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下篇—解表剂PPT课件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133327155 上传时间:2020-05-26 格式:PPTX 页数:67 大小:1.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方剂学下篇—解表剂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方剂学下篇—解表剂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方剂学下篇—解表剂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方剂学下篇—解表剂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方剂学下篇—解表剂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方剂学下篇—解表剂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方剂学下篇—解表剂PPT课件(6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方剂学 主讲人 刘尚 方剂学介绍 共18章分为解表剂 和解剂 清热剂 泻下剂 祛湿剂 温里剂 理气剂 消食剂 驱虫剂 理血剂 治燥剂 祛痰剂 安神剂 治风剂 开窍剂 补虚剂 固涩剂 涌吐剂 共177首代表方剂掌握方剂40首 来源 组成 用法 功效 主治 方解 临床应用 歌诀和加减化裁熟悉方剂63首了解方剂74首 第一章解表剂 概念组成 解表药为主作用 宣通肌表 发散外邪 发汗 解肌 透疹 主治 1 表证 2 邪在肌表的疾患 立法依据 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 因其轻而扬之 其在皮者 汗而发之 适应病症 病 风寒所伤或温病初起 以及麻疹 疮疡 水肿 痢疾等病初起之时症见 恶寒 发热 头疼 身痛 无汗或

2、有汗 苔薄白 脉浮等 分类 辛温解表 病性属表寒辛凉解表 病性属表热扶正解表 兼见气 血 阴 阳不足 使用注意 1 辨别表里凡邪已入里 麻诊已透 痈疮已溃 虚性水肿 吐泻伤津者 不宜应用 2 药后取汗应适度 以全身微微汗出者为佳 若药后无汗或汗出不透 则外邪不得尽去 若汗出太过 则易伤津耗气 甚则亡阴亡阳 3 煎服法多用辛散轻扬之品 不宜久煎 以免药性耗散作用减弱 4 饮食禁忌忌食生冷油腻食物 以免影响药物的吸收和药效的发挥 第一节发散风寒剂 发散风寒剂 又称辛温解表剂 适应证 外感风寒表证证候 共证 无汗 项强身痛 口不渴 苔薄白 脉浮紧 代表方 麻黄汤 桂枝汤 九味羌活汤 小青龙汤 风寒表

3、证 风寒束表 恶寒发热 无汗 营阴郁滞 头身疼痛 肺失宣降 咳喘 兼夹 水饮 辛温解表药 麻黄 桂枝 羌活 活血通脉药 桂枝 川芎宣肺止咳平喘药 杏仁 桔梗清热药 石膏 黄芩祛痰化饮药 干姜 细辛 半夏行气药 香附 陈皮 里热 气滞 辛温解表剂的组方规律 麻黄汤 伤寒论 组成 麻黄去节 三两桂枝二两杏仁去皮尖 七十个甘草一两用法 水煎服 原方四味 以水九升 先煮麻黄减二升 去上沫 内诸药 煮取二升半 去滓 温服八合 覆取微似汗 不需啜粥 余如桂枝法将息 治法 发汗解表 宣肺平喘 主治 外感风寒表实证 病机 风寒束表 肺气不宣 方解 君 麻黄 发汗散寒 宣肺平喘 臣 桂枝 散寒解肌发表 温通经络

4、 佐 杏仁 降利肺气 止咳平喘 使 炙甘草 和中 调和药性 配伍要点 麻桂相须麻杏相使 麻 桂相配 相须为用 发汗散寒力强 麻 杏相配 宣降肺气 增强平喘之力 麻黄 桂枝 杏仁 调和 宣降肺气 发散风寒 甘草 制约 配伍结构 临床应用 治疗外感风寒表实证的基础方本方的加减化裁常用于治疗感冒 流行性感冒 急性支气管炎 支气管哮喘属风寒表实证者 方歌 干妈贵姓 甘 麻 桂 杏 桂枝汤 伤寒论 组成 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炙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用法 水煎服 原方五味以水七升 微火取煮取三升 服已须臾 啜热稀粥一升余 以助药力 温覆令一时许 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 不可令如水流漓 病必不除 治法 解肌

