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高一信息技术课程总复习

上传人:tang****xu2 文档编号:133272624 上传时间:2020-05-2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0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高一信息技术课程总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精编》高一信息技术课程总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精编》高一信息技术课程总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精编》高一信息技术课程总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精编》高一信息技术课程总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高一信息技术课程总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高一信息技术课程总复习(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一信息技术(必修)总复习第一章 信息与信息技术1.1信息及其特征从不同角度有不同的描述:信息论的奠基人香农从通信工程的角度认为信息是“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控制论的奠基人维纳提出“信息就是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它是区别于物质与能量的第三类资源我国专家学者认为信息是对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的表征,它能够消除认识上的不确定性从信息的发出方来看,利用文字、符号、声音、图形、图像、等形式作为载体,通过各种渠道传播的信号、消息、情报等内容,都可以称之为信息信息的传播要素(P4)信息来源、信息载体、传播途径、接收方式信息的传播过程大致要经过信源,信道和信宿三个过程信息的基本特征(P5P6)通过大

2、量的事例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信息的一些重要特征1、传递性2、共享性3、依附性和可处理性4、价值相对性5、时效性6、真伪性重点:结合课本第6页具体事例分析各体现了信息的那些特征。1.2信息技术及其影响信息技术及其发展(P7P12)1、什么是信息技术(P8)目前信息技术(IT)主要包括: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是信息处理的核心微电子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石,更是计算机技术的基础和核心2、信息技术的发展经历的五次历程:第一次是语言的产生和使用第二次是文字的发明和使用文字的发明和使用使人类信息的存储和传递取得了重大的突破,首次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第三次是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和

3、使用使得知识可以大量生产、存储和流通,从而进一步扩大了信息交流的范围第四次是电报、电话、电视及其它通讯技术的发明和使用,使信息的传递手段发生了历史性得变革第五次是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的应用目前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掀起了新一轮得信息革命浪潮。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多元化、网络化、多媒体化、智能化、虚拟化信息技术的应用(课本P12),信息技术产生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课本P12-13)电脑前如何保护好视力(P14),为迎接信息社会的挑战,中学生应注意哪几点?(课本P14)3、本章扼要回顾 P154、本章学习评价 P16第二章 信息的获取一、获取信息的一般过程确定信息需求确定信息来源采

4、集信息保存信息1、确定信息需求获取信息,首先要从分析问题开始,确定需要那些方面得信息以及最后希望达到怎样的目标2、确定信息来源3、采集信息(P19-20)主要方法:媒体、他人、事物本身 (具体的方法示例)采集原则:主动及时原则、真实性原则、准确性原则、全面系统性原则采集工具:扫描仪、照相机、摄像机、录音设备、计算机等4、保存信息 .DOC .PPT XLS计算机中常用的信息存储格式(P22-P23)重点,文件名.扩展名 abc.mp3 .wma .wav二、获取网络信息的策略与技巧1、网络信息检索的方法直接访问网页、使用搜索引擎、查询在线数据库2、搜索引擎的使用搜索引擎的分类:目录类搜索引擎、

5、全文搜索引擎搜索引擎的技术(P27)3、搜索引擎使用技巧技巧:提炼搜索关键词、细化搜索条件、用好逻辑符号、强制搜索逻辑符号与强制搜索:”与“、”或“、”非“、英文双引号(P27-P28)常见的逻辑符号有“AND”、“OR”、“NOT”以及“+”、“”、“&”(或)、“”(与)。合法下载网络中的文件常见下载文件类型和下载工具的使用(P29)二、信息的鉴别与评价应当如何对获的信息的价值进行鉴别和评价呢?(P31-P33)可以从:信息的来源、信息的价值取向、信息的时效性 来进行三、扼要回顾参考P37四、本章学习评价P38第三章 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一、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常见文本类型日常文本信息、报刊类

6、文本信息日常文本信息的加工要点:1)设置版面规格2)确定文本正文主体样式3)对需要强调的文本内容添加相应的显示效果,如果各级标题字的设定等4)配合主题表达的需要,添加辅助图片、图案、背景等修饰,增强文本的表现力。5)对多页文本添加页面提示信息6)输出文本报刊类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报刊一般制作过程确定主题收集与选择素材设计版面制作作品评价修改报刊版面设计要点(P45):1)确定版面尺寸大小和页边距1.5CM2)确定主、次版面3)确定版面的表现形式和风格4)确定版面结构报刊的版面结构报头;报眉;标题;正文;图片;装饰图案。 制作作品的常用技术方法:艺术字的使用、文本框的使用、图形对象的组合二、表格

7、信息的加工与表达表格信息的加工和表达过程明确任务建立表格分析数据形成报告几种常用图表的用途及特点分析利用数值计算分析数据: SUM(求和函数),Average(求平均值)三、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什么是多媒体?一个典型的多媒体作品可以是文本、图像、图形、动画、声音、视频等任何几种信息的集成,多媒体作品的一个重要特性是交互性。 1、制作多媒体作品的基本过程常用多媒体制作软件有那些?多媒体作品制作过程中有那些注意事项?多媒体制作软件:PowerPoint、Photoshop、Firework、Flash、Ulead Cool3D、CoolEdit等在多媒体作品中,声音、视频在PowerPoint中

