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电图与诱发电位仪PPT课件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133275729 上传时间:2020-05-25 格式:PPT 页数:93 大小:8.9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肌电图与诱发电位仪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93页
肌电图与诱发电位仪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93页
肌电图与诱发电位仪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93页
肌电图与诱发电位仪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93页
肌电图与诱发电位仪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9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肌电图与诱发电位仪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肌电图与诱发电位仪PPT课件(9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肌电图与诱发电位仪 一 中枢神经系统 灰色部分 包括脑和脊髓 其主要功能是传递 储存和加工信息 产生各种心理活动 支配与控制人的全部行为 二 外周神经系统 蓝色部分 也称周围神经系统 是神经系统的外周部分 它一端与中枢神经系统的脑或脊髓相连 另一端通过各种末梢装置与机体其他器官 系统相联系 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 骨骼肌的分类1 根据肌的位置分为头肌 躯干肌 四肢肌等 2 根据肌的功能分为屈肌 伸肌 内收肌 外展肌 旋内肌 旋外肌等 3 根据肌的外形分为长肌 短肌 扁肌和轮匝肌等 每块肌都由肌腹和肌腱两部构成 肌腹由肌纤维构成 具有收缩功能 肌腱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 无收缩功能 阔肌的肌腱又称腱膜

2、肌肉的分类骨骼肌 平滑肌 除心脏外的内脏肌 心肌 心脏的肌肉 肌肉系统 肱二头肌 肱三头肌 神经 肌肉 一 什么是肌电图与诱发电位仪 肌电图与诱发电位仪 是应用细胞外的记录方法记录肌肉静止时以及收缩是的电活动来判断肌纤维本身的状态 肌纤维受神经支配的状态 终板的功能状态 以及神经传导功能 用于确定周围神经肌肉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及可疑病变 检出亚临床病灶 对病损精确定位的仪器 肌电图诱发电位检查是神经系统检查的延伸 是组织化学 生物化学及基因等检测不能取代的检测技术 它在神经解剖学的基础上 对感觉和运动障碍进一步定位 为临床提供更确切 详细和客观的定位诊断依据 二 我司肌电图与诱发电位

3、仪 1 三种型号肌电图与诱发电位仪 NTS2000肌电图与诱发电位仪 NeuroCare C D E神经电生理参数检测仪NeuroCare CT DT ET2 两种形式台式便携式 四 我司产品的功能 1 肌电图 EMG QEMG 3 诱发电位 EP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 40Hz听觉诱发电位视觉诱发电位 VEP 体感诱发电位 SEP P300 事件相关电位 2 神经电图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S 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S F反应 F wave H反射 H reflex 重复电刺激 RNS 瞬目反射 BR 皮肤交感反应 SSR 多节段运动传导 SSCT 1 肌电图 1 肌电图 一 插入电位 肌电

4、图 针插入或移动时可诱发短于0 3s的电活动 一 正常插入电位 肌电图 1 延长 电位延续 0 3s针停电不止 肌肉失神经支配幅度和频率先大后小 肌强直电位2 缩短或无 引出的电位少或无 失神经较久甚至已纤维化的肌肉 一 异常插入电位 1 肌电图 二 自发电位 静息 肌电图 二 正常自发电位 静息 终板噪声及终板电位 肌电图 二 异常自发电位 静息 1 纤颤电位 肌电图 二 异常自发电位 静息 2 正锐波 肌电图 二 异常自发电位 静息 3 肌强直放电 肌电图 二 异常自发电位 静息 4 束颤电位 肌电图 二 异常自发电位 静息 5 颤搐 肌电图 肌电图 1 肌电图 三 运动单位电位 肌电图

5、肌电图 肌电图 肌电图 4 随意收缩时电活动 轻收缩中度用力重度用力 肌电图 正常肌电图 轻收缩 中度用力 重度用力 肌电图 异常肌电图 随意收缩时的肌电图1 运动单位数量减少受检者配合 前角细胞和轴索功能减退2 波幅改变普遍减低 周围神经疾病早期 神经再生早期与肌病逐渐降低 肌肉疲劳 N M接头阻滞 重症肌无力 肌无力综合征 普遍增高 前角细胞疾病3 多项波增多一个运动神经元支配的肌纤维增多 前角前根疾病或周围神经再生4 病理性干扰型参与活动的运动单位电位代偿增多 伴有波幅降低 肌病 肌电图 异常肌电图 神经源性异常 静息时为纤颤或正相电位轻用力时电位长而宽 多相 最大用力时 干扰不完全自动

