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三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课件 (共42张PPT)精编版

上传人:ahu****ng1 文档编号:133331021 上传时间:2020-05-26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1.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必修三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课件 (共42张PPT)精编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人教版必修三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课件 (共42张PPT)精编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人教版必修三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课件 (共42张PPT)精编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人教版必修三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课件 (共42张PPT)精编版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人教版必修三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课件 (共42张PPT)精编版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必修三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课件 (共42张PPT)精编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必修三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课件 (共42张PPT)精编版(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课标要求 1 知道诸子百家 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2 了解孔子 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第一课 百家争鸣 和思想儒家的形成 1 百家争鸣 的含义 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时期 知识分子中各种思想流派的涌现及不同学派争相发表见解 互相论战的局面 各学派互相诘难 批驳 多个思想流派 一 儒家思想形成的背景 下列关于百家争鸣的论述正确的是 百家 是指一百个思想流派 百家争鸣 的经济原因是井田制的瓦解 他们彼此对立攻击互不相融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A B C D C 测一测 读材料 想想 为什么会出现 百家争鸣 材料一 晋卻至

2、与周争田 王命刘康公 单襄公讼诸晋 晋侯使卻至勿敢争 左丘明 左传 成公十一年 材料二 初者 始也 古者什一 藉而不税 初税亩者 非公之去公亩而履亩 十取一也 以公之与民为己悉矣 谷梁氏 谷梁传 宣公十五年 生产力大发展 井田制崩溃 材料三 桓公五年夏 王夺郑伯政 郑伯不朝 秋 王以诸侯伐郑 郑伯御之 战于葛 郑师合以攻之 王卒大败 祝聃射王中肩 左丘明 左传 桓公五年 材料四 宣公三年春 楚子伐陆浑之戎 遂至于洛 观兵于周疆 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 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 对曰 在德不在鼎 左丘明 左传 宣公三年 周王室衰微 分封制崩溃 材料五 宣王喜文学游说之士 自如驺衍 淳于髡 田骈 接予 慎

3、到 环渊之徒七十六人 皆赐列第 为上大夫 不治而议论 是以齐稷下学士复盛 且数百人 司马迁 史记 田敬仲完世家 材料六 信陵君 仁而下士 士无贤不肖 皆谦而礼交之 不敢以其富骄士 士以此方数千里 争往归之 致食客三千人 当是时 诸侯以公子贤 多客 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司马迁 史记 魏公子列传 士 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材料七 当周宣时 失其守 而为司马氏 司马氏典周史 惠襄之间 司马氏去周适晋 或在卫 或在赵 或在秦 司马迁 史记 太史公自序 材料八 仲尼曰 天子失官 学在四夷 左丘明 左传 昭公十七年 材料九 孔子以诗史礼乐教 弟子盖三千焉 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司马迁 史记 孔子世家 私学兴

4、起 学在官府 到 学在民间 春秋战国时期 奴隶社会解体 封建社会形成 社会的大变革推动了思想文化的空前繁荣 1 经济 生产力大发展 井田制崩溃 2 政治 分封制崩溃 周王室衰微 诸侯展开争霸兼并战争 3 阶级 士 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4 文化 私学兴起 学在官府 到 学在民间 2 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 3 百家争鸣 出现社会原因 牛耕和铁器的推广 生产力发展 社会大变革 土地制度 阶级关系 政治制度 奴隶制瓦解封建制确立 思想文化空前发展 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时期 学术思想空前发达 学派很多 三教九流 最主要的思想流派有道家 儒家 墨家和法家 儒家 孔子 孟子 荀子 道家 老子 庄子 墨家 墨

5、子 法家 商鞅 韩非等 孔子 公元前551年 公元前479年 名丘 字仲尼 汉族 东周时期鲁国陬邑 今中国山东省曲阜市南辛镇 人 中国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 至圣 至圣先师 万世师表 孔子和儒家思想对中国和朝鲜半岛 日本 越南等地区有深远的影响 这些地区又被称为儒家文化圈 二 孔子和早期儒学 核心思想 仁 品读历史 孔子的哲学思想材料一 樊远问仁 子曰 爱人 论语 颜渊 材料二 子曰 泛爱众 而亲仁 论语 学而 材料四 子曰 夫仁者 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 雍也 材料五 子曰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论语 颜渊 A 含义 仁者爱人 B 方法 子

