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3 【全】【通用】

上传人:长**** 文档编号:133447414 上传时间:2020-05-27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3 【全】【通用】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人教版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3 【全】【通用】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人教版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3 【全】【通用】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人教版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3 【全】【通用】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人教版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3 【全】【通用】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3 【全】【通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3 【全】【通用】(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数学教案第七册 第一单元 整数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方法: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课题:乘法分配律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7页例6、第27页“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六的第1、2题。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把下面复习中的口算写在卡片上;在一张纸条上画5个白色的正方形和3个红色的正方形。教学过程 教师出示口算卡,计算每一题时,第一个学生回答“先算什么”,第二个学生回答“再算什么”,第三个学生回答“接下来算什么”。 二、学习新知: 1学习例6。 教师:下面我们再看两

2、组算式,先看:(18+7)6 186+76 小组探究学习:()左面的算式是什么意思? ()右面的算式是什么意思? ()算一算左面的算式等于什么? ()算一算右面的算式等于什么? 各组派代表汇报:左右两个算式都等于150,所以这两个算式相等,可以用等号把它们连起来。 2进行抽象概括。()观察上面的三个等式,你看出了什么?指名回答,同小组的可以互相补充。 (两个数的和乘以一个数或者一个数乘以两个数的和,我们可以用一句话表示,就是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再看等号右面的三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学生发言后,教师概括:上面三个等式等号左面分别与等号右面相等说明,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等于这两个

3、数先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加起来。我们把乘法运算的这个规律叫做乘法分配律。同时板书“乘法分配律”。让学生看教科书第32页下面的方框里的结语,全班齐读两遍。 教师:如果用a、b、c表示三个数,乘法分配律可以写成下面的形式: (d+6)c=ac+bc 三、巩固练习 教师在黑板上写算式:(2003)27,提问: 1“这个算式中是哪两个数的和乘以哪个数?” “根据乘法分配律,这个算式等于哪两个数的和乘以哪一个数?” 2做第33页“做一做”中的题目。 先让学生读题,再想一想每个方框里应该填什么数。 四、作业练习六的第1、2题。板书设计:例6 (187)61867620(159)2015209乘法分

4、配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教学设想:本课是这部分知识的难点,所以学生对概念的概括和总结比较困难,需要教师适当的指点,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学到总结知识的方法。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侯,教师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正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课后附记:课题:乘法分配律的应用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7页例7,练习六的第34题。教学目的: 使学生学会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学重点:使学生学会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教学难点:教具准备: 将复习中的题月写在小黑板上。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一、复习教师出示式题

5、:1(35+65)37 23537+6537385(174+26) 48517485265。(80+8)25 68025+825732(200+3) 832 200+323 “根据乘法分配律,都有哪些算式可以用等号连接起来?为什么?” 二、学习新知 1小组探究,学习例7。 (1)教师出示例题:10243。 教师:这道题是一个三位数乘以一个两位数,我们可以用笔算进行计算,但是比较麻烦。那么有没有简便方法?大家来研究一下。(组内可讨论研究,并写出最佳方案。) 小组间可以互相探讨。教师选择最佳方法。 板书:10243(100+2)43 10043+2434386 师生共同总结:两个数相乘,如果其中一

6、个因数可以拆成两个数的和,并且其中一个加数是整百、整十数,这时应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计算简便。(2)教师出示例题:计算937+963。 教师:这道题是要计算两个乘积的和。 要求大家独立完成。教师概括:首先,要计算的是两个乘积的和;两个乘法计算要有一个相同的因数;另外两个因数的和又是整百或是整十数,这样的计算我们就可以应用乘法分配律使计算简便。三、课堂练习做练习六的题目。1第3题,让学生口算。2第4题,先让学生自己计算。核对时让学生回答:3第5题,先让学生独立做,然后集体核对,核对时要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做的。4第8题和第10题。先让学生独立做,核对时要让学生说出每个算式的意义。 5提前做完的学生可

7、以做第12题。当学生想出一种算法后,还要引导学生想一想其它的做法。四、作业练习六的第5、6、8题。板书设计:乘法分配律的应有(简便算法) 计算: 10243 937963(100+2)43 9(3763)10043+243 91004386 900 教学设计:本课教学尽可能的让学生自己简便计算的规律,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但课堂上可能出现各持己见、相持不下的局面,所以注意宏观控制。然而正是这样的局面,才能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使他们得到全面的发展。课后附记 :课题:乘法运算定律的综合练习教学内容: 教科书练习六的第613题。教学目的: 通过综合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学过的运算定律,能够运用学过的运

