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化学课堂教学到对中考题型的思考 新课标 人教版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3450494 上传时间:2020-05-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化学课堂教学到对中考题型的思考 新课标 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从化学课堂教学到对中考题型的思考 新课标 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从化学课堂教学到对中考题型的思考 新课标 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从化学课堂教学到对中考题型的思考 新课标 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从化学课堂教学到对中考题型的思考 新课标 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从化学课堂教学到对中考题型的思考 新课标 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化学课堂教学到对中考题型的思考 新课标 人教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化学课堂教学到对中考题型的思考青霞学校 何鸿 初中化学是初中学生的启蒙阶段,如何用好教材,将书本知识变成学生的东西,这是每个教师长期思考和操作的问题。当然,教无定法,但,共同目的都是要让学生学懂会用!膏药一张,各有熬炼!基本的概念、重要的原理教学固然是重中之重,但也不能忽略一些细微的知识点的处理和题型变化。下面我就化学教学到中考的题型思考谈点自己的初浅看法: 一、在教学工作中,把握大纲,吃透教材,展开联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一)在课堂教学中渗透STSE(即:科学、技术、社会、环境)教学内容:1、渗透日常生活、社会生产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化学知识化学离不开生活,生活处处有

2、化学。针对各种广告,引导学生从化学视角辨别其真伪,如剖析“点铝成金”、“水变燃油”、“不含任何化学物质”营养品等等伪科学或不科学的广告。再如防止漏气,在液化气中掺入有特殊气味的乙硫醇(CH3CH2SH)的作用。又如食品包装袋里的保护气;厨房化学知识(小苏打膨松剂、食盐、味精、纯碱、醋、浆油等的检验方法多种)等。再如生活中的假冒矿泉水、交警检查司机是否酒后驾车用的重铬酸钾,检验市面上的假酒精(用的无水硫酸铜),再如检查假冒加碘食盐:将食盐在酸性(通常用盐酸)条件下与X反应:KIO3+5X+6HCl=6KCl+3I2+3H2O,若有就会使淀粉变蓝。则X的化学式是_。 2、用化学知识解释人类有文明成

3、果人类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成语、谚语、歇后语及民间传说中包含许多化学知识,如“烈火见真金”。针对“真假黄金”这一现实问题,组织学生讨论,经讨论,鉴别方法有多种,灼烧法是其中最简单的一种,这既解释了“真金不怕火来炼”,又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再如诗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谚语:“水火不相容”、“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锈花针”等都包含着丰富的科学道理。通过这些内容的渗透,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并在其他相关学科或知识学习的同时,自然会联想到有关的化学知识。 3、渗透化学与科技、军事、医疗、能源等相关知识如:“石墨炸弹”问题;“火箭的燃料”用肼即联氨(N2H

4、4)、以四氧化二氮作氧化剂的(神州“五号”是用双氧水作氧化剂的),生成的产物都是水和氮气,要求书写化学方程式。“TNT炸药”点燃爆炸后生成了二氧化碳、水、和空气中最多的气体,确定TNT的元素组成。见学习指导丛书P85典型题8、9题再如:胃酸过多的病人可服小苏打(NaHCO3)或胃舒平Al(OH)3;消毒用的双氧水、酒精、5%的高锰酸钾溶液等等。可燃冰的开采和利用、氢能源、煤、石油、天然气、乙醇汽油等。通过这些知识的渗透,让学生懂得化学与我们的关系是如此的密切,学生由陌生感到是多么地熟悉,从而对化学的学习并不感到枯燥无味,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4、渗透STSE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教学内容决定教

5、学形式,STSE教育涉及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多层面,内容广泛,这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一方面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与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生活实际,以社会背景学习化学知识,另一方面要求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参与到生活和生产中,在社会生活的实践中主动地学习化学知识,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在课堂教学中渗透STSE教育,既要注意联系日常生活、生产实际,又要适当渗透化学高科技方面的内容,把握一个恰当的度,“让学生能跳起来摘下桃子”,做到适应、适量、适度、适用。以课堂为主线,即:知识点在课内,材料在课外。(二)注重知识的延伸和拓展:1、研读教材内容,把握关键字词的处理如:P12中隐含在教材中的HgO

6、粉红色;又在教材P90图5-3再次形象直观地展现HgO为粉红色。又如:P30中,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只有这一句话,就隐含了铁生锈的条件。反思,如何保存钢铁防止锈蚀?再深入一下思考铜绿产生的条件是什么?参加反应的物质是哪些?进而考查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2、利用好教材,挖掘教材的内涵如:测定空气里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不能仅仅把它局限于测氧气,而应该从另一个侧面去分析: A、该实验还证明了N2的哪些性质呢?B、该实验还可以作如何改装呢?C、该实验所用药品能否改用C、S、Fe?若改用C或S还须要作哪些改进?又如:由镁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可推测电线老化着火的灭火要求。再如:教材P134,由“池沼里有沼气

