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说课讲解

上传人:youn****329 文档编号:133324171 上传时间:2020-05-26 格式:PPTX 页数:26 大小:262.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说课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说课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说课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说课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说课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说课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说课讲解(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20课从 战时共产主义 到 斯大林模式 俄国 苏联 发展线索 1917年十月革命 1922年 沙俄 苏俄 苏联 资本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1917 1921 1925 1953 1964 1985 1991年12月 阿拉木图宣言 独联体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模式 社会主义改革 列宁 斯大林 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 戈尔巴乔夫 重在农业 重在工业 经济政治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 全面否定模式 但背离了社 发展方向 二 夯实基础 强化落实 一 背教材94 95页 战时共产主义 和 新经济政策 各自实施的背景 目的 内容 特

2、点 评价 7分钟后同桌互相提问 教师抽查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918 1921 1 背景 政治 十月革命胜利后 国内外反动势力疯狂反扑 经济 粮食严重短缺 经济极端贫困 军事 1918年起 三年国内战争时期 2 目的 集中全国的物力 财力 支持红军 巩固苏维埃政权3 内容 4 特点 兼有 战时 和 共产主义 公有制 的特色5 评价 积极 保证了对前线红军的粮食供应 粉碎了国内外敌对势力发动的大规模武装干涉消极 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引起工农群众的不满 新经济政策 1921 3 1924 1 背景 国内战争结束后 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的继续实行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2 标志 1921年3月

3、俄共布十大的召开 3 内容 4 特点 利用商品货币关系间接过度到社会主义 在以公有制为主导的前提下 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5 评价 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 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 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 是苏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探索 余粮收集制 国有化 取消自由贸易 实物配给制 新经济政策 新 在哪里 私有经济 市场 商品流通 货币 对比 战时共产主义 和 新经济政策 在内容上的不同 余粮收集制 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 取消自由贸易 实行配给制 粮食税 允许私人经营租让外资经营 恢复自由贸易 允许商品买卖 实行按劳分配制 减轻了农民负担 缓解了政府和农民之间的矛盾 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4、 吸收外国资金和技术 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 提高了工人工作的积极性 新经济政策的特点与实质 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在公有制的前提下 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 高度集中 军事行政管理 单一的公有制体制 新经济政策的实质 在国家掌握主要经济命脉的前提下 允许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上恢复和发展 进而使社会主义成分战时资本主义成分 最终建设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 二 背95 96页第三标题知识要点 7分钟后同桌互相提问 教师抽查 1 含义 20世纪20 50年代斯大林执政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2 背景 列宁逝世 斯大林领导地位确立 内 美英德法等资本主义国家的威胁 外 2

5、 形成标志 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 3 内容 工业政策 优先发展重工业 经济 农业政策 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 经济体制 单一的公有制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政治 高度集权 缺少民主4 评价 对 斯大林模式 的评价 积极 开辟了一种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 使苏联迅速实现了国家工业化 成为世界工业强国 经济实力迅速增强 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奠定物质基础 消极 片面发展重工业 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 国民经济结构比例严重失调 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长期执行计划指令 压制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 阻碍了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被长期固定下来并日益僵化 成为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

6、原因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模式 所有制 管理体制 项目 排斥商品货币关系 高度集中的军事行政管理 单一的公有制 利用商品货币关系 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一定范围内恢复资本主义 在公有制的前提下 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 高度集中行政管理指令计划 单一的公有制 直接过渡 间接过渡 直接过渡 追随理想的实验 面对现实的实验 回归理想的实验 思维整合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结合史实 从背景 内容和作用方面概括说明新经济政策与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共同之处 斯大林模式 的形成和比较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苏维埃体制 高度集权 一党制 终身制 君主立宪制 内阁制 两

7、党制 政治制度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体制 经济体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集体化农庄 资本主义大农场 农业制度 农 轻 重协调发展 优先发展重工业 先轻工业后重工业 工业化道路 以公有制为主导 多种所有制成分并存 生产资料公有制 生产资料私有制 所有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 斯大林模式 西方模式 英 2 社会主义模式不可能固定不变 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是艰难和曲折的 改革是社会主义不断完善和发展的重要途径 1 要有实事求是的精神 3 社会主义建设一定要从国情出发 与时俱进 4 要遵循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 苏俄两种政策的实施和调整对我国今天社会主义建设

8、和改革有什么启示 知识拓展 5 要看是否有利于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言之有理即可 三 直面高考 提升能力 20世纪二三十年代 斯大林和罗斯福开创了两种新的经济运行模式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 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 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据叶书宗 关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 材料二罗斯福新政期间 一些人激烈地抨击罗斯福 说他 叛变了他的阶级 其举措是 淡红色的社会主义 据黄安年 美国社会经济史论 等材料三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 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邓小平文选 第三卷

9、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斯大林的经济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相比有哪些 改变 6分 2 据材料二 举例说明反对者抨击罗斯福的依据 6分 3 据材料三 谈谈你对斯大林和罗斯福开创的两种经济运行模式的认识 4分 1 改变了新经济政策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路线 实行直接过渡 改变了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所有制形式 实行单一的公有制 改变了计划和市场调节并存的模式 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2 新政采取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 如实行 国家工业复兴法 限制资本家自主生产等 举一例说明即可 新政中一些维护普通民众权益的措施损害了资本家的利益 如规定最高工时 最低工资和大规模的社会救济等 举一例说明即可 3 市场经