6、分析则每秒相数较少 每相波幅较高 频谱较窄肌源性异常 静息时少量纤颤轻用力时 波幅低 时限短最大用力时 过分干扰型自动分析则每秒相数增加 每相波幅较低 频谱偏高 神经传导检查 2 神经电图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S 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S F反应 F wave H反射 H reflex 重复电刺激 RNS 瞬目反射 BR 皮肤交感反应 SSR 多节段运动传导 SSCT 用临床电生理方法测的神经传导主要是有髓的大直径纤维的速度 传导速度的减慢提示大直径纤维的缺失或节段性脱髓鞘 当轴索受累为主时 传导速度仅有轻度减慢 神经传导检查可分为三个部分 运动神经 感觉神经 混合神经 1 MCV测定 电极放置

7、 刺激阴极置于神经远端 阳极置于神经的近端 两者相隔2 3厘米 记录电极置于肌腹 参考电极置于肌腱 地线置于刺激电极和记录电极之间 测定方法及MCV的计算 超强刺激神经干远端和近端 在该神经支配的肌肉上记录复合肌肉动作电位 CMAP 测定其不同的潜伏期 用远端和近端之间的距离除以两点间潜伏差 即为神经的传导速度 观察指标 潜伏期 传导速度 波幅 判断标准传导速度降低超过正常值的20 潜伏期延长超过正常值的高限 波幅下降 低于正常值的低限 意义 髓鞘损害 传导速度降低 潜伏期延长 轴索损害 CMAP波幅降低 2 SCV测定 电极放置 刺激电极置于或套在手指或脚趾末端 阴极在阳极的近端 记录电极置

8、于神经干的远端 靠近刺激端 参考电极置于神经干的近端 远离刺激部位 地线固定于刺激电极和记录电极之间 测定方法及计算 顺行测定法是将刺激电极置于感觉神经远端 记录电极置于神经干的近端 然后测定其潜伏期和记录感觉神经动作电位 刺激电极与记录电极之间的距离除以潜伏期为SCV 判断标准 传导速度降低超过正常值的20 波幅降低 波幅 正常值低限 意义 轴索损害 波幅 髓鞘损害 传导速度 神经损伤病理与神经传导异常 反射检查F反应 theFwave 刺激神经干运动纤维的兴奋双向传导 向下引起肌肉兴奋即M波 向上达运动神经元激起兴奋 此兴奋回返传导并引起同一肌肉的二次兴奋 H波 theHreflex 刺激

9、混合神经干而强度尚不足以刺激运动神经引起M反应时 即刺激了感觉神经 兴奋经后根至脊髓前角细胞 引起兴奋 产生肌肉反应 即H反射 3 F波测定 原理 F波是超强电刺激神经干在M波后的一个晚成分 由运动神经回返放电引导起 F波的特点是其波幅不随刺激量变化而改变 电极放置 同MCV测定 不同的是阴极放在近端 潜伏期的测定 通常连续测定10 20个F波 然后计算其平均值 F波的出现率为80 100 F波指标判断 潜伏期 20个连续 波平均计算正常值 上肢 26ms左右 下肢 48ms左右出现率 80 100 F波临床应用 补充常规运动的神经传导的不足 评价近端运动神经的功能 神经根 神经丛及周围神经近

10、端病变 如GBS遗传性运动神经病糖尿病性神经病 尿毒症性神经病根性或丛性神经损害 A 在低强度刺激下可诱发出H反射而无M波出现 B 随着刺激强度增加H反射波幅逐渐增加 并出现M波 C 进一步增加强度 M波幅逐渐增高 而H反射则逐渐消失 4 H反射 H反射指标判断 H反射的潜伏期是最可靠的判断指标 在临床上应用最多 H反射潜伏期与下肢肢体长度和年龄显著相关 胫神经或正中神经刺激的H反射 其潜伏期可反映沿传入和传出通路全长的神经传导 H反射临床应用 临床上常应用H反射来检测神经根病变 小腿三头肌H反射可作为S1神经根病变的一个敏感指标 H反射的延迟或缺如 表示S1根性病变 这与神经系统体格检查所显

11、示的踝反射减弱意义相同 若C6 7神经根受损 桡侧腕屈肌的H反射可出现异常 5 重复电刺激 1 原理重复神经电刺激指超强重复刺激神经干 在相应肌肉记录复合肌肉动作电位 它是检测神经肌肉接头功能的重要手段 正常情况下 神经干连续受刺激后 CMAP的波幅可有轻微的波动 而降低或升高均提示神经肌肉接头病变 RNS可根据刺激的频率分为低频RNS 5Hz和高频RNS 10 30Hz 2 方法 电极放置 刺激电极置于神经干 记录电极置于该神经所支配的肌肉 地线置于两者之间 测定方法 通常选择面神经支配的眼轮匝肌 腋神经支配的三角肌 尺神经支配的小指展肌及副神经支配的斜方肌等 近端肌肉阳性率高 但不易固定

