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泸县第一中学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一次在线月考试题

上传人:沙*** 文档编号:133380501 上传时间:2020-05-2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泸县第一中学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一次在线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四川省泸县第一中学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一次在线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川省泸县第一中学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一次在线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泸县第一中学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一次在线月考试题(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川省泸县第一中学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一次在线月考试题120260四川省泸县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一次在线月考试题24有学者认为在历史学的构建中,对时间的加工至关重要。这不仅仅是排序、按年代排列,或者构造几个时期。这也是根据不同现象变化的节奏来将之分出等级层次。历史学的时间既不是一条直线,也不是被一连串时期打断的一根线条,甚至不是一张平面图:多根线条交织在一起,构成一件浮雕。它有厚度,有深度。该学者认为A历史学家在每次研究时都整个重构时间B历史学家总是依据自身需要来加工时间C不同系列的历史现象在演变时并非齐步走D历史学的时间不只有客观性是主观的存在25在中国科举史,唐代科举属于初创阶段

2、,制举与常科科目设置尚不稳定。有存汉察举遗风者科目名目众多。在科举考试取士的不断实践过程中,一些科目被淘汰,一些符合用人要求的科目则被保留下来。这说明唐科举制A是当时唯一的人才选拔制度B是非常成熟的人才选拔制度C处在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中D继承了西汉时期的察举制度26竹书纪年是春秋“晋”、战国“魏”史官在史乘编年记事的基础上,追溯西周、商、夏乃至远古,然后按时代顺序排纂的编年体通史,内容有意择取了与儒学相悖的古史传说。据此可知,当时晋、魏A统治者削弱了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B社会改革引起了意识形态领域变化C法家思想成为社会广泛接受的思想D佛教道教冲击了儒学核心价值地位27我们反思这场战争,不是计较一

3、场军事战争的胜负它不仅是一个军事问题,而且是一个思想问题。中国文明,经历内部的改良与革命,以及外来的侵略和支援,从清朝的封闭和黑暗的中世纪文化,向全面开放和多样化的近代文明转型口”“这场战争”A促进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萌发B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C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了D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的走狗28孙中山认为中国作为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需要采用欧洲的生产方式达到繁荣富强的目的,同时避免欧洲资本主义制度的种种弊端,尤其是尽量避免造成贫富悬殊。为实现这一目的,孙中山提出了A实业救国,允许土地买卖B平均地权,节制资本C武装推翻清政府,发展经济D创立民国,人民享有主权291

4、876年,有上海人向格致汇编杂志社反映:“本处出卖之牛乳常有加水谋利之弊,因牛乳华人原用以为补养之物,现余所食者得其补力甚少。”此人询问:“西国有法能查出牛乳中所加水数否?”杂志社答复:西方一是“用浮表”,二是“试其乳所分出之乳油”。这折射出A政府注重对公共卫生监管B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C国人道德素质有所滑坡D中国媒体注重科学研究30截止1953年11月,占全国农户总数的43%已加入农业生产互助组,农业社由两年前的300多个发展为1.4万多个,增加46倍。但在一些地方却出现农民大批宰杀牲畜包括耕畜的现象。据此可知,当时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A背离了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B阻碍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C提高了生

5、产资料公有化程度D存在着一些急躁冒进倾向31邓小平说:“上海人就很务实上海人富于技巧和操作精神,只要让他们干,他们肯定会干出一片新天地来的。”下列选项可以佐证邓小平“让他们干”的是A上海成为通商口岸 B上海世博会的举行C上海合作组织成立 D上海浦东开发开放32马克思、恩格斯作于1845-1846年的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次系统阐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方式在社会生活中起决定作用、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的发展”等基本原理。这A直接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秘密B明确肯定了阶级斗争推动历史的作用C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有着重要的影响D说明资本主义制度不能容纳生产力发展33如图是l857年至l905

6、年德国垄断组织卡特尔数量增长示意图。对这一现象理解正确的是A 国内市场狭小阻碍了德国生产与资本的集中B国家统一是德国卡特尔数量增长的直接原因C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德国大企业时代到来D半专制的君主立宪政体是德国垄断组织形成的根本原因34某版本历史教材在描述近代西方某部宪法时,这样写道:“内阁起初由总统任命组成,后来改由议会中拥有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组成,它对议会(参议院)负责。”“这部宪法体现了总统、议会和内阁之间的权力平衡。”材料中的宪法最有可能是A1689年英国的权利法案B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C美国1787年宪法D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35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为了提高本

7、国商品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各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减少本国货币的含金量,贬低本国货币与外币的比价,掀起了一场激烈的货币战。在整个危机期间,宣布货币贬值的国家一共达到56个。针对上述问题,二战后在美国的主导下A实施马歇尔计划B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C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D建立世界贸易组织41(25分)在人类的历史上,各种经济思想和经济政策兴起与没落,反映了时代的变迁。材料一 “耕稼劝,则农业崇,而弃本逐末者不得纵。由是,赋税可均而国用可足。”(明)周忱:与行在户部诸公书材料二 重商主义约产生于15世纪末,18世纪中期开始走向没落,支配了西方经济主流话语近300余年。彼时,西欧封建制度趋于瓦解,城市兴起,

