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0学年高中地理第二学期期末模拟试卷 湘教版必修2.doc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33326158 上传时间:2020-05-2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9—2010学年高中地理第二学期期末模拟试卷 湘教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09—2010学年高中地理第二学期期末模拟试卷 湘教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09—2010学年高中地理第二学期期末模拟试卷 湘教版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09—2010学年高中地理第二学期期末模拟试卷 湘教版必修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09—2010学年高中地理第二学期期末模拟试卷 湘教版必修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9—2010学年高中地理第二学期期末模拟试卷 湘教版必修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9—2010学年高中地理第二学期期末模拟试卷 湘教版必修2.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模拟试卷高一地理一选择题读中国、日本和韩国人口负担系数百年比较图1注:人口负担系数:(14岁及以下人口数65岁及以上人口数)(1564岁人口数)100,回答13题。1国际上一般把人口负担系数50称为“人口机会窗口”期。据图,中国“人口机会窗口”达到顶点的时间为A1970年前后 B1990年前后C2010年前后 D2030年前后2据图可知,日本“人口机会窗口”期约为A20年左右B35年左右C45年左右D60年左右3“人口机会窗口”期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影响是A人口老龄化加剧,阻碍社会经济发展B生育率迅速上升,造成人口结构失衡C劳动人口过多,失业率下降D劳动力供给充足,

2、社会负担相对较轻,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右图是某地区19501980年人口增长图。读图回答45题。1950年乡村人口总人口1955年1960年1965年1970年1975年1980年500010001500200025003000人口(亿人)430年间该地区: A乡村人口增长了2000万人B城市人口增长了500万人C总人口增长了两倍 D乡村人口增长了两倍530年间该地区城市化水平 A大幅提高B略有提高 C没有变化D略有下降6.下列有关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大,增长快B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比重大,增长快C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D发展中国家普遍出现了“虚假城市化”和

3、“滞后城市化”现象7.城市最基本的功能用地是A商业区用地B工业区用地C住宅区用地D绿化用地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图中M表示我国某县2005年农产品产值构成。读图回答89题。8影响该县农业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地形和气候B土壤和水源 C市场和交通D政策和劳动力。9该县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出大力发展城郊的“都市农业”,以下适合“都市农业”发展的产业部门有( )A观光农业 B商品谷物农业C房地产业D水稻种植业。10.下列工厂中存在投入产出工业联系的是纺织厂、印染厂钢铁厂、重型机械厂造纸厂、化纤厂食品厂、家具厂ABC D 11、下图是“有关工业与其污染

4、”示意图,正确的排序是A电镀厂冶炼厂飞机场水泥厂B冶炼厂电镀厂水泥厂飞机场C电镀厂水泥厂冶炼厂飞机场D水泥厂冶炼厂飞机场电镀R1 R2R3图16图16中R1、R2 、R3三个圆分别表示三个不同等级的城市,且R1R2R3,据图完成1213题。 12与三个城市服务半径相对应的可能是 AR1地级市,R2县城,R3集镇 BR1扬州,R2南京,R3上海CR1省城,R2县城,R3乡镇 DR1北京,R2上海,R3重庆 13有关三个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AR1服务半径最小,服务范围最大BR2比R1提供的职能种类少CR3的城市级别最高DR3的服务范围小于R2下图为世界汽车产业三次大转移示意图,读图回答1415题。

5、 14第一次转移是从乙地转移到甲地,甲地汽车产量迅速增加的有利条件是A劳动力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汽车工业B钢铁、石化等工业迅速发展,为发展汽车工业创造了条件C大多数地区出现逆城市化,促进了汽车工业发展D矿产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汽车工业15.20 世纪 50 年代汽车产业转移至丙国,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有A不利于当地产业结构提升B不利于国际产业分工与合作C有利于改善当地自然环境D利于缓解当地就业压力16可持续发展思想在我国源远流长,下列观点中蕴含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是A竭泽而渔,焚薮而田B人定胜天C天人合一D盛世滋丁,永不加赋右图是某城市土地利用付租能力距离递减示意图,完成 1718题。17图中交通便捷

6、程度最好的区域是A 区B 区C 区D 区18该处最有可能形成的功能区是A商业中心 B低级住宅区C工业区 D文化区。图中M1,M2分别为两种不同原料的产地,N为市场,读图回答20-21题。19某企业布局在甲地,该企业可能是A炼铝工业B水果罐头厂C高档服装厂D瓶装饮料厂20N是该企业的唯一市场,以M1,M2为圆心的同心圆分别代表生产单位产品所需两种原料的等运费线,以N为圆心的同心圆代表单位产品的等运费线,如果仅考虑运费因素,下列四个地点中建厂最合适的是A乙B丙C丁D戊21该企业经过技术革新后,生产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原料M2的重量下降到原来的1/3,该企业在考虑建立新的工厂时,对其厂址选择影响最大的因

