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冲刺17文言文阅读(对比)-2020年最新模考分类冲刺卷(全国通用)(教师版)

上传人:粗**** 文档编号:133286175 上传时间:2020-05-2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52.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冲刺17文言文阅读(对比)-2020年最新模考分类冲刺卷(全国通用)(教师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考语文冲刺17文言文阅读(对比)-2020年最新模考分类冲刺卷(全国通用)(教师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考语文冲刺17文言文阅读(对比)-2020年最新模考分类冲刺卷(全国通用)(教师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考语文冲刺17文言文阅读(对比)-2020年最新模考分类冲刺卷(全国通用)(教师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考语文冲刺17文言文阅读(对比)-2020年最新模考分类冲刺卷(全国通用)(教师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冲刺17文言文阅读(对比)-2020年最新模考分类冲刺卷(全国通用)(教师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冲刺17文言文阅读(对比)-2020年最新模考分类冲刺卷(全国通用)(教师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步冲刺备战中考冲刺小卷17 文言文阅读(对比)一、(2019年辽宁省丹东市第十八中学中考二模)阅读下面语段,回答下面的小题。【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乙】贾逵年五岁,明惠过人。其姊韩瑶之妇,嫁瑶无嗣,而

2、归居焉,亦以贞明见称。闻邻中读书,旦夕抱逵隔篱而听之。逵静听不言,姊以为喜。至年十岁,乃暗诵六经。姊谓逵曰:“吾家贫困未尝有教者入门汝安知天下有三坟五典而诵无遗句耶?”逵曰:“忆昔姊抱逵于篱间,听邻家读书,今万不遗一。”乃剥庭中桑皮以为牒,或题于扉屏,且诵且记,期年,经文通遍。于闾里每有观者,称云振古无伦。门徒来学,不远万里,或襁负子孙,舍于门侧,皆口授经文。赠献者积粟盈仓。或云:“贾逵非力耕所得,诵经舌倦,世所谓舌耕也。”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走送之,不敢稍逾约(2)尝趋百里外(3)或题于扉(4)赠献者积粟盈仓2请将选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余立侍左右,援疑质

3、理,俯身倾耳以请。(2)贾逵非力耕所得,诵经舌倦,世所谓“舌耕”也。3请选出断句正确的一项( )A吾家贫/困未尝有教者入/门汝安知天下有三坟五典而诵无遗句耶?B吾家贫困未尝/有教者入门/汝安知天下有三坟五典而诵无遗句耶?C吾家贫困未尝有教入门/汝安知天下/有三坟五典而诵无遗句耶?D吾家贫困/未尝有教者入门/汝安知天下有三坟五典而诵无遗句耶?4贾逵是汉代著名学者,宋濂也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从他们的学习经历来看,你受到了怎样的启发?请联系自己的学习实际来谈一谈。【答案】1(1)超过。(2)曾经。(3)写。(4)满。2(1)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低身侧耳向他请教。(

4、2)贾逵的粮食不是靠自己种地得到的,而是靠讲经书讲得唇焦口燥得到的。就是世人说的以舌代耕啊。3D4结合文章内容来谈,有启发并联系学习实际即可。【解析】1此题考查的是文言词语的意思。做题时要疏通文意,先把句子翻译正确,再解释字词意思,所要注意的是,在字词本义与句中意思有所差别时,最好本义和句中意都要写出来。“走送之,不敢稍逾约”翻译为“赶快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逾”意思是“超过”。“尝趋百里外”翻译为“曾快步走到百里之外”,“尝”意思是“曾经”。“或题于扉”翻译为“或者把字写在门扇上”,“题”意思是“写”。“积粟盈仓”翻译为“积累起来都装满粮仓”,“盈”意思是“满”。2此题考查对

5、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把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1)“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句中“援疑质理”意思是“提出疑难,询问道理”。(2)“贾逵非力耕所得,诵经舌倦,世所谓舌耕也”句中“力耕”意思是“用力气耕种”,“舌耕”理解为“以舌代耕”。两个句子语序正常,据此翻译。3此题考查的是文言句子的断句。解答此类试题时,首先要疏通文意,然后结合意思进行断句。“吾家贫困未尝有教者入门汝安知天下有三坟五典而诵无遗句耶?”翻译为“咱们家贫穷,从没有教书先生进咱们家门,你怎么知道天下有三坟五典

6、这些古书而又能背诵得一句不漏呢?”,据此断句为:吾家贫困/未尝有教者入门/汝安知天下有三坟五典而诵无遗句耶?故选D。4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章内容,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来谈。示例:1求学之路是艰难坎坷的,只有不畏艰难,勇于探索,具有恒心和毅力,才能学有所成,勤奋学习是取得成绩的根源。学习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主观是否努力,与客观学习生活条件关系不大。在学习中我们要有苦中作乐,以苦为乐的思想感情,同时也应该要好好珍惜我们现有的优越的学习环境和条件努力学习。2应当尊重老师。在老师面前应当恭敬,谦虚。3应从宋濂身上学习他的勤奋刻苦,求教谦虚、诚恳,尊敬老师的品质。二、(2019年福建省泉州市中考二模)

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甲】景春日:“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战?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日:“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日:“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节选自孟子膝文公下)【乙】王十朋,永嘉人,知泉州。初到任,会七邑宰劝酒,历告以爱民之意,出一绝云:“九重天子爱民深,令尹宜怀恻怛心。今日黄堂-杯酒,使君端为庶民斟。”其为政甚严而能以至诚感动人心士之贤者诣门以礼致