5、发表 调和营卫 主治 外感风寒表虚证 病机 风寒客表 营卫不和 君 桂枝 解肌发表 温通经脉 臣 白芍 滋养营阴 收敛阴液 佐 生姜 辛散风寒 助君以解表调卫 温胃止呕 大枣 补益脾胃 助白芍以和营血 使 炙甘草 调和诸药 方解 配伍特点 祛中有补 散中有收 邪正兼顾 阴阳并调 桂枝调卫芍药和营姜 枣相配 助桂 芍以调和营卫 桂 草相配 辛甘化阳 以助阳实卫 芍 草相配 酸甘化阴 以养阴和营 仲景群方之冠 散收配伍 发散风寒而不伤营阴敛阴而不留邪 加减化裁 兼咳喘者 加厚朴 杏仁以平喘 兼有项背强者 加葛根以解肌发表 生津舒筋 兼有遗精 自汗等症 加龙骨 牡蛎 虚寒腹痛者 可增加芍药用量 临床

6、应用 本方是治疗外感风寒表虚的代表方剂 感冒 流行性感冒 上呼吸道感染属风寒表虚者 此外神经衰弱 神经性头痛 病毒性心肌炎 冻疮 冠心病等属于营卫 阴阳不和者 调和营卫 是指能纠正营卫不和 解除风邪的一种治法 风邪自表而入 可引起营卫不和 见头痛发热 恶风汗出 脉浮缓等证候 治疗上可用桂枝汤纠正这种营卫不和的状态 麻黄汤与桂枝汤之比较 九味羌活汤 此事知难 组成 羌活一两半防风一两半苍术一两半细辛五分川芎一两白芷一两生地黄一两黄芩一两甘草一两用法 水煎服 若急汗热服 以羹粥投之 若缓汗温服 而不用汤 粥 投之也 治法 发汗祛湿 兼清里热 主治 外感风寒湿邪 兼有里热证 病机 风寒湿邪外袭 热蕴

7、于里 表里同病 以表为主 寒热杂夹 以寒为主 方解君 羌活 散寒祛湿 祛风止痛 臣 防风 祛风散寒 胜湿止痛 苍术 祛风除湿 发汗解表 佐 细辛 解表散寒止痛白芷 祛风散寒止痛川芎 祛风止痛 活血行气 生地黄 清热养阴 且防辛温之药伤津 黄芩 清泄郁热 使 甘草 调和诸药 配伍特点 1 温散药和清热药的结合运用 君药羌活味辛苦性温 发散风寒 祛风胜湿 臣药中防风 苍术相配 助君增强发散风寒湿邪之力 佐药中细辛 白芷 川芎三药辛温香燥 散寒祛风 宣痹止痛 生地 黄芩二药苦寒化燥又不助湿 2 分经论治 羌防苍川白细生黄甘活风术芎芷辛地芩草太太厥阳少少阳阴阴明阴阳经经经经经经 加减化裁 肢体酸痛较剧

8、者 可倍用羌活以加强通痹止痛之力 湿邪较轻 肢体酸痛不重者 可去苍术 细辛以减温燥之性 湿邪偏重胸满者 去滋腻的生地 加枳壳 厚朴以行气化湿 里热甚而烦渴者 加石膏 知母以清热除烦止渴 临床应用 感冒 流行性感冒 风湿性关节炎 坐骨神经痛 腰肌劳损等属于风寒湿邪 兼有里热者 小青龙汤 伤寒论 组成 麻黄去节 三两芍药三两细辛三两干姜三两半夏洗 半升桂枝三两五味子半升炙甘草三两用法 水煎服 原方八味 以水一斗 先煮麻黄 减二升 去沫 内诸药煮取三升 去滓 温服一升 治法 散寒解表 温肺化饮 主治 外感风寒 水饮内停证 病机 风寒束表 水饮内停 外寒内饮证 恶寒发热 无汗风寒束表 皮毛闭塞身体疼痛

