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秋福师《生物教学论》在线作业一

上传人:教*** 文档编号:133320608 上传时间:2020-05-2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7秋福师《生物教学论》在线作业一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7秋福师《生物教学论》在线作业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7秋福师《生物教学论》在线作业一(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福师生物教学论在线作业一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一、 单选题 (共 3 道试题,共 12 分)1. 备课的内容不包括下面()项A. 了解学生B. 研读课程文件和教科书 C. 选择课程资源D. 批改作业 满分:4 分正确答案:D2. ()年()月教育部颁布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这是我国首次颁布的生物课程标准。A. 2000;7B. 2001;7C. 2002;7D. 2003;7 满分:4 分正确答案:B3. 2、在我国提出STS教育是在20世纪()年代。A. 60B. 70C. 80D. 90 满分:4 分正确答案:C二、 多选题 (共 3 道试题,共 12 分)1. 建

2、构主义认为学习者和环境的交互作用涉及两个基本过程:A. 同化B. 顺应C. 起草D. 论证 满分:4 分正确答案:AB2. 生物学教学原则有:( );( );( );( )。A. 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B. 综合化原则C. 直观性原则D. 实践性原则 满分:4 分正确答案:ABCD3. 发现法强调的四个问题是:A. 学习过程B. 直觉思维C. 内在动机D. 信息提取E. 复习功课 满分:4 分正确答案:ABCD三、 判断题 (共 19 道试题,共 76 分)1. 教师对复习和检查旧知识的内容,要提问哪些学生等在课前应预先加以考虑并予以确定。A. 错误B. 正确 满分:4 分正确答案:A2. 做

3、为一名生物学教师只通读所要讲的一本教材就可以。A. 错误B. 正确 满分:4 分正确答案:A3. 教育实验法是教育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不是一种现场的直接观察,而是事后了解。A. 错误B. 正确 满分:4 分正确答案:A4. 运动员通过观看新闻报道知道服用兴奋剂能使自己的成绩快速提高,这不是一种学习行为。A. 错误B. 正确 满分:4 分正确答案:A5. 惩罚是控制行为的消极刺激手段,运用惩罚后,学习者的反应发生的频率会减少,所以惩罚不是一种强化手段。A. 错误B. 正确 满分:4 分正确答案:A6. 教学基本技能包括导入技能,教学语言技能,提问技能,讲解技能,变化技能等,其中第一者最

4、重要。A. 错误B. 正确 满分:4 分正确答案:A7. 只要学生都参与教学中,就能保证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得到全面发展。A. 错误B. 正确 满分:4 分正确答案:A8.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随时观察学生对自己教学的反应,而且在课后听取学生的意见。A. 错误B. 正确 满分:4 分正确答案:B9. 考查和考试是检查学生学习成绩的两种形式。经常进行的检查是考试;分阶段进行的检查是考查。A. 错误B. 正确 满分:4 分正确答案:A10. 教师要善于针对生物学教材的重点难点,新旧知识的接合点提问,针对学生理解中的错误或不确切处提问。A. 错误B. 正确 满分:4 分正确答案:B11. 陶行知提出教学

5、应该具有教、学、做合一的原则。A. 错误B. 正确 满分:4 分正确答案:B12. 13( )中学生物学教师的备课是指教学工作的一般准备工作。A. 错误B. 正确 满分:4 分正确答案:B13. 教学就是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A. 错误B. 正确 满分:4 分正确答案:A14. 对于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应当放慢速度。A. 错误B. 正确 满分:4 分正确答案:B15. 在竞争学习的情竟中,个人达成目标的努力会妨碍他人达成目标;在合作学习的情境中,个人达成目标的努力可以帮助他人达成目标。因此,合作学习中不存在竞争。A. 错误B. 正确 满分:4 分正确答案:A16. 在生物教学中,学生通过观察玉米和菜豆

6、的种子,再比较其形态和结构上的异同,然后归纳出单子叶植物种子和双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特点,这属于验证性实验。A. 错误B. 正确 满分:4 分正确答案:A17. 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对课程具体目标的规定有以下描述:知道生物科学技术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某些生活、生产或社会实际问题。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A. 错误B. 正确 满分:4 分正确答案:B18. 许多国家的政府都将发展教育作为基本国策,并开始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计划。新的理科课程计划和课程文件(如课程标准)相继出台,如美国

7、的2061计划,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等。形成了继60年代以后的又一轮世界范围的理科课程改革的浪潮。A. 错误B. 正确 满分:4 分正确答案:B19. 板书的类型有提纲式,表格式,图示式,综合式,计算式和方程式等。A. 错误B. 正确 满分:4 分正确答案:B以下内容可以删除:我们知道立法活动的论后是立法者对不同利益间的衡量。无效婚姻和可撤销婚姻制度衡量的是公共利益、道德秩序与个人的意思自治,其法律结果应当衡量的是当事人对利益的危害程度和当事人的责任程度以及其应适当承受的不利后果。但是法律结果却被规定在同一个条文里适用同样的结果,这显然是不合无的。如果不区分两者的法律后果,那么二者的法定情形的

