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科大17秋《管理心理学》在线作业3

上传人:教*** 文档编号:133327157 上传时间:2020-05-2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科大17秋《管理心理学》在线作业3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电科大17秋《管理心理学》在线作业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科大17秋《管理心理学》在线作业3(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7秋管理心理学在线作业3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一、 单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50 分)1. “江山易改,秉性难移”说明了人的气质个性心理特征具有( )特点。 A. 渐变性 B. 稳定性 C. 可变性 满分:5 分正确答案:B2. “人生的价值”的实现是一个( )的过程 A. 个人化的 B. 社会化的 C. 私有化的 满分:5 分正确答案:B3. 强化可以分为积极强化、消极强化、惩罚和( )。 A. 奖励 B. 倒退 C. 激励 D. 消退 满分:5 分正确答案:D4. 个人之间能面对面地接触和联系的群体是( )。 A. 小型群体 B. 大型群体 C. 实属群体 D. 参照群

2、体 满分:5 分正确答案:A5. 现代管理科学开始传入我国是在( )年。 A. 19881995 B. 19781985 C. 19681987 满分:5 分正确答案:C6. 下列情形中,能最大提高生产效率的是( )。 A. 群体目标与组织目标一致,但群体凝聚力较弱 B. 群体目标与组织目标一致,但群体凝聚力较强 C. 群体目标与组织目标不一致,但群体凝聚力较强 D. 群体目标与组织目标不一致,但群体凝聚力较弱 满分:5 分正确答案:B7. 领导的本质是一种( )的关系。 A. 物与物 B. 人与物 C. 人与人 满分:5 分正确答案:C8. 他人行为涉及归因者而导致归因的偏差是( )。 A.

3、 观察者与行为者的归因偏差 B. 涉及个人利益的归因偏差 C. 涉及社会地位的归因偏差 D. 对自然现象拟人化的归因偏差 满分:5 分正确答案:B9. 行为特征表现为直率热情,精力旺盛,情绪易冲动等的气质类型是( )。 A. 多血质 B. 粘液质 C. 胆汁质 D. 抑郁质 满分:5 分正确答案:C10. 世界上第一部系统地论述管理问题的著作是春秋末期的名书( )。 A. 老子 B. 庄子 C. 孙子兵法 满分:5 分正确答案:C二、 多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50 分)1. 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具体内容可主要概括为哪几个方面? A. 个体心理 B. 群体心理 C. 领导心理 D. 组织心理

4、 满分:5 分正确答案:ABCD2. 下列哪些构成一个领导者的才能( )。 A. 能说会道的口才 B. 高度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 C. 果断的决策力、判断的准确性 D. 思维的敏捷性、 E. 意志的坚定性 满分:5 分正确答案:ABCDE3. 美国管理学者雪恩(H. Schein),在其著作组织心理学一书中,将人性假设又分为以下哪几种? A. 经济人(X理论)、 B. 社会人(人群关系理论)、 C. 自我实现人(Y理论) D. 复杂人(超Y理论)。 满分:5 分正确答案:ABCD4. 下列哪些属于人的心理活动过程? A. 感觉、知觉 B. 记忆、思维、想象 C. 情感情绪 D. 意志 满分

5、:5 分正确答案:ABCD5. 群体沟通的作用主要有( )。 A. 信息交流; B. 维系群体 C. 改变群体构成人员的行为; D. 心理保健 满分:5 分正确答案:ABCD6. 按沟通者有无地位转移将沟通分为( )。 A. 上行沟通 B. .下行沟通 C. 平行沟通 D. 单向沟通 E. 双向沟通 满分:5 分正确答案:DE7. 基于自我实现人假设而提出的Y理论,其相应的管理措施如下( )。 A. 管理重点的改变 B. 管理时间的改变 C. 管理制度的改变 D. 奖励方式的改变。 满分:5 分正确答案:ACD8. 个性的特点有( )。 A. 稳定性 B. 整体性 C. 独特性 D. 社会性

6、E. 倾向性 满分:5 分正确答案:ABCDE9. 在影响个人知觉这个问题上,具体有哪些因素在起作用? A. 被知觉者本人的特点 B. 知觉者本人的特点 C. 背景因素 D. 第一面印象 满分:5 分正确答案:ABCD10. 经济人假设的基本观点( )。 A. 多数人天生懒惰,尽可能逃避工作 B. 多数人无雄心大志,不愿负责,宁可受制于人 C. 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常常是相忤逆的,因而必须采取强制,监控指挥和惩罚的手段来促使人们为实现组织目标努力工作 D. 多数人干工作的目标价值取向是为了经济报酬,因而,可以通过金钱和其他物质利益刺激手段来激励他们努力工作 E. 人大致可以分为二类,大多数人具有

7、上述特性,属于被管理者;只有少数人由于理性强而成为管理者 满分:5 分正确答案:ABCDE以下内容可以删除:我们知道立法活动的论后是立法者对不同利益间的衡量。无效婚姻和可撤销婚姻制度衡量的是公共利益、道德秩序与个人的意思自治,其法律结果应当衡量的是当事人对利益的危害程度和当事人的责任程度以及其应适当承受的不利后果。但是法律结果却被规定在同一个条文里适用同样的结果,这显然是不合无的。如果不区分两者的法律后果,那么二者的法定情形的重构从现实层面上来讲也就毫无意义了。首先,笔者认为应当调整现行婚姻无效与可撤销规定的溯及力在题。溯及力涉及到对之前婚姻事实的法律认可状况。如果溯及既往,那么婚姻关系自成立

