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下册 生石灰和氢氧化钠的变质实验 新人教版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3444183 上传时间:2020-05-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化学下册 生石灰和氢氧化钠的变质实验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九年级化学下册 生石灰和氢氧化钠的变质实验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九年级化学下册 生石灰和氢氧化钠的变质实验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九年级化学下册 生石灰和氢氧化钠的变质实验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九年级化学下册 生石灰和氢氧化钠的变质实验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九年级化学下册 生石灰和氢氧化钠的变质实验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化学下册 生石灰和氢氧化钠的变质实验 新人教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石灰变质课本58页第4题:某些食品的包装袋内,有一个装有白色颗粒状固体的小纸袋,上面写着“干燥剂,主要成分是生石灰”。为什么生石灰能做干燥剂?如果将小纸袋拿出来敞口放在空气中,经过一段时间后,会发现纸袋内的白色颗粒粘在一起成为块状。这是为什么?请试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评析:教材安排此题的目的在于让同学们了解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通过久置于空气中的生石灰的变化,考查生石灰作干燥剂的原理和变质后的成分的探究。由于生石灰能与水发生反应,因此可用作干燥剂。生石灰放在空气中,与水反应生成熟石灰,熟石灰再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反应转化成块状碳酸钙。相关化学方程式有:CaO+H2O=Ca(OH

2、)2 ;Ca(OH)2 + CO2 =CaCO3+ H2O。中考动态生石灰作为食品干燥剂是中考中时常出现的情景,考查形式是此题的延伸。考查内容主要是掌握生石灰作干燥剂的原理、设计实验探究久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得到的固体成分、碳酸盐的检验方法。对氧化钙的考察首先是它与水反应放热,升温了,可以测温度来检验;其次考察它与水反应得到微溶性碱Ca(OH)2,其水溶液就是澄清的石灰水,通过对Ca(OH)2的检验说明氧化钙的存在。对Ca(OH)2的检验可以利用它与CO2气体反应、与Na2CO3溶液反应得到白色沉淀;也可以用指示剂的变色或测PH的方法。对CaCO3的考察是它的溶解性及与酸反应可生成CO2气体。

3、母题迁移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一包久置的生石灰(CaO)干燥剂产生了好奇,于是他们对这包干燥剂的成分展开了探究。【提出问题】这包干燥剂是否变质,成分是什么?【猜想假设】猜想一:全部是CaO;猜想二:是CaO和Ca(OH)2的混合物;猜想三:全部是Ca(OH)2;猜想四:是Ca(OH)2和CaCO3的混合物。【实验探究】(1)取部分该干燥剂于试管中,加水后无放热现象,说明这包干燥剂中不含 。(2)继续向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有气泡出现,说明这包干燥剂中含有 。(3)为了进一步确定这包干燥剂中有无其他成分,小组同学设计了以下三种方案。另取部分干燥剂于烧杯中,加水并搅拌,静置后取上层清液于3支试管中。请你

4、参与实验,并填写表中的空白:实验方案方案一方案二方案三实验操作实验现象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澄清溶液变浑浊写出方案二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实验结论】通过以上实验探究,得出猜想 成立【拓展迁移】小组同学反思了生石灰干燥剂变质的原因,认识到实验室保存氧化钙应注意氢氧化钠固体变质的实验探究探究目的进一步深化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性质及相关物质的性质和转化关系的认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与实验探究的能力。激发学生开展科学探究和学习化学的兴趣探究方法创设情境、兴趣引导、分组实验探究教学过程大家都知道,NaOH固体易潮解,NaOH溶液又能与CO2发生反应生成Na2CO3和

5、H2O,而空气中不仅含有CO2,还有水蒸气。某校实验员在准备学生活动与探究的药品时,配制完NaOH溶液后,将一瓶未用完的NaOH固体忘了盖上试剂瓶盖,两天后,实验员发现瓶中出现了大量的白色粉末于是我在第二天上课时把这瓶敞口放置了两天的NaOH展示给学生观察,观察完后学生对这瓶敞口放置的NaOH固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这瓶NaOH固体是否变质了?如果变质了,变成了什么物质?这瓶NaOH固体是否全部变质了?如果未全部变质,如何除去杂质得到较纯净的NaOH?变质前后,其质量有没有变化?点评:真实的问题情景是激发探究兴趣的最好方式,也是诱发探究问题的源泉,有了问题才能进行探究,而真

