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述

上传人:tang****xu5 文档编号:133370690 上传时间:2020-05-26 格式:DOC 页数:50 大小:2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述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精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述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精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述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精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述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精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述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述(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n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市场经济与我国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1、市场经济的基本含义市场经济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高级阶段,其主要标志是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起着基础性的调节作用。市场机制是指通过市场价格和供求关系变化及经济主体之间的竞争,调节供给与需求以及生产要素的流动与分配,从而实现资源配置的一套有机系统,其核心是价格机制与竞争机制。就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而言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存在的前提和基础,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形成的。2、市场经济运行的主要特征市场经济的运行方式是以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为目的,由此形成市场经济的一般特性。(1)由市场价格机

2、制和竞争机制主导资源的配置。在市场经济中,市场机制发挥着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而市场经济的作用又主要表现为价格规律的调节。资源配置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把有限的资源配置到社会最需要的地方,即配置到稀缺程度最大的产品生产上,从而使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最大限度的满足社会生产和消费的需求。因此,发现和确定产品和生产要素的稀缺程度,也就成为问题的关键所在。在市场经济中,显示产品和要素稀缺程度的型号就是价格。价格由供求关系决定,反过来又调节供求,引起生产要素的流动。从而就可以在全社会范围内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竞争机制是市场机制的另一重要内容,他的优胜劣功能保证了资源始终掌握在能够最有效运用他的经济主体手中,

3、并在竞争的压力和推动作用下,实现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2)经济行为主体具有独立的经济利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经济行为主体的经济利益是由各经济行为主体需求的无限性与满足需求的手段资源的有限性这一矛盾引起的。市场经济中的一系列制度都是从维护各经济行为主体的经济利益的角度设计出来的。由价格机制所形成的信息公开级市场中各经济型为主体之间平等的契约关系,杜绝了任何人采用经济手段以外的方式对他人惊醒控制,个经济行为主体利益的实现只能依赖自己所拥有的产权及对该产权功能的运用。因此,各经济行为主体很自然第选择市场经济。可见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则是个经济行为主体追求经济利益的结果,是其扩大现有的利益,同时又

4、挖掘潜在的市场经济利益的结果。(3)产权结构的明晰化、分散化。市场经济体制中个经济行为主体经济利益的维护时以分散和明确界定产权关系为基础的,这一点便构成了市场经济的另一个特征。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除了形成一整套市场交易规则外,他的另一个结果就是越来越清楚地界定分散的产权关系。由于产权关系的明确界定使经济行为主体之间的利益也得到了明确界定,从而保证了市场运行具有内在的动力,并使其运行更加有序和规范。3、我国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必然性。市场经济是当代社会的资源配置方式,是依靠市场力量配置资源。我国选择市场经济的体制模式,是实现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首先,市场经济属于经济运行范畴,而不是属于社会经济制

5、度范畴。市场经济就其存在形式来讲,是指与自然经济相对立的一般商品经济形式,反映的是产品商品化问题;从其配置资源的功能来讲,是指与计划经济相对立的一种经济体制,揭示的是优化生产要素组合、调节经济运行的手段、方法问题。不论从哪个角度看,市场经济都与社会经济制度是两回事情,它本身既不姓资也不姓社,而是中性的,他可以与不同的经济制度结合。由此决定了他并不是区分社会经济制度的标志和尺度,它既可以依存于私有制,也可以依存于公有制;既可以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也可以存在于社会主义社会。其次,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市场经济由低到高的发展过程,同社会化生产、专业化分工协作的发展过程是一致的。市

6、场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的而且是必经的阶段,只有利用这样一个新的生产方式并借助于他的高度发展,人类社会才可能向更高的阶段过渡。再次,市场经济的充分发挥也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力。在当代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社会生产力最根本的因素是靠科学技术的力量。科学技术是最先进的生产率,然而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源泉又在于市场。最后,市场经济的充分发展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途径。社会主义国家大多数是在生产力发展落后的情况下,跳过高度发展的资本主义阶段而到社会主义的。而社会主义国家要在生产力落后的情况下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最有效的途径则只能是靠发展市场经济,才能有效地推动生产的社会化发展,并进

7、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任务。4、进一步深化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思路(1)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公有制为主题,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营造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体制环境。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健全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机制。加快国有大型企业改革,深化垄断行业改革,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健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收益分享制度。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推进政企分开,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提高政府公信力(2)加快财税体制改革。积极构建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财税体制,在合

8、理界定事权基础上,按照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要求,进一步理顺各级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加强县级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财力保障,富裕省级政府适当财税管理权限。(3)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构构建逆周期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稳步推净利率市场化改革,改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改进外汇储备经营管理,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加强金融监管协调,建立健全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预警体系和处置机制。完善地方政府金融管理体制。(4)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要素市场改革。理顺煤电油气水矿产等资源类产品价格关系,完善重要商品、服务、要素价格形成机制。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显