8、之。朔望会诸生学宫讲经询政。讼至廷,晓之以理义,多退听者。僚属间有为不善者,反复告戒,俾之自新。 又尝割俸钱,创贡闱。他善政尤多。去之日,父老儿童攀辕者不计其数,十朋亦为之垂泪。泉人怀之如父母。(节选自黄仲昭八闽通志)【注】七邑宰:七县知县。南宋孝宗乾道四年(1168)王十朋知泉州,时泉州下辖晋江、南安、同安、惠安、安溪、永春、德化七县。惻怛,惻隐。廷:官署。地方官吏办事的地方。俾,使。贡闱:科举考试的地方。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往之女家(2)贫贱不能移(3)会七邑宰劝酒(4)他善政尤多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僚属间有为不善者/反复告戒俾之/自新B僚属

9、间有为/不善者反复告戒/俾之自新C僚属间有为不善者/反复告戒/俾之自新D僚属间有为/不善者反复告戒俾之/自新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2)泉人怀之如父母。4甲文中孟子指出“大丈夫”在顺境中应该如何作为?(用原文语句回答)乙文中王十朋是如何践行孟子这一主张的?请简要概括。【答案】1(1)通“汝”,你 (2)改变 (3)适逢 (4)特别2C3(1)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太平了。(2)泉州人怀念他就像怀念自己的父母一样。4“得志,与民由之”。严格执政:给学生讲授经书、拿政事考问他们;用道理正义开导来打官司的人;反复劝告品行不好的下属,使

10、他们改过自新;拿出自己的俸禄,建科举考试的场所。(答出其中的四点即可)【解析】1此题考查的是文言词语的意思。做题时要疏通文意,先把句子翻译正确,再解释字词意思,所要注意的是,在字词本义与句中意思有所差别时,最好本义和句中意都要写出来。“往之女家”翻译为“到了你的丈夫的家里”,“女”同“汝”意思是“你”。“贫贱不能移”翻译为“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移”意思是“改变”。“ 会七邑宰劝酒”翻译为“赶上七县的县令劝酒”,“会”意思是“适逢,正赶上”。“他善政尤多”翻译为“他做了非常多良好的政绩”,“尤”意思是“特别”。2此题考查的是文言句子的断句。解答此类试题时,首先要疏通文意,然后结合意思进行

11、断句。“僚属间有为不善者反复告戒俾之自新”意思是“属官中间有品行不好的,他反复警告劝诚,使他们悔过自新”据此断句为:僚属间有为不善者/反复告戒/俾之自新。故选C。3此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把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句中“惧”意思是“害怕”,“熄”意思是“平息”。(2)“泉人怀之如父母”句中“怀”意思是“怀念”,“如”意思是“像”。两个句子语序正常,据此翻译。4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理解。甲文中孟子强调在顺境中“得志,与民由之”。在乙文中王十朋

12、的作法有:“会诸生学宫讲经询政”,“讼至廷,晓之以理义,多退听者”,“僚属间有为不善者,反复告戒,俾之自新”,“尝割俸钱,创贡闱”。据此理解作答。三、(2019年辽宁省锦州市二模)阅读下面(甲)(乙)两个语段,完成后面小题(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乙)牡丹得王于群花,予初不服是论,谓其色其香,去芍药有几?择其绝胜者与角雌雄,正未

13、知鹿死谁手。及睹事物纪原,谓武后冬月游后苑,花俱开而牡丹独迟,遂贬洛阳,因大悟曰:“强项若此,得贬固宜,然不加九五之尊,奚洗八千之辱乎?”予自秦之巩昌,载牡丹十数本而归,同人嘲予以诗,有“群芳应怪人情热,千里趋迎富贵花”之句。予曰:“彼以守拙得贬,予载之归,是趋冷非趋热也。”兹得此论,更发明矣。是花皆有正面,有反面,有侧面。正面宜向阳,此种花通义也。然他种犹能委曲,独牡丹不肯通融,处以南面则生,俾之他向则死,此其肮脏不回之本性,人主不能屈之,谁能屈之?(节选自闲情偶寄)【注】八千之辱:韩诗“夕贬潮阳路八千”。俾(b):使、把。肮脏:高亢刚直的样子。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香远益清:_

14、(2)陶后鲜有闻:_(3)不服是论:_(4)谁能屈之:_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予谓菊/谓武后冬月游后苑B去芍药有几/则有去国怀乡C彼以守拙得贬/以其境过清D宜乎众矣/正面宜向阳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择其绝胜者与角雌雄,正未知鹿死谁手。4(甲)文采用了_的手法,借莲表明了自己_的生活态度。5(甲)(乙)两文中牡丹分别代表着哪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答案】1(1)更加。(2)少。(3)这、这个。(4)使屈服。2C3(1)我唯独喜爱莲在淤积的污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一点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却不显得妖媚。(2)选择其中最好的牡丹和芍药来一决

15、雌雄,还不知道谁强谁弱。4托物言志 不慕名利、洁身自好5甲富贵者,寓意权势名利。乙强项者,本性高亢刚直。【解析】1考查文言实词。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都是古今异义词,如“益”:更加。“鲜”:少。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2C项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都是“因为”之意。A项,前者“认为”,后者“说”。B项,前者“超出,强”,后者“离开”。D项,前者“应该”,后者“适宜”。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予”:我。“濯”:洗涤。“妖”:妖媚。绝胜者:最好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