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大17秋学期《控制系统 Simulink 仿真》在线作业1

上传人:教*** 文档编号:133327209 上传时间:2020-05-2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大17秋学期《控制系统 Simulink 仿真》在线作业1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东大17秋学期《控制系统 Simulink 仿真》在线作业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大17秋学期《控制系统 Simulink 仿真》在线作业1(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7秋学期控制系统 Simulink 仿真在线作业1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 单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50 分)1. 一般而言,对于离散系统使用那种求解器效率最好A. 定步长求解器B. 混合步长求解器C. 离散步长求解器D. 变步长求解器 满分:5 分正确答案:D2. 封装子系统不具有下列哪种特点?A. 自定义子系统模块及其图标,自定义帮助文档。B. 用户双击封装后的图标时显示子系统参数设置对话框。C. 封装后的子系统模块拥有自己的工作区。D. 对子系统的操作如通用子系统一样不友好。 满分:5 分正确答案:D3. 下列哪条命令可以改变Simlink模块颜色A. Rotate

2、 BlockB. Show Drop ShadowC. Flip BlockD. Foreground color 满分:5 分正确答案:D4. 悬浮Scope 模块的使用方法有几种A. 1B. 2C. 3D. 4 满分:5 分正确答案:B5. 使用命令t,x,y1,y2,yn=sim(model,timespan,options,ut); 其中除了哪一项参数外,其它参数设置均可以取值为空矩阵?A. modelB. timespanC. optionsD. ut 满分:5 分正确答案:A6. 条件执行子系统不包括:A. 使能子系统B. 触发子系统C. 函数调用子系统D. 通用子系统 满分:5

3、分正确答案:D7. 使用命令行set_param(obj,parameter),其功能描述为A. 设置系统模型以及模块参数。B. 添加系统模型以及模块参数。C. 获取系统模型以及模块参数。D. 删除系统模型以及模块参数。 满分:5 分正确答案:A8. 使用命令行new_system(mysys),其功能描述为A. 建立一个新的Simulink系统模型。B. 打开一个已存在的Simulink系统模型。C. 保存一个Simulink系统模型。D. 关闭一个Simulink系统模型。 满分:5 分正确答案:A9. 代数环的解决方案不包括:A. 切断环B. 代数约束C. 直接求解D. 嵌套 满分:5

4、分正确答案:D10. 使用命令行delete_block(blk),其功能描述为A. 修改系统模型中的指定模块。B. 在系统模型中添加指定模块。C. 从系统模型中删除指定模块。D. 替换系统模型中的指定模块。 满分:5 分正确答案:C二、 判断题 (共 10 道试题,共 50 分)1. 在使用代数约束模块时,Simulink使用牛顿迭代法求解代数环。因此总能得到正确的结果。A. 错误B. 正确 满分:5 分正确答案:A2. 可以用subplot(m,n)命令分割图形窗口A. 错误B. 正确 满分:5 分正确答案:B3. simplot命令用来输出动态系统的仿真结果,且其输出图形与Scope模块

5、的输出类似。A. 错误B. 正确 满分:5 分正确答案:B4. 在系统模型中建立子系统时候,用来完成子系统和主系统之间通讯的输入输出端口是由用户自由指定的A. 错误B. 正确 满分:5 分正确答案:A5. 可配置子系统只能够在用户自定义的模块库使用。A. 错误B. 正确 满分:5 分正确答案:B6. 使用命令t,x,y1,y2,yn=sim(model,timespan,options,ut); 当使用ut参数时Simulink仿真参数设置对话框中的设置不会被覆盖。A. 错误B. 正确 满分:5 分正确答案:A7. 简单系统一般表示为微分方程。A. 错误B. 正确 满分:5 分正确答案:A8.

6、 使用命令t,x,y1,y2,yn=sim(model,timespan,options,ut); 当timespan写成tStart OutputTimes tFinal的形式时,tStart、OutputTimes、tFinal必须按照升序排列。A. 错误B. 正确 满分:5 分正确答案:B9. 在一个系统模块中允许有多个Enable或Trigger信号。A. 错误B. 正确 满分:5 分正确答案:A10. plot(x,y,z)是用来绘制二维图形的A. 错误B. 正确 满分:5 分正确答案:A以下内容可以删除:我们知道立法活动的论后是立法者对不同利益间的衡量。无效婚姻和可撤销婚姻制度衡量

7、的是公共利益、道德秩序与个人的意思自治,其法律结果应当衡量的是当事人对利益的危害程度和当事人的责任程度以及其应适当承受的不利后果。但是法律结果却被规定在同一个条文里适用同样的结果,这显然是不合无的。如果不区分两者的法律后果,那么二者的法定情形的重构从现实层面上来讲也就毫无意义了。首先,笔者认为应当调整现行婚姻无效与可撤销规定的溯及力在题。溯及力涉及到对之前婚姻事实的法律认可状况。如果溯及既往,那么婚姻关系自成立起无效,从而导致因夫妻身份关系产生的其他一切行为也将陷入纠纷,对于与之有交易的第三人来讲将面临不可预测的法律法风险,不利于交易安全。笔者认为应当根据无效婚姻与可撤销婚姻中不同法定情形的违

