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高中地理学考模拟卷五11

上传人:沙*** 文档编号:133379574 上传时间:2020-05-26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9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高中地理学考模拟卷五11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浙江省高中地理学考模拟卷五11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浙江省高中地理学考模拟卷五1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高中地理学考模拟卷五11(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浙江省高中地理学考模拟卷五1601111浙江省-2020学年高中地理学考模拟卷五(时间:60分钟满分:7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有一正确答案。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近三年浙江省将打造百个特色小镇。位于绍兴上虞曹娥江畔的“e游小镇”是一个聚焦游戏、移动社交、电子商务、互联网教育、智慧旅游等信息经济领域新业态的特色小镇。规划中的绍兴地铁2号线将经过该特色小镇。据此回答12题:1.绍兴上虞区大力打造建设“e游小镇”最主要的目的是()A.发展旅游业 B.加强技术和信息联系C.拓展现代化交通网络 D.推动产业升级和优化2.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进行城市地铁

2、规划时,关键的图层是()城市人口密度分布图城市河流分布图城市商业网点分布图城市地下排水管网分布图A.B.C.D.解析:1.D2.B第1题,“e游小镇”是一个聚焦游戏、移动社交、电子商务、互联网教育、智慧旅游等信息经济领域新业态的特色小镇。游戏产业,是一个新兴产业,利于推动产业升级和优化,D正确。第2题,地铁的建设是缓解大城市交通拥堵的有效措施,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进行城市地铁规划时,最关键的图层是城市人口密度分布图与城市商业网点分布图,故B项符合题意。“冷岛效应”指地球上干旱地区的绿洲、湖泊,其夏季昼夜气温比附近沙漠、戈壁低,温差最高可达30左右,这是由于周围戈壁沙漠的高温气流在大气的平

3、流作用下,被带到绿洲、湖泊上空,形成了一个上热下冷的大气结构,形成一种温润凉爽的小气候。据此回答34题:3.“冷岛效应”形成的根本原因是()A.绿洲与沙漠热力性质差异B.受控大气环流的差异C.阳光照射强弱的差异 D.绿洲与沙漠距海远近不同4.“冷岛效应”会使绿洲地区()A.年降水量增多 B.水汽蒸发加快C.热量交换变缓 D.地面风速增强解析:3.A4.C第3题,根据材料,“冷岛效应”是由于周围戈壁沙漠的高温气流在大气的平流作用下,被带到绿洲、湖泊上空,形成了一个上热下冷的大气结构,所以形成的根本原因是绿洲与沙漠热力性质差异,A对;该效应大气没有形成环流,B错;阳光照射的强弱,绿洲与沙漠相同,C

4、错;和绿洲与沙漠距海远近差异无关,D错。故选A项。第4题,“冷岛效应”形成了一个上热下冷的大气结构,大气结构稳定,会使绿洲地区热量交换变缓,C对;气流稳定,年降水量减少,地面风速减弱,A、D错;下面温度低,水汽蒸发减慢,B错。故选C项。为满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目标,水源地丹江口水库需要加坝扩容,库区有近35万人口易地迁移。据此回答56题:5.丹江口水库加坝扩容工程大规模向外移民,选择迁入区时需要考虑的最主要因素是()A.人口素质B.年龄构成C.人口容量D.性别构成6.库区环境保护是影响南水北调中线水质的关键因素。下列措施利于库区水质保护的是()利用水面进行网箱养鱼关闭各类水污染企业探索发展绿

5、色生态农业砍伐原始森林种粮食A.B.C.D.解析:5.C6.B第5题,丹江口水库加坝扩容工程大规模向外移民,选择迁入区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但是由于是大规模移民,且库区内的居民不分男女老幼文化高低均需迁移,所以最需要考虑的是人口容量的问题,故C项正确。第6题,利用水面进行网箱养鱼,会影响原有生态系统,排除;关闭各类水污染企业,可以减少污染,正确;探索发展绿色生态农业,无污染,正确;砍伐原始森林种粮食,会破坏原有植被,易造成水土流失,水质变差,排除,故选择B。读“公转轨道相邻的三大行星相对位置示意图”,回答78题:7.与甲行星不同的是地球具有()安全的运行轨道稳定的太阳光照适宜的大气成分充足的液

