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 《雷雨》二题教学素材.doc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33315081 上传时间:2020-05-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 《雷雨》二题教学素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一语文 《雷雨》二题教学素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一语文 《雷雨》二题教学素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一语文 《雷雨》二题教学素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一语文 《雷雨》二题教学素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 《雷雨》二题教学素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 《雷雨》二题教学素材.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雷雨二题 刘庆瑞 曹禺的雷雨可谓是中国现代话剧的经典之作,也是中学课本的必选教材。人们阅读、欣赏、赞叹它,但长久以来许多人其实又在时代主流思潮的影响下,自觉或不自觉地在曲解、误解、甚至肢解它 一、序幕与尾声 雷雨于1934年发表的时候,有序幕和尾声两幕。但建国以后出版的雷雨,这两幕却被删掉了,即使现在某些出版社出版该剧时,这两幕也往往不见踪影,以至于许多读过、教过雷雨的教师,也不知有这两幕。作为一代话剧大师的曹禺,在构筑雷雨时,对剧作的每一处安排,都有着自己的艺术思考,并非随意为之。“序幕”和“尾声”是雷雨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曹禺艺术思想闪光的显现,不能轻易地删去。一旦删去,随着对剧作整体性的破

2、坏,必然制约、影响了对雷雨丰富的思想内涵的理解和诠释。 被删去的“序幕”和“尾声”写了什么内容呢? 雷雨的序幕写:那个“雷雨”之夜的十年后,周公馆早已变成了教会医院,楼上、楼下分别住着两位疯了的老妇人:蘩漪与鲁侍萍。腊月三十这天下午,一位孤寂的老人(周朴园)来到医院看望她们,但彼此没有说一句话。偶尔撞进医院随母看病的姐弟俩,目睹了这一切,当听着教堂尼姑像讲“古老的故事”般谈起十年前这里发生的往事,当看到一位头发斑白的老妇人(鲁侍萍)从右边门颤巍巍地走过来时 弟弟 (拉姊向前,看老太婆)姐姐,你告诉我,这屋子是怎么回事?这些疯子干什么? 姊姊 (惧怕地)不,你问她,(指老妇人)她知道。 弟弟 (

3、催促地)不,姐姐,你告诉我,这屋子怎么死了三个人,这三个人是谁? 姊姊 (急切地)我告诉你问她呢,她一定都知道! 老妇人渐渐倒在地上,舞台全暗,听见远处合唱弥撒和大风琴声(雷雨,文化生活出版社,1936) 在姐弟俩的疑问中,大幕徐徐落下,但读者或观众的思想却在他们的导引下,开始了对幕后隐藏的历史人生的猜测与思索。于是,在思想的躁动焦虑中,随着帷幕再次拉开,我们开始专注地审视十年前发生的那一个“雷雨”的故事,包括里面穿插、交织的“三十年前的故事”。最后尾声,又回到现实中来,老妇人(鲁侍萍)在台中央歪倒着,尼姑乙对姐弟俩说:“弟弟,你没有吓着吧!快去吧,妈就在外边等着你们。姐姐你领弟弟去吧。”这时

4、,周朴园从楼上蹒跚地下来,他询问有没有人(指鲁大海)来看鲁妈,远处教堂传来不绝如缕的合唱弥撒声 有了序幕和尾声,使我们对雷雨的认识有了某种微妙的变化。 一是雷雨以回溯式结构构筑全剧。序幕让周朴园走进教堂,尾声让他聆听圣经诵读,戏剧的正文则以回忆的形式出现,就好像周朴园深蕴内心的长长的忏悔祷文。因此,雷雨充盈着浓郁的宗教情愫,周朴园则充当了最初和最终的忏悔者。从这个角度说,周家客厅固有的摆设和不拉窗帘的习惯,既不是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也不是他虚伪人格的表现,而是他借此补偿自己愧疚与失落的灵魂,是他忏悔心理的一种升华。他对侍萍复出的冷漠,与其说凸现了资本家的冷酷本性,不如说是其固有的宁静的忏悔心理