9、著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完善市场法规和监管体制,规范市场秩序。(5)加快社会事业改革。积极委托推进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培育扶持和依法管理社会组织,支持、引导其参与社会管理和服务。改革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引入竞争机制,扩大购买服务,实现提供主体和提供方式多样化。推进非基本公共服务使出阿改革,增强多层次供给能力,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二)我国所有制结构的多元化与混合所有制结构的发展1、混合所有制经济的主要类型(1)公有制与私有制联合组成的混合所有制企业(2)公有制经济单位与个人投资形成的混合所有制企业(3)公有制内部国有企业与集体企业联合组成的混合所

10、有制企业。2、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义混合所有制的产生与发展,对我国的所有制结构改革与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有利于打破单一所有制的封闭性,改变传统所有制的板块结构,实现不同所有制成分在微观层次上的弧线渗透、互相融合,从而形成“嫁接”和“杂交”优势,从而保持所有制实现形式的活力,更加适应生产力的发展。(2)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形成有助于企业产权的流动和重组,为实现企业资产的合理运营提供了条件。在传统的单一所有制经济中,其产权主体往往是单一的,或者是模糊不清的,这对企业资产的合理运营有很大的限制,而混合所有制经济的产权主题是明晰和多元化的,有利于企业资产的优化配置和保值增值,

11、以及有利于建立新的企业经营机制。(3)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有利于建立互相制约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形成利益共同体。不同主体之间经济利益的协调和融合,是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特别是处于社会阶层不断分化的巨大变革时期,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冲击更是各种社会矛盾产生的主要根源。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可以形成有效的微观利益协调机制和新的合力,有利于跳动各类主体对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齐心合力发展经济。3、我国国有经济调整的基本依据和政策思路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的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

12、经济发展,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互相促进新格局。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优化过有境界结构和布局,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我国国有经济调整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做到“有进有退”,充分利用政策优势和资源优势,弥补市场力量的不足,正如十五届四中全会决定所言,起作用时支撑、引导和带动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正确认识调整国有镜头及规模的战略意义。调整国有经济的规模不仅是简单地缩减国有经济的规模,必须不削弱国有经济的主体地位,也不会削弱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2)合理确定国有经济的规模区间。国有经济的规模变动有两个基本的原则:一是国有经济

13、的鬼麻烦不具有明显的产业倾向。主要集中分布在基础设施及其他具有外部性、规模经济等因素的产业部门;二是对于某一产业来说,国有企业存在的合理性和规模大小都是由所在产业部门的技术和市场条件决定的。如果国有经济的规模和产业的分布超过了这一范围,国有经济的效率优势和比较优势就不能得到充分发挥。(3)进一步明确我国国有经济的产业定位,充分发挥国有经济的比较优势。我国国有经济应主要分布在应实行国家垄断经营或必须保持绝对优势的产业部门,而在那些不需要国家垄断经营或者直接经营的产业部门,则应实行逐步退出的战略。(三)公平、效率与收入的分配政策的完善1、收入分配中公平与效率的内涵及相互关系一般而言,效率意味着在既

14、定资源和技术约束下尽可能满足人类需要的运行状况。公平一方面作为人们的价值判断,基本上属于意识形态问题,不同的个人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具有不同的公平观和评价公平的具体标准。然而,公平作为社会成员共有的理念和准则,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历史性和相对性。对于收入分配中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传统的观点认为公平和效率是一对矛盾,过分追求公平会降低效率,而过分追求效率又会影响到社会公平。然而,随着认识的深入,对于收入分配中公平和效率的关系人民又有了新的理解,认为公平和效率之间不是简单的此消彼长的关系,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首先,公平和效率互相依存,互为前提。其次,公平和效率相互促进。2、当前我果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问题

15、(1)城乡差距是中国收入差距的核心问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市经济体制和农村经济体制的不协调,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快于农村,城乡收入差距拉大。目前,我国是世界上城乡收入差距最大的国家,城乡差距在我国居民收入中占据了59%以上。(2)行业差距越来越大,并逐步便偏离了按劳分配的基础。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行业最高与行业最低人均工资水平比高达6倍,而国际公认的行业间收入差距合理水平约3倍。一般说来竞争性行业收入比较低,垄断性行业收入比较高;行政事业单位收入稳定且比较高,生产一线工人收入低;企业管理人员收入高,一般技术人员收入比较低。(3)受地区间地理环境的差异和区域不同

16、的市场化程度和经济发展战略的不协调发展,造成东部与中西部差距明显,各地居民实际收入差距扩大。总的来说,我国东部地区收入比西部地区高;南方地区比北方地区高;城市比农村搞;大城市比小城市高;边境口岸地区比内地收入高,尤其是珠三角地区、长江三角洲、山东半岛、辽东半岛、津京唐地区收入明显比一般地区高。(4)初次分配不合理。在初次分配领域,人们意见比较多的不公平现象主要表现为:一是企业之间由于生产经营条件的差别而产生的分配不公平。二是企业内部资本所有者、经营管理者和劳动者之间的分配不公平。3、 构建我国公平与效率相互协调的收入分配体制的政策思路(1)就政府的职能而言,最重要、最直接的任务就是保证和维持市场的正常运行,以实现并维持收入分配中的机会均等。这是实现公平与效率相互协调的收入分配的重要方面。(2)要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强对低收入人群的救助和扶持。要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3)由于教育是增强个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