8、在国家和社会政治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正是在那样的历史环境下,一个主张建立强大中央集权、拥护国家干预主义和殖民主义,为经济掠夺进行辩护的学派重商主义学派兴起。摘编自重商主义支配欧洲300年材料三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引自邓小平南方讲话(1)依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的西欧和中国分别实行怎样的经济政策,并从经济方面分析成因(7分)(2)有观点认为,1

9、9世纪中后期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材料一、二所反映的经济政策都相继没落。结合史实分析说明上述观点。(6分)(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3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干预政策经历了怎样的变化。(6分)(4)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体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促使这种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5)从以上经济思想和经济政策的变化,你有什么认识?(2分)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 经济领域政治领域思想文化领域19世纪欧洲:1814年,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1840年前后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19世纪70年代后电力工业开始出现,电灯、电报等相继问世

10、。中国:1845年,英商约翰柯拜在广州创办柯拜船坞;1863年英国人赫德出任清政府海关总税务司;1872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轮船招商局;1873年华侨陈启源在广东创办继昌隆缫丝厂;1899年张謇创办大生纱厂欧洲: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1871年巴黎公社成立;1871年德意志统一。中国: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1856年英法联合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95年康有为等人发起“公车上书”欧洲:19世纪初,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完成组诗唐璜;l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同年,英国自由主义大师约

11、翰穆勒发表论自由。中国:1842年海国图志成书;1862年京师同文馆开办;1894年郑观应编成盛世危言;1897年严复在天津创办国闻报上表为19世纪中国和欧洲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发生的部分历史事件。从表中提取两项或两项以上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历史术语运用准确)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隋文帝统一度量衡面对的是南北朝两种不同的制度,即:南朝“梁陈依古齐、梁、陈皆因而不改”,但大体也皆如秦汉制度,代表了一种尊古的礼乐思想。北朝度量衡的混乱和量值的大幅增长,约相当于南方的一尺二寸。传统的古制和急速增长的大

12、制相对立。如将北方早已习用的制度改为南方的小制,很难让北方官民接受,在社会生产力不断地提高的前提下,使用已延续数百年的古(小)制,已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如改用北朝大制强制废除小制,必然会遭到士族阶层的反对。在隋文帝的主持下,制定出大小制度同时并用的方案;小制用于皇室宫延礼乐制度等,大制为官民之间日常所用,并且大小制之间还制订出简便的挟算关系。各地纷纷贯彻执行,如冀州刺史“为铜斗铁尺,置之于肆,百姓便之”。隋统一度量衡的方案和措施,几乎完全被唐朝承袭,而大制更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顾炎武评价说:“三代以来,权量之制,自隋文帝一变”。摘编自丘光明中国度量衡史上的三次大统一)(1)根据材料,指出隋朝度

13、量衡改革的特点。(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隋朝度量衡改革的意义(8分)4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在欧洲的三条战线进行:英法军队与德军对阵西线,德奥联军与俄军在东线厮杀,奥军与俄军在南线争斗。这场战争是双方综合国力的较量,延绵过长的战线和阵地战的战争方式,使双方都难以有效突破对方的防线,迅速取胜极为困难。1916年,西线相继发生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双方均投入巨大兵力,伤亡惨重,两大战役分别被称为“绞肉机”和“地狱”。1917年,中国用“以工代战”的形式,站在协约国一方参加战争。中国参战的意图在于战后收回日本攫取的山东主权。十几万

14、中国劳工在欧洲战场从事各种艰苦工作,他们的技术、高效以及勇敢,常常得到协约国官兵的称赞。在协约国一方,中国派出的劳工数量最多,在欧洲的时间也最长。约有3000名华工在这次战争中献出了生命。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试教版)(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特点。(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的影响。(7分)4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陈嘉庚是辛亥革命元老、同盟会成员。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他一直对国民政府“抱有厚望”。1938年,来自南洋各埠的164名代表成立以陈嘉庚为主席“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陈嘉庚在大会上历数了日本侵华

15、种种罪行,并呼吁大家支援祖国抗战。国民政府还成立了“战时公债劝募委员会”,为尽国民天职,陈嘉庚主动承担劝募公债2000万元,并首先认购10万元。国民参政会召开期间,他致电“在敌寇未退出我国土以前,公务人员任何人谈和平条件者,当以汉奸国贼论”的提案,之后还大胆地指责国民党对汪精卫投降活动的纵容态度。毛泽东题词赞誉陈嘉庚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1946年11月,陈嘉庚在新加坡集资创办的南侨日报,及时向广大侨众报道了国内战局和国际形势,民主运动的曲折发展,解放区的光明和国统区的黑暗,并预见国民党必败、共产党必胜。1949年陈嘉庚决定接受毛泽东的邀请,回归北平,共商建国大计。摘编自陈嘉庚对创立新中国的重要贡献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陈嘉庚被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的原因。(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战胜利后陈嘉庚的历史贡献和陈嘉庚精神的实质。(7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