5、被打破,因为,虚幻的世界使他俨然成了道德人家,但破碎的往事却无情地映现出他如许的罪恶。此外,周萍在归宿迷茫的心境下走进外国教堂(第一幕周冲介绍)以及临死前对父亲说:“你不该生我。”这一暗含自己是一个罪人的悲叹,都使整部戏剧具有令人不能回避的宗教意蕴。因为基督教“原罪说”认为,活生生的人在尘世中呈现自己的天性时,难免要犯下种种宗教意义上的罪恶,甚至连义务、怜悯、友谊、爱情等,也可能因伤害他人而成为一种罪恶,周萍以自己年轻的生命张扬爱情的追求,这本没有错,但谁知竟是不断地从一个罪恶走向另一个罪恶,最终走向死亡。从这一点看,他是一个令人悲悯的无辜的罪人的形象。但让我们深入思考的是:曹禺为什么会把这种

6、宗教的情绪流注到剧作中呢?曹禺出生于封建没落的旧军官家庭,父亲官场失意后归家,常常牢骚满腹,专横跋扈;母亲生下他三天后患产褥热去世,是继母把他抚养长大。抑郁沉闷的家庭空气,使曹禺天性敏感忧郁,思维的触角从小就趋近于对神秘现象、恐怖存在的探询。他不满足于那些以现实的方式诠释现实的理论,他参加礼拜,观察基督教的洗礼,参与复活节活动;他读老子、佛经、圣经,来满足自己揭开宇宙无穷奥秘、人类玄奥命运的心灵渴求。这种特定的宗教情感,使他以一种悲悯的心情来抒写人类的愚蠢盲目的骄傲,来审视人类无法把握的悲剧命运。这样,读者或观众在读后或观后,就能跳出剧本本身的情节和故事,让情感上升到宗教意识的层面,在人类生存

7、和命运的高度上,来体味如诗的剧作。 二是有了序幕和尾声的框架,就造成了一种欣赏的距离,使读者、观众以一双悲悯的眼睛、一种悲悯的心情,追索隐藏于现实背后深处的人生、人性以及人类无法自我把握的悲剧命运。正如曹禺先生所说:“序幕和尾声的用意,简单地说,是想送看戏的人们回家,带着一种哀静的心情。低着头,沉思地念着这些在情热、在梦想、在计算里煎熬着的人们。荡漾在他们的心里应该是水似的悲哀,流不尽的;而不是惶惑的,恐怖的,回念着雷雨像一场噩梦,死亡,惨痛如一只钳子似的夹住人的心灵,喘不出一口气来。雷雨诚如有一位朋友说,有些太紧张(这并不是句恭维的话),而我想以第四幕为最。我不愿这样戛然而止,我要流荡在人们

8、中间还有诗样的情怀。序幕与尾声在这种用意下,仿佛有希腊悲剧Chorus一部分的功能,导引观众的情绪入于更宽阔的沉思的海”。(雷雨序,同前)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雷雨的序幕和尾声体现着一代戏剧大师的良苦用心,闪现着特异的艺术魅惑力,怎能随心所欲地把它删除呢? 二、主题 雷雨的主题,在以阶级斗争为社会主流话语的语境下,强调的是以鲁大海为代表的工人阶级与周朴园为代表的资本家之间的根本利益的冲突,强调的是“自己的儿子成了自己的掘墓人”的阶级斗争理念。诚然,在雷雨中蕴含了这一主题,但它并不是惟一的主题,而人们以“局限性”为由把“序幕”和“尾声”删去,意在突出、强调的恰恰就是这一主题。 雷雨中还蕴含着张

