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华科新闻传播广告学史论真题

上传人:tang****xu3 文档编号:133360043 上传时间:2020-05-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华科新闻传播广告学史论真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精编》华科新闻传播广告学史论真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精编》华科新闻传播广告学史论真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精编》华科新闻传播广告学史论真题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精编》华科新闻传播广告学史论真题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华科新闻传播广告学史论真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华科新闻传播广告学史论真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新闻史论部分一 名词解释:1、报房(03) 2、泰晤士报 (03)3、察世俗每月统纪传(03) 4、时务文体(03)5、反客里空运动(2次)(03 、06) 6、进奏院状(04)7、弢园文录外编(04) 8、新华日报(04)9、“国新社”(04) 10、“广学会”(05)11、“设报达聪”(05) 12、“竖三民”(05)13、新青年(2次)(05、07) 14、苏报案(06)15、癸丑报灾(06) 16、四大副刊(06)17、史量才(07) 18、循环日报(08)19、陈独秀(08) 20、京报(09)21、中央社(09) 22、林白水(10)23、政治周刊(10)二 简答题:1、申报

2、的创刊出版,在中国新闻史上有什么意义?2、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国报刊业务改革的成就主要有哪些?3、分析反“客里空”运动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4、梁启超前期与中期报刊思想有那些不同?(02)5、简述启蒙报刊时期陈独秀民主、科学的办报态度及其在当时的意义。(2次)(02 )6、简述抗日战争时期延安新闻界整风改革的经过。(02)7、简述“韬奋精神”的主要内容。(02)8、简述“小报”在宋代产生并盛行的原因(03)9、新莱茵报为什么要打着“民主派机关报”的旗号? (03)10、为什么说王韬是中国报刊政论时代的开拓者?(03)11、分析申报与大公报办报宗旨的区别。(03)12、为什么说邹韬奋是人民的新闻出

3、版事业家?(03)13、简析国人办报开始的背景。(04)14、简析启蒙报刊的基本特点。(04)15、简述1948年毛泽东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谈话的主要内容。(04)16、简述中国封建王朝对朝廷官报的一般管理措施 (05)17、简述汪康年对报刊业务改革的贡献。(05)18、简述我国“报刊论政时代”新闻事业的特点。(05)19、简述新华日报在重庆出版过程中同国民党的新闻统治所作的斗争。(06)20、简述陈独秀民主科学的办报态度。(06)21、简述梁启超的办报活动与新闻思想。(07)22、简述刘少奇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的主要内容。(07)23、简述中国古代朝廷官报的出现、沿革和作用。 (08)24、简述

4、梁启超戊戌政变后的新闻思想。(08)25、简述陈独秀的报刊活动。(09)26、简评大公报的“四不”方针。(09)27、简述李大钊的办报活动。(10)28、简述红中社的早期历史。(10)三 论述题:1、评述20世纪20年代我国私营企业报纸的大发展。(02)2、试论我国近代新闻史上“报刊论政时代”的成因,特点以及对我国新闻业的影响。(02)3、评述中国政治家板报传统形成。(03)4、分析廉价报纸产生的背景。 (03)5、评述申报、新闻报的“八字方针”与大公报的“四不”办报方针的异同。(04)6、纵观史实,评述中国新闻事业的政治性特征。(04)7、评析中国国人创办的第一批近代报刊的遭遇。(05)8、

5、评述抗日战争时期解放区新闻界的整风改革。 (05)9、简述小报出现的背景与意义。(06)10、简述周韬奋新闻思想的核心与意义。(06)11、评述殖民地半殖民地时期在华外报的历史地位以及社会影响。(07)12、评述毛泽东的关于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08)(二) 新闻理论部分一 名词解释:1、受众权益(03) 2、正面宣传为主(03)3、新闻传播的社会控制(03) 4、媒介产业的层次(03)5、时效性(03) 6、时效性原则(04)7、新闻传播的舆论导向(04) 8、新闻自律(04)9、新闻传播的权能控制(04) 10、知的权利(05)11、报刊的社会责任论(05) 12、信息过剩(05)13、

6、新闻学(广义)(06) 14、新闻受众的物质功利需求(06)15、新闻舆论的特点(06) 16、影响新闻传播效果的主要因素(06)17、媒介产业市场(06) 18、新闻信息(07)19、新闻自律(07) 20、新闻舆论监督(08)21、新闻事业体制 (08) 22、“用事实说话”(09) 23、内参(09) 24、接近性(10)25、新闻舆论(10)二 简答题:1、当今中国新闻事业体制有哪些主要特征?2、在新闻舆论导向中,为什么要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原则?如何坚持这一原则?3、新闻记者的社会责任的具体内容有哪些?(3次)(02、08、10)4、新闻舆论监督要坚持哪些基本原则?(02)5、试比

