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苹果里的五角星》教案

上传人:mengy****infei 文档编号:133282457 上传时间:2020-05-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苹果里的五角星》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苹果里的五角星》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苹果里的五角星》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苹果里的五角星》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苹果里的五角星》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苹果里的五角星》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苹果里的五角星》教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苹果里的五角星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1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掌握多音字“鲜”;理解“清晰、生疏、循规蹈矩”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切苹果的两种不同方法,逐步感悟“创造”的真正含义,懂得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4、理解“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的深刻含义。学习作者叙议结合的表达方法。教学重点:体会文中切苹果的两种不同方法,逐步感悟“创造”的真正含义,懂得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教学难点:理解“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的深刻含义。学习作者叙议结合的表达方法。教

2、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揭题质疑1、教师板书课题,请学生读课题,然后引导学生质疑:当你第一眼看到这个课题的时候,你心里想些什么?你想知道些什么?预设:(1)苹果里怎么会有五角星,是不是有人把五角星放进了苹果中?(2)苹果里的五角星是怎么来的?(3)作者围绕“苹果里的五角星”会写些什么?2、教师小结:读一篇课文之前,看着课题先想想文章会写些什么、作者会怎么写,这是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满怀期待地开始我们的阅读之旅。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1、过渡:同学们的头脑中有了问题,就会迫不及待地阅读课文,从中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去解开心中之谜,能告诉老师,你读了几遍课

3、文吗?你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了吗?2、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1)出示生字表中的生字,请学生认读。特别提醒:多音字“鲜”的两种读音和文中的“鲜为人知”一词中的读音,结合课文内容相机理解“鲜”和“鲜为人知”的意思;“横”是后鼻音;“矩”读第三声,不要读成第四声。(2)说说自己是如何识记生字字形的。特别提醒:“瞧”是左右结构,不是上下结构的字;“横”右边的中间是“由”,不是“田”;“矩”不要写成“距”和“拒”。3、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1)指名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准音,读通句子。相机指导读好难读的句子,特别是文章的最后一段话,读好带生字词的句子。(2)同桌互读,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三、再读课文,初步

4、感知1、过渡:读一篇课文,读通顺、读正确是第一步,同学们做得都很好。要是能够在阅读的时候做到边读边思考,想想课文讲了什么,分几个部分来讲的,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那就更好了,阅读的收获也会更大。下面,请同学们再次阅读课文,边读边想,看看谁的读书收获最大,谁最会阅读。2、学生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动笔在课文上做上简单的批注。3、组织交流。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相机引导。(1)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的脉络,并学习概括每一段的段落大意。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写邻居家的小男孩向“我”显示在幼儿园学到的新本领横切苹果后,里面有颗五角星。第二部分(第5自然段):写“我”从横切苹果的有趣发现中获得的深刻感受

5、。(2)引导学生说说自己阅读后的想法和收获。预设:能够发现两种不同的切苹果的方法,并找到关于这两种方法的相关句子读出来。发现文章的中心句和理解有困难的句子。“使我深有感触”一句和文章最后一句。练习读好这两句话。(3)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在阅读的过程中,有什么不懂的地方。预设:为什么说这个“鲜为人知的图案”有很大的“魅力”?为什么作者说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4、小结:同学们很会学习,不仅能够边读边想,了解课文的内容,还能善于发现问题,勇于提出问题,而且提出的问题质量很高。希望同学们回家后,能够自己再读读课文,看看是否通过自己的认真阅读,获得属于你自己的答案。四、设置作业,巩固字

6、词1、布置描红,把生字写正确、写美观。2、抄写词语,做到工整、漂亮。第二课时一、复习回顾,明确目标1、出示词语,指名领读。拦腰 生疏 幼儿园 清晰 循规蹈矩图案 感触 横切面 魅力 鲜为人知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邻居家的小男孩不( )把苹果从顶部切到底部,而是( )把苹果一切为二,于是,苹果里出现了一颗( )的五角星。这个充满( )的五角星,让我深有( )。3、引导学生回忆,将课文分为“写事”“明理”两个部分。4、过渡:那么,作者是如何通过“写事”来“明理”的呢?“事”和“理”是如何相辅相成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这堂课要重点研讨的。二、品读课文,感悟体验1、课件出示课文第5自然段。(1)指名读,

7、你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2)学生交流,相机引导。“鲜为人知的图案”是什么?为什么说是“鲜为人知”的?理解“魅力”的意思。(词典上的意思;本段中三个“传”体现了这个图案很有吸引力。)作者悟出的道理是什么?(3)学生齐读第5自然段。(4)过渡:课文的中心是作者悟出的这个道理,但是课文内容却不仅仅只有这一自然段,你觉得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学习课文的第14自然段。2、在学生交流自己想法的基础上,相机提出学习要求:认真默读第14自然段,想想:作者是怎样叙事的,哪些词句和第5自然段有着密切的联系?(1)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做好批注,准备交流。(2)组织交流,重点引导学生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图案的“魅力”。

8、“小男孩的天真活泼”是“切苹果”事情发生的起因。小男孩的动作、语言描写,折射出小男孩的“兴奋”之情,看出五角星图案对于小男孩来说是非常有趣,具有很大的吸引力。重点学习(出示)第4自然段。A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循规蹈矩”的意思。知道“循规蹈矩”是一种怎样的切苹果方法。B“另一种切法”是怎样的切法?作者认为哪一种切法更好,你是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的?(“真的”“清晰地看出”“果然”体现了作者出乎意料的喜悦;“从未见过”“更没想到”“!”体现了作者内心的激动和欣喜。由此看出,与“循规蹈矩”的常规切法相比,这种切法更具吸引力,在作者看来,苹果里的五角星是格外的好看,具有很大的魅力。)C齐读第4自然段,读出

9、作者的欣喜之情。分角色朗读课文第14自然段。(3)小结:本文的作者就是围绕“苹果里的五角星”的“魅力”这个重点展开对人物言行、心理的生动描写,从而让所写事情和悟出的道理有了一个很好的衔接。3、齐读第5自然段,再次感受内容之间内在的联系。三、联系生活,加深体验1、课件出示课文最后一句中心句,齐读思考:你发现这个句子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你还想知道什么?预设:(1)从句中“往小处说”这个词语可以看出作者没有把道理真正说清楚,“创造力”是什么,绝对不只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2)“往大处说”创造力是什么。2、你生活中发生过这种换一种做法或想法以后,使事情由“山重水复疑无路”变成“柳暗花明又一村”的

10、事情吗?请举一个事例,并仿照着说一说“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3、小结:所有的这些小事,都能够让我们感受到创造力,其实就是不循规蹈矩、因循守旧,要善于换一种思考的方法、换一种实践的方法。所以,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们明白了,创造力,就是要敢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四、总结回顾,明确学法1、教师总结:一般写事明理的文章,中心都是在“理”上,但作者往往要用很多的笔墨来写事。因此,我们在学习写事部分时不仅要了解写了什么,更关键的是要琢磨、探究作者是如何“叙事”的,是如何让事情自然引出道理的。同时,还要善于和自身的生活实际或知识经验联系起来,加深体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学懂、学好。2、布置课外阅读:找一些借事说理的文章,运用课堂上学到的方法自由阅读、分析、体会。 5 /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