8、重构从现实层面上来讲也就毫无意义了。首先,笔者认为应当调整现行婚姻无效与可撤销规定的溯及力在题。溯及力涉及到对之前婚姻事实的法律认可状况。如果溯及既往,那么婚姻关系自成立起无效,从而导致因夫妻身份关系产生的其他一切行为也将陷入纠纷,对于与之有交易的第三人来讲将面临不可预测的法律法风险,不利于交易安全。笔者认为应当根据无效婚姻与可撤销婚姻中不同法定情形的违法程度区分为无效婚姻和可撤销婚姻的溯及力。在笔者对于无效婚姻法定情形重构之后,只剩下重婚、近亲婚姻以及未满十六周岁未成年人婚姻三种,本以为可以完全适用的无效婚姻被确认无效后自始无效的规定,但是在引入责任要素之后,笔者发现其中可能存在无辜方的情况

9、,如重婚情形中被重婚的一方不知对方已有配偶,在婚姻被宣告无效之后,被重婚者依然与造成婚姻无效的一方当事人共同承担婚姻自始无效一样的结果,这样的规定对被重婚者不公平,也不利于保护子女的利益。笔者认为应参虑双方当事人的责任区分不同的溯及力,由造成婚姻无效的一方承担婚姻自始无效的后果,无辜一方则自法院宣告无效之日起婚姻开始无效。实际生活中造成婚姻无效的责任人可能是当事人一方,也可能是双方,可统一适用上无规则,笔者认为更加公平。笔者对可撤销婚姻的法定情形重构之后扩充了未达法定婚龄的婚姻、患禁婚疾病的婚姻、欺诈的婚姻与重大误解的婚姻。笔者认为此部分也不可以完全重构为“婚姻被撤销的,自撤销之日起生效”。因

10、为尽管重构后的可撤销婚姻制度所保护的个人私益要件,但是其中当事人还是有过错方与无辜方的区分,适用同种法律后果依然不公平,应当根据造成婚姻无效的责任有无、大小区别对待,重构为“对婚姻被撤销有责任的,适用婚姻自始无效规定,无责任的适用撤销之日起无效。”其次,笔者认为对婚姻无效与被撤销后的财产分割应方式当加以丰富。我国现在的无效婚姻与可撤销婚姻制度的法律后果中对财产的规定非常单一,忽略了当事人在该婚姻因违法导致无效过程中的主观意志和责任程度,采取各打五十大板的做法不利于发挥法律惩恶扬善的功能。笔者认为在婚姻被撤销或被确认无效后的财产分配中应当参虑双方当事人的主观意志和责任程度,以此作出与之相匹配的分

11、割方案。换句话说主要从“是否知道存在婚姻无效和可撤销的法定事由”和“对法定事由是否有过错”这两个维度来参虑财产的划分。第一种情况,对于双方当事人都是既知道有违反婚姻生效的法定事由,又对此事由有过错的,适用现行的规定,即双方协商,协商不成的,由法院裁判。第二种情况,对于仅知道有违反婚姻生效事由但没有过错的当事人,在财产分配过程中应当少分,而不论是否属于弱国一方。因为这种情形下,当事人对社会公共利益和法律秩序的挑衅太严重,应当予以更加不利的法律后果。第三种情况,对于不知道存在违反婚姻生效法定事由但是有过错的当事人,境如当事人婚前不知自己患有禁止结婚的疾病而后导致婚姻可撤销,可以适用离婚时财产分割的

12、相关规定。第四种情况,对于既不知道存在违反婚姻生效要件存在,对此又没有过错责任的当事人应当适用离婚时的财产分割规定。因为以上情形中,当事人对社会公益和法律秩序的破坏很小,甚至是无辜的,应当适用更为有利的法律制度。但是需要注意的时,当事人不知的状态需要一直持续到婚姻被确认无效或者被撤销,否者将构化为第一种或者第二种情况。最后,对于子女抚养在题一律适用与离婚时一样的对子女保护的相关规定。虽然最新版的婚姻法增加了无效婚姻制度,但是该制度太过简略,有很多的缺漏需要填补。首先,无效婚姻的法定情形设置就目前来看已经稍有过时,国家对于婚姻的干预过多,由于法律的滞后性,一些新的情况也没有规定进来;其次该制度的

13、诉讼程序中的请求权人范围不本以囊括应有之人;再次,对于该制度的法律后果没有区分。本文主要针对以上的在题提出了完善建议,首先针对无效婚姻中的法定情形做了调整建议,建议保留重婚与近亲婚姻这两种情形依然属于无效婚姻的法定情形,建议将未达法定婚龄婚姻和患有禁婚疾病的婚姻划入可撤销婚姻的调整范围,此外针对可撤销婚姻还扩充了因欺诈和重大误解而缔结的婚姻;其次针对无效婚姻的确认程序,提出增加检察院和基层组织为无效婚姻的申请权人;再次针对无效婚姻和可撤销婚姻的法律后果,笔者提出增设构构制度针对无效婚姻与可撤销婚姻中的无辜方当事人予以构构,增设补正制度针对特定情形的无效婚姻与可撤销婚姻予以合法化的承认,同时引入当事人主观要素和责任要素,依据这两个因素区别参虑当事人应承担的法律后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