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区电子公文归档与管理规范标准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33285558 上传时间:2020-05-25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山区电子公文归档与管理规范标准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西山区电子公文归档与管理规范标准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西山区电子公文归档与管理规范标准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西山区电子公文归档与管理规范标准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西山区电子公文归档与管理规范标准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山区电子公文归档与管理规范标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山区电子公文归档与管理规范标准(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西山区电子公文归档与管理规(征求意见稿)1、围本标准规定了在公务活动中产生的,具有保存价值的电子公文的形成、积累、归档、保管、利用、统计的原则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西山区区级机关、团体和其他社会组织。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18894-2002GB/T15418-1994 档案分类标引规则DA/T19-1999 档案主题标引规则3、术语和定义本规采用以下定义3.1电子公文 指在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环境中以及数字设备生成的社会活动记录

2、,即以数码形式存储于磁带、磁盘、光盘等载体,依赖计算机等数字设备阅读、处理,并可在通信网络上传送的文件。3.2归档电子公文具有凭证和保管利用价值、作为档案保存的电子公文。3.3真实性指按规定对电子公文的容和显示形态进行鉴定后,确认其与形成时的原始状况一致。 3.4完整性 指电子公文的容信息、背景信息、元数据等无缺损和无改变。 3.5有效性 指电子公文应具备的可理解性和可被利用性,包括信息的可识别性、存储系统的可靠性、载体的完好性和兼容性等。 3.6逻辑归档 指在计算机和网络上进行,将电子公文进行归档操作,并向档案部门移交的过程。 3.7物理归档 指把电子公文集中下载到可脱机保存的载体上,向档案

3、部门移交的过程。 3.8元数据 指描述电子公文数据属性的数据,包括文件的格式、编排结构、硬件和软件环境、文件处理软件、字处理和图形工具软件、字符集等数据。 4、管理体制和职责 4.1各单位应根据本标准,建立电子公文归档与管理工作制度和管理网络,并安排专人管理。 4.2文件形成部门负责电子公文的形成、承办、运转、收集、登记,确保其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和安全性,并定期向档案管理部门移交;档案管理部门应对电子公文的形成、收集、积累、鉴定、归档等实行全过程管理与监控,规定电子公文的归档时间、围、技术环境、相关软件、版本、检测数据等要求。 4.3为保证归档电子公文的完整、真实和有效利用,从电子公文产生

4、时就应按照制度要求,妥善管理,以确保其不散失、不损毁、不失真。 4.4归档的电子公文,应与其他门类和载体的档案实行集中统一管理。档案部门要确保电子公文能有效机读。 5、电子公文的收集 5.1收集围 凡是反映本单位工作活动、具有查考利用价值的电子公文及相关软件均属收集围。按照电子公文的信息类型包括: 5.1.1文本文件:指用文字处理技术形成的文字文件、表格文件等。 5.1.2图像文件:指用扫描仪、数码相机等设备获得的静态图像文件。 5.1.3图形文件:指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或绘图获得的静态图形文件。 5.1.4影像文件:指用视频设备获得并经计算机处理的文件。 5.1.5声音文件:指用音频设备获得并

5、经计算机处理的文件。 5.1.6多媒体文件:指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制作的文件,其中包含文字、图像、图形、声音、影像等两种以上的复合信息形式。 5.1.7计算机程序:指计算机使用的商用或自主开发的系统软件、应用软件以及相关的资源、支撑软件等。 5.1.8数据文件:指用计算机软硬件系统进行信息处理等过程中形成的各种管理数据、参数等。 5.2电子公文收集要求 5.2.1归档电子公文应与相应的纸质或其他载体形式的文件并存,并在容及相关描述上保持一致。 5.2.2在无纸化办公系统中产生的电子公文,应采取严格的安全措施,随时备份,存储在能够脱机保存的载体上,保证电子公文的安全性。 5.2.3文本文件收集时应

6、统一将其转换为TXT文档或XML文档,现阶段允许收集WORD97、WPS格式文档。 5.2.4静态图像文件收集时应统一将其转换为TIFF、PDF、JPEG。 5.2.5影像文件收集时应按MPEG1或MPEG2方式压缩。 5.2.6声音文件收集时应统一转换为WAV 或MP3格式。 5.2.7自主开发的计算机程序必须收集软件的源程序及其开发、编译工具。 5.2.8归档的电子公文如果采用不符合本规要求的格式,收集时应转换成本规要求的格式,如无法转换,则应将相关软件一并收集。 5.2.9各单位应依据本标准,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单位、本系统电子公文收集的具体围。 6、电子公文的归档 6.1归档要求 文件

7、形成部门应随时对电子公文进行逻辑归档,每月把经过鉴定符合归档条件的电子公文进行物理归档,并按档案管理的要求进行登记和交接。 6.2归档电子公文应按件进行管理。一般情况下把一份电子公文作为一件,密不可分的几份电子公文应作为一件来进行管理,如:正文与附件、重要法规的历次修改稿、一套计算机软件或源程序等。 6.3电子公文形成部门要随时收集符合电子公文归档围的电子公文,依照附录A要求进行著录并填写归档电子公文登记表(见附录B)。归档电子公文应逐件编目。 6.4文件形成部门应于每月初将上月形成的经过检验的电子公文和归档电子公文登记表保存在脱机载体上,并一式两份向档案部门移交。 6.5档案管理部门应对归档

