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命题研究(遵义)2020中考化学 教材知识梳理 第6章 溶解现象(无答案)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3434424 上传时间:2020-05-2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命题研究(遵义)2020中考化学 教材知识梳理 第6章 溶解现象(无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考命题研究(遵义)2020中考化学 教材知识梳理 第6章 溶解现象(无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考命题研究(遵义)2020中考化学 教材知识梳理 第6章 溶解现象(无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考命题研究(遵义)2020中考化学 教材知识梳理 第6章 溶解现象(无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考命题研究(遵义)2020中考化学 教材知识梳理 第6章 溶解现象(无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命题研究(遵义)2020中考化学 教材知识梳理 第6章 溶解现象(无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命题研究(遵义)2020中考化学 教材知识梳理 第6章 溶解现象(无答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6章溶解现象五年中考命题规律年份题型题号涉及内容分值2020填空题8、14化学方程式与溶质质量分数相结合的计算;溶解度及饱和溶液462020填空题13溶液、溶解现象,溶解度与溶解度曲线,蒸发和结晶72020选择题5、9蒸发和结晶,溶解度、饱和溶液222020选择题6.B、7.A、8溶液、溶解现象,溶解度与溶解度曲线2222020填空题13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解度与溶解度曲线4五年中考真题演练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1(2020,遵义,14,6分)溶解度是解决溶液相关问题的重要依据。.根据右图解决下列问题(M、N均不含结晶水):(1)温度为_时,M、N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2)t1时,将20

2、g M加入50 g水中,充分溶解,形成溶液的质量为_g,保持温度不变,向该溶液中再加入10 g水充分搅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将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3)t2时,将25 g N加入50 g水中,完成溶解后要提高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其操作方法是_。.根据下表解决实际问题。温度/2030506080溶解度/gKNO331.645.885.5110169K2CO3110114121126139某KNO3样品中含有少量K2CO3,其提纯过程如下:样品加一定量水溶液A加适量Ca(NO3)2使溶液恰好完全反应,过滤CaCO350 饱和溶液B降温至20 ,过滤KNO3固体53.9 g溶液C

3、(1)上图中溶液C是_(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2)样品中钾元素的质量为_g(结果保留整数,忽略样品中的K2CO3)。2(2020,遵义,8,2分)如图所示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t1时,A、B的溶解度相等Bt2时,A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CA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B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Dt2时,A、B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它们的溶质质量分数都变小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3(2020,遵义,13,7分)水是重要的物质,在实验室中常用于溶解物质、配制溶液。(1)向50 mL水(密度为1 g/mL)中溶解一定量KNO3固体的操作如下,请根据

4、如图所示实验现象和溶解度曲线回答。A、B、C中一定是饱和溶液的是_,一定是不饱和溶液的是_。(选填字母序号)当x_g时,B中恰好没有固体剩余。硝酸钾从溶液中析出晶体常用_的方法。(2)根据下列仪器,欲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食盐溶液,回答下列问题。上面的仪器中除D、E外,还必须选用的仪器有_(填字母序号)。E的作用是_,配制的步骤可以概括为计算、称取和量取、_、装瓶贴标签。4(2020,遵义,8,4分)为了测定某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在10 g稀硫酸中滴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得到沉淀2.33 g,求该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中考考点清单物质在水中的分散1溶液、悬浊液、乳浊液。溶液悬浊液乳浊液分散在水里的

5、粒子分子或_细小固体颗粒小液滴现象均一浑浊、不_浑浊、不_久置现象稳定出现_分上下两层【温馨提示】均一、稳定、无色透明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溶液可以有颜色,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水是均一、稳定、无色透明的液体,但不是溶液,是纯净物,而溶液是混合物。2物质除污的方法和原理。方法原理举例溶解利用溶解原理,使污垢溶解于某些溶剂,从而去除污垢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渍乳化利用乳化原理,使乳化剂作用于污垢,发生乳化现象从而去除污垢用洗洁精洗去碗碟上的油渍化学变化利用化学反应,使污垢与某些物质发生反应,从而去除污垢盐酸除去铁锈3物质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物质溶解使溶液的温度升高,如_降低,_基本不变,如_4水溶

6、液的某些性质。(1)固体物质溶于水时,若能生成自由移动的_,则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若物质溶于水时以_的形式存在于水中,则不能导电。(2)少量的固体溶解于水,使稀溶液的凝固温度_,沸腾温度_。溶液组成的表示1溶液的组成。(1)溶质:_的物质。(2)溶剂:_的物质,最常见的溶剂是_。2溶液浓度的表示。(1)定义:一定量溶液中所含_叫做溶液的浓度。溶液的浓度可以用多种方法来表示,常用溶液中所含_来表示溶液的浓度。(2)表示公式: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溶液的质量(g)溶液的体积(mL)溶液的密度(gmL1),即m(溶液)V(溶液)(溶液)3实验一: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1)