8、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教具准备: 将下面复习中的题目写在黑板上。教学过程:一、复习把下面相等的式子用线连起来,并说明符合什么运算定律。a+b a(bc)(abc) b+a(ab)c a+(b+c)ab acc+bc(a+b)c ba让学生一个一个地在黑板上连线,并说明符合哪个运算定律。教师:应用这些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二、做练习六的第6题 先让学生独立做,做完后集体核对。 1、核对第6题时,学生说出一种算法后,再提问:还有别的算法吗?教师把学生所说的算式都写在黑板上。 提问:哪一种算法比较简便?请几个学生发言。 3、提前做完的学生可以做练习六的第11题和第13题。 (1)第11题,做题时

9、要让学生特别明确口里填的是同一个数后,提问:“等号左面的式子还能等于什么?根据是什么?”教师板书:3口十2口(3+2)口。 想一想,5乘以什么数的积仍是这个数呢?” (2)第13题,是两个数的差同乘以一个数的规律。开始先让学生自己依照乘法分配律类推,再提问: “等号左面的算式表示什么意思?”(一个数与两个数的差相乘。) “等号右面的算式表示什么意思?”(被减数和减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乘积相减。) 教师:两个算式中间用等号连起来,就表示一个数与两个数的差相乘等于被减数和减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乘积相减,结果不变。 “你能不能再用两个其它的例子说明一下这个规律?”四、作业练习六的第9

10、、10题。除法的意义课题:除法的意义和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1页除法的意义和第32页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完成第32页上“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七的第16题。教学目的: 使学生在已学的除法知识的基础上概括出除法的意义,掌握乘、除法之间关系以及乘除法运算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重点:除法的意义。教学难点:掌握乘、除法之间关系以及乘除法运算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具准备: 把第37页除法的意义中的三个例题分别写在三张纸条上。教学过程,今天我们要来复习总结除法。一、学习除法的意义 1 教师出示第31页第(1)、()、()题2 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自学。()、这道题()已知条件是什

11、么?怎样计算?为什么? ()、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怎样解答?()、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怎样解答? 请一名同学概括:除法是已知积和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让学生看黑板上的三个算式,提问: 我们看到黑板上的三个算式所涉及的数是一样的,再比较一下,第一个算式和第二、三个算式还有哪些不相同的地方?”可以多让几个学生发言。 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进行概括: 不相同的地方有:计算方法不同,个是乘法两个是除法;已知数和未知数不同。 接着提问: “在乘法算式中哪两个数是已知的?哪个数是未知的?” “再仔细观察下,在上面的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有什么变化?”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

12、见。 最后指名概括:从上面的三个算式可以看出,在乘法算式中已知的,在除法算式中变成了未知的;在乘法算式中未知的,在除法算式中变成了已知的,这就是说乘法算式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与除法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正好相反。 “像这样条件和问题正好相反的两种运算叫什么运算?” 教师:除法是和乘法相反的运算,通常称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二、学习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1教师提问:“想想,乘法最基本的关系是什么?”“怎样求因数?教师板书:因数积另一个因数2“除法最基本的关系式是什么?”“利用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可以做什么?”3做教科书第38页上面“做一做” 教师说明题意,强调不要计算根据题目给出的算式直接写出得数。让学生说

13、说为什么。 4。做练习七的第14题。 (1)第1题,提问:“第1小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已知总重量和筐数;求每筐的重量,怎样求?为什么?” (2)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做, (3)第3、4题,先让学生独立做,核对时要让学生说出每一题的根据。 三、自学1和0在除法中的特性 教师出示下面各题检验学习情况。 (1)101 (2)05 (3)50 (4)00 311 025 100 1981 0987 7890 四、作业 练习七的第5、6题。 板书设计: 除法的意义积=因数因数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商=被除数除数被除数=商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课后附记:课题:求未知数x以及除法的巩固练习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3页求未知数x,完成第33页“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七的第7一12题。教学目的: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应用乘、除法各部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