7、的图片”可挖掘出甲烷气体的哪些物理性质?由此推导出其收集方法(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如何将沼泽底部的甲烷气体收集起来?等等。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拓展:金属钠能与水反应,产生氢氧化钠和氢气,但反应相当剧烈,钠在水的表面高速旋转且形成火球。若要用这种方法制取并收集氢气应怎样操作?进而得出金属单质钠的保存方法。3、注意图表信息的处理 如: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X、Y、Z、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物质名称XYZQ反应前质量/g798922反应后质量/g0252766 物质名称XYZQ反应前质量0456444反应后质量12532029则在密

8、闭容器中进行的反应类型是_ 。如果再将反应物与生成物的量加以改变呢?如表二:答案就不一样了。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一题多变,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二、注重知识的迁移,在化学教学中把握各学科的综合运用1、如图所示:在两烧杯中放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足量的稀硫酸,各杯中的金属锌和铁质量也相等,充分反应后,随着反应的进行,灯泡将(变度或变暗)。 L R 铁 H2SO4 锌 锌 2、在已平衡的托盘天平的两端等大的烧杯中分别放入等质量和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或稀硫酸),两边放入的金属质量也相等。(1)当酸足量时,充分反应后,天平指针向方偏转。(2)当金属足量时,充分反应后,天平指针向方偏转。3、向盛

9、Ba(OH)2的烧杯中逐滴滴入稀硫酸溶液,灯泡将。若继续滴加则。 (变亮或变暗) H2SO4 电源 Ba(OH)2 L 4、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我们曾学过于谦所写的石灰吟,请默写其内容:,;,。并写出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1);(2);(3)。5、活性炭是一种高效的气体净化剂,能吸附有害气体NO2。如图装置,A中充满了红棕色的NO2气体,向A中加入活性炭并充分振荡,再将a与b连接,打开T处弹簧夹,装置A、B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A;B。 6、光照条件下,取一大烧杯,其中装入大半杯清水,在烧杯的底部放一些新鲜水草,并通入一定量气体A,静置一段时间后,试管里收集到少许气体B。则判断正确的是( )A、

10、A是O2,B是CO2 B、A是CO2,B是O2C、A是N2,B是O2D、A是N2,B是CO27、在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漂浮着一木块,如图所示。如果向烧杯中加入少量固体物质后,木块浸没在水中的体积变大,加入的固体物质可能是_(填定化学式),理由是 。 8、如图所示,把一只新鲜的鸡蛋放入盛水的杯中,鸡蛋沉入水底(其中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回答下列问题:(1)若向杯中加入食盐粉末直到饱和,(食盐水的密度大于清水的密度)将会观察到的现象是_原因是_;(2)若向杯中加入盐酸,鸡蛋表面会发生的现象是_这会使鸡蛋怎样运动_写出反应方程式并指出反应类型_。(3分)简述成语“百炼成钢”(将反复烧红的生铁在空气中不

11、断锤打,转化为钢)的化学原理 。9 、(4分)医院护工常给病人静脉注射葡萄糖溶液以补充能量,葡萄糖的化学式为C6H12O6。则葡萄糖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 ;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10、“神舟”五号宇宙载人飞船飞行试验的成功,标志着我国的科技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运送“神舟”五号飞船的火箭所使用的燃料可能是肼(X)和过氧化氢(H2O2),当它们混合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2H2O2N2+4H2O,同时放出大量的热量。根据以上叙述判断肼(X)的化学式为 。三、中考考题“高起点”和“低落点”的陷阱设计1、利用知识模糊设计例: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食盐水B、冰水混合物C、洁净的空气

12、D、澄清的石灰水解析如果望文生义,将纯净物质与“洁净”、“澄清”联系起来,混合物与“混合”联系起来,便会误入陷阱。应选B2、利用看题粗心设计例:下列金属按活动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排列的是()A、NaFeAlCuB、NaAlFeCuC、CuAlFeNaD、CuFeAlNa解析本题很容易,应选D。但因没有注意“由弱到强”而导致错误。这样的错误在考试中屡见不鲜,如将“不是”看作“是”、“错误”看作“正确”等,因此在做题时要养成“看清题意再做题”的习惯。3、利用限制条件设计例:20时,50g水中最多可溶解5gA;40时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10gB。则两物质溶解度关系是()A、ABB、ABC、A=BD、无

13、法比较错解C解析比较两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必须有限制条件,即相同温度,否则无法比较,故选D4、利用特殊情况设计例:将5.6g生石灰投入94.4g水中,使之完全溶解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A、大于5.6%B、等于5.6%C、小于5.6%D、无法确定错解A或B。解析根据计算5.6gCaO溶于水生成7.4gCa(OH)2,Ca(OH)2是微溶物质(常温下溶解度为0.01-1g),所以7.4gCa(OH)2溶解了很少一部分,其溶质质量分数最大为1g/(1g+100g)100%5.6%,故选C。5、利用思考不周设计例:下列化学反应的生成物中有黑色物质的是()A、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B、铁丝在纯氧中燃烧C、木炭粉与氧化铜的混合物在高温下反应D、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错解A、B或A、D解析错选A的原因就是忽略了二氧化锰是催化剂,而不是生成物。正确答案为B、D6、利用思维定势设计例:实验室用H2还原80gCuO,当大部分固体变红时停止加热,冷却后称得残留固体质量为72g,共用去H21.8g,则生成水为()A、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