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桂林山水》教案

上传人:mengy****infei 文档编号:133282299 上传时间:2020-05-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桂林山水》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桂林山水》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桂林山水》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桂林山水》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桂林山水》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桂林山水》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桂林山水》教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桂林山水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掌握多音字“似、卷”;能正确读写“波澜壮阔、水平如镜、屏障、危峰兀立”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3、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受到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情感熏陶。教学重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教学难点: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受到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情感熏陶。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教师导言:同学们,在我们幅员辽阔的祖国大地上,有着数不清的美景胜境。先看看山吧。(课件出示)著名的五岳各具特点,还有天下第一山黄山、难识真面目的庐山等,这些山令人赞叹不已;

2、再看看水,浩浩荡荡、滚滚东流的第一大河长江,秀美的西湖,明镜般的天池,这些水让人心旷神怡。祖国众多美景中有一处非常特别,老师这儿就有一首诗。(课件出示诗歌及桂林图片)我给大家读读:“诸峰如笋拔垢起,碧玉含翠竖云端。群峰倒影山浮水,无山无水不入神。”请你们猜猜它描述的是哪处美景?2、学生赏图,读诗,交流美景属于桂林风景区。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桂林山水,共同去领略那里的独特景色。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教师导学:下面请同学们把书翻开,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学生自由练习,教师巡视。要求: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或读不好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师:课文同学们读完了,本课出现的生

3、字新词大家又学会了多少,我们共同检测一下。3、学习生字新词。(1)课件出示“玩赏、无瑕、攀登、屏障、波澜壮阔、水平如镜、峰峦雄伟、拔地而起、奇峰罗列、危峰兀立、连绵不断”等词语,学生自由练习朗读,遇到不认识的请教同桌。(2)指名领读。(课件一个一个出示生词,找23名学生领读。)(3)指导学生开火车赛读。检查学生对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4)指导书写。重点指导“澜、瑕、攀、泰”的写法。注意“澜、攀”的笔顺和结构;“泰”的下部不要写成“水”。(5)理解词语。学生自由汇报自己理解、学会的词语。(6)引导质疑,集体解决:还有哪些词大家不理解,说出来,我们共同讨论一下。(学生质疑,集体交流)三、再读课文,

4、整体感知师:在大家的努力下,我们将本课生字新词全部学会了,看来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想必大家现在能把课文读得更好了,先自由读一遍,一会儿我们分自然段读课文,比一比谁比刚才有进步。1、学生自由读课文。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3、自己说一说你哪里读得更好了。师:大家的进步要归功于反复练习,这便是朗读的妙处。朗读还能帮我们了解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老师建议大家用默读的方式再读一遍课文,想一想每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4、学生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将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表述出来。5、学生交流汇报。6、师生共同梳理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及“总分总”的写法。四、总结回顾,布置作业1、说说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2、作业设计:抄写

5、词语,练习流利地朗读课文。第二课时一、复习词语,导入新课1、课件出示两组词语:大海西湖香山泰山红叶似火水平如镜峰峦雄伟波澜壮阔(1)指名读,齐读。(2)现在你能根据课文内容,把两组词语搭配起来,形成一个“的”字结构的短语吗?(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峰峦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3)词语也是有感情、有画面的,让我们通过朗读来读出词语蕴含的情感,展现词语中的画面吧!(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这些短语,引导学生注意“波澜壮阔的大海”与“水平如镜的西湖”在朗读时语气、语调的不同。)2、导入:刚才我们复习了课文中的相关词语,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入桂林山水,去领略桂林山水的美丽。二、借助图片,直观感受过渡

6、:先让我们伴着优美的音乐,来欣赏一组精彩的桂林山水图片。课件出示:“配乐欣赏”。欣赏的同时,教师做以下文字说明:桂林的山美,水也美,瞧!青山浮水,绿水映山,这山,这水是那么和谐,共同构成了桂林的美景。这是螺蛳山,它多像一只倒扣着的大海螺啊!象山的夜景多美啊!这是苹果山,它像不像一只又大又圆的苹果?烟雨朦胧的漓江,又是另一番景象。这是雪狮岭,多像一只威武的大狮子啊,仔细看它的眉眼都依稀可辨呢!青山绿水,让人觉得好像走进了仙境。啊!一只多么逼真的大象!美丽的象山,它可是桂林的象征啊!师:看到这些,你想说点什么?(桂林山水甲天下)“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三、细读课文

