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类联考初数整除详细讲解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33281469 上传时间:2020-05-25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50.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类联考初数整除详细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管理类联考初数整除详细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管理类联考初数整除详细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管理类联考初数整除详细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管理类联考初数整除详细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管理类联考初数整除详细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类联考初数整除详细讲解(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管理类联考初数(一)整除1、数的整除整除的定义:当整数a除以非零整数b,商正好是整数而余数为零时,则称a能被b整除,或b能整除a,记作ba。 当ba时,称a是b的倍数,b是a的约数(因数)。 0能被任何整数整除,1能整除任何整数。整除的性质:1、 传递性:若ab,bc,则ac2、 可加可减性:若ab,ac,则a(bc)3、 可乘性,若ab,则amb4、 可拆性:若abc,则ac,bc5、 互质可除性:若amb,且(a,m)=1,则ab (注:(a,m)即两数的最大公因数,(a,m)=1代表两数互质。关于最大公因数和互质的知识将在后面介绍,如果同学们已经遗忘可以翻到相应篇章进行学习。)例1:若a

2、b,bc,则当m=( )时,mc。(A) (B)(C)(D)(E)解析:令例2:是一个整数。 (1) 是一个整数,且也是一个整数; (2) 是一个整数,且也是一个整数。解析:利用整除性质做题条件(一)是一个整数,143n,由于(14,3)=1,所以14n条件(二)是一个整数,n7,根据整除性质无法推出n14。所以选(A)整除的特征(用处:快速判别某数能否被常用数整除或快速分解质因数) 能被2/5整除的数:个位能被2/5整除; 能被3/9整除的数:各数位数字之和必能被3/9整除; 能被4/25整除的数:末两位(个位和十位)数字必能被4/25整除; 能被11整除的数:奇数位之和与偶数位之和的差能被

3、11整除。 能被7、11、13整除的数(末三位法):将后三位与前几位做差(大减小),判断差能否能被7/11/13整除。 例3:数A能被11整除。(1) A是形如abcabc的数(a是19的整数,b、c均为09的整数);(2) A=解析:直接利用整除特征做题条件(1),利用末三位法,abcabc=0,110,所以abcabc是11的倍数;条件(2)利用奇偶数位和做差法,奇数位之和:310+1=31,偶数位之和210=20,差为3120=11,是11的倍数,所以(2)也充分答案选(D)例4:一个班的同学围成一圈,每位同学的一侧是一位同性同学,而另一侧是两位异性同学,则这班的人数 ( )(A)一定是

4、4的倍数 (B)不一定是4的倍数 (C) 一定不是4的倍数(D) 一定是2的倍数,不一定是4的倍数 (E)以上均不正确解析:通过分析具体的情境判断数的性质设有同学A1,和他(她)同性的仍记为A2,异性的记为B,则A两侧的排列应该是A2A1B1B2,说明在这些同学中,任取相邻的四个人都是两男两女,所以必是四的倍数。选A。连续n个数乘积可被n整除原则。连续n个正整数之积一定是n的倍数。推广:连续n个数乘积一定是n!的倍数。例5:若是一个大于100的整数,则一定有约数 ( ) (A)5 (B)6 (C)7 (D)8 (E)以上均不正确解析:利用连续n个数乘积可被n!整除原则。 =,有定理:连续个数的

5、乘积一定能被整除。所以既能被2整除,又能被3整除,故选B。练习题:1.从1到120的自然数中,能被3整除或被5整除的数的个数是( )个。(A)64 (B)48 (C)56 (D)46 (E)552. 如果是3的倍数,是2的倍数,那么必然是()的倍数。(A)4 (B)5 (C)6 (D)7 (E)93. 。(1) 且;(2) 且。4. 一个三位数能被3整除,去掉它的末位数后,所得的两位数是17的倍数,这样的三位数中,最大的是( )(A)858 (B)855 (C)852 (D)849 (E)8685. 是整数。(1) 若(p,q是互质的正整数),是一个整数;(2) 若(p,q是互质的正整数),是

6、一个整数。6、若,则( )(A) 必然是2的倍数(B) 必然是3的倍数(C) 必然至少是6的倍数(D) 必然不能被任何数整除(E) 不一定是某个数的倍数 7、有( )个四位数满足下列条件:它的各位数字都是奇数;它的各位数字互不相同;它的各位数字都能整除它本身。(A)10 (B)7 (C)8 (D)5 (E)68、下面说法中有( )是正确的。(1)0可以被任何整数整除;(2) 如果则;(3) 一个数是4的倍数,必然是2的倍数;(4) 如果1078是7的倍数,3647也是7的倍数,那么必然也是7的倍数。(是正整数)(A)0 (B)1 (C)2 (D)3 (E)4练习题讲评:1、 前120个正整数中