8、电子公文进行真实性、有效性和完整性测试,并填写归档电子公文移交、接收检验登记表(附录C)。登记表一式两份,一份由档案部门保存,另一份由文件形成部门保存。 7、归档电子公文的移交、接收各单位应在每年6月底前将上年度经过检验合格后的归档电子公文移交同级国家综合档案馆,集中保管。 7.1移交、接收检验 7.1.1文件形成单位在移交电子公文之前应对归档的每套载体及其技术环境进行检验,合格率应达到100%。 7.1.2检验项目包括检查载体是否清洁,是否有划痕;检查电子公文有无病毒;核实电子公文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 7.2移交手续 交接双方验收合格后,填写归档电子公文移交、接收检验登记表。登记表一式

9、两份,交接双方各保存一份。 7.3归档电子公文的存储 7.3.1一个归档年度的电子公文应拷贝至一盘或多盘载体中,几个归档年度的电子公文不应存储在一盘载体中。 7.3.2本标准推荐采用只读光盘、磁带作为归档电子公文的保存载体。禁用软磁盘作为归档电子公文长期保存的载体。归档后的电子公文的载体应设 置成禁止写状态。 7.3.3存储电子公文的载体或装具上应贴有标签,注明全宗号、归档年度、盘号和套别(见8.1)。 7.3.4信息组织结构 每盘存储载体的根目录下有说明文件、著录文件、归档电子公文子目录。每盘存储载体应具有如下信息组织结构:根目录著录文件说明文件电子公文子目录一件电子公文子目录一件电子公文子

10、目录电子公文7.3.4.1说明文件7.3.4.1.1文件名:README7.3.4.1.2文件容:有关本存储载体的各种信息。应包括全宗号、全宗名称、归档年度、盘号、制作人、检查人、制作时间。 7.3.4.1.3文件格式:说明文件为字符文件。每行的左边为标题,右边为说明容,中间用冒号分开。字符代码应符合GB/T1988、GB2312和GB13000.1的规定。 7.3.4.2著录文件 7.3.4.2.1文件名:DESCRIPT.XML 7.3.4.2.2文件容:归档电子公文登记表的电子版本。 7.3.4.2.3文件格式:XML文件(具体格式见附录D)。著录文件包含项目同归档电子公文登记表。 8、

11、归档电子公文的保管和利用 8.1归档电子公文要一式三套,一套封存保管,一套供查阅使用,一套异地保存。套别用符号表示分别为:A、B、C。 8.2归档电子公文的保管要求 归档电子公文的保管除应符合纸质档案的要求外,还应符合下列条件。 8.2.1归档载体应作防写处理。不得擦、划、触摸记录涂层。 8.2.2环境温度选定围:1720;相对湿度选定围:35%45%。 8.2.3存放时应远离强磁场,并与有害气体隔离。 8.3对磁性载体每满2年,光盘每满4年转存一次,原载体同时保留时间不少于4年。 8.4归档电子公文的封存载体不得外借。未经批准任何单位或人员不得擅自复制电子公文。 8.5归档的密级电子公文的利

12、用,应当遵守有关规定。 9、归档电子公文的鉴定销毁 9.1归档电子公文的销毁鉴定,参照国家关于档案鉴定销毁的有关规定执行。 9.2归档电子公文的销毁,应在办理审批手续后,方可实施。 9.3属于围的归档电子公文被销毁时,如存储在不可擦除的载体上,须连同存储载体一起销毁,并在网络中彻底清除。 10、归档电子公文的统计档案保管单位应当按年度对归档电子公文的接收、保管、利用和鉴定销毁情况进行统计。 附录A电子公文著录项目下列著录项目标注“*”者为必著项,其它为选著项。A1、文件信息A1.1发文登记号:发文单位已发文件登记的顺序号。A1.2收文登记号:收文单位收到文件登记的顺序号。A1.3拟稿人:拟稿人

13、员。A1.4拟稿时间A1.5部门责任人:拟稿人员所在部门责任人。A1.6部门责任人审核时间A1.7核稿人:核稿人员。A1.8核稿时间A1.9签发人:文件签发人员。*A1.10签发时间A1.11打字者:打字员。A1.12打字时间A1.13校对者:文件校对人员。A1.14校对时间A1.15主送单位:文件主送单位名称,几个单位之间用“,”分隔。A1.16抄送单位:文件抄送单位名称,几个单位之间用“,”分隔。A1.17发送时间:文件的发出时间。A1.18缓急程度A1.19密级:指文件的等级。按GB/T71561987第四章文献保管等级代码表划分为六个等级,名称与代码如下:名称数字代码汉语拼音代码汉字代

14、码公开级0GK公开国级1GN国部级2NB部秘密级3MM秘密级4JM级5UMA1.20收文者:接收文件的人员。A1.21收文单位:接收文件的单位名称。A1.22收文时间:接收文件的时间。A1.23批阅人A1.24批阅意见A1.25批示人A1.26批示意见A1.27承办部门:文件办理部门。A1.28办理结果:文件的办理结果。A1.29办结时间:文件办理完毕的时间。A2、档案信息A2.1归档人:指对该份文件进行归档操作的人员。A2.2归档单位:指对该份文件进行归档操作的单位名称。A2.3归档时间*A2.4全宗号:指档案馆给立档单位编制的代号,全宗号用五位数表示,不足五位的前面用“0”补足。*A2.5归档年度:指文件的形成年度,以四位阿拉伯数字标注公元纪年,如“2002”。*A2.6保管期限:指文件的保存时间,一般分为永久、长期、短期三种。*A2.7件号:指对应纸质或其他载体档案文件在同一年度、同一保管期限中的顺序号,件号用五位数表示,不足五位的前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