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中国共产党历史专业课考研复习题知识点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3364416 上传时间:2020-05-26 格式:PDF 页数:26 大小:531.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山大学中国共产党历史专业课考研复习题知识点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中山大学中国共产党历史专业课考研复习题知识点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中山大学中国共产党历史专业课考研复习题知识点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中山大学中国共产党历史专业课考研复习题知识点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中山大学中国共产党历史专业课考研复习题知识点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山大学中国共产党历史专业课考研复习题知识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山大学中国共产党历史专业课考研复习题知识点(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山大学中国共产党历史专业课考研复习题 党史练习题及答案 中山大学中国共产党历史专业课考研复习题 党史练习题及答案 一 选择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中共 二大 与 中共 一大 相比 最重要的贡献是制定了 A 以工人运动为中心任务B 为共产主义奋斗 的目标 C 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D 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 2 中共 二大 制定民主革 命纲领的主要依据是 A 中国革命力量相对薄弱B 十月革命成功经验 C 中国阶级关 系D 中国的社会性质 3 中共之所以能够明确地提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最主要的原因是 A 中共是 无产阶级政党B 中共正确分析和认识了中国

2、国情 C 中共得到共产国际的指导D 中共 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4 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根本区别在于 A 中国民主革命的道路问题 B 中国人民的民主权利问题 C 对待工农革命的态度问题 D 民 主革命胜利后的前途问题 5 1923 年中共 三大 就国共合作问题 决定 A 同国民党实行党外合作B 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C 必须坚持共产党在革 命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D 帮助国民党改组 使其成为民族资产阶级政党 6 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的革命运动被称为 大革命 主要是因为 A 群众基础的广泛性B 领 导阶级的先进性 C 革命果实的丰富性D 俄国帮助的进步性 7 从大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里

3、中共认识到要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 就必须 A 尽快解决 农民的土地问题B 确立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方针 C 建立并巩固革命统一战线D 坚 持无产阶级对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 8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与巩固 其意义在于 A 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B 是土地革命时期开始的标志 C 是中国共 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端D 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9 农村革命根据地大多分布 在南方 主要原因是 A 北伐战争的影响B 北方是军阀统治中心 C 南方地形复杂 便于开展游击战争D 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领导人多是南方人 10 遵义会 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主要是指 A 工作重心从城

4、市转向农村B 从克服右倾错误到克服 左 倾错误 C 中国革命由此转 危为安D 从受共产国际支配到独立解决党内问题 11 1931 年的土地革命路线中 对中小工商业者的政策是 A 消灭 B 限制C 保护D 联 合 12 中共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时期提出的土地政策的共同点是 体现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 纲领 维护农民的基本利益 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消灭封建剥削制度 A B C D 13 1947 年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 三支部队由内线打到外线 三支部队都攻人的一个省 是 A 安徽B 江苏C 湖北D 河南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规定土地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A 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B 实行农民

5、的土地所有制 C 解放农村生产力 为工业化开辟道路D 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15 新中国建立后的土地改革政策与过去的主要不同是 A 限制和打击富农经济B 限制富农经济 中立富农 C 保护民族工商业者D 保存富农经济 政治上中立富农 16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党的建设方面所做出的重大贡献是 A 清算了 左 的和右的错误思 想 达到了空前的团结和统一 B 确定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C 妥善处理了党内存在的分歧和矛盾 D 要求全党 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 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17 建国初期实行精兵简政的主要目的是 A 调动各阶层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B 稳定物价 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C 提高行

6、政效率和 部队战斗力D 实现国家财政经济的根本好转 18 中国共产党开始在实践中探索本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标志是 A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制定B 整风运动的开始 C 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作 论 十大关系 的报告 D 中共 八大 召开 B 19 中共 八大 确定我国经济建设必须坚持的方针是 A 逐步改造B 多快好省C 稳步前进D 高速发展 B 20 中共 八大 最主要的贡献是 A 坚持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B 正确处理了国内的主要矛盾 C 坚持既反保守又反 冒进的方针D 提出了正确处理的 十大关系 21 过渡时期总路线就其基本任务而言 所体现的基本特征是 A 变革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的有机统一 B 变

7、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有机结合 C 经 济建设与法制建设同步进行D 发展科技教育与两个文明建设同步进行 22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优先发展 A 重工业B 交通运输业C 轻工业D 科技和教育 23 中共出现 文革 失误 在认识上的根源是 A 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错误估计和分析 B 对当时国际形势的错误估计 C 建国后形成高 度集中的政治体制D 毛泽东个人专断的领导作风 24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这里的 解放 是指 A 纠正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B 使全党认识到经济建设是全党工作的重心 C 使 全党认识到 文革 是错误的D 打破了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

8、思想束缚 25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的思想开始形成 主要表现在提出了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分三步走 实现现代化的战略 部署 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 A B C D 26 中共 八大 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都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 都明确了经济建设这 个中心任务 都提出要实行改革开放 这两个会议有一定的继承性 A B C D 27 中共 十三大 提出的 一个中心 两个基本点 的本质是 A 发扬社会主义民主B 建 立社会主义制度 C 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D 坚持党的正确领导 28 中共 十四大 提出的 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A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9、 B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 实行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体 制 D 改革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春天的故事 的部分歌词 一九七九年 那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 边画了一个圈 神话般崛起座座城 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一九九二年 又是一个春天 有 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 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29 一 九七九年 那是一个春天 这里的 春天 指的是 A 改革开放B 科教兴国C 文革 结束D 包产到户 30 老人在 1979 年 画了 一个圈 是指 A 在广东 福建沿海设立经济特区B 划海南省为经济特区 C 促进深圳与香港经贸关系发展D 在珠江流域大力引进外资 一 选择题 1