10、济不是资本主义所固有的 社会主义也应有市场调节 斯大林实行单一的计划经济 取消市场调节 虽在短期内取得了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 但从长期来看 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对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了不利影响 计划经济不是社会主义所特有的 资本主义也可以有计划 罗斯福在没有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 采取国家干预的政策 增加经济中的计划成分 缓和了经济危机 26分 历史认识即指人们对历史的认识 包括历史思维和历史解释 像任何种类的历史研究成果 各种历史观念或历史思想 都是一定的历史认识 阅读下列有关历史人物的评价材料 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晚清史专家刘学昭认为 过去人们一讲到慈禧总是阴险狠毒的独裁者 一代妖后 恶

11、女人 而这次 走向共和 将慈禧定位于 清末出色的女政治家 表现出了慈禧的复杂性 历史上的慈禧执掌国家大权长达47年 如果没有一定的政治手腕是不可能办到的 在她身上有顺应历史潮流的一面 且对西方文化很感兴趣 喜欢法国女装 高跟鞋和化妆品 推行西方 新学 史家评说 走向共和 材料二 莫里斯说 罗斯福 对时代面临的问题有着超人的直觉 洛伊希腾贝格得出结论说 罗斯福 是一个富有创新精神的发明家 然在福尔索姆看来 罗斯福 所做的一切 是为了政治权力的获取 为了集权 罗斯福新政的推行助长了失业 导致了美国如今连年的财政赤字 罗斯福新政的谎言 材料三 我写 斯大林的战争 既是针对冷战中的那些争论 又是为了超

12、越它们的狭隘性与局限性 以便能够不受政治的左右 在具体的历史中去理解斯大林的历史作用 我的目的不是为斯大林恢复名誉 而是通过有据可依的叙述让人们注意到他的历史作用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了解不同的发现 或许我们对于历史的认知 对于我们可能会遭遇的或评价的东西 批判之余 也会多一份尊重 多一份理解 斯大林的战争 1 根据材料一结合史实 说明慈禧是 清末出色的女政治家 5分 2 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 罗斯福对时代面临的问题有什么 超人的直觉 4分 作为 一个富有创新精神的发明家 罗斯福对历史有何重大的贡献 6分 3 结合材料三和相关史实 从肯定斯大林的角度来说明斯大林对苏联和国际的影响 8分 4 综

13、合以上材料 谈谈你对历史认识有哪些启示 4分 解析第 1 问 由 出色的女政治家 可以看出 题目希望大家掌握慈禧具体的一些出色的历史活动 由材料 历史上的慈禧执掌国家大权长达47年 可以得出 执政时间长 由 在她身上有顺应历史潮流的一面 并结合史实可以得出 支持洋务运动 实行新政和预备立宪 由 对西方文化很感兴趣 喜欢法国女装 高跟鞋和化妆品 可以得出 文化上崇尚西学及西方生活方式 由 推行西方 新学 并结合史实可以得出 废除科举 第 2 问 第一小问 由 罗斯福 财政赤字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 所谓 直觉 指的就是罗斯福关于1929 1933年大萧条的认识 第二小问 重点结合教材知识 从对

14、美国经济 政治的影响扩展到对当时世界的影响以及后来世界的影响 第 3 问 由题干 从肯定斯大林的角度来说明斯大林对苏联和国际的影响 可以看到 我们应该努力考虑斯大林及其建立的制度对于苏联在经济 政治方面的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同时还应考虑到其对共产国际 二战以及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影响 第 4 问 此题凸显关于历史的认识与我们传统认识的区别 意在强调历史的复杂性 我们的传统认识之所以出现了一些问题 就在于我们收到了主观情绪的影响而不能客观认识历史 故强调我们对历史的认识 应坚持客观性 对待历史人物 应注意结合史实 全面认识 而不应偏激 答案 1 说明 执政时间长 支持洋务运动 实行新政和预备立宪 文

15、化上崇尚西学及西方生活方式 废除科举制 任答两点即可 2 直觉 面对1929年大萧条 罗斯福意识到用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已无法应对危机 需要动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对经济进行干预 推行 新政 贡献 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时的危机 缓和了社会矛盾 遏制了法西斯势力 巩固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新模式 使美国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对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3 对苏联 建立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形成了斯大林模式 使得苏联经济快速发展并实现了工业化 为苏联的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领导苏联实现了二战后经济的复苏 大大提升苏联的国际地位 对国际 和美国等国家一起 领导世界人民取得反法西斯的胜利 维护了国际和平 战后 组建社会主义阵营 反对美国霸权主义 支持世界民族解放运动 与新中国建交 帮助新中国工业化建设等 4 启示 历史认识具有复杂性 历史认识应尽量客观 历史人物受到时代局限和个人局限 在批判的同时 也应该有尊重和理解等 任答两点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