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斌胜病因PPT课件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133378023 上传时间:2020-05-26 格式:PPT 页数:65 大小:1.9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王斌胜病因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王斌胜病因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王斌胜病因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王斌胜病因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王斌胜病因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王斌胜病因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王斌胜病因PPT课件(6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 5 26 1 第六章病因 主讲教师 王斌胜 2020 5 26 2 概述 病因 引起人体发生疾病的原因 又称致病因素 又称为病原古做 病源 病因学说 研究各种病因的概念 形成 性质 致病特点及其所致病症临床表现的学说 2020 5 26 3 病因学说的发展 1 内经 理论形成时期 主要运用了三部分类法及阴阳分类法 2 东汉 张仲景在 金匮要略 中提出 千般疢难 不越三条 的分类法 3 宋代陈无择著 三因极 病证方论 三因学说 4 目前则主要根据病邪的来源及致病特点 可将病因三大类或四大类 2020 5 26 4 中医探求病因的方法 一是根据发病时的客观条件 二是辨证求因 即以疾病的临

2、床表现为依据 通过对疾病症状和体征的综合分析来推求致病因素 这种方法又叫做 审证求因 2020 5 26 5 一 六淫 1 六淫及六气的概念六淫 即风 寒 暑 湿 燥 火 热 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 六气 即风 寒 暑 湿 燥 火 热 同时也是自然界六种正常的气候变化 2020 5 26 6 六淫与六气的区别 六气 是万物生长化收藏和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 人类长期生活在六气交互更替的环境中 对其产生了一定的适应能力 一般不会致病 但在自然界气候异常变化 超过了人体的适应能力 或人体正气不足 抵抗力下降 不能适应气候变化而发病时 六气则成为病因 此时 伤人致病的六气 便称之为 六淫 淫 有太过和浸

3、淫之意 由于六淫是致病邪气 所以又称其为 六邪 2020 5 26 7 2 六淫产生的因素 1 气候变化异常 六气太过或不及 非其时而有其气 气候变化过于急骤 超过机体适应范围 2 机体适应能力低下 2020 5 26 8 自然界的气候变化异常与否的相对性 一是与该地区常年同期气候变化相比六气太过或不及 非其时而有其气 气候变化过于急骤 二是气候变化作为致病条件 主要是与人体正气的强弱及调节适应能力相对而言 2020 5 26 9 3 六淫致病的共同特点 1 外感性 2 季节性 3 地域性 4 相兼性 2020 5 26 10 4 六淫各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1 风邪 凡致病具有善动不居 轻扬开

4、泄等特性的外邪 称为风邪 风邪为病虽以春季为多 但不仅限于春季 其它季节也可以发生 外风与内风的区别 内风多为肝功能失调的一种表现 主要症状为头目眩晕 四肢抽搐 肢麻 动手 强直 乃至卒然昏倒 不省人事 口眼歪斜 半身不遂等 外风多为自然界风邪为患 外风主要症状为发热 恶风 汗出 头痛 鼻塞等 脉象浮缓 2020 5 26 11 风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风为阳邪 轻扬开泄 易袭阳位 风性善行而数变 风性主动 风为百病之长 2020 5 26 12 2 寒邪 凡致病具有寒冷 凝结 收引特性的外邪 称为寒邪 寒为冬季主气 其它季节亦可见到 外寒和内寒区别 外寒指外感寒邪 其致病又有伤寒 中寒之别 寒

5、伤于肌表 郁遏卫阳 称为 伤寒 寒邪直中于里 伤于脏腑阳气 由为 中寒 伤寒 和 中寒 是根据寒邪侵犯部位的深浅而定义的 内寒则是指机体阳气不足虚寒内生 2020 5 26 13 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寒为阴邪 易伤阳气 寒性凝滞 寒性收引 2020 5 26 14 3 湿邪 凡致病具有重浊 黏滞 趋下特性的外邪 称为湿邪 湿邪致病 长夏居多 但四季均可发生 外湿和内湿的区别 湿邪侵人所致的病证 称为外湿病证多由气候潮湿 涉水淋雨 居处潮湿等外界湿邪而致 内湿由脾失健运 水湿偏停聚而成 二者相互影响 外湿发病 易于伤脾 脾失健运 则湿浊内生 而内湿由于脾阳虚损 水湿不化 又易招致外湿 2020

