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政治全册 第三单元 第九课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案1 鲁教版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3383077 上传时间:2020-05-2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政治全册 第三单元 第九课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案1 鲁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九年级政治全册 第三单元 第九课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案1 鲁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九年级政治全册 第三单元 第九课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案1 鲁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九年级政治全册 第三单元 第九课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案1 鲁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九年级政治全册 第三单元 第九课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案1 鲁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政治全册 第三单元 第九课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案1 鲁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政治全册 第三单元 第九课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案1 鲁教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九课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课标内容四、4.1知道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建设中过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四、4.6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维护国家稳定和民族团结。教育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增强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增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的情感和作为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能力:能够通过对历史和现实事件的感悟,增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能力;提高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之间关系的理解能力。知识:知道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了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指导思想、基本要求和基本原则;知道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2、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及其重要的任务。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探究、列举等方法来了解民族精神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具体体现及伟大作用。教学重点:1.我们应该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2.青少年学生在实际行动中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课时安排:四课时授完。(一)民族精神耀中华教学内容:讲授第一框:民族精神耀中华。课时安排:两课时授完第1课时教学内容:五千年文明熔铸民族魂。导学过程:(一)导入本课1、导入语:(详见教材P99页) 2、板书标题:(一)民族精神耀中华(二)新课导学知识点一:五千年文明熔铸民族魂1、民族精神的形成与发展教材支持: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伟大民族,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中华

3、文明,也熔铸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在数千年的奋斗中,中国人民以其不屈不挠、可歌可泣的斗争事迹奏响了一曲曲民族精神的壮美旋律,无数英雄豪杰、仁人志士以其振聋发聩的至理名言向世人昭示了中华民族精神的生生不息、一脉相承。基本观点: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伟大民族,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也熔铸了伟大的民族精神。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业绩是民族精神的最好明证,无数人人志士的至理名言向世人昭示了中华民族精神的生生不息、一脉相承。探究交流:(教材P99100)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孔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老骥伏枥,

4、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谈谈你读了这些名人名言后的感受。 你还能列举哪些反映我国民族精神的名人名言?(作业至少能例举出3句名人名言)教师点拨:从孔子、孟子、到林则徐、顾炎武,穿越中国上下两千多年的历史,这是中华民族精神形成与发展的历史,从中也显示了中华民族精神的生生不息、一脉相承。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也正是其民族精神的发展历史。答案: 为我们伟大祖国的文化而骄傲,为我们伟大民族精神而折服。 反映我国民族精神的名人名言还有: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位卑未敢忘

5、忧国;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得丹心照汗青。2、中国共产党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精神(P100)教材支持: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全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不断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为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注入了更多新的内涵,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精神。基本观点: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为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注入了更多新的内涵,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精神。(会举例说明)探究交流:(教材P100)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队伍先后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又在当的领导下形成了抗美援朝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两

6、弹一星”精神、孔繁森精神、抗洪精神、抗“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等,使我们的民族精神日益丰富,充满生机。查一查:分组查找上述每个民族精神的内涵和时代背景,整理出来,与同学们交流。议一议:在中华民族精神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共产党起了什么作用?(作业)答案:查一查井冈山精神的内涵: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长征精神的内涵:坚忍不拔、自强不息、勇往直前;延安精神的内涵: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西柏坡精神的内涵: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进取精神,坚持依靠群众、坚持人民参政的民主精神,善于破坏旧世界、善于建设新世界的科学精神,谦虚、

7、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抗美援朝精神的内涵: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大庆精神的内涵: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艰苦创业精神;讲究科学、“三老四严”的求实精神;胸怀全局、为国分忧的奉献精神。铁人精神的内涵: 爱国主义精神、忘我拼搏精神、艰苦奋斗精神、科学求实精神、无私奉献精神、老黄牛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的内涵: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

8、斗,大力协同、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勇于登攀,团结一心,励精图治,不畏艰险,勇往直前。抗“非典”精神的内涵: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互助、和衷共济、迎难而上、敢于胜利。“载人航天”精神的内涵:载人航天精神,就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精神。答案:议一议:(教材正文)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全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不断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为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注入了更多新的内涵,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精神。3、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P100)教材支持:民族精神源远流长。在5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逐步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

9、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教师讲述: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和共同的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带有本民族特点、体现本民族精神面貌的思想品格、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是一个民族的心理特征、文化传思想情感的综合反映,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也是一个民族在形成本民族文化中最核心、最精华的组成部分,是维系本国、本民族人民生存发展的重要因素。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是什么呢?基本观点: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探究交流