9、卫阳被遏咳喘 痰多而稀或痰饮咳喘胸痞 水停心下 阻滞气机干呕 水留胃中 胃气上逆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 脉浮 外寒内饮之征 表寒引动内饮 水寒射肺 肺失宣降 水饮溢于肌肤 风寒束表水饮内停 解表剂 方解 君 麻黄 发汗散寒 宣肺平喘 桂枝 散寒解肌发表 温阳化气以行水化饮 臣 干姜 细辛 温肺散寒化饮 佐 五味子 温敛肺气以止喘咳 白芍药 养阴和营 防麻 桂发汗伤阴 半夏 燥湿化痰 蠲饮降浊 使 炙甘草 调和药性 配伍要点 1 解表药与温肺药并用以表里双散 君药麻黄 桂枝相须为用 发汗散寒解表力强臣药干姜 细辛温肺散寒化饮2 散收并用 相反相成 干姜 细辛 五味子 姜 辛 味相配 散中

10、有收 使散肺寒 化寒饮而不伤正 敛肺气 止喘咳而不留邪 具有散寒化饮 止咳平喘之功 加减化裁 恶寒重者 可重用麻黄 桂枝以增强发汗解表的作用 恶风自汗者 可加重桂枝 芍药用量 亦可加姜 枣调和营卫 咳喘甚者 宜重用细辛 半夏 干姜以散寒 化饮 降逆 临床应用 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肺炎 慢性支气管炎或肺气肿合并感染等属于外寒内饮者 止嗽散 医学心悟 组成 荆芥二斤紫菀二斤陈皮一斤百部二斤桔梗二斤白前二斤甘草十二两用法 共为末 每服6 9g 开水调 温服 初感风寒 生姜汤调下 治法 疏风宣肺 止咳化痰 主治 风邪犯肺证 病机 微有表邪 肺气不宣方解 君 紫菀 温而质润 善润肺下气 祛痰止咳 百部 温

11、润止咳 臣 白前 降气化痰止嗽 桔梗 开宣肺气 祛痰利膈 佐 荆芥 辛散疏风 透邪解表 陈皮 理气行痰 使气顺而痰消 生姜 合荆芥以散风寒而祛邪 合陈皮则降逆和中而化痰 使 甘草 调和诸药 配伍要点 温润宣降 既化痰止咳 疏风解表 温润和平 不寒不热 肺为娇脏 不耐寒热 君药紫菀配百部 润肺化痰 下气止咳 臣药白前配桔梗 宣降并施 疏利肺气 化痰止咳 临床应用 呼吸道感染 百日咳 嗜酸性白细胞增多症 支气管炎肺炎 感冒等属于风痰咳嗽者 第二节发散风热剂 发散风热剂 又称辛凉解表剂适应证 外感风热表证 或风温初起证候 共证 口渴 咽痛 舌偏红舌苔薄黄 脉浮数 代表方 银翘散 桑菊饮 麻杏甘石汤

12、温热病邪侵犯人体的特征 1 风热表证发病急 传变快 呈动态性 2 易搏结气血 蕴结成毒 3 多从口鼻而入 4 易伤津耗气 5 多兼夹秽浊之气 吴鞠通 1758 1836 中国清代医学家 名塘 江苏淮阴人 青年时攻科举习儒 19岁时父亲病故 于是弃儒学医 后被选副贡入京 参与 四库全书 医书部分的抄写检校工作 读了吴又可 温疫论 深受启发 又研读晋唐以降各家学说 收益不浅 于医学知识大有长进 乾隆五十八年 1793 京都大疫流行 不少病人因治疗不当而死亡 吴鞠通利用叶天士之法奋力抢救 抢救了数十病人 名声大振 吴鞠通有感于当时医生墨守伤寒治法不知变通 撰写 温病条辨 六卷 提出温病的三焦辨证学说

