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标题含义和作用精编版

上传人:ahu****ng1 文档编号:133324345 上传时间:2020-05-2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章标题含义和作用精编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文章标题含义和作用精编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文章标题含义和作用精编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文章标题含义和作用精编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文章标题含义和作用精编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章标题含义和作用精编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章标题含义和作用精编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资料推荐初中阅读理解之文章标题含义和作用题型抢先看文章的标题,通常被称作文章的“题眼”,既然是“眼睛”,那一定是文章的主要内容,也即文章的精要内容的提炼、概括、与浓缩。因此,理解文章的标题有助于我们读懂文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情感倾向。标题的含义及作用在初中考试中的常见考察题型中有:这篇文章标题的含义是什么?文章标题的作用是什么?作者为什么拟这个标题?文章的标题是否能用某某词替换?哪个标题更好?说明理由。概念讲解,技巧传授(1) 标题的含义标题的含义一般分为字面意思和深层含义两层。深层含义与文章的中心挂钩。揣摩标题含义需要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入手表层含义指的是:标题的字面含义、文中内容;

2、深层含义指的是: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深层含义需要联系文章的中心解答。例题走一步,再走一步文章标题的含义是什么呢?解析:揣摩标题关键字“走”联系文章内容看文题指的是:全文写“我”爬上悬崖却恐惧得不敢爬下来,后来是在父亲指点鼓励下“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 结合文末主旨句分析,“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 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 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因此文题具有更深层的含义,暗含人生哲理。所以,答案应该为表层含义:父亲鼓励我一步步走下悬崖;深层含义 :大目标化解成小目标,一个个击破,取得最后成功。这道题也体现了

3、我们做标题类阅读题所会用到的方法技法一、析标题字词。就是从理解文章标题的关键词的本义、字面义入手,联系文章内容,得出标题的深层含义或作用。课堂练习 迷雾灯塔之光 庞启帆圣诞节前夕,小科林的心情非常沉重,因为没有下雪。但还有另外一个原因。七天前他的父亲就已出海捕鱼,至今没有回来。科林朝山上的灯塔看去,一场暴风雨已摧毁灯塔的电线。明亮的灯塔之光已经熄灭。七天了,没有灯光指引他的父亲的渔船。“科林,我们需要泥炭来生火。”科林一回家,母亲就对他说,“家里的泥炭已经烧完,并且快到点亮圣诞蜡烛的时间了。”“我不太关心点亮蜡烛的事,妈妈。”科林回答。“是,我也不想关心。”母亲答道,“但是每一个爱尔兰人在平安

4、夜都会点亮蜡烛,即使在最伤心的时候。我知道现在家里充满了悲伤,但明亮的蜡烛表示我们的家和心扉向陌生人敞开。如果你捡一些泥炭回来,我们待会儿就做晚饭。”科林点点头,走出了家门。他牵着驮泥炭的驴子来到山上。谁会关心一根蜡烛?怎样能重新点亮灯光,指引渔船回家才是最重要的。科林凝望灯塔,叹了一口气。忽然,他的脑袋灵光一闪。他狂喜着向山顶跑去。到达灯塔,科林使劲地敲门:“达非先生,”科林喘着气说道,“您以前是如何让灯塔亮起来的?”看守人达非先生很惊讶他的到来:“用电池,孩子。但是新年后才有新电池。”“在使用电池这种东西之前,如何点亮灯塔?”“用汽油灯。灯现在就在地下室。但我们现在没有汽油,孩子。”“用煤

5、油行吗?”科林屏住呼吸问。“我想可以,”达非先生若有所思地说,“但是,我们最好不要采用这种愚蠢的方法。在这个村庄你不会找到多余的煤油。今年大家都没什么钱”他还没说完,科林已经跑出很远。他回家从厨房里拿了四个桶,然后又跑出了家门。这时,几乎每一家都已经点亮了蜡烛。在平安夜,一盏烛光意味着一个陌生人会受到欢迎,无论他要求什么,都会得到满足。科林加快脚步,飞奔到第一间亮着烛光的房子前。“您可以从您的煤油灯里分给我半杯煤油吗?”他问。科林去了每一间有烛光从窗口透出的房子。在一小时内,他讨到了两桶煤油。他费力地把两桶煤油提到了灯塔门前,然后又使劲地敲门。看到煤油,达非先生非常惊讶,但是他摇着头说道:“这