10、:(教材P100101)西汉时,张骞出使西域,历时13载,两次被匈奴扣留长达10多年,仍“持汉节不失”。最终使汉朝同西域36国建立了友好关系,开辟了中西通商道路“丝绸之路”。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决心,体现了中国人民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中国工农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爬雪山、过草地,惊天地、泣鬼神,充分展示了中华儿女自强不息的伟大气概。1998年,百年不遇的大洪灾袭向中国大地。面对滔滔洪水,举国上下,万众一心,奋勇抗洪,以最终的胜利向世人宣告了“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继续列举中国历史上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事例: “杨家将”、 “虎门销烟”、 “抗日战争”、

11、“香港、澳门顺利回归”、 “98抗洪抢险”、 “全国人民奋力抗击非典”、 “神舟飞船成功发射”、“嫦娥绕月卫星顺利实现绕月飞行”。(作业)分组搜集名言佳句、历史故事等材料,寻觅中华儿女的奋斗足迹,感受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三)课堂小结(略)(四)作业(1)列举反映我国民族精神的名人名言五句。(2)列举中国历史上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事例: 。(3)在中华民族精神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共产党起了什么作用?(4)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及其核心是什么?第2课时教学内容: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撑。导学过程:(一)复习提问中华民族精神的含义、核心分别是什么?(P100)(二)新课导学知识点二:民族精神:中华民族

12、的精神支撑1、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五千年薪火相传,发展壮大的精神支撑(P101、102)教材支持:中华民族历史上曾经历过无数次巨大的灾难,在大的自然灾害和强敌入侵面前从未屈服过,而是更加坚忍顽强。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靠着民族精神的支撑,中国人民改造了恶劣的生存环境,抵御了外来侵略,延续着伟大的中华文明;靠着民族精神的支撑,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争取到民族的解放和独立,推翻了反动统治,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国家的初步繁荣昌盛。基本观点: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教师讲述:几千年来,尤其是近代以来,我们国家之所以能饱

13、经沧桑而不倒,历经磨难而不亡,一个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华民族具有源远流长、历久弥新的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作为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始终牢固地支撑着中华大厦,使得中国作为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文化传统始终没有中断。在民族精神的感召和鼓舞下,中国各族人民用世世代代辛勤的劳动,创造了辉煌的古代文明。为了祖国的独立和富强,中国人民满怀高昂的爱国热忱,对历代剥削阶级的黑暗统治和近代帝国主义的野蛮入侵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用英勇豪迈的爱国主义精神,谱写了世界历史上最动人心魄的壮丽诗篇。民族精神是我们民族之灵魂,国家之瑰宝,是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沧桑兴衰而依然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力

14、量源泉。议一议:说说民族精神的作用是什么?(作业)(你是怎样理解“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的?)答案: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靠着民族精神的支撑,中国人民改造了恶劣的生存环境,抵御了外来侵略,延续着伟大的中华文明;靠着民族精神的支撑,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争取到民族的解放和独立,推翻了反动统治,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国家的初步繁荣昌盛。探究交流:(教材P101)中国与古代埃及、巴比伦、古代印度曾经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在公元前6世纪被波斯所灭,之后一直处在异族统治之下,当时的埃及人逐渐被阿拉伯人所同化;巴比伦

15、曾在历史上盛极一时,但只不过是匆匆来去的历史过客;印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外敌所侵略,民族传统文化受到很大的摧残。惟独人口众多的中国,文化传统始终没有中断,一直保持着中华民族的生机与活力。想一想: 中华文明为什么能成为世界历史上最为古老而又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作业)答案:几千年来,尤其是近代以来,我们国家之所以能饱经沧桑而不倒,历经磨难而不亡,一个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华民族具有源远流长、历久弥新的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作为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始终牢固地支撑着中华大厦,使得中国作为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文化传统始终没有中断。在民族精神的感召和鼓舞下,中国各族人民用世世代代辛勤的劳动,创造了辉煌的古代文明。为了祖国的独立和富强,中国人民满怀高昂的爱国热忱,对历代剥削阶级的黑暗统治和近代帝国主义的野蛮入侵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用英勇豪迈的爱国主义精神,谱写了世界历史上最动人心魄的壮丽诗篇。民族精神是我们民族之灵魂,国家之瑰宝,是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沧桑兴衰而依然屹立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