9、扬个性解放、追求爱情自由的主题。蘩漪是新时代的女性,十八岁那年因受诱骗嫁给了周朴园。小鸟依人,一旦关进了笼子,就失去了往日的自由与活泼,变得抑郁而乖戾。在周朴园专横的家庭统治中,蘩漪浓烈的感情得不到满足,旺盛的生命力阻断在专制的藩篱下,她只能反抗、挣扎,但在这个周氏大家庭里,一切试图改变自己命运的努力都化为浸润着悲酸泪水的泡影。周萍的出现与引诱,使蘩漪的生活出现了亮色,熊熊的生命之火被重新点燃起来了,她抛弃了伦理道德的束缚,死死地抓住了眼前的救命稻草:“我没有孩子,我没有丈夫,我没有家,我什么都没有,我只要你说我是你的!”但以周萍懦弱的生命,又怎能承担起生命救赎的重任呢,这个“欲走”的形象,始

10、终未能前进一步。所以,我们从蘩漪“最残酷的爱和最不忍的恨”中,看到了已被淡忘了的“五四”的时代主题:女性的解放。 但雷雨还有一个重要的主题,这就是命运的悲剧。曹禺说:“雷雨所显示的并不是因果,并不是报应,而是我所觉得的天地间的残忍,如若读者肯细心体会这番心意,这篇戏虽然有时为几段较为紧张的场面或一两性格吸引了注意,但连绵不断地若有若无地闪示这一点隐秘这种种宇宙里斗争的残忍和冷酷。在这斗争的背后或有一个主宰来使用它的管辖。这主宰,希伯来的先知们赞它为上帝,希腊的戏剧家们称它为命运,近代的人撇弃了这些迷离恍惚的观念,直截了当地叫它为自然法则。而我始终不能给他以适当的命名,也没有能力来形容它的真实相

11、。因为它太大,太复杂。我的情感强要我表现的,只是对宇宙这一方面的憧憬”(雷雨序)。因此,我们透过序幕和尾声的框架可以审视到:周朴园想抓住侍萍的手,希望借她的“明智”走开,既了结旧梦,又维护周公馆既有的秩序,但结果他一生的努力,在一夜间化为泡影,三死两疯的结局是他万没想到的;侍萍则想抓住四凤,希望她不要重走自己当年走过的路,以摆脱发生在昨天、今日又被重新唤起的伤心往事,但结果四凤还是重蹈她的覆辙,并且是兄妹间的乱伦这不是命运对她残忍的捉弄吗?蘩漪呢,她紧紧抓住周萍不放手,想重新拾起一堆破碎的旧梦,粘贴出充满爱情的新生活,谁成想周萍却移情别恋;周萍也是如此,他痴痴地抓住四凤,想以新的爱情洗涤自己的

12、罪恶,谁知陷入的是更深的罪恶的泥潭!甚至连天真的周冲也在抓住四凤,想仰仗她的帮助,走进自己童话般的幻想世界里,结果带给他的是生命瞬间的陨灭。曹禺说:“在雷雨里,宇宙正像一口残酷的井,落在里面,怎样呼号也难逃脱这黑暗的坑。”因此,雷雨里的人们,“他们怎样盲目地争执着,泥鳅似的在情感的火坑里打着昏迷的滚,用尽心力来拯救自己,而不知千万仞的深渊在眼前张着巨大的口。他们正如一匹跌在泽沼里的羸马,愈挣扎,愈深沉地陷落在死亡的泥沼里”。(雷雨序)这种悲剧意识,反映了曹禺对宇宙间压抑人的本性、对不可把握的某种不可知的力量的恐惧,反映了他对人类生存困境的悲剧性的认识。 应该说,曹禺以极富想像力与创造力的实验性创作,为中国话剧的发展,展示了多元的、自由创造的前景,而曹禺的创作意识又是超前的,它大大地超越了时代的接受水平。人们只愿接受或诠释曹禺戏剧中为时代主流思潮所能容纳的部分,比如,他剧作中社会的、现实的、政治的等内容因素,而与上述方面交融为一体的另一侧面,如他对人的生存困境的探索、非写实的、非戏剧性的因素,却被轻率地视为“局限性”而大遭讨伐。从某种意义上说,曹禺这位天才的戏剧家,正是被落后于他的时代所“骂杀”与“捧杀”的,这也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中很发人深省的一页。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