6、点煤油最多能让灯塔的灯燃烧一个小时。”话没说完,科林又向山下飞奔。在三个多小时后,科林已经收集了五桶煤油。在他往山上运送第六桶煤油的时候,灯塔上突然亮起了火光。火光迅速在整个山谷扩散开来。同时,它向大海的黑暗心脏处延伸,就像一根手指指着家的方向。达非先生重新点亮了灯塔上的灯!科林回到家时已经很晚了。他母亲从火炉旁的椅子上跳起来:“科林,你去哪里了?你没吃晚饭。也没点亮你的蜡烛!”“哦,妈妈。我已经点亮了一根蜡烛,并且是一根大蜡烛!这是一个秘密,我还不能告诉你。但它的确是一根很大的蜡烛。”那晚,科林睡得很香,梦里有蜡烛亮着。突然,一声惊叫吵醒了他。“船!船回来了!”然后,科林听到了:“灯光!他们

7、说是灯光,灯塔上的灯光。他们其实只在十英里外,船在迷雾中迷失了方向。灯塔上的灯光让他们找到了回家的方向!”曙光从窗口射进来。科林蹿到窗口,他的母亲和邻居正冲向码头。是真的!在灰色的海面上,他父亲的双桅帆船正徐徐驶进码头。科林跑出家门,也向码头飞奔。他感到一股潮湿的风吹在脸上,就要下雪了。这才是真正的圣诞节早晨。1、选文标题“迷雾灯塔之光”中的“光”有什么含义?(4分)分析点拨:这篇文章叙述的是小科林在大家的帮助下,用最原始的方法重新点亮灯塔的光,迎回自己在海上迷途的父亲的事件,表现出了人世间的爱心和真情。文章标题“迷雾灯塔之光”中的“光”,从字面的理解是灯塔再次亮起的火光的意思,但联系文章叙述

8、的内容和情感,这个“光”显然还有更深层的含义,它还指人的爱心、真情所闪烁的人性之光。通过以上对标题中“光”的字面义及文章内容的分析,我们可以组织出如下答案:灯塔再次亮起的火光,也指人的爱心、真情所闪烁的人性之光。所以,理解文章标题含义的步骤可分为一 联系表层含义二 体会深层含义三 联系全文内容四 结合文章主旨(2) 标题的作用记叙文标题的作用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作为文章展开情节的线索;作为作者感情的出发点;具有象征意义;语带双关;是全文的“文眼”,提示文章中心;吸引读者兴趣。答题时,先从词语含义、概括内容、点明对象等角度分析标题的本义;再思考标题的深层含义:是否是文章的线索或

9、悬念?是否揭示了文章的主旨?是否表现了人物性格,表明了作者情感与态度或是作者情感的触发点?是否运用了比喻、拟人、双关等修辞手法或其他表现手法?然后分析标题作用,表明写作对象、体现主要内容、贯穿全文线索、揭示情感主旨。最后分析标题的表达效果,可以用生动形象、新颖含蓄、意味深长、耐人寻味、引起阅读兴趣。表明写作对象 有的以人或物作为文题的文章,其题目里指出的人或物就是文章的写作对象。如藤野先生邓稼先。体现主要内容很多文题是对文章所叙之事的概括,抓住了这样的文题也就抓住了文章的中心事件。如智取生辰纲最后一课。贯穿全文线索标题本身就是行文线索的 如背影。 揭示情感主旨 文题直接揭示或形象暗示了文章的主

10、旨,有的文题含蓄地传达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如再塑生命 。生动形象、新颖含蓄、意味深长、耐人寻味、引起阅读兴趣。如喂出来大自然的语言一个标题往往同时具备多种作用,答题时要作全面的分析。题目中运用修辞的,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作用。这就是我们的技法析标题修辞。就是从理解文章标题的修辞手法入手,联系文章的人物形象及隐含的情感来理解标题的含义或作用。课堂练习母亲的羽衣(1)讲完了牛郎织女的故事,细看儿子已经垂睫睡去,女儿却犹自瞪着坏坏的眼睛。忽然,她一把抱紧我的脖子:“妈妈,你说,你是不是仙女变的?”(2)女儿的问话充满童真和稚气。我真的一时不知怎样回答,但这句问话却像一把无形的钥匙,开启了情感与记忆的