7、较中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与资本主义新闻事业在新闻体制上的主要区别。(02)7、新闻舆论导向要坚持那些原则?(02)8、现代新闻受众在接受新闻信息方面有哪些基本特点?(02)9、新闻真实性的含义是什么?(02)10、新闻的“源”和“流”及其划分意义(03)11、当今中国新闻体制的主要特点(03)12、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异与同(2次)(04、05)14、新闻受众心理的基本特征(04)15、新闻舆论监督的对象和范围(2次)(04)17、新闻宣传的社会整合功能。(05)19、学界对于新闻与宣传的看法有哪几种?你认为哪一种最有道理,并简述之。(05)20、为什么说新闻价值是相对的?(2次)(04、06)21

8、、新闻记者社会角色的基本定位是什么?其职业角色冲突有哪些表现?(请回答三种或三种以上)(06)2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传播社会控制因素有哪些新变化?(06)23、受众需求包含哪几个层面的内容?(07)24、如何理解新闻传播的针对性原则?(07)25、新闻传播的负面功能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26、新闻记者的社会角色的基本定位。(简述记者的社会角色定位)(08)27、请结合案例分析新闻传播效果受哪些因素影响28、有人说:新闻真实带有理想主义色彩,不可能完全做到。请简要论述你的观点。29、面对突发公共事件,新闻媒介如何进行舆论引导?30、新闻传播的功能?(10)三 论述题:1、你认为,现在记者

9、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并说明理由。2、请你用社会责任和舆论监督的理论对下述现象进行分析,提出自己的看法:2001年7月以来,广西、陕西、上海、江等地频频发生重大事故,消息随着报纸、电视、网络迅速传开。特别是广西南丹特大事故,通过新闻记者的努力,被某些人极力掩盖的铁幕才撕开一角,立刻引起了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使对事故的调查处理步入正常轨道。与此同时,对于新闻媒体暴光的利与弊也引起了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事故暴光多,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影响党和政府的威信,因而他们往往阻挠对事故现场的采访。(02)3、新闻选择的标准及运用 (03)4、中国新闻自由的基本理念 (03)5、利用网络进行新闻舆论监督的优

10、势及应注意的事项 (03)6、新闻传播应该增加信息量,但就某一个具体媒体(报纸、广播、电视)而言,是否信息量越大越好?信息量的大小还应该考虑哪些限制因素?(04)7、请以“孙志刚事件”为例,分析新闻传播的功能。7、多媒体网络技术对新闻传播的影响。(05)8、联系实际谈谈我国转型期社会舆论的特征。(05)9、略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报业体制的改革和发展。(05)10、关于中国目前的新闻舆论监督,一种观点认为应该收,一种观点认为应该放,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很难说到底应该收还是放,舆论监督关键看效果,问题是否解决,而不是发了多少报道,提升了多少收视率和发行量。请您结合中国新闻业实际,从公众需求、媒体义务和权

11、利待方面,谈谈您对这个问题的看法。(06)11、请论述中国媒介产业化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动因。(06)12、请结合实际论述新闻出版自由与新闻传播社会控制的关系。(07)13、北京奥运会及其筹备期间外国记者在华采访规定于2007年1月1日开始施行,规定第六条明确指出从施行之日起及奥运会举办期间“外国记者在华采访,只需征得被单位和个人的同意。”1990年制订的外国记者和外国常驻新闻机构管理条例第十五条规定“外国记者采访中国的主要领导人,应当通过新闻司提出申请,并经同意;外国记者采访中国的政府部门或者其他单位,应当通过有关外事部门申请,并经同意。外国记者赴中国开放地区采访,应当事先征得有关省、自治区、

12、直辖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同意;赴中国非开放地区采访,应当向新闻司提出书面申请,经批准并到公安机关办理旅行证件。”请比较2007年规定和1990年条例的不同,并阐明关于外国记者在华采访新规定的意义。( 论述一下新旧规定的差异及意义)(08)14、改革开放以来三十年来,我国新闻改革具体有哪些,你认为哪方面最有意义?(10)(三) 传播学理论部分一 名词解释:1、布里德潜网 2、两级传播论 3、个人差异论 4、库尔特列文 5、把关人理论 6、霍夫兰7、符号 8、易读性测量9、含义结构论 10、罗杰斯“创新-推广”模式11、拉斯维尔的5W模式 12、文化规范论13、传播情景与情境意义 14、培养理论关于社会与传播的基本观点15、群体意识 16、威尔伯施拉姆17、(大众传播中的反馈的)非义务性 18、热媒体19、意义 20、(制约和影响大众传播效果的)中介因素21、施拉姆的报刊四种理论 22、麦克鲁汉23、“知沟”理论 24、新强效果论 25、米德的“主我客我理论” 26、马莱茨克模式 27、传播的虚拟功能(07) 28、发展传播学(07) 29、符号互动(08) 30、把关人(08) 31、创新推广模式 32、个案研究法 33、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10) 34、报刊易读性测量 (10)二 简答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