10、 C 2 D 3 B 4 D 5 B 6 A 7 D 8 A 9 A 10 D 11 C 12 A 13 D 14 C 15 D 16 D 17 D 18 C 19 C 20 B 21 B 22 A 23 A 24 D 25 D 26 A 27 C 28 A 29 A 30 A 中国近代化中国近代化 现代化 专题练习 一 选择题 现代化 专题练习 一 选择题 中国近代化包含三项历史使命 经济上 工业化 富强 政治上 反侵略 民族独 立 反封建 民主自由 思想文化上 学习西方 思想解放 思想的近代化 是中国近代 化进程的前提 1 中国近代迈出 师夷长技 第一步的代表人物是 A 林则徐 B 魏源

11、C 严复 D 李鸿章 2 海 国图志 一书在当时的直接作用是 A 引导人们了解外部世界 B 探索出了救国救民之路 C 批评了封建的统治政策 D 介绍 了西方的政治思想 3 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是 A 四洲志 B 海国图志 C 资政新篇 D 应诏统筹全局折 4 早期维新 思想同鸦片战争时期新思潮的主要不同是 A 学习外国的科学技术 B 学习外国的军事技术 C 学习外国的政治制度D 借鉴外国经验 探索救国之路 5 与早期维新派相比 康梁维 新派的特点在于 A 主张实行 君民共主 的政治制度 B 对洋务运动有所批评 C 出版书刊 宣传维新思 想 D 开展了有一定群众基础的变法

12、运动 6 中国近代史上有人提出 议院者 公议政事之院也 集众思 广众益 用人行政 一 秉至公 法诚良 意诚美矣 昏暴之君无所施其虐 跋扈之臣无所擅其权 大小官司无所 卸其职 草野小民无所积其怨 故断不至数代而亡 一朝而厌也 此人的主张是 A 加强君 主专制 B 建立皇族内阁 C 实行君主立宪 D 倡导民主共和 7 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是把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 其决定 性因素为 A 康有为出生在封建官僚家庭 自幼接受严格的封建教育 B 传统儒家思想是中国两千多 年的封建正统思想 根深蒂固 C 孔子在中国民众中享有崇高威望 D 民族资产阶级上层的软 弱性和妥协性 8 我们之

13、所以把维新派和顽固派的论战称为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是因为 A 论 战最先打破了清朝君臣闭目塞听 愚昧无知的状态 B 在论战中提出了学习西方科技和兴办近 代工商业的要求 C 资产阶级在论战中首次提出了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要求 D 论战正面抨击 了封建信条 阐述了资产阶级的政治思想 9 梁启超在 变法通议 中写道 同治初年 德相俾斯麦对人说 三十年后 日本其兴 中国其弱乎 日人之游欧洲者 讨论学业 讲究官制 归而行之 中人之游欧洲者 询某厂船 炮之利 某厂价值之廉 购而用之 强弱之源 其在此乎 梁启超弓 I 这段话的根本意图是 A 比 较中日近代化的异同 B 寻找甲午战争日胜中败的历史原因

14、 C 批评洋务派的活动 D 证明 中国进行社会政治变革的必要性 10 维新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 兴民权 设议院 其根本目 的在于 A 挽救民族危机 发展资本主义 B 用西方的政治体制维护清朝的统治 C 鼓励广大 民众参政议政 D 利用西方的政治学说论证儒家思想的合理性 11 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根本目 的是 A 改造传统的儒家思想 B 倡导西方思想文化 促进社会进步 C 提倡新文学和白话文D 反 对思想领域里的尊孔复古 12 新文化运动把矛头指向儒家传统道德 根本原因是 A 儒家思想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B 当时北洋军阀政府推崇儒家思想 C 儒家思想比资 产阶级思想文化落后 D 儒家思想是维护封建统

15、治的理论基础 13 新文化运动前期 陈独秀 等先进知识分子强调科学与民主并重 在政治上实行 A 民主共和制 B 君主立宪制 C 苏维 埃体制 D 人民民主制 14 下列有关近代前期的维新派思潮 民主革命思想和激进的民主主义思潮的表述 不正确的 是 A 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 B 在中国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C 是爱国知识分子向 西方学习的产物 D 是进步和爱国的思潮近代工业在中国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 15 19 世纪六七十年代 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兴起 我们常称之为 近代工业 这里 近代 的含义是 A 产生于近代 B 受外商企业刺激 C 是机器生产 不是手工生产 D 是半资本主义性质 16 中

16、国资本主义工业兴起后 由于生产效益好 因而 经常受到官府的勒索 有的不得不关 门歇业 这说 明中国近代化的发展 A 受西方资本主义的控制 B 受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和束 缚 C 必须依赖西方资本主义 D 必须依赖封建主义 17 我国早期的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上海 广东 天津 等沿海城市 这从客观上反映出 A 这 些地方地理位置优越 B 外资企业 洋务派创办企业的刺激作用 C 清政府扶持沿海企业 D 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只能在沿海地区出现 18 有人在光绪四年提出 外国官与商合 商人势大 故日臻富强 中国官与商分 商人 势单 故日趋贫 弱 上文的实质是 A 要求发展私人资本 B 要求推行政治变革 C 主张对外开放 D 主张推行洋务运动 19 19 世纪 70 年代宁波买办严信原创办轧花厂 因惧 怕官吏们反对 所以表面上依附于日本 人的保护之 下 上海均昌机器厂造成一艘小汽船 船头悬挂英 国旗 船尾悬挂中国龙旗 造 成以上现象的根源是 A 中外合资生产开始形成 B 民族资产阶级得到了外国的大力支持 C 民族资本主义先天不足 D 民族资本主义生存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0 19 世纪末 中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