11、箱箧(3)许多年前,那时我自己还是小女孩,我总是惊奇地窥伺着母亲。记忆中母亲晒箱子的时候就是我兴奋欲狂的时候。(4)母亲的樟木箱子又深又沉,像一个浑沌黝黑初生的宇宙。我还记得的是阳光下竹竿上富丽夺人的颜色,怪异却又严肃的樟脑味,以及我在母亲喝禁声中东摸摸西探探的快乐。(5)我唯一真正记得的一件东西是幅漂亮的湘绣被面,雪白的缎子上,绣着兔子、翠绿的小白莱和红艳欲滴的小萝卜。母亲一边整理,一面会回过头来说:“别碰,别碰,等你结婚送给你。”(6)那幅湘绣后来好像不知怎么就消失了,我也没有细问。但不能忘记的是母亲打开箱子时那份欣悦自足的表情,会让我我觉得她忽然不属于周遭的世界,那时候她会忘记晚饭,忘记

12、我扎辫子的红绒绳。(7)除了晒箱子,母亲最爱回顾的是早逝的外公对她的宠爱。外公总喜欢带她上街去吃点心,而当年的肴肉和汤包又是如何好吃,甚至煎得两面黄的炒面和冰糖豆浆都是超乎我想象力之外的美味。(8)每听她说那些事的时候,我都惊讶万分我从有记忆起,母亲就是一个吃剩菜的角色,红烧肉和新炒的蔬菜简直就是理所当然地放在父亲面前的,她自已的面前永远是一盘杂拼的剩菜和一碗“擦锅饭”。(9)母亲每讲起那些事,总有无限的温柔,她既不感伤,也不怨叹,只是那样平静地说着,并不想把那个世界拉回来。下一顿饭她仍然会坐在老地方吃那盘剩菜;而到夜晚,她会照例一个门一个窗地去检点去上闩。她一直都负责把自己牢锁在这个家里(1

13、0)其实世上哪一个母亲不曾是穿着羽衣的仙女呢?像故事中的小织女,她们都曾住在星河之畔,织虹纺霓,藏云捉月,几曾烦心挂虑?她们是天神最偏怜的小女儿,她们终日临水自照,惊讶于自己美丽的羽衣和美丽的肌肤,她们久久凝注着自己的青春,被那份光华弄的痴然如醉。(11)而有一天,她的羽衣不见了,她把洁白的羽衣拍了又拍,无声无息的关上箱子,藏好钥匙。是她自己锁住那身昔日的羽衣的。她不能飞了,因为她已不忍飞去。她已经决定做一个母亲。(12)女儿没有得到答案,哪肯善罢。双臂将我的脖颈搂得更紧:“妈妈?你到底是不是仙女变的?”(13)我回过神来,却又一时愣住,我究竟是不是仙女变的,我不想也不方便告诉她什么,只胡乱应

14、付着:“不是,妈妈不是仙女,你快睡觉。”(14)对我的搪塞,女儿将信将疑。她听话地闭上眼睛,旋又不放心地睁开:“如果你是仙女,也要教我仙法哦!”(15)我笑而不答,替她把被子掖好。其实我真的想对她说:“是的,妈妈曾经是一个仙女,在她做小女孩的时候。但现在,不是了,你才是,你才是一个小小的仙女。”(选自张晓风经典散文,当代世界出版社,有改动)1. 认真阅读全文,想一想,文中“母亲的羽衣”究竟指的是什么?以此为题有什么好处?(4分) 分析点拨:这篇文章写的是母亲在“决定做一个母亲”前倍受宠爱、无牵无挂、自由快乐幸福的生活及做了母亲之后肩负起家庭责任的情景,歌颂了母爱的伟大。母亲穿与不穿羽衣就是这两段生活的写照。搞清楚了这个内容,我们就能够知道,标题“母亲的羽衣”显然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比喻母亲在未决定当母亲前的那段生活光景。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就可以组织出如下答案:“母亲的羽衣”比喻母亲在“决定做一个母亲”前倍受宠爱、无牵无挂、自由快乐幸福的美好生活。标题运用比喻的修辞,形象生动,容易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标题富有内涵和韵味,容易引发读者深层的思考。文章的题目如果是一个人,或是一件物品,或是一个内涵丰富的动作等,很可能就是该文的行文线索。比如羚羊木雕。当问到标题作用时一定要考虑文章的主旨。这就是我们的技法分析内容主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