8、需要在幸运插件的支持下才能正常播放,他们是独立于多媒体作品之外的计算机文件。因此在PowerPoint中使用这些文件必须指明它在磁盘的存储路径。所以,当我们需要复制或发布该多媒体作品的时候,除了多媒体作品文件外,还要把其中所包含的声音、视频等文件一起复制或压缩成一个文件一起发布。 2、多媒体作品的制作流程3、本章学习评价P72材料分析:1、分析信息鉴别与评价的正确方法。 2、作为中学生将怎样应对信息时代的挑战?第四章 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下)1、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检测结果调试运行编写程序设计算法分析问题2、程序设计语言是人们编程时与计算机沟通的桥梁,是把算法转换为让计算机执行的程序

9、来帮助人们解决问题。构成程序的字符,通常总称为代码。3、常见的信息智能处理工具有:手写输入、语音输入、扫描仪及OCR软件、自然语言处理网站、翻译系统软件等。智能工具研究的两个领域:1)模式识别技术,如:手写板输入、语音输入、扫描仪及OCR软件2)自然语言理解技术,如:自然语言处理网站、翻译系统软件用手写板输入汉字的的工作流程:4、信息发布的方式主要有:类型所用媒体示例特点视觉报纸、杂志、书刊接收者可决定自己的速度,想停就停,不懂之处可重复看,其思索余地较大。可自由支配地点和时间听觉广播接收者既不能控制播音员的速度,也不能要求播音员重复播放,还必须在声音所及的范围内听视觉和听觉电视、电影、网络视

10、觉冲击较强烈,听觉处于辅助地位,而视觉所见的是一瞬即逝的图像,往往感性认识多,理性认识则是一个有待上升的过程,接受者使用时受到一定的条件限制5、网上发布信息的常见方式主要有:在因特网上发布自己的网页、论坛公告板(BBS)、电子邮件、网络技术论坛、新闻组服务、网络调查、即时通讯如QQ、网络会议、MSN、博客(blog)等。6、在网上与人交流的方式有:论坛公告板(BBS)、电子邮件、即时通讯如QQ、网络会议、MSN、博客(blog)等。第五章信息资源管理1、常见的网上信息资源管理方式主要有:1)主题树方式(如搜索引擎的分类目录检索方式,如:雅虎等网站) 2)数据库方式(如搜索引擎的关键词检索方式,

11、如:百度,google等网站) 3)文件方式(以文件系统为单位对信息资源进行组织和检索) 4)超媒体方式(超链接和多媒体技术相结合以组织网上信息资源)网络信息资源的最佳组织方式是数据库方式和超媒体方式相结合,这也是网络信息资源组织方式的发展趋势。2、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工作过程:(1)组织和存储信息 (2)维护和备份信息(3)提供信息查询和统计功能 (4)开发新的信息资源3、使用数据库应用系统的优势能够存储大量数据,且占用空间少。管理操作方便、快捷,数据维护简单、安全。检索统计准确、迅速、高效。数据应用共享性能好。4、什么是数据库。所谓数据库,就是一个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的、有组织的、可共享的、统

12、一管理的数据集合。它是一个按一定的数据结构来存储和管理数据的计算机软件系统。5、建立数据库的基本过程:数据库结构中,最主要的是数据表,那么数据表又是如何同现实世界相联系的呢?对于现实世界的事物(在信息世界中我们称之为实体),可以用数据库的一张表来反映,现实世界中事物与事物的联系(在信息世界中我们称之为关系),也可以用数据库的一张表来反映。表中的每一列是数据库的一个属性(称为“字段”),而每一行则是数据库的一个关系(称为“记录”)。关系的集合可构成一个表。第六章 信息安全1、信息安全是指信息安全涉及到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和不可否认性。综合起来说,就是要保障电子信息的有效性。2、信

13、息安全的主要目标是:保障信息的安全有效。3、对于以计算机及网络为主体的信息系统,其安全威胁主要是两个方面:对系统实体和对系统信息的威胁。4、维护信息系统安全的措施有:1)物理安全:环境维护、防盗、防火、防静电、防雷击、防电磁泄漏。2)逻辑安全:访问控制、信息加密。5、什么是计算机病毒 是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毁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计算机病毒的特点:1)非授权可执行性;2)隐蔽性;3)传染性;4)潜伏性;5)破坏性;6)表现性;7)可触发性6、计算机病毒的防治:1)不要随便复制和使用盗版及来历不明的软件,以杜绝计算机病毒交叉

14、感染的可能。2)定期对计算机系统进行病毒检查。3)对数据文件进行备份。4)当发现有计算机病毒侵害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处理。5)及时做好预防病毒的工作。7、计算机犯罪主要包括以下行为:P1361)制作和传播计算机病毒并造成重大危害。2)利用信用卡等信息存储介质进行非法活动。3)窃取计算机系统信息资源。4)破坏计算机的程序或资料。5)利用计算机系统进行非法活动。6)非法修改计算机中的资料或程序。7)泄露或出卖计算机系统中的机密信息。8、预防计算机犯罪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P1371)开展计算机道德和法制教育。 2)从计算机技术方面加强对计算机犯罪的防范能力。3)对计算机系统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 4)建立对重点部门的督查机制。5)建立健全打击计算机犯罪的法律、法规及各种规章制度。9、网络信息活动中存在的四个问题:1)不良信息毒化网络“空气”。 2)网上犯罪3)虚假信息严重影响网络信息的可信性。4)信息垃圾泛滥成灾10、为维护信息安全,网上活动的参与者即创造、使用信息的人都要加强网络道德和素养,自觉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具体来说要切实做到下面几点:P140(1) 未经允许,不进入他人计算机信息网络或者使用他人计算机网络信息资源。(2) 未经允许,不对计算机信息网络功能进行删除、修改或者增加。(3) 未经允许,不对计算机信息网络中存储、处理或者传输的数据和应用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