6、贡问曰 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 其恕乎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 三层内容 a 爱自己的亲人 b 爱他人 c 统治者实行德治 孔子 一 孔子的思想主张 1 哲学思想 仁 的学说 核心 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 习相远 人性论 性近论 品读历史 孔子的政治思想材料一 子曰 为政以德 譬如北辰 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 为政 材料二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 孔子对曰 君君 臣臣 父父 子子 论语 颜渊 材料三 颜渊问仁 子曰 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 天下归仁焉 颜渊曰 请问其目 子曰 非礼勿视 非礼勿听 非礼勿言 非礼勿动 论语 颜渊 材料四 樊迟问知 子曰 务民之义 敬鬼神

7、而远之 可谓知矣 论语 雍也 为政以德 贵贱有序 克己复礼 怀疑鬼神 2 政治思想 为政以德 譬如北辰 居其所而众星共 拱 之 论语 为政 子为政 焉用杀 子欲善而民善矣 君子之德风 小人之德草 草上之风 必偃 论语 颜渊 进步 保守 2 克己复礼 核心 君君 臣臣 父父 子子 1 为政以德 以德治民 爱惜民力 取信于民 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民本思想 希望恢复周礼 维护等级制度 品读历史 孔子的文化教育思想材料一 子曰 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 论语 学而 材料二 子曰 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是知也 论语 为政 材料三 子曰 中人以

8、上 可以语上也 论语 雍也 材料四 子曰 有教无类 子曰 当仁 不让于师 论语 卫灵公 材料五 孔子以诗书礼乐教 弟子盖三千焉 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如颜浊邹之徒 颇受业者众 司马迁 史记 孔子世家 3 文化教育贡献 2 有教无类 的教育思想 3 因材施教 等教育 学习方法 编订整理出 诗 书 礼 易 乐 春秋 等 六经 4 整理编订 六经 1 创办私学 疑难突破 孔子周游列国宣传他的主张 但并未被统治阶级所认可 为什么 品读历史 孟子的思想材料一 孟子曰 离娄之明 公输子之巧 不以规矩 不能成方圆 师旷之聪 不以六律 不能正五音 尧舜之道 不以仁政 不能平治天下 孟轲 孟子 离娄上 材料二

9、孟子曰 民为贵 社稷次之 君为轻 孟轲 孟子 尽心下 材料三 水信无分于东西 无分于上下乎 人性之善也 犹水之就下也 人无有不善 水无有不下 今夫水 搏而跃之 可使过颡 激而行之 可使在山 是岂水之性哉 孟轲 孟子 告子上 孟子思想 仁政 民本 性善 1 仁政 恻隐之心 人皆有之 羞恶之心 人皆有之 恭敬之心 人皆有之 是非之心 人皆有之 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 我固有之也 二 孟子的思想主张 亚圣 施仁政于民 省刑罚 薄税敛 2 民贵君轻 民本思想 3 人性论 民为贵 社稷次之 君为轻 性本善 品读历史 荀子的思想材料一 仁眇天下 故天下莫不亲也 义眇天下 故天下莫不贵也 威眇天下 故天下莫敢

10、敌也 以不敌之威 辅服人之道 故不战而胜 不攻而得 甲兵不劳而天下服 是知王道者也 荀况 荀子 王制 材料二 凡兼人者三术 有以德兼人者 有以力兼人者 有以富兼人者 故曰 以德兼人者王 以力兼人者弱 以富兼人者贫 古今一也 荀况 荀子 议兵 材料三 虑积焉 能习焉 而后成 谓之伪 荀况 荀子 正名 荀子思想 仁义 王道 德治 民本 性恶 三 荀子的思想主张 1 仁义礼善之于人也 辟之若货财粟米之于家也 行一不义 杀一无罪 而得天下 仁者不为也 2 君者 舟也 庶人者 水也 水则载舟 水亦覆舟 3 人之性恶 其善者伪也 4 天行有常 不为尧存 不为桀亡 知天命而用之 1 仁义 和 王道 2 君舟

11、民水 3 人性论 性本恶 4 事物发展有其客观规律 探究 孔子 孟子 荀子思想的比较 爱人 仁政 仁义 王道 以德治民 民贵君轻 君舟民水 性相近 性善论 性恶论 奠定基础 体系完整 成为大宗 老子 庄子有哪些主要思想 韩非子有哪些主要思想 墨子有哪些主要思想 三 道家 法家和墨家 品读历史 老子的思想材料一 道生一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 材料二 祸兮 福之所倚 福兮 祸之所伏 孰知其极 最后的结果 材料三 民之饥 以其上食税之多 是以饥 民之难治 以其上之有为 是以难治 民之轻死 以其上求生之厚 是以轻死 材料四 小国寡民 甘其食 美其服 安其居 乐其俗 邻国相望 鸡犬之声相闻 民至老死