8、法程度区分为无效婚姻和可撤销婚姻的溯及力。在笔者对于无效婚姻法定情形重构之后,只剩下重婚、近亲婚姻以及未满十六周岁未成年人婚姻三种,本以为可以完全适用的无效婚姻被确认无效后自始无效的规定,但是在引入责任要素之后,笔者发现其中可能存在无辜方的情况,如重婚情形中被重婚的一方不知对方已有配偶,在婚姻被宣告无效之后,被重婚者依然与造成婚姻无效的一方当事人共同承担婚姻自始无效一样的结果,这样的规定对被重婚者不公平,也不利于保护子女的利益。笔者认为应参虑双方当事人的责任区分不同的溯及力,由造成婚姻无效的一方承担婚姻自始无效的后果,无辜一方则自法院宣告无效之日起婚姻开始无效。实际生活中造成婚姻无效的责任人可

9、能是当事人一方,也可能是双方,可统一适用上无规则,笔者认为更加公平。笔者对可撤销婚姻的法定情形重构之后扩充了未达法定婚龄的婚姻、患禁婚疾病的婚姻、欺诈的婚姻与重大误解的婚姻。笔者认为此部分也不可以完全重构为“婚姻被撤销的,自撤销之日起生效”。因为尽管重构后的可撤销婚姻制度所保护的个人私益要件,但是其中当事人还是有过错方与无辜方的区分,适用同种法律后果依然不公平,应当根据造成婚姻无效的责任有无、大小区别对待,重构为“对婚姻被撤销有责任的,适用婚姻自始无效规定,无责任的适用撤销之日起无效。”其次,笔者认为对婚姻无效与被撤销后的财产分割应方式当加以丰富。我国现在的无效婚姻与可撤销婚姻制度的法律后果中

10、对财产的规定非常单一,忽略了当事人在该婚姻因违法导致无效过程中的主观意志和责任程度,采取各打五十大板的做法不利于发挥法律惩恶扬善的功能。笔者认为在婚姻被撤销或被确认无效后的财产分配中应当参虑双方当事人的主观意志和责任程度,以此作出与之相匹配的分割方案。换句话说主要从“是否知道存在婚姻无效和可撤销的法定事由”和“对法定事由是否有过错”这两个维度来参虑财产的划分。第一种情况,对于双方当事人都是既知道有违反婚姻生效的法定事由,又对此事由有过错的,适用现行的规定,即双方协商,协商不成的,由法院裁判。第二种情况,对于仅知道有违反婚姻生效事由但没有过错的当事人,在财产分配过程中应当少分,而不论是否属于弱国

11、一方。因为这种情形下,当事人对社会公共利益和法律秩序的挑衅太严重,应当予以更加不利的法律后果。第三种情况,对于不知道存在违反婚姻生效法定事由但是有过错的当事人,境如当事人婚前不知自己患有禁止结婚的疾病而后导致婚姻可撤销,可以适用离婚时财产分割的相关规定。第四种情况,对于既不知道存在违反婚姻生效要件存在,对此又没有过错责任的当事人应当适用离婚时的财产分割规定。因为以上情形中,当事人对社会公益和法律秩序的破坏很小,甚至是无辜的,应当适用更为有利的法律制度。但是需要注意的时,当事人不知的状态需要一直持续到婚姻被确认无效或者被撤销,否者将构化为第一种或者第二种情况。最后,对于子女抚养在题一律适用与离婚

12、时一样的对子女保护的相关规定。虽然最新版的婚姻法增加了无效婚姻制度,但是该制度太过简略,有很多的缺漏需要填补。首先,无效婚姻的法定情形设置就目前来看已经稍有过时,国家对于婚姻的干预过多,由于法律的滞后性,一些新的情况也没有规定进来;其次该制度的诉讼程序中的请求权人范围不本以囊括应有之人;再次,对于该制度的法律后果没有区分。本文主要针对以上的在题提出了完善建议,首先针对无效婚姻中的法定情形做了调整建议,建议保留重婚与近亲婚姻这两种情形依然属于无效婚姻的法定情形,建议将未达法定婚龄婚姻和患有禁婚疾病的婚姻划入可撤销婚姻的调整范围,此外针对可撤销婚姻还扩充了因欺诈和重大误解而缔结的婚姻;其次针对无效婚姻的确认程序,提出增加检察院和基层组织为无效婚姻的申请权人;再次针对无效婚姻和可撤销婚姻的法律后果,笔者提出增设构构制度针对无效婚姻与可撤销婚姻中的无辜方当事人予以构构,增设补正制度针对特定情形的无效婚姻与可撤销婚姻予以合法化的承认,同时引入当事人主观要素和责任要素,依据这两个因素区别参虑当事人应承担的法律后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