7、,能被3整除的数有40个,能被5整除的数有24个,能同时被3和5整除的数(即能被15整除)有8个。 根据容斥原理(后文将有介绍),要求的应该是40+248=56个。选(C)2、 显然m必然是2和3的倍数,即是6的倍数。选(C)。3、 两个数互为倍数,这两个数必然相等,条件(1)充分;条件(2)显然也充分,选(D)4、 17的两位数倍数最大是85,个位最大是8时,组成的三位数能被3整除。选(A)5、 条件(1),当时,显然结论不成立,条件(1)不充分;条件(2),当时,显然结论不成立。 条件(1)(2)联合起来,既是14的倍数,又是16的倍数,既是9的约数又是7的约数,可见=1,是112的倍数。

8、显然是28的倍数。选(C)6、 显然当n为奇数时,m是个奇数,不能被2整除。再看一下能否被3整除,此时n除以3的结果只有三种可能:整除、余1、余2,逐一验证发现三种情况下,m都能被3整除,选(B)。7、 奇数共有1、3、5、7、9五个,无论选哪四个,都必然会有3或9,说明这个四位数必然能被3整除,则这四个数之和必然能被3整除。这样的四个数可以是1、3、5、9(大家可以验证其它都不可以)。由于有5存在,个位必须是5。前三位共有6种排法。选(E)8、 (1)显然当除数为0时不成立;(2)当时,显然不成立。所以整除的可拆性不可逆。(3)根据整除的传递性,成立。(4)根据整除的可乘可加性,成立。选(C

9、)。2.奇数和偶数概念与知识点偶数:能被2整除的整数叫做偶数(双数)。如2,0,2,4,6,奇数:不能被2整除的整数叫做奇数(单数)。如1,1,3,23,显然有: 。奇数与偶数的运算性质: 奇数奇数=偶数,奇数偶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 奇数奇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 奇数个奇数之和还是奇数,奇数个偶数之和还是偶数,偶数个奇数之和是偶数,偶数个偶数之和还是偶数。 奇数的正整数次幂是奇数,偶数的正整数次幂是偶数; 在整数的加减运算中,加减号互变,结果的奇偶性不变。 一般设2n是偶数,设(2n1)或(2n+1)是奇数。(nZ) 两个相邻的数必定一奇一偶。 ,当n是奇数时,x可以

10、为任意实数;当n是偶数时,x只能是非负数。 体验奇偶数“交叉排列”的含义*。基本做题思路:例1:有偶数位来宾。 (根据12年第20题改编) (1)聚会时所有来宾都被安排坐在一圆桌周围,且每位来宾与其邻座性别不同。 (2)所有来宾坐成一排,每位来宾与其邻座性别不同。例2:m为偶数(1) 设n为整数,m=n(n+1)(2) 在1,2,3,1988这1988个自然数中每相邻两个数之间任意添加一个加号或减号,设这样组成的运算式的结果是m。例3:象棋中的“马”每次走棋总是沿“日”字的对角线 进行,那么经过n次过后,“马”有可能跳回到最初的位置。(1)n=3(2)n=4例4:如果有理数m1,N为非完全平方

11、数),从质数2开始用不同的质数试除N,如果能被某质数整除,则说明N是合数,否则继续用下一个质数试除;如果试到质数P,发现P2N时,无需再试,N为质数。例1:三名小孩中有一名学龄前儿童(年龄不足6岁),他们的年龄都是质数,且依次相差4岁,他们的年龄之和为 ( ) (A)21 B)27 (C)33 (D)39 (E)51解析:考察30以的具体质数 最小的质数小于6,可能是2、3或者5,如果是2或5的话都不符合题意,答案只能是3、7、11。选(C)。例2:已知三个质数,满足,那么( )(A)36 (B)38 (C)39 (D)40 (E)72解析:利用质数的奇偶性做题。如果a、b、c全是奇数的话,原

12、式不可能成立。所以这三个数中必有一个为2。验证后发现只有b可以为2,所以原式=36+2=38。选(B)。例3:已知三个质数满足,那么的值等于( )。(A)30 (B)31 (C)32 (D)33 (E)34解析:连续利用质数的奇偶性做题。如果a、b、c全是奇数的话,原式不可能等于奇数。所以这三个数至少有一个为2,不妨设是a=2。原式=2+b+c+2bc=99,可以看出b、c应该是一奇一偶,不妨设b=2,可以求出c=19。选(E)。例4:有几个质数(素数)的乘积为770,则他们的和为( )(14年第9题)(A)85 (B)84 (C)28 (D)26 (E)25解析:利用分解质因数做题将770分解质因数,得770=25711,可知这几个数分别是2、5、7、11。所以选E例5:m是质数,满足m=n2+4n5(n为正整数),则m+ n=(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