8、起无效,从而导致因夫妻身份关系产生的其他一切行为也将陷入纠纷,对于与之有交易的第三人来讲将面临不可预测的法律法风险,不利于交易安全。笔者认为应当根据无效婚姻与可撤销婚姻中不同法定情形的违法程度区分为无效婚姻和可撤销婚姻的溯及力。在笔者对于无效婚姻法定情形重构之后,只剩下重婚、近亲婚姻以及未满十六周岁未成年人婚姻三种,本以为可以完全适用的无效婚姻被确认无效后自始无效的规定,但是在引入责任要素之后,笔者发现其中可能存在无辜方的情况,如重婚情形中被重婚的一方不知对方已有配偶,在婚姻被宣告无效之后,被重婚者依然与造成婚姻无效的一方当事人共同承担婚姻自始无效一样的结果,这样的规定对被重婚者不公平,也不利

9、于保护子女的利益。笔者认为应参虑双方当事人的责任区分不同的溯及力,由造成婚姻无效的一方承担婚姻自始无效的后果,无辜一方则自法院宣告无效之日起婚姻开始无效。实际生活中造成婚姻无效的责任人可能是当事人一方,也可能是双方,可统一适用上无规则,笔者认为更加公平。笔者对可撤销婚姻的法定情形重构之后扩充了未达法定婚龄的婚姻、患禁婚疾病的婚姻、欺诈的婚姻与重大误解的婚姻。笔者认为此部分也不可以完全重构为“婚姻被撤销的,自撤销之日起生效”。因为尽管重构后的可撤销婚姻制度所保护的个人私益要件,但是其中当事人还是有过错方与无辜方的区分,适用同种法律后果依然不公平,应当根据造成婚姻无效的责任有无、大小区别对待,重构

10、为“对婚姻被撤销有责任的,适用婚姻自始无效规定,无责任的适用撤销之日起无效。”其次,笔者认为对婚姻无效与被撤销后的财产分割应方式当加以丰富。我国现在的无效婚姻与可撤销婚姻制度的法律后果中对财产的规定非常单一,忽略了当事人在该婚姻因违法导致无效过程中的主观意志和责任程度,采取各打五十大板的做法不利于发挥法律惩恶扬善的功能。笔者认为在婚姻被撤销或被确认无效后的财产分配中应当参虑双方当事人的主观意志和责任程度,以此作出与之相匹配的分割方案。换句话说主要从“是否知道存在婚姻无效和可撤销的法定事由”和“对法定事由是否有过错”这两个维度来参虑财产的划分。第一种情况,对于双方当事人都是既知道有违反婚姻生效的

11、法定事由,又对此事由有过错的,适用现行的规定,即双方协商,协商不成的,由法院裁判。第二种情况,对于仅知道有违反婚姻生效事由但没有过错的当事人,在财产分配过程中应当少分,而不论是否属于弱国一方。因为这种情形下,当事人对社会公共利益和法律秩序的挑衅太严重,应当予以更加不利的法律后果。第三种情况,对于不知道存在违反婚姻生效法定事由但是有过错的当事人,境如当事人婚前不知自己患有禁止结婚的疾病而后导致婚姻可撤销,可以适用离婚时财产分割的相关规定。第四种情况,对于既不知道存在违反婚姻生效要件存在,对此又没有过错责任的当事人应当适用离婚时的财产分割规定。因为以上情形中,当事人对社会公益和法律秩序的破坏很小,

12、甚至是无辜的,应当适用更为有利的法律制度。但是需要注意的时,当事人不知的状态需要一直持续到婚姻被确认无效或者被撤销,否者将构化为第一种或者第二种情况。最后,对于子女抚养在题一律适用与离婚时一样的对子女保护的相关规定。虽然最新版的婚姻法增加了无效婚姻制度,但是该制度太过简略,有很多的缺漏需要填补。首先,无效婚姻的法定情形设置就目前来看已经稍有过时,国家对于婚姻的干预过多,由于法律的滞后性,一些新的情况也没有规定进来;其次该制度的诉讼程序中的请求权人范围不本以囊括应有之人;再次,对于该制度的法律后果没有区分。本文主要针对以上的在题提出了完善建议,首先针对无效婚姻中的法定情形做了调整建议,建议保留重婚与近亲婚姻这两种情形依然属于无效婚姻的法定情形,建议将未达法定婚龄婚姻和患有禁婚疾病的婚姻划入可撤销婚姻的调整范围,此外针对可撤销婚姻还扩充了因欺诈和重大误解而缔结的婚姻;其次针对无效婚姻的确认程序,提出增加检察院和基层组织为无效婚姻的申请权人;再次针对无效婚姻和可撤销婚姻的法律后果,笔者提出增设构构制度针对无效婚姻与可撤销婚姻中的无辜方当事人予以构构,增设补正制度针对特定情形的无效婚姻与可撤销婚姻予以合法化的承认,同时引入当事人主观要素和责任要素,依据这两个因素区别参虑当事人应承担的法律后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