6、态水A.B.C.D.8.如果把太阳系中地球和乙的位置互换一下,则最有可能的是地球上()A.太阳辐射减弱 B.黑子数量增加C.两极极光增强 D.磁暴减弱解析:7.B8.C第7题,甲行星为火星,为八大行星共同具备的外部条件,是地球上存在生命的自身条件。第8题,乙为金星,位置互换意味着地球更接近太阳,得到的太阳辐射增加,到达地球的太阳风和带电粒子流增加,极光和磁暴增强。埃及白沙漠除了有雪白色的沙子外,还有众多高耸的白垩岩(石灰岩的一种)层屹立其中,仿佛巨大的蘑菇群,因此又被当地人称作“蘑菇沙漠”,它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地质奇观。据此回答910题:9.图中蘑菇状白垩岩形成的地质作用是()A.风化作用

7、B.风力沉积 C.风力侵蚀 D.风力搬运10.白垩岩形成环境及过程,对应正确的是()A.I B.II C.III D.I解析:9.C10.D第9题,本题考查地质作用与地貌。图中蘑菇状白垩岩位于沙漠地区,形成的地质作用是风力侵蚀,C对;风化作用是导致岩石崩碎,A错;风力沉积形成沙丘、沙陇,B错;风力搬运是使沙尘移动位置,D错。第10题,本题考查岩石的形成环境与过程。根据材料,白垩岩是石灰岩的一种,属于沉积岩。根据图下注释,代表沉积环境,结合箭头指向,沉积环境中形成沉积岩,对应的过程是,D对;表示岩石进入沉积环境,A错;表示熔融环境,形成岩浆,不会形成沉积岩,B错;表示变质环境,形成的是变质岩,C

8、错。读“某地残积物、坡积物、洪积物、冲积物分布示意图”,回答1112题:11.图示地区呈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A.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B.纬度地带分异规律C.垂直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12.图示四类沉积物影响局部土壤特征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影响土壤有机质含量 B.影响土壤的矿物养分元素C.影响土壤的质地特性 D.影响土壤的微生物含量解析:11.D12.C第11题,图示地区呈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地方性分异规律,是局地小范围内的特征,D对。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垂直分异规律属于地带性规律,A、B、C错。第12题,图示四类沉积物分布位置不同,影响局部土壤特征差异,图示能够

9、体现的是沉积物颗粒大小的差异,影响土壤的质地特性,C对。不能体现出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的矿物养分元素、土壤的微生物含量差异,A、B、D错。板块运动造就了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基本形态。读图,回答1315题:13.图中板块的名称分别是()A.南极洲板块、美洲板块 B.欧亚板块、印度洋板块C.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 D.美洲板块、非洲板块14.图中处()A.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 B.位于板块生长边界C.位于太平洋中脊 D.形成巨厚沉积岩15.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可能形成()A.海岭和海沟B.海岭和裂谷C.山地和海沟D.岛弧和裂谷解析:13.D14.B15.C第13题,本题考查板块构造的分布。东非大裂谷

10、处于非洲板块内部,据此判断板块为非洲板块;板块位于板块以西,且两板块之间为板块张裂地带,据此判断板块为美洲板块。第14题,本题考查板块与地貌。结合图中信息分析,为大西洋海底山脉,位于板块生长边界。第15题,本题考查板块与地貌。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以下,使大陆沿岸抬升,可能形成沿岸山地和海沟。人口半城镇化率M=(城镇常住人口-城镇户籍人口)/城乡总人口100%,能反映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过程中的不完整程度,主要表现为没有城镇户籍,在子女教育、社会保障、住房等诸多方面未享有城镇户籍人口同等待遇。下图表示某年我国半城镇化率(M)的省际差异。读图,回答1617题:16.下列

