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第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节基因在染色体上演练强化提升新人教必修2

上传人:沙*** 文档编号:133380592 上传时间:2020-05-2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第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节基因在染色体上演练强化提升新人教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中生物第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节基因在染色体上演练强化提升新人教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第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节基因在染色体上演练强化提升新人教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第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节基因在染色体上演练强化提升新人教必修2(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生物第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演练强化提升新人教必修2第2节 基因在染色体上学生用书P97(单独成册)1下列各项中,不能说明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平行关系的是()A基因、染色体在生殖过程中的完整性和独立性B体细胞中基因、染色体成对存在,配子中二者都是单一存在C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同源染色体都是一个(条)来自母方,一个(条)来自父方D等位基因、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解析:选D。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2(宁夏银川一中期中考试)下列有关性染色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多数雌雄异体的动物有成对的性染色体B性染色体

2、只存在于性腺细胞中C哺乳动物体细胞中没有性染色体D所有生物的性染色体类型都是XY型解析:选A。多数雌雄异体的动物有成对的性染色体。性染色体也可以存在于机体体细胞中。哺乳动物多为雌雄异体,体细胞中有性染色体。XY型只是性别决定的一种方式,除此之外,还有ZW型等。3(江西四所高中高一期中)孟德尔发现的遗传定律对下列哪种生物不适用()A玉米B颤藻C果蝇 D人类解析:选B。孟德尔的遗传定律的实质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所以只有能进行减数分裂的真核生物,其细胞核遗传才遵循遗传定律。玉米、果蝇、人类都属于真核生物,能进行减数分裂,所以适用孟德尔遗传定律;颤藻属

3、于原核生物,不进行减数分裂,所以不适用孟德尔遗传定律。4(晋城高一检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开,其上的等位基因分离B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所有的非等位基因都可能自由组合C果蝇的红眼基因只存在于X染色体上D等位基因总是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解析:选B。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控制果蝇红眼、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相关基因;同源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故等位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5(湖南衡阳期中)果蝇中,正常翅(A)对短翅(a)为显性,此对等位

4、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红眼(B)对白眼(b)为显性,此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现有一只纯合红眼短翅的雌果蝇和一只纯合白眼正常翅的雄果蝇杂交得到F1,F1中雌雄果蝇杂交得F2。你认为杂交结果正确的是()AF1中无论雌雄都有红眼正常翅和红眼短翅BF2雄果蝇的红眼基因来自F1中的雌果蝇CF2雌果蝇中纯合体与杂合体的比例相等DF2雌果蝇中正常翅个体与短翅个体的数目相等解析:选B。纯合红眼短翅的雌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XB,纯合白眼正常翅的雄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Y,F1中雌性个体的基因型为AaXBXb,雄性个体的基因型为AaXBY,均表现为红眼正常翅;让F1雌雄个体交配,F2雄果蝇的红眼基因来源于F

5、1中的雌果蝇;F2雌果蝇中纯合体(1/8aaXBXB和1/8AAXBXB)占1/4,杂合体占3/4,两者的比例不相等;翅型的遗传与性别无关,F2中正常翅个体所占的比例为3/4,短翅占1/4。6果蝇的红眼基因(R)对白眼基因(r)为显性,位于X染色体上;长翅基因(B)对残翅基因(b)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一只红眼长翅果蝇与一只白眼长翅果蝇交配,F1的雄果蝇中约有1/8为白眼残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亲本雌果蝇的基因型是BbXRXrB亲本产生的配子中含Xr的配子占1/2CF1出现长翅雄果蝇的概率为3/16D白眼残翅雌果蝇能形成bbXrXr类型的次级卵母细胞解析:选C。F1的雄果蝇中约有1/

6、8为白眼残翅,结合亲本的表现型可知,红眼长翅果蝇的基因型为BbXRXr,白眼长翅果蝇的基因型为BbXrY,A项正确;由亲本基因型可进一步推知两亲本产生Xr配子的概率:父方为1/2,母方也为1/2,因此整体比例为1/2,B项正确;F1中出现长翅雄果蝇的概率是(1/2)(雄)(3/4)(长翅),即3/8,C项错误;白眼残翅雌果蝇的基因型为bbXrXr,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分离,染色体数目减半,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每个着丝点一分为二,使两条复制而来的姐妹染色单体分开,由于其上基因相同(不考虑突变和交叉互换),因此,其形成的次级卵母细胞的基因型是bbXrXr,D项正确。7(江西吉安一中期末考试

7、)果蝇的红眼(W)对白眼(w)为显性,相关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黑背(A)对彩背(a)为显性,相关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基因型为AA的个体无法存活。则黑背红眼雄果蝇与黑背白眼雌果蝇杂交,后代中()A雌果蝇中黑背白眼果蝇占1/3B雄果蝇中红眼白眼11C黑背彩背31D彩背白眼果蝇全为雄性解析:选D。黑背红眼雄果蝇(AaXWY)与黑背白眼雌果蝇(AaXwXw)杂交,后代雌果蝇全为红眼,雄果蝇全为白眼,A、B项错误;由于基因型为AA的个体无法存活,所以后代中黑背(Aa)彩背(aa)21,C项错误;彩背白眼果蝇全为雄性,D项正确。8果蝇的灰身与黑身是一对相对性状,红眼与白眼为另一对相对性状。现有两只亲代果蝇

