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通史复习提纲PDF.pdf

上传人:xiang****la438 文档编号:133292569 上传时间:2020-05-26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401.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近代通史复习提纲PDF.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中国近代通史复习提纲PDF.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中国近代通史复习提纲PDF.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近代通史复习提纲PDF.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近代通史复习提纲PDF.pdf(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书 山 有 路 1 近代中国通史复习近代中国通史复习 本专题涵盖了 1840 年鸦片战争 1949 年新中国成立前 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从兴起到胜利的历史 共近 110 年 1 社会性质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 主要矛盾 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最主要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3 分期界标 五四 运动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资产阶级领导 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 资产阶级共和国 为前途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无产阶级领导 马列主义 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 新 民主主义国家为前途 4 中国近代化的沉浮 政治民主化 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经济工业化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2、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思想科学化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20 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生活西方化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840 1919 年年 一 时间范围 1840 年 1919 年 共近 80 年 二 基本线索 列强入侵 与中国封建统治者互相勾结 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半殖民 地社会 中国人民反侵略 反封建斗争 争取民族独立和社会近代化 三 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 第一阶段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 18401840 1919 世纪世纪 6060 年代 年代 阶段特征 阶段特征

3、一 政治 一 政治 1 封建制度日益衰落 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 与 南京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 2 人民反侵略反封建的不断增强 太平天国 运动 二 经济二 经济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1 自然经济日益解体 2 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早期现代化 3 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4 近代工业体系慢慢 形成 但不完整 三 思想三 思想 新思想的萌发 选修 I 戊戌变法 1 开始向西方学习 2 民主思想 逐步产生 四 外交 四 外交 闭关锁国的局面逐渐被打破 中国被迫日益对外开放 五 知识点整理五 知识点整理 一 一 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 18401840 年年 18421842

4、年 年 1 鸦片战争的原因 直接原因 英国为维护鸦片贸易发动战争 1 英国走私鸦片 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危害 兵荒银弱 危害清朝统治 书 山 有 路 2 2 虎门硝烟 林则徐 3 清朝 封建社会末期 欧美崛起 英国最强 法美相继发展 2 战争经过 1840 6 1842 8 3 南京条约 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二 西学东渐 二 西学东渐 1 开眼看世界 林则徐 魏源 抵抗派 1 背景 鸦片战争惊醒了有识之士的 天朝上国 梦 萌发向西方学习的思 想 2 林则徐 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魏源 海国图志 提出 师 夷长技以制夷 的思想 三 第二次鸦片战争 三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1856 年年

5、 18601860 年 年 1856 年 为了扩大在华利益利益 英法联合发动战争 中国被迫签订 天津条约 北 京条约 四 太平天国运动 四 太平天国运动 18511851 年年 1 1864864 年 年 1 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 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 2 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 1853 年 定都天京 正式建立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 3 转折 天京变乱 4 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 天朝田亩制度 前期 内容 土地分配原则 凡天下田 天下人同耕 财产分配原则 绝对平均 评价 主张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是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绝对平均主义 违背了当时社会的发展规律 无法真正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违反了社会的发展规

6、律 资政新篇 后期 它是先进的在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资本主义的方案 集中反映了当时中 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 它不是农民革命实践的产 物 没有反映当时农民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 5 太平天国的失败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主观原因 农民阶级的阶级局限性 客观原因 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特点 既反侵略又反封建 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 五 洋务运动 五 洋务运动 1 1 背景 背景 19 世纪 50 60 年代 清政府内外交困 陷入严重的政治统治危机中 2 2 洋务派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思想 洋务派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思想目的 目的 采用

7、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近代 科技 来挽救清王朝统治 3 3 代表人物 代表人物 地主阶级地主阶级 4 4 实践及其破产 实践及其破产 书 山 有 路 3 从 19 世纪 60 至 90 年代 甲午战争的失败 宣告洋务运动的破产 5 对洋务运动评价 对洋务运动评价 1 没有真正达到其 自强 求富 的目的 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2 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 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3 对中国的早期现代化起到了不小的推动作用 中国近代化起步 六 中国民族工业的产生 六 中国民族工业的产生 1 1 原因 原因 1 自然经济解体 2 外国资本主义企业的刺激 3 洋务运

8、动的诱导 2 2 时间 时间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前后 3 3 代表企业 代表企业 上海发昌机器厂 广东继昌隆缫丝厂 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 4 4 特点 特点 1 是在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产生的 身受外国资本主义和 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 发展缓慢 2 中国民族工业基本上是轻工业 其中主要是纺织业 3 民族工业主要集中在沿海大城市 尤其是东南沿海地区 4 民族工业资金少 规模小 技术力量薄弱 第二阶段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时期第二阶段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时期 1919 世纪世纪 6060 年代年代 2020 世纪初 世纪初 阶段特征 阶段特征 一 政治 一 政治 1 主要

9、的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过渡到了帝国主义阶段 对华侵略进入新阶段 开始 强烈要求资本输出和瓜分世界 甲午中日战争与 马关条约 2 中国完全沦为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 辛丑条约 3 中华民族出现了第 一次严重的民族危机 救亡图存的斗争不断 选修 I 戊戌变法 义和团运动 二 经济 二 经济 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三 思想 三 思想 民主思想进一步得到发展 维新思想主张君主立宪 维新思想 四 知识点整理四 知识点整理 一 甲午中日战争 一 甲午中日战争 1894 1894 18951895 年年 1 原因 根本原因 明治维新 1868 年 后 日本为了