12、不相往来 老子思想 道 朴素辩证法 无为 小国寡民 1 道家 老子 世界本原是 道 主张 无为 和 小国寡民 认为任何事都存在对立面 并相互转化 道家创始人 春秋晚期楚国人 姓李名耳 号 老聃 客观唯心主义 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哲学思想 政治思想 品读历史 庄子的思想材料一 北冥有鱼 其名为鲲 鲲之大 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 其名为鹏 鹏之背 不知其几千里也 怒而飞 其冀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 天池也 庄子 逍遥游 材料二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 栩栩然胡蝶也 自喻适志与 不知周也 俄然觉 则蘧蘧然周也 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 胡蝶之梦为周与 周与胡蝶 则必有分矣 此之谓物化

13、庄子 齐物论 庄子思想 崇尚自然 追求精神自由 齐物论 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 庄子 齐物 的哲学观点和主张放弃一切欲念 获取精神自由 继承与发展 品读历史 韩非子的思想材料一 智术之士 必远见而明察 不明察 不能烛私 能法之士 必强毅而劲直 不劲直 不能矫奸 韩非子 孤愤 材料二 明君之所以立功成名者四 一曰天时 二曰人心 三曰技能 四曰势位 夫有材而无势 虽贤不能制不肖 故立尺材于高山之上 下则临千仞之谷 材非长也 位高也 韩非子 功名 韩非子思想 法 术 势 中央集权 改革 将 法 术 势 糅合为一 加强君主集权 厉行赏罚 奖励耕战 主张改革 与时俱进 韩非子 结合材料与教材归纳韩非子的思想

14、 韩非子的思想主张 2 法家代表韩非子 代表新兴地主积极进取的风貌 主张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认为今胜于昔 主张变法 此法乃帝王之法 一人之法 主张以法治国 符合大一统专制国家发展需要 宋人有耕者 田中有株 兔走触株 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 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 而身为宋国笑 今欲以先王之政 治当世之民 皆守株之类也 守株待兔 认为社会是发展变化的 治理国家的政策 措施必须与时俱进 以法为本 法不阿贵 韩非子 事在四方 要在中央 圣人执要 四方来效 韩非子 请继续解读韩非的政治观点 请思考 韩非子 守株待免 的故事反映了法家什么样的政治观点 3 墨家创始人墨子 代表小生产者追求公平的愿望 兼

15、爱 非攻 尚贤 节俭 墨子 约前468年 前376年 其它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 兼爱 非攻 尚贤 齐物论 崇尚精神自由 主张法治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无为 代表没落奴隶主贵族的 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 代表小生产者的 诸子百家的阶级性 老子 庄子 孔子 孟子 荀子 韩非子 墨子 百家争鸣 的历史意义 1 奠定了中国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 2 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也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 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 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 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 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在

16、很大程度上 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3 百家争鸣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对当时和后来社会历史的发展 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思考探究 1 电影 墨攻 讲述了战国时代十万赵国军队攻打弱国梁城 墨者革离孤身救城的故事 下列介绍故事背景的材料违背史实的是 A 思想界出现了 百家争鸣 的局面B 原先地位低的 士 阶层开始崛起C 学在官府 使得墨家不能办私学D 有些墨家学派成员会使用铁犁牛耕2 2010年9月 以 走近孔子 感悟圣城 为主题的祭孔大典在山东曲阜举行 活动中诵读了 论语 经典 其中读不到的是 A 仁者爱人B 德不孤 必有邻C 民为贵 君为轻D 礼之用 和为贵 C C 3 推断下列言论中最有可能出自韩非子的是 A 制天命而用之B 刑过不避大臣 赏善不遗匹夫C 选择天下之贤可者 立以为天子D 百亩之田 勿夺其时 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4 以下是著名学者对春秋战国时期 诸子百家 及其学说的评价 其中属于评价老子及其道家学说的是 A 崇功利 尚干涉 巩固君权 抑制民权 苏渊雷 B 人对自然只能任 顺从 和法 效法 不能违背它 范文澜 C 同情公室 反对私门 一味开倒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