6、 5 26 15 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湿为阴邪 易阻滞气机 损伤阳气 湿性重浊 湿性黏滞 易兼他邪 湿性趋下 易袭阴位 2020 5 26 16 4 燥邪 凡致病具有干燥 收敛等特性的外邪 称为燥邪 燥为秋季主气 秋季敛肃 气候干燥缺乏水分 人体易感燥邪而发病 由于兼邪不同可分为温燥和凉燥 温燥由由燥与热合所致 凉燥由燥与寒合所致 2020 5 26 17 外燥与内燥的区别 外燥由于外感燥邪 肺卫失宣所致 可见发热 头痛 少汗 口渴心烦 鼻干咽燥 干咳少痰 或痰中带血 咳而不爽 内燥为津伤血少 机体失其濡润所致 是津伤液耗的一种表现 由热盛津伤 或汗 吐 下后伤津过多或失血过多 或久病阴血内

7、伤等原因引起 多见口咽干燥 皮肤干糙 毛发干枯不荣 肌肉消瘦 小便短少 大便干结等症 2020 5 26 18 燥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燥邪干涩 易伤津液 燥易伤肺 2020 5 26 19 5 火 热 邪 凡致病具有炎热 升腾等特性的外邪 称为火热之邪 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火热为阳盛所生 故火热可以混称 外火与内火的区别 外火多由感受温热之邪或风寒暑湿燥五气化火所致 临床上有比较明显的外感病演变过程 内火则为脏腑 阴阳 气血失调或五志化火而致 是通过各脏腑的病理变化反映出来的 无明显外感病史 但外火与内火相互影响 内生之火可招致外火 而外火亦可引起内火 2020 5 26 20 火 热 邪的性质

8、和致病特点 火为阳邪 其性炎上 火热易扰心神 火热邪易伤津耗气 火热易生风动血 热邪易致疮痈 2020 5 26 21 6 暑邪 凡夏至之后 立秋以前 致病具有炎热 升散 兼湿特性的外邪 称为暑邪 暑为夏季主气 乃火热所化 暑邪致病有明显的季节性 主要发生于夏至以后 立秋之前 先夏至日为病温 后夏至日为病暑 暑邪纯属外邪 只有外感 没有内生 故有 暑属外邪 并无内暑 之说 2020 5 26 22 暑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暑为阳邪 其性炎热 暑性升散 扰神耗气伤津 暑多挟湿 2020 5 26 23 二 温疫邪气 1 疠气的基本概念疠气指一类具有强烈致病性和传染性的外感病邪 在中医文献中 又有

9、瘟疫 疫毒 戾气 异气 毒气 乖戾之气 等名称 导致的疾病称为 疫病 瘟病 瘟疫病 2020 5 26 24 2 疠气的致病特点 发病急骤 病情危笃 传染性强 易于流行 无论老少强弱 触之者即病 区别于其它病邪最显著的特征 一气一病 症状相似 2020 5 26 25 3 疠气的形成和疫病流行的因素 气候因素 自然界气候的反常变化 环境污染和饮食不洁 预防隔离工作不力 社会因素 疫疠的流行 与社会的经济 文化状况有关 2020 5 26 26 第三节七情内伤 七情内伤 由于突然强烈或长久的情志刺激 超过了人体的生理调节范围 引起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的异常变化 使气机紊乱 脏腑损伤 阴阳失调而导致

10、疾病的发生 是诱发多种情志病和身心疾病的一类病因 2020 5 26 27 一 七情的基本概念 七情 指喜 怒 忧 思 悲 恐 惊七种正常的情志活动 是人体的生理和心理活动对外界环境刺激的不同反应 是人人皆有的情绪体验 一般不会致病或诱发疾病 七情内伤 强烈持久的精神刺激 超越了人体的生理和心理适应能力 损伤机体脏腑精气 导致功能失调 或人体正气虚弱 脏腑精气虚衰 对情志刺激的适应调节能力低下 因而导致疾病的发生或诱发时 七情则称之为 七情内伤 2020 5 26 28 七情与脏腑精气的关系 情志活动是以五脏精气为内在生理学基础 异常情志活动又可导致脏腑精气阴阳的功能失常 气血运行失调 202

11、0 5 26 29 三 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 一 直接伤及内脏1 七情分属五脏 2 七情首先影响心神3 数情交织 多伤心肝脾4 易损伤潜病之脏腑潜病 是指病证已经发生存在 但无明显立场表现的病证 潜病之脏腑 是指潜病所在的脏腑 2020 5 26 30 二 影响脏腑气机怒则气上 喜则气缓 悲则气消 恐则气下 惊则气乱 思则气结 2020 5 26 31 三 多发为情志病证 1 因情志刺激而发病证 如郁证 癫证 狂证等 2 因情志刺激而诱发的病证 如胸痹 真心痛 眩晕等 3 其他原因所致 但随情志变化而加重 如恶性肿瘤等 2020 5 26 32 四 七情变化影响病情一是有利于疾病康复 情绪乐观