10、满足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制定 侵略中国为核心的 大陆政策 2 重大事件 黄海海战 1894 年 爱国将领邓世昌英勇牺牲 旅顺大屠杀 1894 年 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3 失败原因 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李鸿章的 避战保船 政策 4 战争结果 签订 马关条约 5 影响 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从商品输出发展到资本输出 标志着洋务运动的 书 山 有 路 4 彻底失败 二 维新变法思想 二 维新变法思想 1 早期维新思想 产生时间和原因 产生于 19 世纪 60 年代以后 是伴随着中国资本主义和民族 资本阶级的产生而产生的 西方资本主义的思想文化和科学文化的传入 早期维 新思想的人物 王韬 郑观应 薛福成等

11、 思想内容 主张变革政治制度 建立议会制度 建立君主立宪制 经济上主张 发展工商业 与外国人进行商战 2 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背景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民族资产 阶级壮大 先进人士有关西学知识的增长 3 代表人物 康有为 梁启超 谭嗣同 严复 4 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 资本主义维新思想同封建主义思想的论战 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三 中国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三 中国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1 1 原因 原因 1 甲午战争后 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2 1903 年 清政府设立 商部 奖励工商 3 社会上涌现出一批实业家 兴起一股实业救国实业救国

12、的热潮 4 中国人民掀起 的收回利权运动 2 2 时间 时间 甲午战争以后 十九世纪末 3 3 影响 影响 1 民族资产阶级的队伍也逐步壮大 发动了戊戌变法 2 民族资本主义的 发展 资产阶级队伍的壮大 也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和发展准备了条件 四 义和团运动 四 义和团运动 1 根本原因 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 1898 年义和团运动兴起 3 口号 扶清灭洋 评价 扶清 有利于争取官兵 但容易让义和团放松对清政府的警惕 灭 洋 能够动员广大群众参加反帝斗争 但带有盲目排外的色彩 4 清政府对义和团的态度 围剿 招抚 联合列强绞杀 目的 控 制和利用义和团 5

13、 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后 义和团与侵略军进行了殊死的战斗 包围东交民 巷使馆和西什库教堂 并发起猛烈进攻 6 失败原因 主观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客观 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7 性质 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 8 意义 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巨大力量 阻止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 中国 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 是列强未能把中国变为其殖民地的主要原因 书 山 有 路 5 五 八国联军侵华 五 八国联军侵华 1 时间 1900 年 1901 年 2 八国 英 法 美 德 意 日 俄 奥 3 目的 直接 镇压义和团运动 根本 瓜分中国 4 暴行 在北京抢劫 烧杀 5 辛丑条约 1901 年 列强强迫中国签定不主要的

14、不平等条约列强强迫中国签定不主要的不平等条约 条约 内容 影响 南京条约 割香港岛 赔款 2100 万银圆 协定关税 此后又 取得了领事裁判权 片面最惠国待遇 居住及租地 中国开始进入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 马关条约 割三岛 赔二亿 开四口 办工厂 资本输出 办工厂 严 重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 义的发展 辛丑条约 赔款 4 5 亿两白银 允许各国在北京到山海关铁路 沿线驻兵 划定北京东郊民巷为使馆区 清政府保 证严禁人民反对外国侵略 设外交部 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 备注 备注 割地 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赔款 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开通商口岸 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侵害主权 领土

15、主权 关税主权 贸易主权 司法主权等 第三阶段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化时期第三阶段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化时期 从中华民国建立 从中华民国建立 19191919 年五四运动前 年五四运动前 阶段特征 阶段特征 一 政治 一 政治 1 辛亥革命推翻帝制 建立民国 辛亥革命 2 袁世凯篡夺革命果 实开始北洋军阀统治 北洋军阀政府对内专制独裁 对外卖国 3 孙中山为首的 革命党人为维护民主共和制度进行斗争 选修 IV 孙中山 二 经济 二 经济 民族工业短暂春天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三 思想三 思想 1 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 孙中山三民主义 2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 动 3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16、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四 知识点整理四 知识点整理 一 中国同盟会 一 中国同盟会 19051905 年 年 1 性质 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2 纲领 三民主义 提出 1905 年成立的同盟会将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 权 定为政治纲领 1905 年 11 月在同盟会机关报 民报 发刊词中 把同盟会革命纲领解释为 三 民主义 书 山 有 路 6 内容 内容 关系 来源 具体主张 评价 民族主义 民族革命 前提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争取实现民族独立自主 积极 局限 见下面 民权主义 政治革命 核心 创立民国 推翻封建帝制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民生主义 社会革命 补充 发展 平均地权 核定地价 国民共享 是资本主义土地纲 领 评价 性质 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积极 A 三民主义集中反映了资产阶级对民主政治的追求和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 反 映了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强烈愿望 代表时代前进的方向 B 三民 主义在辛亥革命时期发挥了巨大作用 成为鼓舞人民革命斗争的理论旗帜 局限 A 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没有明确提出反帝主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