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全册 1.1《奇妙的化学》学案(2)(无答案) 鲁教版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3446129 上传时间:2020-05-2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化学全册 1.1《奇妙的化学》学案(2)(无答案) 鲁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九年级化学全册 1.1《奇妙的化学》学案(2)(无答案) 鲁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九年级化学全册 1.1《奇妙的化学》学案(2)(无答案) 鲁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九年级化学全册 1.1《奇妙的化学》学案(2)(无答案) 鲁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化学全册 1.1《奇妙的化学》学案(2)(无答案) 鲁教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 化学改变了世界第一节 奇妙的化学第二课时【学习准备】1、宏观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构成,构成物质的粒子有_、_等。2、从微观看水由水分子构成,水分子可用化学符号_表示,水分子又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每个水分子由_个氧原子和_个氢原子构成。3、氢气和氧气也是由分子构成,每个氢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构成,每个氧分子是由两个氧原子构成,氢分子和氧分子分别用化学符号_和_表示。4、虽说宏观物质的种类繁多,但是构成他们的原子的种类并不是很多,每一类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成分,称为一种“_”。5、从宏观看,水是由_元素组成,氢气是由_元素组成,氧气是由_元素组成。6、化学就是在_的水平上研究

2、物质的_、_、_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课堂反馈】1、下列选项不属于化学这门学科研究范畴的是( ) A、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B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C 、物质的运动状态 D 、物质的用途与制取2、用“ ”表示氧原子,用“”表示氢原子,则下列图形能表示能表示水分子的是( ) A B C D3、化学的研究对向与物理、生物、数学等其他学科的研究对象不同,它主要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取一块食盐,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以下不属于化学研究领域的是 A食盐是什么成分组成的 B食盐的微观结构如何C食盐有什么结构和用途 D食盐的产地是哪里4、下列对元素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元素是一类物质

3、的总称 B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C一种元素的原子只能构成一种物质 D一个原子就是一种元素5、用“ ”、“ ”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用下图表示物质的变化,试回答下列问题:反应前 反应后该变化是_(“物理”或“化学”)变化变化前后的物质中共有_种元素,反应前与反应后物质中所含元素种类_。【课后作业】1、我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我国古代著名的化学工艺( )A火药 B地动仪 C瓷器 D造纸2、古诗词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的精神财富。下列诗词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C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

4、送暖入屠苏3、下列粒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的是( )A分子 B电子 C原子 D离子4、下列观点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物质的组成结构发生改变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B化学变化的本质是有新物质生成C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 D变化时有能量的改变一定是化学变化5、下列有关对绿色化学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绿色化学选用无毒无害的物质作原料 绿色化学就是呈绿色的物质发生反应的化学绿色化学就是对环境友好,不产生污染物的化学绿色化学就是原料百分百转化为产物的化学6、科学家在当前环境问题上的最新构想之一是“变废为宝,资源循环,持续发展”。如:太阳能或生物能燃烧燃料 二氧化碳和水 燃料,这样既可解决能源问题,又能

5、消除污染。则上述构想中的两个转化过程( )A都是物理变化 B都是化学变化C是物理变化,是化学变化 D化学变化,是物理变化7、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我们用CH4表示甲烷分子,那么,一个CH4分子中共有_个原子,甲烷由_种元素组成。8、水、氢气、氧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是我们身边熟悉的物质,其分子结构模型如下图,观察并回答问题:上图中共含有_种元素;一氧化碳(CO)、水(H2O)、氧气(O2)、二氧化碳(CO2)的组成和性质不同,但它们的组成中都含有_元素;氢气(H2)燃烧后生成水,氢气变成水的变化是_(“物理” 或“化学”)变化。水加热100时会沸腾并变成水蒸气,这一变化是_变化(“物理” 或“化学”下同),水通电则会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这一变化是_变化。9、下图是水的微观图及其他相关微粒的模型示意图:据上图可获得的信息有:_;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