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古诗诵读3 清明教案 【通用】

上传人:长**** 文档编号:133446900 上传时间:2020-05-27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鄂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古诗诵读3 清明教案 【通用】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鄂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古诗诵读3 清明教案 【通用】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鄂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古诗诵读3 清明教案 【通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鄂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古诗诵读3 清明教案 【通用】(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古诗诵读3 清明教学目标1、思想情感目标:领略我国古代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品位古代诗歌丰富的内 涵。2、知识目标:初步掌握评价性阅读的知识,学习简单的文艺评论的写法。3、能力目标:在活动中进行联想和想象能力的训练,增强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的培养。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教师:播放课件(课文配套光盘中的图片+民乐雨打芭蕉),教师朗读清明。并请学生评价这首诗哪些字词用得好。学生:欣赏图片、音乐及教师朗读,思考并回答问题。教师:小结,多媒体展示课文对本诗的评价。纷纷(在周汝昌先生心目中“纷纷”一词正是清明绝句中的“诗眼”,那么何谓“诗眼”?)比较: 纷纷之雪大纷纷之雨细揭示了诗歌形象春

2、雨的特色比较:春雨:天街小雨润如酥夏雨:如倾如注秋雨 :淅淅沥沥小结:揭示了春雨做冷欺花,将烟困柳的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体会做冷欺花,将烟困柳的独特境界:春雨寒冷,侵袭了开发的花朵,春雨迷蒙,象烟雾般笼罩着柳树。纷纷所体现的正是这样一个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通过对纷纷这个词语的品味,领会了诗歌所描绘的景:春雨的特点与境界。纷纷还形容了行人的心情,凄迷纷乱的心情,由何而来行人断魂:通过品味这两个词语,作者体会了诗歌的情:清明时节,应当是家人团聚,悼念已逝亲人之际,可自己却孤身行路,不免触景伤怀,又加上细雨纷纷,更增加了愁绪。小结:通过品味纷纷、行人和断魂,我们体会了诗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3、。这正是我国古典诗歌中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一种绝艺,一种胜遥联想:红楼梦:杏帘在望 小放牛揭示了遥的妙处:不远不近的距离,包含了含蓄无尽的兴味,引起无穷想杏花村美丽的杏花深处的村庄增加了诗歌美感,引起无限想象。小结:诗歌到此戛然而止,可是通过对这两个词语的品味,我们发现诗歌言已尽而意未完,它留给我们一个广阔的想象余地。(二)、展示信息,引发思考学生:各小组演示课件,汇报收集整理后的材料。其他学生记录和自己所收集不同的观点。教师:总结评价,简要概括。活动依据:开放式教学活动模式,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潜能,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学习,从而让更多学生获得全面、主动、自由、和谐的发展。(三)分组活动,构

4、图绘画学生:分四个小组活动讨论,根据自己的想象,给清明这首诗配一幅插图。并通过投影仪展示(一般的班级可只谈构思,如艺术班幼师班可展示绘画的草图,烹饪班可进行菜式的设计。)教师:做适当的优劣点评。活动依据:在课堂上把“话语权”交给学生,把“表达的舞台”让给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真正主人。拓宽语文学习的思路,把语文学习和专业、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创造的快乐。(四)拓展探究,迁移提高教师:课件展示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学生:找出这首诗的关键词进行评价,展开合理想象,口头描绘这幅图景。活动依据:“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语文课堂教学

5、要来源于课本而高于课本,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拓宽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能。(五)小结教师提问:如何评价一首诗?学生:思考回答,总结规律。教师:多媒体展示小结。1、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与诗歌留下的想象空间,正是作者赏析这首绝句的两个角度。而这两点也是我们赏析其它诗歌的重要角度。2、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正是通过塑造心物相契的艺术景象来表达情感,从而创造出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的。因此,我们在赏析诗歌时,要抓住语言品味出景象的特点,进而领会诗人的思想情感,品出诗歌的味外之味。3、一首好诗,要能够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而我们在赏析诗歌时,要想把握好诗歌形象,领会诗歌的不尽之意,必须张开想象的翅膀,填补诗的空发觉诗的深层意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