12、七情反应适当 当怒则怒 但怒而不过 当悲则悲 但悲而不消沉 均有利于病情康复 二是加重病情 情绪消沉 悲观失望 七情异常波动均使病恶化 2020 5 26 33 二 饮食失宜 1 饥饮不节 2 饮食不洁 3 饮食偏嗜 2020 5 26 34 一 饮食不节 一 过饥 1 气血亏虚而脏腑组织失养 功能衰退 全身虚弱 2 正气不足 抗病力弱 易致外邪入侵 继发其他疾病 3 长期摄食过少 也可损伤胃气 4 抑制饮食 可发展为厌食等身心疾病 5 儿童饮食过少致营养不良 影响发育 2020 5 26 35 二 过饱过饱轻者致食积 过饱甚伤脾胃 营养过剩致消渴 肥胖 心脉痹阻等病证 二 饮食不洁饮食不洁所

13、致病变以胃肠病为重 如泄泻 痢疾 寄生虫病 食物中毒等 临床可见某些传染病 甚者导致死亡 2020 5 26 36 三 饮食偏嗜1 寒热偏嗜 2 五味偏嗜 3 食类偏嗜食类偏嗜导致某些疾病发生 如瘿瘤 碘缺乏 佝偻病 钙 磷代谢障碍 夜盲 维生素A缺乏 等 过食肥甘厚味 可聚湿生痰 化热 易致肥胖 眩晕 中风 胸痹 消渴等病变 2020 5 26 37 三 劳逸失度 1 过劳 劳力过度 劳神过度 房劳过度2 过逸 2020 5 26 38 劳力过度 一 又称 形劳 致病的特点 1 过度劳力而耗气 损伤内脏精气 导致脏腑功能减退 2 过度劳力而致形体损伤 即劳伤筋骨 2020 5 26 39 二

14、 劳神过度 又称 心劳 致病特点 1 劳神过度 指长期用脑过度 思虑劳神而积劳成疾 2 劳神过度易耗伤心血 损伤脾气 三 房劳过度 又称 肾劳 致病特点 房劳过度易伤肾精耗肾气 2020 5 26 40 二 过逸致病特点 1 若长期安逸少动 则人体气机失于畅达 2 过度安逸 阳气失于振奋 以致脏腑组织功能减退 体质虚弱 正气不足 抵抗力下降 3 长期用脑过少 加之阳气不振 可致神气衰弱 常见精神萎糜 健忘 反应迟钝等 2020 5 26 41 四 禀赋异常 禀赋不足 小儿禀受父母的精气不足 致使精气血虚弱 发育障碍 不良或畸形而言 禀赋缺失 小儿禀受父母的精气偏颇或不足 致使出生时即存在的某脏

15、器组织的缺失 或各种形态和结构异常 可以是某一脏器 脏器的一个部分或人体较大区域的异常 2020 5 26 42 三 病理产物类致病因素 病理产物类致病因素是继发于其他病理过程而产生的致病因素 又称为继发性病因 在疾病过程中 由于外感病因 内伤病因的作用 引起气血津液代谢失调 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功能异常等病理变化 可产生痰饮 瘀血 结石等病理产物 这些病理产物一经产生 又可引发机体更为复杂的病理变化而成为新的致病因素 病理产物类致病因素既是病理产物 又是致病因素的双重特点 2020 5 26 43 一 痰饮 1 痰饮的概念痰饮是机体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 属于继发性病因 一般较稠浊的成为

16、痰 较清稀的称为饮 2020 5 26 44 金匮 痰饮水气篇 水走肠间 沥沥有声 谓之痰饮 水饮游行 归于四肢 当汗出而不汗出者 谓之溢饮 水走胁下 咳唾引痛 谓之悬饮 水走膈上 咳逆倚息 不得卧者 谓之支饮 溢饮 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肾性水肿 营养不良性水肿 支饮 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慢性气管炎 支气管扩张 喘息性支气管炎等引起的慢阻肺 悬饮 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胸腔积液 渗出性胸膜炎 痰饮 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胃肠病和一部分心衰后遗症 2020 5 26 45 2 痰饮的形成 外感六淫 内伤七情 饮食 劳逸导致肺 脾 肾 肝 三焦等功能失常 肺失宣肃 水津不能敷布下输 脾失健运 水湿停聚 肝疏泄失常 肾气化失司 水湿不化 三焦水道不通 水液代谢障碍 形成的病理基础 聚而生成水湿痰饮 2020 5 26 46 3 痰饮水湿的致病特点 阻碍气血运行 影响水液代谢 易于蒙蔽心神 致病广泛 变幻多端 2020 5 26 47 4 痰饮致病的病证特点 痰饮形成后 随气升降流行 内而脏腑 外而筋骨皮肉 无所不至 可影响多个脏腑组织 致病广泛 症状复杂 变化多端 在不同的部位有不同的临床表现 大体可归纳为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