f)2/n/n12、样本标准差(S)S=n-1=h2f-(f)2/n/(n-1)、直方图的制作步骤1、收集数据并记录(应是全数均匀随机抽样,数据应多于50个)例;某尺寸规格130160mm,今随机抽样60个,测量值如下 138 142 148 14

11、5 140 141 139 140 141 138 138 139 144 138 139 136 137 137 131 127 138 137 133 133 140 130 136 128 138 132 145 141 135 131 136 131 134 136 137 133 134 132 135 134 132 134 121 129 137 132 130 135 135 134 136 131 131 139 136 135 2、找出数据中的最大值(L)与最小值(S) L=148 S=1213、求全距(R):R=L-S=148-121=274、决定组数:根据数据的多少一般

12、有下述两种方法决定:、根据史特古斯的公式K=1+3.32lgn计算: K=1+3.32lg60=1+3.321.78=6.9=7、参照下表确定组数:数据数组数-506-751-1006-10101-2507-12250-10-205、求组距(h):h=R/K;例:h=27/7=3.86,为便于计算取整数4。6、求各组上、下组界:第一组下组界=最小值-最小测定单位/2=121-1/2=120.5 第一组上组界=第一组下组界+组距=124.5第二组下组界=第一组上组界=124.5第二组上组界=第二组下组界+组距=128.5注:热有数据小于最小一组下界或大于最大一组上界应自动增加一组7、求组中值:组中值=(该组下组界+该组上组界)/2例:第一组组中值=(120.5+124.5)/2=122.5 第二组组中值=(第二组下组界+第二组上组界)/2 =(124.5+128.5)/2=126.5第二组组中值=(第三组下组界+第三组上组界)/2 =(128.5+132.5)/2=130.58、作次数分配表:、将所有数据,依其数值大小标记于各组之组界内,并计算其次数。、次数之和应等于测定值之总数。例:次数分配表组号组 界组中值划 记次数1120.5-124.5122.512124.5-128.5136.523128.5-132.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