7、仪器的选用及各仪器的作用。所用仪器:托盘天平(带砝码)、镊子、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试剂瓶。仪器的作用:a.玻璃棒的作用是_,目的是加快固体或液体溶质的溶解速率;b.量筒的作用是_,选取量筒时量程要比量取液体的体积略大且越接近越好。(2)操作步骤。所配制溶液的溶质为固体时,整个配制过程如图所示:计算:计算所需溶质的_和水的_。称量:用_称取一定质量的固体。量取:用_量取一定体积的水。溶解:将固体倒入烧杯中,再将量取的水倒入烧杯中,用_不断搅拌至固体完全溶解。装瓶:将配制好的溶液转移到_中并贴上标签。用浓溶液稀释配制溶液。计算:计算所需_的体积和所需水的体积。计算公式为:V浓溶液稀

8、溶液V稀溶液,浓溶液量取:用_量取浓溶液(接近所需体积时改用_)和水。混匀:将量取的浓溶液和水倒入烧杯中并用_搅拌。(3)注意事项。溶质为固体时计算所需物质的质量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托盘天平只能准确到_g)。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且左右两盘上要垫上相同的_。称量有腐蚀性或易潮解的药品时要放在_中称量。用浓溶液稀释配制溶液,进行计算时要准确运用体积、质量、密度的关系式。(4)实验误差分析。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的原因:a.天平使用不正确(药品和砝码的位置颠倒,且用到游码);b.量取浓溶液时_读数;c.倾倒浓溶液或加固体时有少量洒到外面;d.溶解时,所用烧杯内有_;e.使用的

9、砝码有缺损。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的原因:a.称量前,未调平天平,指针偏右;b.量取浓溶液时_读数。物质的溶解性1概念。_溶解在_中的_。2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_和_的性质、_。3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1)概念:在_温度下,_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2)转化: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不饱和溶液增加()、蒸发()或降低(),增加()或升高()饱和溶液蒸发(),()结晶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不饱和溶液升高()、蒸发()或增加(),降低()或增加()饱和溶液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1物质的溶解度。(1)

10、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四要素”。a条件:一定温度;b标准:100 g溶剂;c状态:达到饱和状态;d实质:溶质的质量,单位一般是克。影响因素。a内因:_的性质;b外因:_。(2)影响气体物质溶解的因素。温度:气体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压强:气体溶解度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2结晶。(1)概念:从溶液中_的过程。(2)方法:对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固体物质,宜采用_的方法;对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固体物质,宜采用_的方法。3溶解度曲线。(1)溶解度曲线的意义。点曲线上的点:物质在该点所示温度下的溶解度两曲线的交点:两物质在该点所示温度下的溶解度相等线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

11、的趋势面曲线下方的各点:表示此温度下溶液为不饱和溶液曲线上方的各点:表示此温度下溶液为饱和溶液且有未溶晶体(2)溶解度曲线的应用。某温度时,过该温度作纵坐标的平行线与溶解度曲线相交,根据交点位置的高低,就可判断出物质溶解度的大小。位置越高,相应物质的溶解度越大;位置越低,相应物质的溶解度越小。利用这一点,溶解度曲线有如下几点用途:判断某种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时溶解度的大小。判断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的趋势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KNO3;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很小 ,如NaCl;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12、如Ca(OH)2。判断如何将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确定结晶的方法。4实验二:粗盐的初步提纯。(1)实验用品。烧杯、_、铁架台(带铁圈)、漏斗、滤纸、蒸发皿、酒精灯、药匙、量筒、_、砝码、坩埚钳、粗盐、剪刀、火柴。(2)实验装置。(3)实验中注意事项。溶解时需注意:a.粗盐一次不宜加的太多,以免粗盐未完全溶解;b.溶解搅拌时,应注意玻璃棒尽量不要触碰烧杯壁。过滤时需注意:一贴:_;二低:a.滤纸边缘要低于漏斗边缘;b.漏斗里的液面应低于滤纸的边缘;三靠:a.过滤时玻璃棒末端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b._;c.漏斗下端的尖嘴处要紧靠在烧杯内壁,防止液滴飞溅。蒸发时需注意:a.蒸发皿应放在铁圈上,停止加热时,不要立即把蒸发皿直接放在实验台上,以免烫坏实验台;b.加热过程中,用玻璃棒_,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c.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则停止加热,利用余热把滤液蒸干。(4)实验步骤中玻璃棒的作用。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_;过滤时,用玻璃棒引流,_;蒸发时,用玻璃棒搅拌,_。(5)计算产率。用玻璃棒把蒸发皿中的晶体转移到滤纸上称量;将提纯的精盐放到指定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