8、杂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如图所示。请据图分析,控制灰身与黑身的基因(A、a)位于什么染色体上,哪种性状为显性性状,控制红眼与白眼的基因(B、b)位于什么染色体上,哪种性状为隐性性状()A常、灰身,X、白眼BX、灰身,常、白眼C常、黑身,X、红眼 DX、黑身,常、红眼解析:选A。由图中数据可知,后代中灰身黑身31,且雌雄比例相同,故灰身为显性性状,控制灰身与黑身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红眼白眼31,但白眼性状仅出现于雄性个体,故红眼为显性性状,控制红眼与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9某雌雄异株植物,其叶形有阔叶和窄叶两种,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3组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杂交组合亲代表现型子代表现型及

9、株数父本母本雌株雄株1阔叶阔叶阔叶243阔叶119、窄叶1222窄叶阔叶阔叶83、窄叶78阔叶79、窄叶803阔叶窄叶阔叶131窄叶127下列有关表格数据的分析,错误的是()A根据第1组或第3组实验可以确定控制叶形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B用第1组子代的阔叶雌株与窄叶雄株杂交,后代窄叶植株占1/4C仅根据第2组实验无法判断两种叶形的显隐性关系D用第2组的子代阔叶雌株与窄叶雄株杂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阔叶窄叶31解析:选D。由组合1双亲都是阔叶,子代雄株出现窄叶而雌株都是阔叶,说明控制叶形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窄叶为隐性性状;由组合3双亲为阔叶和窄叶,而子代所有雄株的叶形都与母本的相同,所有雌株的叶

10、形都与父本的相同,也可以说明控制叶形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窄叶为隐性性状。组合2亲本的基因型为XBXb和XbY,子代阔叶雌株的基因型为XBXb,窄叶雄株为XbY,后代雌株中阔叶与窄叶的比例为11,雄株中阔叶与窄叶的比例为11,因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阔叶窄叶11。10(沈阳二中月考)选纯种果蝇进行杂交实验,正交:朱红眼暗红眼,F1中只有暗红眼;反交:暗红眼朱红眼,F1中雌性为暗红眼,雄性为朱红眼。与上述性状相关的基因为A和a,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正、反交实验常被用于判断有关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类型B反交的实验结果说明这对控制眼色的基因不在常染色体上C正、反交的子代中,雌性果蝇的基因型都是XAXa

11、D若正、反交的F1中雌、雄果蝇均自由交配,则其后代表现型的比例都是1111解析:选D。正反交实验常用于判断有关基因在常染色体上,还是在性染色体上,若正、反交结果相同,则位于常染色体上,若不同则在性染色体上,故A、B正确;纯种暗红眼纯种朱红眼的正交实验中,F1只有暗红眼,说明暗红眼为显性,F1中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AXa,F1中雌雄果蝇自由交配,其后代表现型的比例是1(XAY)2(XAXA、XAXa)1(XaY);纯种朱红眼(XaXa)纯种暗红眼(XAY)的反交实验中,F1雌性为暗红眼(XAXa),雄性为朱红眼(XaY),F1中雌雄果蝇自由交配,其后代表现型的比例是1(XAXa)1(XaXa)1(

12、XAY)1(XaY),故C正确,D错误。11萨顿运用类比推理方法提出“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摩尔根起初对此假说持怀疑态度。他和其他同事设计果蝇杂交实验对此进行研究。杂交实验图解如下:P红眼(雌)白眼(雄)F1红眼(雌、雄) F1雌雄交配F2红眼(雌、雄)白眼(雄)3/41/4请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果蝇杂交实验现象_(填“支持”或“不支持”)萨顿的假说。根据同时期其他生物学家发现果蝇体细胞中有4对染色体(3对常染色体,1对性染色体)的事实,摩尔根等人提出以下假设:_,从而使上述遗传现象得到合理的解释(不考虑眼色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的情况)。(2)摩尔根等人通过测交等方法力图验

13、证他们提出的假设。以下实验图解是他们完成的测交实验之一:P红眼(F1雌)白眼(雄) 测交子代 红眼(雌) 红眼(雄) 白眼(雌) 白眼(雄) 1/4 1/4 1/4 1/4说明:测交亲本中的红眼雌果蝇来自杂交实验的F1上述测交实验现象并不能充分验证其假设,其原因是_。为充分验证其假设,需在上述测交实验的基础上再补充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写出该实验中亲本的基因型:_。预期子代的基因型:雌性_,雄性_(提示:控制眼色的等位基因为W、w,亲本从上述测交子代中选取)。解析:(1)在摩尔根的实验中,F2中只有雄性果蝇出现了白眼性状,这说明该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是与性别有关的,将控制眼色的基因定位于X染色体上可以

14、圆满地解释相应的现象,这说明该实验是支持萨顿假说的。(2)利用F1中的雌果蝇进行测交实验时,无论基因在X染色体上还是在常染色体上,后代均会出现1111的性状分离比。根据性染色体传递的规律,可以选用显性的雄果蝇和隐性的雌果蝇杂交,如果控制眼色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后代中的雄性与亲本中的雌性具有相同的性状,而后代中的雌性与亲本中的雄性的性状相同,与基因在常染色体上的情况是不同的。答案:(1)支持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2)控制眼色的基因无论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染色体上,测交实验结果皆相同XwXw、XWYXWXwXwY12.某种昆虫长翅(A)对残翅(a)为显性,直翅(B)对弯翅(b)为显性,有刺刚毛(D)对无刺刚毛(d)为显性,控制这3对性状的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这种昆虫个体基因型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长翅与残翅、直翅与弯翅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是否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并说明理由。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