13、 对温病学说贡献很大 是继叶天士 薛雪之后的温病学派重要代表人物 银翘散 桑菊饮 温病条辨 银翘散 温病条辨 组成 连翘一两银花一两苦桔梗六钱薄荷六钱竹叶六钱生甘草五钱荆芥穗四钱淡豆豉五钱牛蒡子六钱用法 原方杵为散 每服六钱 鲜苇根汤煎 香气大出 即取服 勿过煎 肺药取轻清 过煎则味厚而入中焦矣 病重者 约二时一服 日三服 夜一服 轻者三时一服 二服 夜一眠 病不解者 作再服 治法 辛凉解表 清热解毒 主治 温病初起 风热表证 病机 风热袭表 邪郁肺卫 邪留肌表 发热 微恶风寒 舌尖红苔薄黄 脉浮数 风热风热邪毒上攻 咽痛 袭表热灼津伤 口渴 风热犯肺 咳嗽 方解 君 金银花连翘臣 薄荷 牛蒡

14、子 辛凉解表 利咽解毒 荆芥穗 淡豆豉 辛散透邪 四药助君以加强疏散风热 透邪外出之力 荆 豉药性虽辛温 但在大堆寒凉药中 温性被制 而存其发汗透邪之力 故属 去性取用 之药 1 清热解毒 芳香辟秽2 轻散透表 去性取用 指在方剂配伍中 一味药物的药性被其他的药物所制约 但仍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银翘散中之荆芥 牛蒡子 薄荷 佐 桔梗 甘草 宣肺化痰止咳 清利咽喉 竹叶 芦根 清热生津 除烦止渴 使 甘草 清热解毒 调和诸药 桔梗 甘草相配 为 桔梗甘草汤 功能 清利咽喉 化痰止咳 配伍要点 a 解表药 清热药 清疏兼顾 以疏为主b 大量辛凉 少量辛温 去性取用 配伍方法 加减化裁 口渴重者 加天

15、花粉以清热生津 咳嗽较重者 加杏仁以宣肺利气 胸膈满闷者 加藿香 郁金理气化湿解郁 临床应用 本方为治疗风热表证的常用方 常用治风热邪在卫分的病症 流感 乙脑 初起 扁桃腺炎 咽喉炎 痈疮初起 麻疹初起 皮肤病如风疹 荨麻疹 疮痈疖肿等 医案选读 现病史 某女 1岁 1961年6月27日会诊 麻疹10天 高热不退 无汗 面红 气粗 咳不爽 腹满 足冷 大便稀 一日3次 小便短黄 舌红 苔黄 脉数沉有力 病由疹出未透感风 导致麻毒内闭 治宜宣透 处方 银花连叶二钱连翘一钱半桔梗一钱 荆芥一钱炒牛蒡子一钱半豆豉三钱 鲜芦根四钱竹叶一钱半僵蚕一钱半 粉葛根一钱升麻八分葱白 后下 二寸 注意避风 桑菊

16、饮 温病条辨 组成 桑叶二钱五分菊花一钱杏仁二钱连翘一钱五分薄荷八分桔梗二钱甘草八分苇根二钱用法 原方水二杯 煮取一杯 日二服 治法 疏散风热 宣肺止咳 主治 风温初起 表热轻证 病机 风热犯肺 肺气不宣 邪轻病浅 风热犯肺 为主 咳嗽风热犯卫 轻证 微恶风发热邪热伤津 早期 微渴表热轻证 轻证 苔薄白 脉浮数 方解 君 桑叶 清宣肺热而止咳 疏散风热而透邪 菊花 疏散风热 清利头目 桑 菊相须为用 疏散风热 宣肺止咳 臣 桔梗 宣肺化痰而止咳 杏仁 宣降肺气而止咳 桔 杏相配 宣降肺气 化痰止咳 薄荷 辛凉透表 疏散风热 加强辛凉解表之功 佐 连翘 清热解毒 轻透散邪 芦根 清热生津 除烦止渴 使 甘草 调和药性 配伍要点 桑叶 菊花 桔梗 杏仁临床应用 本方为治疗风热犯肺之咳嗽证的常用方剂 流行性感冒 急性支气管炎 上呼吸道感染等病症属于风热犯肺之轻证者 银翘散与桑菊饮的比较相同点 均能辛凉解表 疏风散热 用于治疗风热袭表证 临证以发热 微恶风寒 头痛 微渴 舌尖红 脉浮数等证候为特征者 方剂中桔梗 连翘 薄荷 芦根 甘草五味药相同 不同点 银翘散 解表清热之力强 为 辛凉平剂 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