12、远端肌肉灵敏度低 但结果稳定 伪差小 高频刺激病人疼痛明显 通常选用尺神经 正常值的计算 确定波幅递减是计算第4或第5波比第1波波幅下降的百分比 而波幅递增是计算最高波幅比第1波波幅上升的百分比 正常低频波幅递减在10 15 以内 高频刺激波幅递减在30 以下 而波幅递增在50 以下 3 异常RNS及临床意义低频波幅递减 15 和高频刺激波幅递减 30 为异常 见于突触后膜病变如重症肌无力 高频刺激波幅递增 57 为可疑异常 100 为异常波幅递增 见于Lambert Eaton综合征 6 瞬目反射 临床上常用的是通过电刺激一侧三叉神经眶上支 诱发眼轮匝肌收缩产生瞬目动作 用肌电图仪描记眼轮匝

13、肌的电位变化 在电刺激同侧眼轮匝肌引出潜伏期短 波形简单的R1波 在双侧引出潜伏期长 波形复杂的R2 同侧 和R2 对侧 波 正常反应 沿三叉神经传入通路的传导异常 沿面神经付出通路的传导异常 三叉感觉主核 或脑桥内中间神经元与同侧面核中继的异常 三叉脊束及其核 或延髓内中间神经元至双侧面核通路的异常 延髓内未交叉的中间神经元至同侧面核通路的异常 延髓内已交叉的中间神经元至对侧面核通路的异常 7 皮肤交感反应 医学原理 SSR又称为周围自主表面电位 所测量的是皮肤电压 取决于出汗活动 电极安放 采用表面电极 记录电极置于手掌心 参考电极置于手背 于腕部刺激正中神经 地电极置于刺激电极与参考电极

14、之间 注 左侧刺激时右侧记录 反之亦然 波形分析 可测量波形的起始潜伏期 手掌的起始潜伏期约为1 5s左右 临床应用 通过对交感皮肤反应的检测可了解影响血管和心功能的自主神经功能的情况 8 多节段运动传导 医学原理 也称短节段刺激或微移技术 沿神经走向 以固定的的间隔 1cm或2cm 给予刺激 电位产生的原理同运动传导速度 特点在于可对病损进行精确定位或判定 一般用于肘部 踝关节处 电极安放 采集信号的方法同运动传导速度 刺激以某一点为起点 在此基础上以1cm或2cm的距离移动刺激位置 波形分析 随着刺激点的位置移动 测得波形的起始潜伏期发生改变 波形的形态及幅值改变较小 对于突然产生较大变化

15、的地方进行反复测量 以确定病损部位 临床应用 常用于腕管综合征和肘管综合征的检测 3 诱发电位 EP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 40Hz听觉诱发电位视觉诱发电位 VEP 体感诱发电位 SEP P300 事件相关电位 诱发电位是指在神经系统某特定部位给予适宜的刺激在中枢或周围神经系统的相应部位检出与刺激的有锁时关系的电位变化 诱发电位检查是一种客观 定量检测神经传导功能的方法 一 躯体感觉诱发电位 刺激肢体末端粗大感觉纤维 在躯体感觉上行通路不同部位记录的电位 它主要反映周围神经 脊髓后束和有关神经核 脑干 丘脑 丘脑放射及皮层感觉区的功能 1 检测方法 表面刺激电极置于周围神经干 常用的刺激部

16、位是正中神经 尺神经 桡神经 胫后神经和腓总神经 隐神经等 上肢记录部位通常中Erb点 C7棘突及头部相应的感觉区 下肢记录部位通常是头部相应的感觉区 2 波形的命名 极性 潜伏期 波峰向下为P 向上为N 正中神经刺激对侧顶点记录 头参考 的主要电位是N20 周围电位是Erb点 N9 和C7 N13 胫后神经刺激顶点 Cz 记录的主要电位是P40 N50和P60 异常的判断标准是潜伏期延长和波幅降低或消失等 3 SEP各波的起源 N9臂丛电位 N13可能为颈髓后角突触后电位 N20来自顶叶后中央回 S 等 P40可能来自同侧头皮中央后回 4 SEP的临床应用 用于检测周围神经 颈椎病 后侧索硬化综合征 多发性硬化 MS 及脑血管病等 还可用于脑死亡的判断和脊髓手术的监护等 上肢体感 电极安放 刺激腕部正中神经 左手或右手 拇指抖动范围1cm左右 地线夹在腕部 记录1 记录电极置于同侧Erb点 参考置于对侧Erb点 记录2 记录电极置于颈后C7点 参考电极置于前额 记录3 记录电极置于 C4或C3向后1cm左右 皮肤必须认真清理 以免阻抗太大 影响波形的记录 波形分析 记录1引出N9波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