11、说法正确的是()A.M高的省市城市病最突出B.M高的省市就业机会较多C.M低的省市处于高水平均衡阶段D.M低的省市经济发展速度快17.以下有助于解决半城镇化问题的措施是()A.降低城市化速度 B.加速郊区城市化进程C.在农村宅基地上建商品房D.重视以人为本的城市化进程解析:16.B17.D第16题,从材料可知,半城镇化的表现是“农民已经离开乡村到城市就业与生活,但他们在劳动报酬、子女教育、社会保障、住房等许多方面并不能与城市居民享有同等待遇,不能真正融入城市社会”,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城乡差异。据此,M高的省市城市化水平低,城市病不突出;M高的省市就业机会较多,吸引大批人口迁入,但城市建设

12、等不能同步跟进;M低的省市处于工业化阶段;M低的省市经济发展速度一般不快,对外来人口的引力小。第17题,降低城市化速度会加剧半城市化;中心城市的问题不能靠加速郊区城市化进程解决;在农村宅基地上建商品房既不现实也不能解决城市化问题;重视以人为本的城市化进程既有利于经济发展也有利于城市健康发展,是有助于解决半城镇化问题的措施。梯度转移是指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客观上存在梯度差异,高梯度地区通过不断创新并不断向外扩散求得发展,下图为中国区域间产业转移梯度模式示意图。读图,回答1819题:18.我国不同区域间存在诸多的差异,造成产业转移的主要原因不包括()A.资源条件 B.经济结构C.开发战略 D.能源结

13、构19.中介机会是产业转移中介于企业及其转移潜在目标地之间,起沟通、协调、服务等作用的外在因素。这种中介机会可能是()家乡投资政府合作能源供应土地价格A.B.C.D.解析:18.D19.A第18题,由题干信息可知,资源条件、经济结构等影响产业转移,国家战略也会影响产业转移,但能源结构对产业转移影响较小。第19题,由材料可知,中介的作用是沟通、协调和服务,因此可能是乡土情结和政府合作。下图为以沼气为纽带的西藏农牧业清洁生产模式图。读图,回答2021题:20.西藏发展此种清洁生产模式的有利条件是()沼气原料充足地形复杂多样年均气温较低太阳能、地热能丰富A.B.C.D.21.此模式有利于()延长沼气

14、产业链,促进当地轻重工业协调发展逐步实现能源替代,促进植被恢复防治农业环境污染,推进绿洲农业进一步发展降低农牧业生产成本,保障农牧民收入持续增长A.B.C.D.解析:20.D21.D第20题,结合西藏地区自然地理特征及农牧业生产特点,即可判断其发展清洁生产的有利条件。第21题,结合图示,此模式提供的清洁能源可替代传统能源,减少植被破坏,促进植被恢复;通过循环生产,可充分利用资源,降低农牧业生产成本,保障农牧民收入持续增长。下图为人均能源消耗量与人均GDP的全周期“S”形规律图。读图,回答2223题:22.关于人均能源消耗量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农业社会时期,能源利用技术落后,人均能源消耗量大B.工业化时期,经济快速发展,人均能源消耗量快速增长C.后工业化时期,经济发展减缓,人均能源消耗量保持稳定D.人均能源消耗量随人均GDP增长而增加23.中国正处在快速工业化阶段,为防止人均能源消耗量快速增长,下列措施合理的是()调整产业结构控制经济增长速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开发新能源A.B.C.D.解析:22.B23.C第22题,据图分析,农业社会时期,人均能源消耗量小;后工业化时期,人均能源消耗量保持稳定,是因为工业化过程基本完成,而非经济发展减缓;缓慢工业化的后工业化阶段,人均能源消耗量随人均GDP增长而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