6、实的问题情景则必须源于学生的学习和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生活的材料,学生更容易对它产生兴趣。就像上述情景材料,对于一个教师由于疏忽而导致的后果,学生自然很感兴趣,而且每个人都想用自己的方法来证明这种错误行为所导致的后果,于是便有了上面的这些问题和下面的这些实验探究探究过程:针对上述问题,把对同一问题感兴趣的学生分为一组,各组根据各自选定的一个问题先共同设计实验探究的方案,包括:提出的问题、做出的假设(包含理由)、实验的设计(包含实验原理、操作以及实验预期的现象或结果),然后将设计交给我审阅,最后利用一个合适的时间以兴趣小组活动的方式开展实验探究点评:对“问题”做出的假设和猜想,不能是漫无边际的胡

7、思乱想,这些假设和猜想都必须建立在学生目前所具备的知识的基础上,因此学生在进行假设和猜想时教师要做一些有意识的引导,给学生确定一个大致的方向,避免盲目性。因此在猜想和假设后面应让学生说明做出这个假设和猜想的依据,它可以是学生已有的知识,也可以是学生在学习或生活中的经验。而实验方案的设计应根据所学的知识设计合理、可行、简便的实验方案,再经过缜密的实验和细致地观察,从而找出有力的证据,为自己的假设和猜想提供佐证或者做出合理的解释。因此在进行实验探究之前教师有必要对学生的设计过目,只要不涉及到实验安全等危险后果的,教师不要过多干预和修改学生的方案第一兴趣小组问题一:这瓶NaOH固体是否变质?猜想与假

8、设:这瓶NaOH固体已经变质。(根据氢氧化钠的性质,NaOH固体易潮解,然后会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即2NaOH+CO2=Na2CO3+H2O)设计实验:因为NaOH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的酚酞变红,因此只需取少量固体,配成溶液滴加无色酚酞、观察,即可证明。完成实验操作现象1分别取少量密封良好的NaOH固体和敞口放置的NaOH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得到无色透明溶液2用滴管分别向上述溶液中滴加23滴酚酞试液溶液都变红分析、结论:从实验现象上分析两支试管内无色酚酞都变为红色,说明溶液仍显碱性,NaOH可能没有变质反思:以上现象和结论与课本涉及的NaOH的性质有矛盾,难道敞口放置的NaOH真的没有变

9、质?还是变质后生成的Na2CO3溶液也能使无色酚酞变红?查阅资料,收集证据:查阅化学教材下册第十一单元盐、化学肥料,Na2CO3溶液也显碱性。原来如此,看来要证明NaOH在空气中是否变质,利用其碱性还不行,得证明其生成物Na2CO3的存在才行。再设计实验:根据碳酸盐的性质,与酸反应会生成CO2,而NaOH与酸反应不会生成CO2再进行实验:操作现象1取密封良好的NaOH固体少量于试管(1)中白色块状固体2再取少量该NaOH固体于试管(2)中该固体为白色粉末3分别向试管中加入稀盐酸(2)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再分析做出结论:由于反应有大量气泡产生,说明该瓶NaOH已经变质,假设实验结果相符点评:在探究活

10、动中要善于对探究的全过程进行反思,如实验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实验中值得再探究的新问题,实验失败的原因等,并将这些问题与同学进行交流,取长补短,为今后的探究积累更多有用的经验。同时由于学生知识的准备并不是十分充分,在探究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障碍,会产生畏难情绪,那么这时老师的引导就显得尤其重要。第一小组在这里就遇到了一道坎,Na2CO3溶液的酸碱性不知道,而且这瓶氢氧化钠是不是完全变质也不得而知,如果没有完全变质,其中的氢氧化钠也会使酚酞试液变为红色,因此,在这时老师给予恰当的引导,会使学生感到柳暗花明、信心百倍第二兴趣小组问题二:如果变质了,变成了什么物质?猜想与假设:NaOH在空气中变质后,变成了