7、,品词析句(一)了解漓江的水。1、教师介绍漓江,如诗如画的漓江之所以这么美丽,是因为它有三个特点,你们能在课文中找到吗?学生齐读描写“静、清、绿”三个特点的句子。2、静。(1)请同学们来看视频: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你能不能用一个比喻句来形容一下漓江水的静?(2)朗读指导:漓江的水多静啊,你能带着赞叹的语气再读一读这句话吗?朗读指导。(注意“真静啊”,是作者发自内心的赞叹。)(3)多次指名读后指导背诵。3、清。(1)漓江的水很清,到底清到什么程度呢?书上只有文字介绍,同学们肯定觉得不够形象!想知道漓江的水到底清到什么程度吗?(2)请同学们先来看一段视频,演示“水中倒影”。(

8、3)看了视频,同学们说说对漓江水的“清”的感受。(4)朗读指导:漓江真可谓是水清见底,游鱼可数,景色如画。那么,我们该怎样朗读呢?(5)齐背。4、绿。(1)“无瑕的翡翠”是什么意思?(2)课件出示:桂林“半边渡”的风景图片,学生观赏。师:桂林这里的气候温暖湿润,有利于植物的生长,所以山上长满了绿色植物,山是绿的,把水也映绿了,看,多绿的水,像不像无瑕的翡翠?5、朗读描写以上特点的句子。6、有感情地齐读第2自然段。(二)了解桂林的山。过渡:漓江的水那么静,那么清,那么绿,真是太美了,不过你可别只顾低头看水,而忘了抬头看两岸美不胜收的山呀!桂林的山的特点是什么呢?课文第2、3自然段的叙述方法相似,

9、请同学们按照学习第2自然段的方法自学第3自然段。1、分小组讨论,结合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决以下问题。(1)轻声自由读课文,画出描写山的特点的词句。(2)再读课文,想一想这一自然段与第2自然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相似之处。(先用名山作比,然后用排比句写出桂林山的特点。)(3)观察课件中桂林的山。问:桂林的山与别处的山有什么不同?有哪些显著的特点?预设:“奇”。课文从两个方面进行描写。一是“拔地而起,各不相连”。一般的山脉逐渐高上去,且连绵不断,桂林的山却是从平地崛起,互不相连。二是“奇峰罗列,形态万千”。除了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教师还可以补充介绍,有的像背着娃娃的妇女,有的像好斗的公鸡,有的像下山

10、的猛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莲花,有的像捧书而立的书童,有的像敞胸露肚的罗汉使学生感到桂林的山真是形态万千。预设:“秀”。课文打了两个比方“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预设:“险”。课文用“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概括了这一特点,并用“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的感觉,突出了桂林山的“险”。2、动手画一画桂林的山都是什么样子的?可自由发挥想象,比一比看谁画的最好,找几名同学在黑板上演示。3、启发想象桂林山的“奇”“秀”“险”。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描写“桂林的山”这一部分内容。四、理解“连绵不断的画卷”,总体了解桂林山水1、“这样的山、这样的水”指哪样的山、水?2、理解“连绵不断的画卷”。什么是“画卷

11、”?“连绵不断”是什么意思?课件出示桂林美景。漓江,像一条青绸,如一条绿带,盘绕在两岸峰峦之间。一路上风光绮丽,奇峰夹岸,青山浮水,碧水萦回,犹如一幅百里画卷。说它是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一点儿也不过分。3、齐读第4自然段。4、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5、再次播放关于桂林美景的视频:让学生说说有没有在“画中游”的感觉。五、深入读文,感悟写法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2、思考:描写桂林山水时作者主要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排比)课文主要写桂林山水,为什么还要在写山水前介绍其他山、水的特点?(通过对比,突出漓江水的静、清、绿;桂林山的奇、秀、险。)小结:这就是使用排比和对比两种修辞方法的好处,可以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在今后写景时,我们也可以用上这种方法,这样我们的文章也会更加美妙。六、布置作业,拓展延伸学完课文后,写一写自己对桂林山水的印象。 6 /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