7、素是A原料M1 B原料M2 C市场D技术读右图,回答22-24题:22据图分析,CO2人均排放量最多的大洲是A亚洲B北美洲 C欧洲 D南美洲23CO2排放量的增多,会使全球气温显著增高。如果这种现象继续发展下去,将有可能出现的不良后果是A陆地蒸发加剧,干旱地区面积必然扩大B海水蒸发量加大,使全球海平面下降C两极冰雪大量融化及海水膨胀,导致全球海平面上升D气压梯度力减小,大气环流减弱24我国CO2的排放量居世界第二位,为了对保护和改善世界环境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你认为下列措施中符合我国国情的是 限制和压缩重工业的发展,减少能源消耗 加快发展水电和核电建设,改善能源消费构成 大力建设林业生态工程,

8、提高森林覆盖率 调整工业布局,将高能耗工业转移到西部地区发展ABCD25.读下图,甲地建成一大型批发市场,其区位优势最有可能是A临近高速公路B客流量大C工业基础雄厚D环境优美26.下图为某城市甲、乙两类商店分布示意图,该城市规划新建一个与甲类店等级相当的商店,下列各点最适宜布局的是AA点BB点CC点 DD点下图显示了经济发展和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据图回答2728题。27根据这种关系,发展中国家应认识到A环境污染不可避免,只能采取“先污染后治理”的策略B后工业化阶段环境问题会自然解决C保护环境至关重要必须杜绝兴建大量排污的工业D可以采取措施减少或避免发展过程中的环境污染28后工业化阶段人地关系特

9、点是A环境对人类制约作用较强,人类对环境影响较大B人类对自然的依赖性减弱,对抗性增强C人类改造自然能力增强,试图成为自然的主宰D寻求人地协调的道路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右图为我国三大自然区域示意图。据此回答2930题。29关于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A区域的大小、形状相同B任何区域都有明确的分界线C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与其他区域不发生联系D区域内的地理条件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30图中我国三大自然区域划分的依据是A区域面积的大小B区域内部特征的相对一致C区域年降水量的多少D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二综合题31. 读“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示

10、意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1)图中斜线部分表示 ,计算方法是 。(2)图中处于人口增长模式“过渡型”阶段的是 (填字母)。目前按经济发展水平, 国家或地区从总体上看应属于该类型。(3)图中人口死亡率不断下降的是 (填字母)。(4)图中人口年龄结构呈老年型,世代更替缓慢的是 阶段(填字母)。(5)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已接近 型,这种转变主要是因为我国大力开展 工作的而取得的。32读“某城镇工业布局简图”回答以下问题(10分)(1)计划在城市建设电子工业基地、饮料厂、钢铁厂、化工厂,请在下表中按要求填上适当内容工 厂序号布局理由电子工业饮料厂钢铁厂化工厂(2)为控制该城市的发展规模,主要控制 和

11、用地规模。(3)为将“三废”实行有效处理,化害为利,在火电厂附近应建的工厂是 。33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读图回答:(10分)(1)甲图中1950年至2000年,该地区城市发展变化的特征直接表现 、 。一般说来,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最重要标志是 。(2)与F城相比,E城的城市规模从小到大说明 对城市发展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3)乙图中的两线中,最有可能反映G城人口变化特点的是 线,20世纪80年代以来,G城的人口变化特点是 ,其原因是主要是社会经济问题突出,表现在 、 (不少于2点)。(4)城市发展同时也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主要表现在 (多项选择)A满足人们更多的物质生活和精神

12、生活需求B促进产业结构的良性变化C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扩大城乡差别D促进区域经济发展34读图“我国部分能源生产和消费地区分布示意”。图中字母代表能源生产和输出地区,甲、乙、丙为能源输入地区,箭头表示能源输送方向。读图回答:(12分)(1)图中属于我国重点开发的三个水能基地有 (填写宇母)其中三峡水利工程位于基地 (填写字母),该地区水能资源极为丰富的原因是 ;水能作为能源与煤炭相比,最突出的优点是 。(2)图中属于我国重点开发的石油、天然气能源基地是 (填写字母),由该基地向乙地区的能源输送工程为 工程,由B、C、D、E地区输往甲、乙、丙地区的输电工程被称为 工程。建设这些能源工程的重要意义在于 (选择填空)。缓解东部地区能源消费紧张状况改善西部地区的能源供应状况减少西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