11、Na2CO3(因为2NaOH+CO2=Na2CO3+H2O)设计实验:根据含CO32-的物质的特性,加入酸后能产生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即Na2CO3+2HCl=2NaCl+H2O+ CO2 CO2+Ca(OH)2= CaCO3+ H2O完成实验:操作现象1取敞口放置的NaOH固体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盐酸,塞上带导管的单孔塞固体消失,有大量气泡产生2将气体导入装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分析作结:根据上述现象,说明产生了CO2,也就说明固体物质的组成中含有CO32-,即NaOH变质后变为了Na2CO3第三兴趣小组问题三:NaOH固体变质前后,其质量有无变化?猜想与假设:变质

12、前后,其质量有变化。(因为NaOH变质为Na2CO3,物质发生改变,物质质量也会发生相应改变)设计实验:用托盘天平测定变质前后,NaOH和Na2CO3的质量即可完成实验:1 取一定质量的密封良好的NaOH,放入一洁净干燥的蒸发皿内,盖上表面皿2 将蒸发皿放到托盘天平上,称得其质量(连同NaOH固体)为m1=243 g3 取下表皿面,将其露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NaOH固体先变潮,最后变为白色粉末。再将蒸发皿置于酒精灯火焰上加热,将水分蒸干、冷却4 将冷却后的蒸发皿,盖上表面皿,再放到托盘天平上称量,称得其质量为m2=270 g分析结论:由上述称量数据可知,变质前后,其质量发生改变,增加了27 g

13、。由2NaOH+CO2=Na2CO3+H2O中NaOH与Na2CO3的质量比可知:每80份NaOH完全变质为Na2CO3,质量增加:106-80=26份。因此,测定结果真实。变质前后,物质的质量发生改变第四兴趣小组点评:在此问题的探究中,试剂的选择很重要,如果选择不当很可能会得出一个相反的结论,当出现这种情况后,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从所加试剂发生反应的结果去分析,从而引导学生找出恰当的试剂问题四:如果变质,那是全部变质还是部分变质呢?猜想与假设:由于只是放置了一段时间,有可能是部分变质(因为空气中CO2的体积分数只有003%,含量毕竟很少)设计实验:因为只是部分变质,即部分NaOH固体变为Na2C

14、O3,因而瓶中的固体为NaOH和Na2CO3的混合物,只要通过实验证明其中含有NaOH即可完成实验:操作现象1取一定量的变质的NaOH固体于试管中加水使其全部溶解得到无色溶液2向上述溶液中滴加CaCl2和Ba(NO3)2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有白色沉淀生成3将2中的溶液净置后,取上层清液于另一支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无色酚酞变红分析:1 NaOH和Na2CO3均溶于水,故显无色溶液;2 Na2CO3+ CaCl2=CaCO3+2NaCl,将Na2CO3除去,此步骤中不可加Ca(OH)2,否则影响后续测定。3 无色的酚酞变红,说明其中含有NaOH,因为NaCl不能使酚酞变色结论:该瓶NaOH

15、只是部分变质(若无色酚酞不变色,则说明已全部变质)第五兴趣小组问题五:既然该瓶NaOH已经变质,还能使用吗?猜想与假设:还能使用(只要想办法除去其中已变质的部分Na2CO3,就能再使用)设计实验:由于NaOH和Na2CO3在组成上的不同,可加某种试剂除去其中的CO32-即可完成实验:操作现象1将部分变质的NaOH固体倒入烧瓶中,加水使其全部溶解无色溶液2向烧杯中加入Ba(OH)2溶液,或澄清的饱和石灰水直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白色沉淀3将2中溶液静置后过滤沉淀留在滤纸上得无色滤液分析结论:2中:NaCO3+Ca(OH)2=CaCO3+2NaOH(不可加盐酸,因为HCl不仅能与Na2CO3反应,也会消耗掉NaOH;也不可加CaCl2或Ba(NO3)2溶液,这样会产生新的杂质NaCl或NaNO3)3中:滤去沉淀后的无色滤液即为较纯净的NaOH溶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